成功者三種底層思維能力:思考質量決定了你是否能與平庸保持距離

2020-12-13 青春劇能說

理論上講,自信是一種心理狀態,不算思維能力。但是一個人能夠自信,首先得益於頭腦的邏輯思維,自信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和歸納的基礎上的。

只有在認識的片面上真正展示自己的無知和自負,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實現自我膨脹。

有了自信的分析,人在面對現狀時就會更加自信,這種掌控感,把握力會使人分泌更多的快樂荷爾蒙,比如多巴胺,使人在面對任務時更加超常地發揮。

在自信心增強後,通過自信心理放大自己的優勢特長,優勢特長又不斷帶來預期的良好效果,形成良性循環後,自信心就會由內而外地得到提升和成長。因此,自信這種思維模式對改變一個人有重要意義。

創造力是一種思維能力

它明顯地超越了思維能力,是少數人所具有的特殊潛能。那些具有創造性的人,通常具有跳躍思維和神經突觸快速交互。個人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傳統的流水線式生活,朝九晚五,這樣的日式生活絕對不適合有創造性的人。

對於她/他來說,這種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簡直就是思想的枷鎖。有創意的人群,特別是文創文學和音樂藝術的人群,總是希望能夠從生活中獲得能夠打動自己的靈感。

如國畫畫家張漁,自小就喜愛繪畫,不願上學。媽媽也是很厲害的,直接向老師請假說孩子生病了,讓孩子自己窩在家裡畫一整天…非同尋常的人,走的必然是非同尋常的路。

假如你已步入尋常人的軌道,那麼不妨繼續堅持下去。這是因為第一,你不再有勇氣打破常規;第二,你不再有激情和行動。與其在夢想和生活中糾結沮喪,不如率性地來做一個輕鬆的選擇。

而且之前之所以有人為此而憂心忡忡糾結,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思維不夠清晰,觀念不夠清晰。

假如能夠一眼看清事物的本質,清楚自己處於人生的哪一個階段,就可以明確的目標前進,而不會浪費時間。那是平庸思維和創造思維之間的區別。

學習欲是一種思考的能力

渴望本身就是一個很強的動力。吃、喝、玩的生物慾望,維持著人類的生存和繁衍。高於這一點,就是更高層次的策劃。並且自始至終都有學習的欲望,這是一個人非常清晰的思維能力。

首先學習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勞動。

學到新的知識和技能,更是一個近乎自虐的挑戰。所以學校這種專門以制度、作息、講課的方式,促使人不斷地有系統地學習,也有了教師、教育系統。

這種空間和結構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人們的學習能力和自我迭代能力。但是,更多的是在外部的壓力下,促進人類思維的提升和開放。許多勝利者,都是熱愛學習,不斷學習的人。

無論是傳統的學習方式,還是在社會大學的浮躁中學習,他始終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慾望,並將這種求知慾望轉化為行動,通過不斷地加碼,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學習的欲望就是想要成功的底層思維,一旦有了這種底層思維能力,並且一直堅持下去,普通人也會在某一時刻發生質變。

責任不僅僅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思考的能力

我們所說的責任,是指人們有意識、主動地去做分內、分外一切有益的事情。責任是一種社會道德心理,責任是思想道德素質的核心。

責任意識,在當今社會日益體現為人們對他人的依賴性。

這是一種陌生人之間的依賴,而不是孩子對父母的依賴,而是成人通過思考和推理,對自己要求別人期望的結果做出的選擇。

所有這些都需要深度思考來作為判斷和推理的基礎,如果一個人沒有深度思考的能力,他的責任感和情緒化也會比較弱,因為看不見事實背後的真相,也無法做出對自己、集體、他人有效和共贏的選擇。

責任心也是一種思考能力,其本質就是當一個人處於集體中時,能夠迅速確定他在集體中的位置,並在此基礎上作出有利於他人的選擇。

智者有主見,不盲目行事。

越是不經意間,就越有機會超越別人,也就越能和平庸的人保持距離。

相關焦點

  • 哈佛教授:思考的質量,最'硬核'的魅力,決定你的平庸還是卓越
    沒有思考的生命,無異於行屍走肉 ,太多人的一生,就是這麼在睡夢中過完!平庸的人往往不是不動手腳,而是不動腦筋,這種壞習慣制約著他們擺脫困境的思索。相反那些成功者隨身帶著勤於思考的習慣,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讓問題成為人生的難題。積極思考的習慣是成功理論中最重要的一項原則,你可將這一原則運用到你所做的任何工作上,你會告別平庸,走向卓越。
  • 職場寫作的底層思維能力:MECE:展示思考的廣度
    我在前面用三篇文章,和你一起學習了三種寫作的思維能力,相信你在職場寫作的提升中,已經有了很多的進步。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一種新的寫作思維。 不要小看SWOT,它幾乎能用在一切提案中,包括:本部門下季度工作是否可以展開到這個新的業務方向、公司下年度的戰略方向等等。 又比如波特五力模型:直接競爭對手、顧客、供應商、潛在新進公司、替代性產品。 這就是在要素法下的前人智慧,每家公司都受這五力模型的影響。
  • 富人定律:一個人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離成功的距離(深度好文)
    也就是說:生活和工作的結果=思考方式*熱情*能力。它無形中表明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三個因素:思想方法、熱情和能力。米切爾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歡迎,是因為他把自己的人生理念和公司的經營理念結合起來,使成功者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也享受人生的幸福。
  • 如何在資訊時代,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你需要真正的批判性思維
    這個網站其實是個網際網路惡作劇,由Lyle Zapato於1998創立,現在,這個網站主要用於檢測人們對網際網路信息的鑑別能力。今天,我們只要點點滑鼠就能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卻難辨真偽;我們每天接受來自專家、媒體和公眾號的各種觀點,卻難辨對錯。如何在信息浪潮中,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個時代,要想不被信息淹沒,每個人都需要培養一種能力,那就是批判性思維。
  • 底層邏輯思維:系統思維的能力(上)
    那麼如何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在我看來,首先要搭建底層邏輯思維,缺乏系統思考及輸出能力的人,不懂得復盤進化的人,最終會淪為螺絲釘。當然,除了系統思維外,結構化思維和複利思維也很重要。本篇主要分享系統思維的能力(提煉於系統之美)。
  • 成長|快來對照看看自己能拿幾分,90分說明你是未來的成功者
    想要成功,就要學會拒絕平庸。成功者之所以成功自然有他們的道理,因為他們身上有著平庸者絕不可能出現的特質,今天小編就來和家人們講一講,成功者身上的三種特質。 另外,咱們可以一起來做個小測試,這三種特質每種30分,滿分90分,家人們不妨最後評估一下,自己得分多少。
  • 比勤奮更有用的是擁有底層思維?不!底層思維會害了你~
    (一)先來看看,對人的發展而言,什麼是底層思維:不斷的對外界環境做出應激性的反應,不能長期維護自己的核心目標並據此行動,將工具混淆為目的,以慣性代替思考應激性反應,隨波逐流式努力,混淆工具與目的,習慣性放棄思考,這是底層思維的四大特徵。而這些其實與出身或者有沒有錢無關。
  • 一個成功者必備的三種重要品質,決定你的未來
    第一類人對於任何事都能成功地做到;而第二類人對於去做任何事都感到厭煩;至於第三類人他將會一事無成。」福斯特說,幸福之島的四周海面上漂著很多航船的殘骸,它們之中的很多舵手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然而因為他們不具備勇氣、毅力和信心,最終他們失敗了。這樣的結局,要比那些能力不如他們的舵手差得多,那些人因為一直保持著堅定的信心所以他們成功了。
  • 心理學:真正有出息的人,都具備這三種思維能力
    那麼你是否仔細觀察過,有出息的人都有什麼樣的特徵?我們都知道思維能力指的是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即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那麼你是否觀察過,一個真正有出息、有本事的人通常都具有什麼樣的思維能力呢?
  • 批判性思維:人云亦云,如何保持獨立思考?
    批判性思維,不是僅憑各種誘惑的擺布,不是輕易受情感、貪慾、無關因素、愚蠢偏見等的幹擾;批判性思維的目標在於做出明智的決定,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是我們所看到的究竟是真相還是表象,聽到是真知灼見,還是未經推敲的觀點,你是否用自己的理性思考過?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保持獨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或許你可以了解一下「批判性思維」。
  • 什麼是底層邏輯、方法論、思辨能力、系統性思維、產業思維?
    底層邏輯:每一件事物或者問題最原始的出發點與最人性的真實反饋。在整個思維框架中,我們最先找到的那個點,那個核心就是底層邏輯。圍繞底層邏輯展開思考,會讓我們使目標與初心的匹配度更加一致。方法論:關於方法的學問,以解決問題為目標。某種思維方式,如:批判性思想、系統思維、設計思維等。元方法論,更高階。
  • 本質思考能力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在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情況,有的人工作幹了20年,還只是拿到20萬的年薪,而有的人,短短幾年的時間,就能夠拿到年薪百萬?那這兩個人中間的差異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其實,造成人與人之間差異這背後最根本的原因是人最底層的思維框架決定的。也就是看這個人能否透過現象看清楚事物的本質,能否具備本質思考的能力。    那麼什麼是事物的本質呢?
  • 信息過載時代如何保持清醒思考的能力?
    你會思考嗎?我想沒有人會否定,似乎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領。但有科學研究表明:思考能力是十分容易喪失的一項能力。尤其身處於當下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我們可以十分便捷迅速的獲取到我們想要的資訊或者知識,而過分沉溺於這種隨手可得的便利性世界,讓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喪失清醒思考的能力。
  • 「臨界知識」的3個底層思維與方法,你或許不知道
    對於學習臨界知識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層思維和方法,其次才是具體的知識和技能。 ——成甲 今日繼續研讀成甲老師的暢銷書《好好學習》第二章「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方法」,對應原書的23-109頁。承接第一章拋出的概念「臨界知識」,本章詳細講述了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及方法。
  • 劉瀾:高考狀元註定平庸,罪魁禍首正是學校思維,你該換這套思維
    斯坦福教授張首晟說:清華的教授與麻省理工的教授唯一的差距就是在提問上,能提出問題畢竟說明自己對主題有所了解,而且能幫助自己養成一種對現象和觀點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離開學校後的學子們面對的是多變與未知的世界,這樣的世界沒有標準答案。
  • 決定你能走多遠的,是你的思維方式
    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人與人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 保持思考,才能與大環境同頻共振。、 一切好的習慣都需要與人性相對抗,而當你形成習慣後,在多個時段都能迅速進入狀態,達到效能峰值,自然能盡情工作,盡興休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個時代,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只有優質規劃,才能讓它價值最大化。
  • 如何培養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知識是那些能改變你行動的信息衡量知識是否有用的標準是,學習之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改變。而深度思考的能力取決於你獲得知識的數量和質量知識的海洋那麼大,該學習什麼樣的知識才算有用呢?>3,現在及以後,知識深度知識深度,即你看待一個問題時,思考的深度,決定思考深度的就是底層的認知深度?
  • 你的底層思維認知,悄悄替你做了重大決定...
    很多網絡文化裡,習慣了罵專家,其實反過來想,還是缺少了對頂層思維認知重要性的認識,停留在投入產出的商業功利思維裡,以及歸納法底層思維方面的原地踏步。任何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底層思維模型在暗中決策你的一言一行。怎麼認識並造自己的思維模型?
  • 你要對這個世界有點意見,請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孫圈圈在《請停止無效努力》一書中寫道:在這個連吐槽都有人替我們代勞、而我們只需要轉發的時代,大部人既做不到獨立,同時也不會思考。獨立思考很難,但獨立思考的能力決定著一個人的競爭力,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裡脫穎而出,學會質疑,才是面對這個世界的正確方式。
  • 「夜讀」優秀的人學習思維模型,頂級優秀的人思考底層邏輯
    來 源丨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作 者丨艾菲查理·芒格說:「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並幫你避免失敗。」的確,思維模型是一種很好的、能幫我們解釋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預測問題的東西。然而,它究竟是什麼?到底什麼能被稱之為思維模型?相信這是一個大多數人都無法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