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魯論戰高潮是「資本家的走狗」論調的出現,一直持續到魯迅去世

2020-12-12 騰訊網

  梁魯論戰已經3年,就在左聯成立幾個月前,梁實秋同時發表了《論魯迅先生的"硬譯"》和《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兩篇文章,這兩篇堪稱20世紀文壇的重磅炸彈,他提出2個問題到現在還有爭論,說不清楚。什麼問題?一個問題是關於外文作品翻譯稱白話文的標準等一系列問題,梁實秋認為魯迅的某些翻譯作品存在不合中文語法,或與原文意思不一致等問題。另一個是文學或者文藝有沒有階級性,文學或文藝是否具有階級屬性。梁實秋反對所謂無產階級文學理論,提出文學是沒有階級性的,理由是資本家和勞動者在人性上並沒有兩樣,既然人性沒有階級的區別,那麼文學也沒有階級的區分。

  魯迅看到之後,寫了一篇《"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一文進行辯駁。魯迅認為硬譯是有瑕疵,但不至於梁實秋說的那麼嚴重,白話文運動才沒幾年,將外文譯成白話文還處在探索階段,我願意做鋪路石。魯迅很謙虛。關於文學的階級屬性,魯迅認為"在階級社會裡",文學免不了所屬的階級性",這是必然的。梁實秋回了一篇《答魯迅先生》。論戰到這個階段,雙方還能克制,就事論事。這時候梁實秋不知道他的對手已經變成左派作家了,這個時候有人給梁實秋頭上扣了個大帽子,這人就是馮乃超。馮乃超在1930年發表了《階級社會的藝術》,文中說「無產階級既然從其鬥爭經驗中已經意識到自己階級的存在,更進一步意識其歷史的使命。然而,梁實秋卻來說教……對於這樣的說教人,我們要送『資本家的走狗』這樣的稱號的。」

  梁實秋回了一篇做了《「資本家的走狗」》一文,發表在《新月》雜誌,講馮乃超的觀點一一批駁。梁實秋不承認自己是資本家的走狗,甚至覺得自己應當屬於無產階級,並從邏輯上反諷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文壇「二元對立」的絕對化思維,「有一種簡單的論理學:非赤即白,非友即敵,非革命即反革命」,非贊同左翼,即「走狗」。馮乃超給梁實秋扣上「資本家的走狗」這頂帽子後,梁魯論戰火藥味就濃了。魯迅大筆一揮,寫成了著名的《「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人身攻擊又上升了一個境界。自此梁實秋頂著魯迅給的這頂帽子被1949年之後的大陸讀者記住。馮乃超說梁實秋是「資本家的走狗」,只是逞了一時口舌之快,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的評判,該定義並未在事實和邏輯上坐實過。

  魯梁論爭以對梁實秋貼上充滿階級鬥爭火藥味的「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標籤而結束,直到1936年魯迅先生去世,他倆論戰的主要是圍繞這些話題展開。在論戰的過程中,魯迅與梁實秋相互之間的感情事實上都受到了傷害。一些在新文化運動中與魯迅觀點對立的文人很少進入1949年後大陸出版的近代文學史中。而魯迅等左派人物的作品也長期在臺灣被禁。這是中國文化的遺憾和損失。

  梁實秋是1987年去世的,他在魯迅身後活了50年,他有時間來回想、反思這場論戰,這是他的幸運。梁實秋在1949年後寫過至少2篇關於魯迅的回憶文章,平靜還是很客觀的。其實梁實秋對魯迅還是很敬重的,因為他只對他敬重的人寫回憶錄。關於這場論戰,那兩個問題還是交給專業人士去尋求解決方案,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這樣激烈的思想碰撞為什麼沒有再出現在而今的時代。這些年我能記住的文藝界的大討論就一個,郭德綱相聲的三俗是與非。我想這場討論的答案早就已經出來了。

相關焦點

  • 被魯迅批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卻在臺灣期待回到大陸。
    在那個璀璨的民國時期湧現出了大批優秀的文人學者,能在近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一筆的都是了不起的人物,而梁實秋被大陸的人熟知,大多是從魯迅那知道的,這位魯迅筆下的最大論敵,作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跟魯迅論戰整整八年。
  • 敢和魯迅拍桌子,他被魯迅痛罵為「資本家的走狗」,原因為何?
    其時,恰值魯迅剛剛從廣州來到上海,定居於景雲裡。景仰盧梭的魯迅對梁實秋的觀點自然深為不滿,在梁文發表一個月後,魯迅寫下了《盧梭與胃口》的雜文,發表在翌年的《語絲》周刊上,從而揭開了魯、梁論爭的序幕。很快,魯迅對梁實秋的不滿,由對盧梭的不同看法擴展到「人性論」的問題。
  • 魯迅怒罵梁實秋: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網友:學不來的高級黑
    魯迅怒罵梁實秋: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網友:學不來的高級黑。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主席曾經評價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發揚人。眾所周知,魯迅先生是一個十分耿直的人。魯迅這一生真的是罵了無數的人。
  • 梁實秋曾被魯迅斥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從「劣跡斑斑的走狗文人」到令人仰慕的文化品牌,恍如隔世,但梁實秋真的為大家所熟知了嗎?我就說說鮮為人知的梁實秋吧。  1960年9月的《自由中國》事件曾震動臺灣。《自由中國》創辦於1949年9月,主持人為國民黨資深人士雷震,編輯委員中有臺灣教育部長杭立武,學者毛子水、殷海光等,書生論政,批評現實制度,督促政府實行民主自由。尖銳的批評最終不為當局所容,雷震等四人鋃鐺入獄。
  • 與魯迅對罵,被稱為「資本家的走狗」,梁實秋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談起罵人與批判的藝術,中國近代文學家中唯有魯迅深得此道。他的文學作品大多都充滿了批判的藝術。多年以來,魯迅在文壇上一支筆橫掃千軍,難逢對手。梁實秋的出現讓魯迅瞬間燃起了興奮的火花,他是中國近代能在文壇與魯迅對罵的唯一一人。
  • 此人是魯迅的最大論敵,魯迅去世後,他卻拒絕說魯迅一句壞話
    ,文章中稱梁實秋是「資本家的走狗」。梁實秋看到並沒有生氣,連續發表了《資本家的走狗》、《答魯迅先生》、《魯迅與牛》等文章,暗示魯迅在領蘇俄的盧布,其實魯迅並沒有領蘇俄的盧布。受到「走狗」的啟發,梁實秋還送給魯迅一個「乏牛」的稱呼。「牛」是魯迅的自稱,例如「俯首甘為孺子牛」。
  • 魯迅為何罵梁實秋「走狗」爭吵8年?全是因為馮乃超的一句話
    魯迅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說是我國近現代最有名的作家,雖然他的小說大部分都是短篇,但是文字深度卻入木三分,直擊國人的靈魂,因此被稱為是「國魂」,更有甚至在對中國近現代作家進行綜合排名的時候,將魯迅排到了第一位,可見其影響力。
  • 新年第一篇,暴打資本家的乏走狗
    為迎接2021年到來,我決定創作一篇類似的文章,重點反駁乏走狗、精神資本家、工賊、小布爾喬亞們為資本家洗地的經典論調。 先科普一下「乏走狗」這一經典的由來。魯迅先生曾經怒罵梁實秋之流的統治階級傳教士,說他們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這個定義可謂相當準確了。
  • 魯迅罵遍民國無敵手,唯此一人能夠怒懟回去
    「凡走狗,雖或為一個資本家所豢養,其實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所以它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不知道誰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見所有闊人都馴良的原因,也就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證據。」這是選自魯迅著名的雜文《「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文章開篇就對梁實秋指名道姓進行「炮轟」,說梁實秋先生為了《拓荒者》上稱他為「資本家的走狗」,就做了一篇自雲「我不生氣」的文章。稱梁實秋「大凡做走狗的都是想討主子的歡心因而得到一點恩惠」。
  • 蔡林秋:那個曾被稱作「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的人 ——告訴你一個全面真實的梁實秋
    這篇文章叫《「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作者是魯迅先生。魯迅一生罵過不少人,但要論罵得最狠的,有兩個人:陳西瀅和梁實秋。其中又以梁實秋為甚。就以剛才的那篇文章的題目為例,你看,罵人家是走狗也就罷了,前面還要接連加上三個修飾語:喪家的、資本家的、乏。夠狠。魯迅和梁實秋之間的罵戰,以1930年為中心,前後長達八年。
  • 魯迅與梁實秋:碰撞出一場近代有名的「大論戰」
    在馮乃超的文章中,他稱  "讓工人放棄階級意識而辛苦工作去獲得資產,是應該送給他'資本家的走狗'這樣的稱號的"  。馮乃超這樣的謾罵自然遭遇了梁實秋的熱烈回擊,很快他就發表了《"資本家的走狗"》一文。
  • 「為一個資本家所豢養」
    魯迅在《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中有一段話:這正是「資本家的走狗」的活寫真。凡走狗,雖或為一個資本家所豢養,其實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所以它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轉述的這幾段文字,第一個話題也早就讀到過,但是忘記了是哪個文章。第二個話題,讀到的時候印象特別深刻,所以準確地記得是周海嬰《魯迅與我七十年》後面的一篇文章《再說幾句》,裡面有一段寫著這件事。
  • 梁秋實與魯迅論戰8年,相愛相殺,魯迅:我的偶像,不可以亂說
    在魯迅去世後,梁實秋卻拒絕說魯迅一句壞話。 為此,魯迅寫下了著名的雜文《「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這篇雜文影響深遠,多年來被奉為典範之作。 在這篇文章中,魯迅以形象化的語言、邏輯推理的方式,把「喪家的」用「乏」了的資本家「走狗」的稱呼,毫不留情地給了梁實秋。
  • 梁實秋:與魯迅對罵8年,黃昏戀遭質疑後,他卻借用魯迅名言回應
    1929年10月,魯迅發表了一篇名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的文章,這篇文章裡提及的「喪家的」、「乏走狗」所指的正是文學家梁實秋。此文一出,整個文學界譁然,眾文化界名流和百姓皆以一種看熱鬧的姿態看向論戰中的兩位大家。
  • 民國文豪髮妻去世,寫篇感人悼念亡妻文,半年後卻娶小28歲女明星
    最初知道梁實秋的名字,是源於上高中的時候,魯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戰鬥檄文《「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文章對梁實秋極盡諷刺之能事:「凡走狗,雖或為一個資本家所豢養,其實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所以它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不知道誰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見所有闊人都馴良的原因,也就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證據。
  • 「走狗」曾經是褒義詞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紫夢戀星星,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清代的鄭板橋曾經自稱「青藤門下走狗」,難道「走狗」還曾經是褒義詞嗎?時下的「走狗」可不是什麼好詞彙,大多是指幫兇、爪牙,完全是個貶義詞。可「走狗」本來並沒有什麼貶義,其感情色彩是隨著時代更替而變化的。
  • 她自謙是魯迅的學生,因魯迅做了這舉動,她和魯迅結下梁子
    說到魯迅,大家知道他是我們小時候上課出現次數最多的知名作者了,語文老師每次講到他的文章總恨不得把文章重點詳細講幾遍,讓我們好好理解裡面的深刻含義。魯迅在世時,得罪了不少人,他們都是魯迅批判的對象,包括當政的、還有資本主義家等等,這些人總恨不得把魯迅抓住,但魯迅總能安全逃脫,再加上他住在上海日租界,讓他們對魯迅無可奈何。今天小編要講的這位女人,曾經自謙為魯迅的學生,魯迅去世後,她後半生一直在黑魯迅,這是啥回事呢?
  • 文豪對峙半輩子,郭沫若在魯迅逝後總結2句話,道出其思想的觀念!
    出現批評和新的看法,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從總體上說,它會推動學術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魯迅在散文方面展現了自己異於常人的天賦。而郭沫若則更多的是對戲劇有天分。而在面對父母包辦婚姻這一點上,他們展現的也是完全不同的選擇。魯迅是選擇了接受,默默習慣了髮妻。而郭沫若則大膽地去追尋屬於自己的愛情。正因為這些相同的經歷卻又完全不同的選擇,也就註定了兩人的相互看不慣了。
  • 走狗
    走狗,本指獵狗。後來至今比喻受人豢養而幫助作惡的人。一般用來形容諂媚的人或阿諛奉承的人。以狗的德行來指代一個人的品行,其實狗多半是無辜的。飛禽走獸,飛是禽的本能,走是獸的本能,這原是很尋常的事實,並不含有褒貶的意昧。狗,不能因為會走會跑就落此惡名。它是人類的好朋友,最忠誠的朋友,所作所為無不是為了討好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