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魯迅對罵,被稱為「資本家的走狗」,梁實秋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2020-12-12 北煙朧月

「你是一個到處發難的人,只要你一開口,下文的熱鬧是不成問題的。」這是徐志摩對梁實秋的評價。

談起罵人與批判的藝術,中國近代文學家中唯有魯迅深得此道。他的文學作品大多都充滿了批判的藝術。多年以來,魯迅在文壇上一支筆橫掃千軍,難逢對手。

梁實秋的出現讓魯迅瞬間燃起了興奮的火花,他是中國近代能在文壇與魯迅對罵的唯一一人。在梁實秋與魯迅長達八年的筆戰中,魯迅寫出了一大批火藥味更濃的文章,《「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就是二人筆戰中魯迅寫得最出名的作品。

在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文中,魯迅評價梁實秋是資本家的走狗,他意在指梁實秋注重階級,貴族化思想嚴重。但不論政治及個人成見,單論文學來講,梁實秋先生能在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一筆成為文宗,可見他確實是了不起的人物。

梁實秋先生,原名梁治華,字實秋,出生於1903年,他是中國現當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學批評家、翻譯家。縱觀梁實秋先生一生,他可載入史冊的就是與魯迅的論戰,寫作雅舍小品,翻譯《莎士比亞全集》。

作為文學評論家,他曾經出版過《浪漫的與古典的》和《文學的紀律》兩本文藝批評專著。此外,他還主編了《遠東英漢大詞典》,1977年在臺灣印刷發行。

晚年,他依然筆不停歇,用了7年時間完成了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

可以說,梁實秋先生一生都在寫作,他後三十年都在翻譯莎士比亞,而前期作品中他的作品以散文為主。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出版的最高紀錄。

他的散文中比較出名的就是《雅舍小品》,這本書記錄了梁先生很多的生活小事。在書中我們看到了梁先生雖然出生貴族,但他一生熱愛生活,喜歡苦中作樂。

他的作品,通俗易懂,充滿了對生活的哲思,能引起讀者的思考。在2018年最新整編出版的散文集《浮生如夢》中,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梁實秋的日常。他於平淡中學會高雅的生活,紳士的作風讓人敬佩。

浮生如夢,我付出的卻是真情,這句話是對《浮生如夢》的詮釋。本書是梁實秋女兒梁文茜授權新出的版本,書中精選梁實秋散文的代表作《雅舍》《談話的藝術》《罵人的藝術》《饞》等58篇經典作品。

在書的包裝與設計上,值得稱讚的是出版社精選32幅國畫大師齊白石作品作為插畫。在藝術氛圍的塑造上,齊白石的畫簡練生動, 質樸有趣,梁實秋的文章樸實而富有情調,在神韻上二人的作品有交融之感,稱託出生活即畫,畫即生活的藝術構造。

書的封面採用特種紙進行包裝,樸素而富有質感,在書的內容選取上, 編者按照他對梁先生的文學了解與熱愛,從生活、社交、飲食、 人生四個方面全方位架起了一條文化脈絡,讓讀者看完本書,看到不一樣的梁實秋,一起從平淡中得出對生活的熱愛,於浮華中「花看半開,酒飲微醺」。

書中的每一章都是一種梁式的生活態度,梁實秋的散文真正是來源於生活。他把生活的藝術用文字勾勒並引用各種名人語錄及事跡進行論證與闡述,最終得出自己的人生感悟與生活態度。他在浮華中尋得自己的心靈驛站,與雅舍中覓得一世安然。

正如他在《文學的紀律》一文中說:「文學的目的是在借宇宙自然人生之種種的現象來表示出普遍固定之人性。」他的文章皆是他對人性的反應,文中有他鮮明的個人思想摻雜,就如魯迅的文學充滿了批判風格,給人憤世嫉俗的感覺。

讀本書時你會發現,梁實秋先生當得起文宗的稱呼,書的第一篇《雅舍》讓我們看到了他紮實的國學文化基礎與看淡名利的人生態度。

「雅舍」之陳設,只當得簡樸二字,但灑掃拂拭,不使有纖塵。我非顯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醫,故無博士文憑張掛壁間;我不業理髮,故絲織西湖十景以及電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張我四壁。我有一幾一椅一榻,酣睡寫讀,均已有著,我亦不復他求。

在本書的語言風格上,《浮生如夢》書中能看出梁實秋言簡意賅的古典文學涵養。他的文風受西方文學影響,邏輯思維嚴密且有理有據,在語言運用與修飾上,他的文又含有北京方言的幽默風趣。可以說他的文章是各種風格的混合體,但交融的完美無瑕。

在文章的生動上,他的幽默的調侃是一大亮點。他的幽默風格,是在小奸小惡,窮山惡水裡依然保持人性美好善良的豁達,是隨緣喜樂、不寵無驚的從容,更是對人間美好摯愛不舍,一往情深的覺悟。

梁先生的文章中,幾乎每一篇都會引經論典,且每一個依據他都能運用的恰到好處。比如在《退休》這篇文章中,他寫道「狗永遠不會老,得到了不能學新把戲的地步。」何以人而不如狗乎?

在《老年》一文中,梁實秋引用西塞羅的話,說:「人無論怎樣老,總是以為自己還可以再活一年。」他用這句話闡述了他對老年生活的看法,體現自己的閒情逸緻,讓擁有老年生活的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在《麻將》一本中,梁先生寫到,我在清華念書的時候,就聽說任公先生有一句名言:「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梁先生把打牌與讀書聯繫到一起,不刻意強調打牌的壞處,但掠一對比,就可讓讀者知道什麼才是好的習慣。

梁先生格外喜歡書房,他一生也有自己的書房。他認為文人若是沒有自己的書房,那便沒了那種文化氛圍。在《書房》一文中,梁先生把自己參觀周作人先生北平八道灣書房的經歷寫了出來,周作人的書房名曰苦雨齋,又名苦茶庵不離苦的味道。他寫聞一多的書房,和「聞一多先生的書桌」一樣,充實、有趣而亂。

聞一多的書房和書桌是一種缺憾的美,缺失的恰恰是最不需要的整齊,但並不失為一種遺憾。人人都渴望擁有自己的書房,但遺憾的是擁有的往往只有少數。

每個人都有遺憾,會因為一個人,一段感情,或者一件事。活在世上,我們很難做到完美,人生本就是從空白到圓滿的過程,其實最終得到的就是那一剎那的成就與歡欣。

梁實秋曾在文中說,人生焉得沒有遺憾,不如意事常八九,他認為他一生最遺憾的是還有很多未了之事。比如還有很多的書沒有讀,還有很多鴻儒沒有結交,虧欠的情誼還未償還,但悲不見九州同。

我們也有遺憾,或是希望成就最美的詩和遠方;或是過著無花無酒鋤作田的田園生活;或是於浮華中淡守清歡,覓得良緣;或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一個人唯有看淡一切得失榮辱,方能謹守本心活出自我。守得住寂寞,享得了清歡。平淡是福,苦中作樂,不抱怨,不悲憤,乃生活真諦。

把人生看淡,卻又認真生活;把生活看透,卻又付出熱愛。在急速變化的時代,守住內心的真與愛,這就是是梁實秋《浮生如夢》告訴我們的美好生存之道。

今讀其文,欣喜若狂,愛若珍寶,賞其文,如見其人,其文風淡雅通俗,俗中窺得二三理,使人明理。然文宗已逝,斯人風範,常留人間。斯人已去,古風悠悠。

相關焦點

  • 魯迅怒罵梁實秋: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網友:學不來的高級黑
    魯迅怒罵梁實秋: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網友:學不來的高級黑。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主席曾經評價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發揚人。眾所周知,魯迅先生是一個十分耿直的人。魯迅這一生真的是罵了無數的人。
  • 梁實秋曾被魯迅斥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梁實秋與夫人韓菁清  一個人一生堅持一些長久的根本性的東西,實所不易。梁實秋堅持的正是文學長久所在、民族長久所在,而我們起碼應該在「什麼是長久而根本所在」上多一些常識。  前不久,評審學校的教改項目,看到外國語學院舉全院之力創辦「梁實秋班」的計劃。從「劣跡斑斑的走狗文人」到令人仰慕的文化品牌,恍如隔世,但梁實秋真的為大家所熟知了嗎?我就說說鮮為人知的梁實秋吧。  1960年9月的《自由中國》事件曾震動臺灣。
  • 梁魯論戰高潮是「資本家的走狗」論調的出現,一直持續到魯迅去世
    這時候梁實秋不知道他的對手已經變成左派作家了,這個時候有人給梁實秋頭上扣了個大帽子,這人就是馮乃超。馮乃超在1930年發表了《階級社會的藝術》,文中說「無產階級既然從其鬥爭經驗中已經意識到自己階級的存在,更進一步意識其歷史的使命。然而,梁實秋卻來說教……對於這樣的說教人,我們要送『資本家的走狗』這樣的稱號的。」
  • 魯迅為何罵梁實秋「走狗」爭吵8年?全是因為馮乃超的一句話
    魯迅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說是我國近現代最有名的作家,雖然他的小說大部分都是短篇,但是文字深度卻入木三分,直擊國人的靈魂,因此被稱為是「國魂」,更有甚至在對中國近現代作家進行綜合排名的時候,將魯迅排到了第一位,可見其影響力。
  • 梁實秋:與魯迅對罵8年,黃昏戀遭質疑後,他卻借用魯迅名言回應
    1929年10月,魯迅發表了一篇名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的文章,這篇文章裡提及的「喪家的」、「乏走狗」所指的正是文學家梁實秋。此文一出,整個文學界譁然,眾文化界名流和百姓皆以一種看熱鬧的姿態看向論戰中的兩位大家。
  • 魯迅與梁實秋:碰撞出一場近代有名的「大論戰」
    在馮乃超的文章中,他稱  "讓工人放棄階級意識而辛苦工作去獲得資產,是應該送給他'資本家的走狗'這樣的稱號的"  。馮乃超這樣的謾罵自然遭遇了梁實秋的熱烈回擊,很快他就發表了《"資本家的走狗"》一文。
  • 敢和魯迅拍桌子,他被魯迅痛罵為「資本家的走狗」,原因為何?
    魯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大文豪,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許多人恐怕都不知道,魯迅曾經因為文學看法的問題,和另一位文學家進行過激烈的對峙,他便是梁實秋。景仰盧梭的魯迅對梁實秋的觀點自然深為不滿,在梁文發表一個月後,魯迅寫下了《盧梭與胃口》的雜文,發表在翌年的《語絲》周刊上,從而揭開了魯、梁論爭的序幕。很快,魯迅對梁實秋的不滿,由對盧梭的不同看法擴展到「人性論」的問題。
  • 被魯迅批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卻在臺灣期待回到大陸。
    可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出自梁實秋之手,甚至對於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在那個璀璨的民國時期湧現出了大批優秀的文人學者,能在近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一筆的都是了不起的人物,而梁實秋被大陸的人熟知,大多是從魯迅那知道的,這位魯迅筆下的最大論敵,作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跟魯迅論戰整整八年。
  • 蔡林秋:那個曾被稱作「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的人 ——告訴你一個全面真實的梁實秋
    這篇文章叫《「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作者是魯迅先生。魯迅一生罵過不少人,但要論罵得最狠的,有兩個人:陳西瀅和梁實秋。其中又以梁實秋為甚。就以剛才的那篇文章的題目為例,你看,罵人家是走狗也就罷了,前面還要接連加上三個修飾語:喪家的、資本家的、乏。夠狠。魯迅和梁實秋之間的罵戰,以1930年為中心,前後長達八年。
  • 此人是魯迅的最大論敵,魯迅去世後,他卻拒絕說魯迅一句壞話
    在梁實秋和魯迅論戰期間,創造社成員馮乃超寫了一篇《階級社會的藝術》是為了反駁梁實秋的《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文章中稱梁實秋是「資本家的走狗」。梁實秋看到並沒有生氣,連續發表了《資本家的走狗》、《答魯迅先生》、《魯迅與牛》等文章,暗示魯迅在領蘇俄的盧布,其實魯迅並沒有領蘇俄的盧布。受到「走狗」的啟發,梁實秋還送給魯迅一個「乏牛」的稱呼。
  • 魯迅罵遍民國無敵手,唯此一人能夠怒懟回去
    「凡走狗,雖或為一個資本家所豢養,其實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所以它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不知道誰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見所有闊人都馴良的原因,也就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證據。」這是選自魯迅著名的雜文《「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文章開篇就對梁實秋指名道姓進行「炮轟」,說梁實秋先生為了《拓荒者》上稱他為「資本家的走狗」,就做了一篇自雲「我不生氣」的文章。稱梁實秋「大凡做走狗的都是想討主子的歡心因而得到一點恩惠」。
  • 「為一個資本家所豢養」
    魯迅在《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中有一段話:這正是「資本家的走狗」的活寫真。凡走狗,雖或為一個資本家所豢養,其實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所以它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不知道誰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見所有闊人都馴良的原因,也就是屬於所有的資本家的證據。即使無人豢養,餓的精瘦,變成野狗了,但還是遇見所有的闊人都馴良,遇見所有的窮人都狂吠的,不過這時它就愈不明白誰是主子了。
  • 梁秋實與魯迅論戰8年,相愛相殺,魯迅:我的偶像,不可以亂說
    魯迅對盧梭很敬仰,可以說是盧梭的忠實粉絲,他怎麼能容忍自己的偶像被否定呢? 於是,魯迅寫了一篇《盧梭與胃口》,對梁實秋的觀點進行了反駁。 過了兩天,他可能覺得還沒過癮,就又寫了《文學和出汗》一文,繼續對梁實秋的文學觀點進行批判。
  • 新年第一篇,暴打資本家的乏走狗
    為迎接2021年到來,我決定創作一篇類似的文章,重點反駁乏走狗、精神資本家、工賊、小布爾喬亞們為資本家洗地的經典論調。 先科普一下「乏走狗」這一經典的由來。魯迅先生曾經怒罵梁實秋之流的統治階級傳教士,說他們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這個定義可謂相當準確了。
  • 在臺北訪梁實秋故居偶感
    梁實秋故居是一幢日式建築,4周圍著一個庭院,門旁約2米高的大理石立柱上,豎掛著一塊金屬板,上書帶隸書筆意的「梁實秋先生故居」幾個字。我初聞梁實秋這個名字,是文革前還在中學讀書的時候。那時從課本中知道梁先生的另一個名號,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這一封號是魯迅先生所賜,梁實秋的文章卻從未見過。
  • 「隨筆」《梁實秋散文》第二集讀後感
    我們的語文老師在講授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時候,課文第9自然段中作者猜測自己之所以被送到三味書屋去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話「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據我的語文老師講,這是魯迅先生在罵人,這梁家是指文人梁實秋。他還進一步解釋說我們本地人有給人「扔磚頭」一說。這話倒也沒有錯,乾縣有在背後給人扔黑轉頭一說。
  • 魯迅「粉絲」八級試捲來了!看你能答多少分?
    一、選擇題(30分,每題10分):1.下列哪些文字是魯迅創作的?A.小紅,小象,小紅象。胡適B.徐志摩C.蘇大強D.梁實秋胡適:由於胡適對日本的軟弱態度,魯迅在多篇文章中臭罵胡適,說他為日本侵略者獻策,並在《偽自由書》一文中說:「胡適博士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但是,從中國小百姓方面說來,這卻是出賣靈魂的唯一秘訣。」梁實秋:魯迅與梁實秋由盧梭的文章結怨,從此開啟罵戰。
  • 罵徐志摩,懟胡適郭沫若,「平頭哥」魯迅為何越罵越讓人敬佩?
    不論是誰,只要被他罵過,一定「名揚萬裡」,其中當屬民國時期的文人最悽慘,大多都遭遇過「文化界平頭哥」魯迅的口誅筆伐,被他罵得體無完膚,那麼,當年哪些文化名人被魯迅先生「噴」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