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力作啊!」
「這也太絕了!」
「都是這麼頂級的」
這是在說哪部院線大片?不,這是網友們對剛開播的紀錄片《中國》的評價。
這部沒有什麼前期宣傳就悄悄上線的紀錄片哪來的這麼大魅力?帶著好奇心,我們一起走進這部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
溯五千年,泱泱中華,何以《中國》?這部紀錄片不同於以往將視角聚焦於某個朝代或是某段時間的歷史紀錄片,而是將重點講述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者挖掘對今日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的人和故事,再現自中華文明起源到新中國成立的浩瀚歷史圖景,體現出每個時代不同的精神主題。
講中國故事,傳中國之聲,為觀眾呈現悠悠千年古國文明演進的偉大曆程,而這段悠悠歲月千年歷史,製作團隊用了將近五年的時間,才將這副中國畫卷緩緩展開得以呈現在觀眾面前。
在幕後的製作方面,製作團隊選擇了去劇情化、純紀實的表現形式。在《中國》中,我們看不到跌宕起伏、起承轉合的敘事,我們看到的是渾然一體的背景前,人物們簡單的溝通和對話,甚至沒有多餘的表現和演技,普通的就像是在你身邊聊天一樣的感覺。
在敘事上,《中國》放棄傳統紀錄片的線性結構,採用從中間打開和人像展覽式的戲劇結構,就像是把一副歷史長河的畫卷在你面前緩緩展開,畫卷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通過場景模擬、角色出演、故事講述、自然風光等,將當時的歷史深入淺出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中國》第一期講述儒道思想的開創,這就不得不提到孔子老子兩位先哲。孔子周遊列國,四個字,他走了一輩子。而我們在歷史書上看到的四個字,在《中國》我們看到了他走的全程。
講學、授課,從一人獨行,到眾弟子追隨,雖然孔子直至行到水窮處也沒能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他的思想卻穿越了千年,延續到現在,發展到未來。
被稱為「有電影質感的紀錄片」也是有原因的。《中國》的每一幀都好像一幅畫,顏色飽和度、對比度、場面調度、畫面框架,精妙的像是掐算好了一分一毫來拍攝的。
片中的人物就只是坐在那裡,站在那裡,你都能感到一種歲月和歷史在無言的凝視中跟你訴說著什麼。
當然出演人員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的老戲骨,也有何炅、汪涵、於朦朧這樣常年活躍在觀眾視野中的熟面孔。
汪涵飾演的「楚狂」接輿,於朦朧版的漢武帝劉徹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歷史,也燃起了觀眾們的無限期待。
區別於以往紀錄片客觀冷靜的單一男聲,《中國》的配音由周濤與何炅兩位情緒飽滿的男女聲分配。周濤在採訪時說到「因為要考慮如何還原他的話、用什麼狀態配這句話、怎麼傳達出導演想達到的藝術效果等因素」,所以周濤和何炅一遍一遍在棚裡試,試到他們最後都熱淚盈眶。作為講故事的人,自己要先被感動,才能將這種力量傳遞給他人。
我們熟悉的「下飯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每一份美食和它背後的每一個故事在李立宏充滿磁性和誘惑的配音中,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打開了某外賣APP;趙忠祥配音的《動物世界》,也是紀錄片中的經典之聲。
但在《中國》中,周濤的女聲配音讓我們聽到的是一個個娓娓道來的故事,一件件真實記載的歷史,它雖然不是汪洋大海,並非波瀾壯闊,但如同涓涓細流有著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以「中國」命名,也的確做到了如名字一般的高度,《中國》不僅是一部講述歷史的紀錄片,也有著它的時代意義,紀錄是為了回看歷史,從而更好的邁向未來。「今日的中國人,即使曾經的中國人」,怎樣的人?《中國》在講述。文/果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