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敢用「中國」命名的紀錄片,道盡我泱泱大國中無數顆赤子之心
《中國》是一部講述我泱泱大國的紀錄片。但讓人疑惑的是,中國地域如此廣闊,文化歷史如此浩瀚,到底從什麼角度能真正道明「中國」二字?之前的美食文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拍攝三季講述的只是中國美食長河中的寥寥晨星。那麼究竟是怎樣的紀錄片,從什麼角度拍攝,敢用「中國」這個字命名呢 ?
-
開播上熱搜、拍出電影質感,這是怎樣一部紀錄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張曦)#當紀錄片拍出電影質感#、#中國紀錄片裡的神仙文案#、#汪涵狂野波波頭#……7日晚,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播出後,迅速登上了熱搜。這是一部怎樣的紀錄片?還要從頭說起。
-
2020年口碑最好的國產片,竟然是一部紀錄片
從片名看,它是一部體育題材的紀錄片,講述的還是棒球這種在國內較為小眾的運動。從海報看,人們也很容易將它簡單地歸為勵志片。 但它是一部優秀的紀錄電影。入目是生活,滿眼皆悲劇,在《棒!少年》的觀影過程中,常讓我想起那部叫《Hello!
-
紀錄片《中國》,一部可以當電視劇看的紀錄片,爆火的背後是什麼
《中國》提到紀錄片你會想到什麼?是毫無色彩的灰白畫面,還是不停晃動的真實鏡頭,又或是乾巴巴的照本宣科,其實都可以不是,這部紀錄片《中國》將完全顛覆你對傳統紀錄片的認知,帶你走進一個全新的領域。紀錄片《中國》紀錄片《中國》是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伯璟文化攝製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
-
一部紀錄片下的中國算命先生和小姐
我曾經看到鎮江一個所謂的「大師」,用最基礎的3個硬幣拋6回的算卦方法,就敢號稱本市第一。江湖術士,坑蒙拐騙,肯定不是啥好人。這是我之前的觀點。但直到最近,我看了徐童導演在2009年推出的獨立紀錄片《算命》。這是一部真實記錄社會底層小人物摸爬滾打的片子,主角都是下九流的人物,江湖騙子、老鴇和妓女等。
-
8.4分《高三》,還原現實,一部觸及中國高三學生的紀錄片
回顧來時的路,中國的學生大多數都趟過獨木橋,高三不僅僅是年紀的定義,更是每個有過這段經歷的人的青春。《高三》是中國首部完整記錄高三生活的紀錄片,紀錄片以學生林佳燕的日記為主線,完整記錄了福建省武平縣一中2005屆高三(7)班的高三生活。
-
混沌:一部被禁的中國紀錄片
——周浩周浩是貴州人,當「記者型」導演之前,在新華社和南方周末都上過班,34歲開始「找自己」,有了之前的「社會」沉澱,所以他拍的紀錄片,個人風格鮮明。今天要說的片子,就是他導的《大同:中國市長》,拿了2015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在豆瓣的評分是……哦,豆瓣沒有評分,或者說,它曾經有過:9分,還不錯。
-
日本NHK為何敢拍「731紀錄片」?
日本NHK為何敢拍「731紀錄片」? 8月13日,日本放送協會(NHK)於晚上黃金時間段播放了一部名為《731部隊的真相:精英醫學研究者和人體實驗》的紀錄片,詳實地講述了日本731部隊在中國東北地區實施細菌戰的暴行。該片一經播出,在中日兩國間均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與反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月15日表示,中方讚賞日本國內有識之士揭露歷史真相的勇氣,希望日方認真傾聽國內外的正義呼聲,正確認識和深刻反省侵略歷史。
-
韓劇《私生活》太敢拍!把私生活拍成一部「紀錄片」,高能又刺激
但其實《私生活》是一部犯罪題材的電視劇,劇情主要講述:為了在韓國生存下去不得不成為騙子的一個家庭的故事為開篇,不經意捲入國家級「隱私」,為了能生存下去與大企業之間展開騙術對決,從而揭露國家巨大「私生活」的故事。
-
豆瓣9.1分紀錄片《高考》:到底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
作者 | 啾啾媽;文丨三個媽媽六個娃這個周末,趁著難得的空閒,我看了一部種草了好久的紀錄片——《高考》,看完以後感觸特別深。在高考這件事上,我們都很容易本位主義,因為我們只了解自己能看到的事情,但是中國真的是太大了,毛坦廠、貧困縣、異鄉人、城市裡的中產家庭……我們不一定深刻的思考過,高考對不同階層的人來說,有著怎樣不同的意義。
-
「不生不死」之城裡的生命感悟,一部有靈魂的紀錄片
早晨起來,當被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喚醒的時候,突然在想,如果這世界上沒有了陽光會是怎樣?如果晝夜都是黑暗的會是怎樣?陽光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也許很多人都不曾想過這些問題。但其實我們習以為常的晝夜節律,對於有些地區有些人來說,卻是奢侈的享受以及漫長的期待。朗伊爾城就是其中之一。
-
紀錄片對比芬蘭與新加坡教育引沉思:到底要培養怎樣的孩子?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部我看過的一部關於國際教育的紀錄片,《未來學校》(school of tomorrow),它拍攝的非常有趣,因為它對比了新加坡,和芬蘭——這兩個在教育方面都正被全世界熱議的國家
-
如何「烹飪」一部美食紀錄片
另外,對於一部紀錄片來說,知識性的內容就像一把雙刃劍。在知識點裡挑最精彩的部分,用鏡頭語言講述出來,陳曉卿說這叫做「極致化傳播」「實際上我們做紀錄片,就像你在海上看到的冰山一樣,我們讀的書、我們掌握的信息,是水下面的部分。但我不會出來『抖機靈』,把它們都說出來,那肯定觀眾不會看。只能有3-5%在面上,其它的95%-97%都在水下,那是表達不出來的。」
-
爆款紀錄片《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那麼這部敢以「中國」為名的紀錄片,到底有何底氣呢?青年紀錄片導演趙沐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說,觀眾欣賞一部影片,首當其衝的便是畫面和聲音,這部紀錄片在視覺上給觀眾以中國傳統美學的美感體驗,而在聽覺上,每一段音樂都符合畫面所要表現的內容,烘託出的氛圍讓觀眾很容易相信畫面情景,「能夠真的走進這部片子,讓自己沉浸其中」。
-
綁匪劫持人質 只要求總統推薦一部紀錄片
該男子與警方之間對峙了將近12個小時,要求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公開支持2005年一部關於動物虐待的環保紀錄片——《地球公民》,他也在大巴車上對人質們播放了這部紀錄片。在與澤連斯基總統通過電話之後,劫匪把13個人質中的3位放了出來。澤連斯基總統隨後在Facebook按照劫匪要求,發布了一段簡短的視頻,「每個人都應該看2005年的電影《地球公民》」。
-
被央視屢次點名批評的「芒果臺」,這次推出了一部正能量的紀錄片
近期芒果臺推出的一部歷史紀錄片《中國》讓人耳目一新,看來芒果衛視確實有實力。這部紀錄片的總導演就是《河西走廊》的製片人李東珅。當年這部紀錄片的豆瓣評分很高;攝影指導是曾獲得「金爵獎」的羅攀;配樂是日本著名作曲家梅林茂;配音是大家都非常喜歡也很熟悉的周濤。演員有汪涵、何炅、焦剛還有偶像派人物於朦朧等。
-
紀錄片《中國》開播 它憑什麼取名為「中國」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今日中國從歲月深處走來傳承軒邃的血脈到底是怎樣一部紀錄片>取名為《中國》?它與以往大多數紀錄片不同:不局限於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的講述。「了解自己從哪裡來,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好奇心。」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開啟一次滿載信仰與心血的尋根之旅。12月7日,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中國》在湖南衛視首播。自7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時30分,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播出。
-
要走出去才知道好壞,《出路》:一部值得深思的紀錄片
近段日子,每每站在學校門口,心中方方面面總會有些小感悟,但礙於沒有途徑抒發便一直擱置在一邊,直到近段日子看到紀錄片《出路》。六年跟拍,三個階層,三種人生。海報上的這兩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復讀三次的他,最懂這一次落榜的話會怎樣。高考前38天,他不斷複習,就算是做題做到手顫抖也沒停下。周圍的人看他緊繃的樣子便安撫道:盡力就行!不要太緊張。聽到這話的徐佳沒有回應。不緊張?也許別人做的到,可對於他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重生》:一部像電影的紀錄片 174位演員情景再現
原標題:《重生》:一部像電影的紀錄片 這是紀錄片《重生》的拍攝「陣容」,拍攝團隊是紀錄片《河西走廊》原班人馬。作為第一部全面反映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28年間重大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黨史類紀錄片,《重生》完全顛覆了文獻紀錄片原有的拍攝手法,用總導演趙啟辰的話說,「希望讓這部紀錄片走電影化路線,因此從不同角度靠近電影,包括創作流程、演員選擇、國際化攝影團隊的使用等。」
-
BBC用一部趣味紀錄片就解決了
前幾年,有本標題略顯聳動的書籍,題目叫《中國人的思維危機:中國教育扼殺了中國人的思維能力》(豆瓣評分6.2分)。作者的文字流於表面上的情緒,但是裡面對於中國人缺乏思維能力的結論,還是有很多人是贊同的。這本書的結論以《中國人思維的五大邏輯缺陷》在朋友圈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