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人問:「公司中午12點下班,但是很多員工11:30就下樓取外賣,作為老闆該怎麼管理這件事?」
有網友回答:這類的事情不能太上綱上線,不需要太去管制!禁止員工拿外賣是公司不人道,員工會有逆反心理,吃不好工作就做不好。
還有網友回答:這事不需要管理,管理太細,等於作死。要有人性化的管理,限制員工自由作為紀律的企業沒有前途。
更有網友提出:管理要有藝術,公司可以為員工提供食堂,規定12點用餐。或者修改作息時間,改成11:30就餐,甚至可以給員工增加半個小時的午休時間。
以上的答案更多的是從員工層面出發,考慮員工的便捷性。至於為員工建食堂,修改作息時間等,我只想說:你的要求過分了!
作為一家公司,如果員工11:30就下樓取外賣,那是不是意味著11點左右就要開始點餐?遇上糾結的員工可能10:40就要開始點了,而早上才上班多久,就在點餐取餐上耗費了這麼多的時間。且還是很多員工都提早半個小時下樓取餐,這是多麼散漫的一個團隊?
這樣的行為如果公司不予以管理,那這個公司可能把業績做好嗎?但誰來管?是老闆嗎?我們要先分析這樣行為背後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1、團隊工作狀態有問題
很多員工11:30下樓取餐,說明工作節奏緩慢,缺乏全情投入。若工作任務清晰且節奏安排緊湊,員工根本就沒時間下樓取餐。
團隊工作節奏感是由公司整體的任務統籌決定的,當公司對員工每天的任務缺乏結果管控時,團隊就容易出現忙閒不均的狀態。可以觀察一下,那些提前下樓取餐的員工是不是平時工作飽和度存在問題。
2、管理層沒有發揮作用
一個公司必須有嚴明的紀律和制度,而管理層就是要對這些制度起到監控和調節的作用。監控是保證公司的運轉能夠順利進行,有法可依,不因個體而影響了整體的規範。而調節則是在制度之外,取得團隊與公司的雙和諧。
遇到這樣的情況,管理層必須要站出來管理,而不是等著老闆來下達指令要不要管。管理層要結合公司工作的特點,以及團隊的情況作出合理的改進措施。
3、團隊文化及福利建設有缺漏
午餐除了點外賣,其實還可以團隊組團一起出去吃。外賣點多了,大家坐下來一起交流和互動的機會就減少了,還佔用上班的時間。
而員工提前點外賣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肚子提早餓了,公司裡沒有零食填肚子,就會想著早一些點餐吃。
沒有抓好制度、員工工作節奏安排不緊湊、團隊文化和福利建設缺位,這是三個原因的矛頭指向了管理層,原來真正出問題是出在了管理層!老闆要管的應是管理層,而這件事也應由管理層來負責解決。
民以食為天,吃飯這件事對於員工來說可不是小事,但對於公司而言,已經給予了午間休息的時間,又怎能容忍上班時間做這些呢?想要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又不給員工造成負面的情緒,公司可以採取以下三個處理步驟: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用硬邦邦的出制度去做懲罰,短時間內員工一定會帶有反抗情緒。所以,管理者要抓意見領袖,將上下班時間明確說明,並希望他能夠協助公司起到帶頭作用。
當這位意見領袖改變觀點,遵守了公司制度,再通過他的言語表達,團隊自然就會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有的員工點外賣是因為無法帶餐到公司來吃,所以公司是否可以考慮給團隊配置一臺微波爐,用於熱飯。而不具備帶餐條件的員工,可以引導他們結伴多去店鋪裡吃,公司也可以組織一些中午的聚餐活動。
管理層的管理出現了漏洞才會讓這樣的事存在,所以抓管理層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員工是否清晰每日的工作目標、工作內容是否飽和、工作效率是否需要改進方法、團隊對公司的規章制度是否熟悉等等,這些管理層如果嚴抓,那團隊就不會出現早早的就開始操心午餐的事了,本質還是管理層的管控職責缺失,改變管理層才是首要的事。
出現員工未到點就紛紛下樓取快餐的現象,本質是公司的管理出現了問題。而公司的管理是需要制度和文化管理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只抓制度,公司就會變成沒有情感,容易抱怨的公司。只抓文化,問題就一定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團隊還是會重複的犯錯。
著名的海爾定律(即斜坡球體論)提出:
企業如同爬坡的一個球,受到來自市場競爭和內部職工惰性而形成的壓力,如果沒有一個止動力它就會下滑,這個止動力就是基礎管理。而讓爬坡的球有牽引力,則需要文化管理的拉動。
制度管理更多地強調外在監督與控制,是企業的底線,也是員工必須要做到的。文化更多強調價值觀、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強調的是內在的自覺與自律,是企業的高境界。如果說只有止動力沒有牽引力,或者說只有制度管理,沒有文化管理,公司也做不大。
所以,看似簡單的員工提前取餐現象背後,其實是管理的大漏洞!不管是在員工還是在管理者上都出現了問題,若要改變,應先從管理層下手,將制度和文化兩手抓。抓團隊中意見領袖、加強團隊文化建設、促管理層職責落實,這三個方法你學會了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給我留言!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可馨職隅,職場故事精。知故而不世故,知事而不多事。更多文章,請關注 @可馨職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