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本《北平日記》出版 重現北平淪陷期的1000多個日夜

2020-12-23 環球網

新華網北京9月1日專電 日前,在中國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共計150餘萬字的《北平日記》。

日記作者董毅是抗戰時期輔仁大學國文系的一位青年學生。日記記錄了其自1938年4月11日到1943年12月15日的生活歷程。其中1939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的日記完整無缺一天不漏。這些日記經由紅色收藏家王金昌收集、整理出版。

這些私人日記本無示人之意,僅是主人對生活的真實記錄而已。但卻因信息豐富、文採飛揚,不經意間成為一部關於北平淪陷時期的珍貴史書。

董毅出身仕宦家庭,父親曾在北洋政府所轄天津任職,生有6個子女。1938年9月,董毅考取了輔仁大學國文系。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董毅親眼目睹並飽嘗日寇侵華、社會動亂之苦。

王金昌說,作者董毅居住在位於北平市中心王府井附近,其出身大家族,親屬較多,消息靈通。同時,作為青年學生,他關心時事政治,記錄細緻。又因是輔仁大學的中文系學生,文筆細膩。這一切得天獨厚的條件,令其日記擁有超越時空與個人的價值。

日寇統治下北平老百姓的生存狀態和艱難困苦,在日記中如實展現。如1940年2月21日記載:「自陰曆年以後,物價飛漲不已。白糖迄今已一元八分一斤,比肉還貴;肉有行無市,有錢買不著肉;豆腐四分一塊。昨買三塊豆腐,兩把菠菜,代價二毛。大米一百廿八元一石,次米三毛七八一斤,還沒處買;面一元八一斤。其餘無不奇,即不知以後如何生活也!言來不勝浩嘆,見面時人人皆為過日子問題暗暗切齒發愁不已。下午小劉來,小坐即去,下午買米一百廿三斤,代價四十四元七毛,合三毛六分一斤。從前亦只一毛餘,三元一袋之白面,今漲至七倍,而聞昆明一袋面售四十元,真為前所未有之現象也。」

此外,透過作者的日常生活,讀者也能清晰地感受當時的抗戰氛圍。如1939年3月12日,董毅在日記中寫道:「常常想到許多親戚朋友同學,認得的,耳聞的,許多許多都到南方去了。有的告訴我南方生活之奇事與困難,一路上之苦況,而我必心中立刻羨慕他們,欽佩他們的勇敢,而自慚自己不能去南方。」

日記在字裡行間流露出淪陷區人民對日寇侵略暴行的憤懣仇恨。1941年1月5日的日記記載:「日前因西皇城根有二日本兵及一日中佐白晝被暴漢阻擊打死,傳為騎一無車捐之自行車人,於是一時查車捐特別緊。」

日記的整理者王金昌對抗戰歷史懷有特殊興趣,曾出版小說《淪陷區的女人》及《北平四合院》等。「一般意義上的歷史書往往是抽取社會生活中的大事,而忽略了決定和影響歷史本質的豐富的生活細節及其支流。實際上,歷史是由千千萬萬個體生活共同構築的畫卷,每一個個體生活的真實記錄都是構成歷史的珍貴材料。」王金昌說。

相關焦點

  • 《北平研究院北平廟宇調查資料彙編》|內一區卷 內二區卷 內三區卷
    所收資料為1930年至1932年北平研究院北平廟宇調查資料。廟宇調查是按當時北平行政區劃的分區而進行,本書也依照當時內城六區、外城五區以及四郊的區劃順序依次編排出版。2015年6月《北平研究院北平廟宇調查資料彙編》(內一區卷)出版,並榮獲2015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優秀圖書獎。2016年3月,內二區卷、內三區卷出版。
  • 北平往事︱日本佔領下的北平中秋
    清人魏之秀曾作《兔兒爺詩》:「卯君家世本蟾宮,幻列衣冠氣象雄。卻笑團圓好時節,素娥翻自怨秋風。」還有以兔兒爺為詞謎(當時有討厭者譏之)的《西江月》:「本是土包模樣,忽然揖畫張狂。見人不動把臉揚,雜碎未嘗裝上。竟等從旁拉縴,結巴滿口荒唐。兒童戲弄他假忙,梆子腔兒常唱。」詩和詞都為節日平添了生趣。
  • 齊白石:北平淪陷後辭去教務 停止賣畫艱苦度日
    五出五歸  中國歷代文人都講究「行萬裡路,讀萬卷書」 。齊白石在40歲以前很少離開湘潭,對於一個職業畫家來說,株守家園畢竟見識有限,如果能夠領略各地風土人情,開闊視野,無疑對藝術創作會有所幫助。1902年,齊白石的好友夏午詒請他去西安做家庭教師,齊白石開始了第一次遠遊。
  • 日本對北平的移民和侵略
    據載,淪陷後,「暇時如果你在熱鬧街上走走,眼中所能看到的是那些穿和服著木屐的日本男女,耳中所能聽到的是由東京傳播過來的歌曲,就是晨夕的電車上,也是日本學生代替了中國學生往來穿梭著」,北平城內到處充斥著日本人的身影。1937年12月,北平日本僑民1584戶,4647人。1938年12月底,達10371戶,26072人。1939年12月底,達16672戶,45416人。
  • 《狼煙北平》的演員,你認識嗎?
    《狼煙北平》的演員,你認識嗎?《狼煙北平》該劇改編自都梁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抗戰前後北平城裡日、偽、國、共四股勢力之間殘酷而激烈的鬥爭故事。《狼煙北平》的演員,你認識嗎?在《狼煙北平》中飾演文三兒,人力車夫,平日裡大話連篇粗鄙撒潑,又打腫臉充胖子愣要當「爺」。他稀裡糊塗地去抗日,一輩子都沒活明白,既有堂吉訶德憤世嫉俗的騎士精神,又有著阿Q式底層百姓的自我安慰精神。徐僧飾演徐金戈徐僧,1982年6月13日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2009年,因在抗戰劇《狼煙北平》中飾演軍統特工徐金戈而被人們所關注。
  • 北平通:北平街頭肉食
    北平賣燻魚肉的,皆有作坊,幾個同行合夥居住,分工合作,一同下鍋,做熟了稱斤分貨,然後各自下街,每人皆有走熟了的貨道,幾十年不變,每日只需一轉,便可本利全回,這也可以反映出北平過去的社會狀態來。東北城甚至有以「燻魚作坊」為胡同名的,可知舊日社會對於燻魚肉的歡迎來。
  • 北平,1949,秘密戰線的起義
    五、上交軍統、保密局在北平歷年來購置建立的多處秘密據點和房產,包括屬於北平站管轄或直屬保密局領導的秘密據點,如王佐胡同、朝陽門內大街的北平電訊工作隊辦公處、府學胡同的「綏靖總隊第一大隊」隊部、石駙馬大街的「冀中策反組」及設在大茶葉胡同、月牙胡同、鐵獅子胡同等多處地點的華北「剿總」技術總隊等。 六、上交馬漢三貪汙的大量珠寶、古玩文物。
  • 孫繼生| 北平天主教輔仁大學老照片裡的逸聞趣事
    北平天主教輔仁大學的創立,對中國民國時期的教育事業影響深遠,天主教會從明末清初利瑪竇與耶穌會會士開始就重視"學術傳教",北平輔仁大學的時間並不長
  • 大師們筆下北平的四季
    在北平的冬天,一眼望出去,幾乎到處是蕭瑟貧寒的景象,無需走向粥廠門前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饑寒交迫的境況。北平是大地方,從前是輦轂所在,後來也是首善之區,但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地方。 北平冷,其實有比北平更冷的地方。我在瀋陽度過兩個冬天。房屋雙層玻璃窗,外層凝聚著冰雪,內層若是打開一個小孔,冷氣就逼人而來。
  • 老北京老照片:漫畫家皮姆和吳先生的北平之旅
    [摘要]一列火車駛入前門火車站,來自西方的觀光客皮姆先生走下火車,在車站迎接他的是北平導遊吳先生。從這天起,皮姆在吳先生的陪伴下開始了神奇的北平之旅。一列火車駛入前門火車站,來自西方的觀光客皮姆先生走下火車,在車站迎接他的是北平導遊吳先生。從這天起,皮姆在吳先生的陪伴下開始了神奇的北平之旅。不過,這對搭檔並非真人,而是德國女攝影師愛倫·凱特林的攝影集《北平研究》中的兩個漫畫人物。
  • 老外筆下的北平漫畫地圖
    不妨讓我們打開這張地圖,跟隨多恩的畫筆,回到從前,看一看曾經的古都風貌,尋一尋記憶裡的北平。北平,是老舍朝思暮想、深深眷戀的故鄉,也是鬱達夫筆下「一年四季無一月不好」的地方。它是國人心中歷史悠久的古都,也吸引了許多外國人遊歷和駐足。80年前,美國人弗蘭克·多恩採集舊聞、遍覽名勝,畫出了一幅妙趣橫生的北平風俗地圖。
  • 解放北平:北平和平解放已成定局,傅作義婉拒蔣公子的美意
    這樣,駐北平的國民黨軍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第4、第9兵團部及第13、第16、第31、第92、第94、第101軍和重建的第35、第104軍等部,共8個軍25個師,連同特種兵和非正規軍總計25萬人,陷入了絕境。鄧寶珊、周北峰深感新保安、張家口、天津相繼解放後,北平已成孤城,只有促成和平解決北平問題,才是最佳的上策。
  • 偽組織接管北平故宮
    偽組織接管故宮北平淪陷後,不少文化機關進駐了日本顧問,但故宮博 物院卻沒有來過一個日本入。當時攝政 王府的人大都去了東北,依附於偽滿,這個管家留在北平, 和日本人關係很深)相勾結。他們企圖接管博物院.因此到 處拉入。那個姓張的曾要我和他一起為漢奸做事'被我拒絕 了。他們活動得瑟厲害,甚至連接管後誰任什麼職務都定下 了。那時主持故言博物院H作的張廷濟見風聲不好.非常著 急。
  • 恐怖電影《北平會館》正在熱映 讓驚悚治癒壓力!
    由李路執導,阮景東編劇,宋海江、戈俊、李懷寧、張帆擔任出品人,宋澤平、李晨、田新華、任喜法、黃紫軒聯合製片,吳大可、朱梓瑜、劉亦彤、上淇、杜東、彭朝輝、段志峰、周嶽龍主演的大型恐怖電影《北平會館
  • 匠心|《在胡同裡長大》:林海音的北平回憶
    本次推薦的圖書是林海音的《在胡同裡長大》,2011年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本書是林海音的散文集,也是一本她的回憶錄,其中前半部分主要收錄了她的一些關於北平的散文,用林海音自己的話說,這些文章是非常有「京」味兒的,讀起來生動有趣。
  • 綠茵往事|民國時期名震北平的輔仁大學足球隊
    北平五大學(北大、清華、燕京、輔仁、北平師範)之間組織有聯合運動會,其足球比賽冠軍幾乎被輔仁包攬,因而有「北平之王」的美譽。輔仁隊作為北平勁旅,有多名隊員入選了北平代表隊,參加全國運動會、華北運動會。在1933年的第五屆全運會中,北平隊首場8:0輕取綏遠隊,次戰遭遇當時的勁旅香港隊,比賽場面激烈火爆,但由於是倉促成軍,北平隊最終以1:3敗北,來自輔仁的唐國梁打入挽回顏面的一球。
  • 民國北平情殺案:舞女冒充高官孫女嫁漢奸 後勾搭接收大員戴綠帽
    1947年元宵節前的北平,發生了一起桃色槍殺案,使得正在準備結束春節的市民徒添了一些談資。被殺者是一名總隊長,是事件中女主角的後夫,殺人者是被殺者的部下,也是女主角的前夫。在殺人後的第二天,殺人者曾向當時北平各大報社投書,詳細講述了自己殺人的動機。
  • 《狼煙北平》登陸北京衛視 平民視角解讀戰爭
    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BTV系列好劇濃情巨獻據悉,《狼煙北平》一劇是北京電視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又一部重點劇目,與此前的《戰北平》、《潛伏》、《龍鬚溝》和即將播出的《闖關東》(中篇)及《爸媽都是老黨員》一起,組成了2009年BTV宏大歷史戰爭題材系列。
  • 民國時北京不是首都所以改叫北平,那「北平」這名字是誰取的?
    這個省肯定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北省了,不過名稱肯定不是直隸(都不在首都旁邊,哪來的直隸,一開始明朝的直隸是南直隸,也就是江蘇、安徽和上海),也不叫河北,它的名稱,叫「北平」;正式名稱是「北平承宣布政使司」,俗稱「北平省」。
  • 北平新聞專科學校的開學典禮
    原標題:北平新聞專科學校的開學典禮 這兩份嘉賓致詞,均未見載於二人生前出版的文集之中,亦未見收錄於二人逝世之後的各類選集,可稱「佚文」。   無論是從研究蔣、劉二人生平事跡及學術思想著眼,還是從研究新聞專科學校校史乃至近現代新聞傳播與教育史著手,這篇80餘年前的舊報文獻都獨具歷史價值,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