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組織接管北平故宮

2020-12-24 紫韻宸京
偽組織接管故宮

北平淪陷後,不少文化機關進駐了日本顧問,但故宮博 物院卻沒有來過一個日本入。這一方面是由於社會名流的暗 中保護和留守入員的盡力抵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日本入更注重軍亨 佔領。它們以武力佔領了中國大片領土和重:要城 市,錯誤地認為中國早晚厲它所有,狂妄地把中 國 看作其 。外府'把故宮的文物視為它在,'外府」收藏的文物'它們 從沒有想到會有投降的J天,'所以也就沒有急於插手故富。

當時,不少與故官有關係.的社會名流如朱啟鈴(桂辛〉先生、葉恭綽 < 玉虎)先生、陳垣 < 援庵)先生等,都是堅決不同日本人合作的。陳垣先生當時是輔仁大學校長。聽說 有一次王克敏打電話找他,他說鄭我不認識你呀七斷然回絕 了王克敏:。對於故宮博物院的成立及發展,陳垣先生是花費 心血最多的入之一。朱啟鈴、葉恭綽先生對故宮也是感情殊 深。那時表面上雖看不出他們對故宮做了些什麼,但是私下 裡他們對故宮是非常關注的,並通過一些關係,在暗中起保 護作用。

治陷宿故宮中的大部分同仁都原持了民族氣節,不向 日本人低頭。可也有個別人勾結漢奸,投靠日本人。古物 館、文獻館都有這樣的人。和我同在文獻館工作的一個姓張 的人,就和一個漢奸('據說是攝政王府的大管家。當時攝政 王府的人大都去了東北,依附於偽滿,這個管家留在北平, 和日本人關係很深)相勾結。他們企圖接管博物院.因此到 處拉入。那個姓張的曾要我和他一起為漢奸做事'被我拒絕 了。他們活動得瑟厲害,甚至連接管後誰任什麼職務都定下 了。那時主持故言博物院H作的張廷濟見風聲不好.非常著 急。他找了北平偽政權的一個頭目汪時璟(據說張與汪是同 鄉同學"過不多久,大約是在1942年底至1943年初之間,偽 玫權即派祝書元等人接管了故官博物院。這樣一來,就把故 宮內外那些企圖撲取故宮博物院大權的漢奸壓了下去。再 者,既有偽組織接管了,日本人也就未來插手故宮。從這點 來看,偽組織對故宮的接管是沒什麼壞作用的。實事求是地 講,祝書元這些人也沒有做什麼對故宮不利的事。

祝書元是朱啟鈴先生的老部下,從清朝末年就管理北京 市政,對北京的建設是有一定貢獻的。隨他來任故宮博物院 秘書的,是一位也同葉恭綽先生一起在交通部工作的老先 生,名叫濟之彪(字景班.人稱齊景老,是齊燕銘同志先 入)。他們都是有名望有淳問的入。可以說如果不是由這些人 而是由死心塌地的漢奸或日本人來接管,故宮的局面會惡劣 得多。另外.祝書元來後,在各處也安排了一些人,這些人 大多是北伐後首都南遷時.原政府各部裁.減下來的工作人 員c他們來這裡大多是為謀生活,不願為虎作伝。

齊景老與朱桂老、葉玉老很熟,他也知道我與二位先生關 系很好,所以來故宮後對我特別照顧。在文獻館那個姓張的和 攝政王府的管家相互為結企圖染指故宮時我曾寫文章罵過 他們。那篇文章題為《清代秀女》,我在文中借古諷今,說內務 府是封建皇帝的奴才.諸王府中的管家是奴才的奴本。而今 又有人甘心當漢奸的奴才——奴下奴。為此那個姓張的待別 恨我,總想整我。齊景老聽到查對我不利的消息,就把我從 文獻館調到了圖書館我到圖書館後埋頭整理書目,一幹就 是幾年也頗有些收荻。我號的《故宮所藏朱墨本目錄》一 文,曾奉送給北大圖書館系主任、著名的圖書館學家王重民 先生審閱.並受到他的好評。

1944年,北平的漢奸組織獻銅委員會搞獻銅運動。這個 運動波及千家萬戶,故宮這樣的文化機關也沒有倖免。當時 的故宮博物院主持者雖是偽政權派來的.但他們對這個運動 並沒有枳極響應。他們曾和那個漢奸變員.會交渉.提出故宮 中的文物不能當作一般的銅器交HL在故宮即使是那些碎了 的鐵環子也是歷史文物,不能交出。但是,儘管如此抵制. 最後故宮還是不得不把一些年代較近的銅缸、銅炮交了出 去。抗戰勝利後J又收回幾件。有一本《故官博物院對平市 歷次收集銅鐵應付倩形始末記》的書,對此做了詳細記載。

至於故宮中的其他文物,抗戰期間並未受到多大損失。 有入著文列舉數字說這一時期故宮的圖書受到很大損失。其 實.這裡說的圖書並不是故宮中的珍貴書籍,而是太廟(現 勞動人民文化宮.當時屬故官博物院管理)閱覽室:中一些帶 有背天白日旗標誌的圖書雜誌。警察怕日木人見了尋釁鬧 事.就將其撕毀了。這些東西不屬文物。

抗戰勝利後,馬衡院長帶領全院職工從偽組織手中接收 了故宮得物院。祝書元帶來的那些人全部被除職。原故宮博 物院的留守入員,除個別人外(如文獻館那個姓張的,大都 繼續任職。抗戰期間離開故宮到外曲謀生的人.也陸續回來 了一些。

王桂玲整理

相關焦點

  • 北京淪陷期間的故宮:侵華日軍真的沒有洗劫故宮?圖8戳穿了謊言
    【天安門】資料顯示,1938年6月日本憲警兩次闖進故宮太廟博物館搬走並撕毀了大批的圖書資料,有書籍243種340冊,雜誌369種10682冊等。這只是記載的很少一部分,不難想像日軍秘密劫走的文物數量一定是驚人的。北平淪陷後,故宮博物院總務處處長張庭濟留守,當時國民政府的訓令是「該院留平人員處境艱危自屬實情,目前應於可能範圍內盡力維持仰即遵照。」
  • 測繪紫禁城——戰爭陰影下,營造學社為北平古城搶救下一份空前絕後...
    ▲北平故宮弘義閣下簷琉璃套獸。▲北平故宮太和門上搭建的測繪用腳手架。▲北平故宮太和殿前嘉量測稿。▲北平故宮太和殿天花藻井鬥栱測量數據表。▲北平故宮西華門內鹹安門旁小牆測稿。▲北平故宮太和殿下簷東南角套獸俯視。▲北平故宮太和殿須彌座石刻測稿。▲北平故宮太和門下簷屋頂平面圖。▲北平故宮太和門臺基欄杆俯視。
  • 紫禁城的由來:故宮為什麼俗稱叫做「紫禁城」?
    故宮是中國明清時代的皇家宮殿,在那時候被稱之為紫禁城,故宮是後來才叫的。這座城是中國古代宮廷的建築精華,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的佔地面積就達到了15萬平方米,整座城裡面大大小小的宮殿有七十多座,毫不誇張的說光房屋就上千間。
  • 綠茵往事|民國時期名震北平的輔仁大學足球隊
    遺憾的是,由於當時球隊和比賽的組織,並沒有如今嚴密的體系,也缺乏系統的記載。筆者只能根據一些碎片化的史料,大致勾勒出當年輔仁足球的輪廓,卻很難寫出它的神髓。本文亦有拋磚引玉之意,望廣大知情的朋友指正、補充。
  • 民國時北京不是首都所以改叫北平,那「北平」這名字是誰取的?
    這個省肯定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北省了,不過名稱肯定不是直隸(都不在首都旁邊,哪來的直隸,一開始明朝的直隸是南直隸,也就是江蘇、安徽和上海),也不叫河北,它的名稱,叫「北平」;正式名稱是「北平承宣布政使司」,俗稱「北平省」。
  • 「濟南經驗」:對中共平津接管大有裨益!接管濟南細節揭秘
    4月8日,中央發出《再克洛陽後給洛陽前線指揮部的電報》,闡明城市工作要從維護城市穩定、維持城市秩序、保證人民生活的角度出發,禁止破壞公私生產資料和浪費生活資料,較為系統地提出了城市接管政策。7月,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的彭真要求進城後,「除解除敵人的武裝和肅清各種反動特務組織外,其餘一切機關、組織不要一下打爛,要按系統、按組織去接收城市,恢復秩序。」
  •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了多少?有這麼多被遷往臺灣!
    1933年2月5日晚間,北平全城戒嚴。13491箱文物從神武門廣場出發,由幾十輛板車輪流運往火車站,軍隊全程護送,沿途軍警林立。不到120天的時間裡,五批文物循序運往上海,後又輾轉至南京朝天宮。故宮大批文物南遷後,總務處長張庭濟奉命留守。日偽政權下的故宮博物院艱難維持,盡力周旋。1937 年 11 月,淪陷初期張庭濟曾代表北平留守職工向國民政府行政院匯報現狀,尋求保護。
  • 日本軍隊在佔領北京期間,為什麼沒有對故宮進行毀壞和劫掠?
    然而,日軍在打進當時的北平,也就是佔領了北京期間,卻並沒有對故宮進行毀壞和劫掠,這是怎麼回事呢? 推翻清政府之後,民國政府成立了故宮博物院。然而在「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東北三省淪陷,整個華北也是岌岌可危,日軍的入侵只是時間問題。
  • 《狼煙北平》的演員,你認識嗎?
    《狼煙北平》的演員,你認識嗎?《狼煙北平》該劇改編自都梁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抗戰前後北平城裡日、偽、國、共四股勢力之間殘酷而激烈的鬥爭故事。《狼煙北平》的演員,你認識嗎?在《狼煙北平》中飾演文三兒,人力車夫,平日裡大話連篇粗鄙撒潑,又打腫臉充胖子愣要當「爺」。他稀裡糊塗地去抗日,一輩子都沒活明白,既有堂吉訶德憤世嫉俗的騎士精神,又有著阿Q式底層百姓的自我安慰精神。徐僧飾演徐金戈徐僧,1982年6月13日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2009年,因在抗戰劇《狼煙北平》中飾演軍統特工徐金戈而被人們所關注。
  • 臺北故宮要改名「華夏文物博物館」?故宮前院長馮明珠:自毀招牌
    國立故宮博物院傳將因應政院組織改造,改隸屬於文化部,因此鬧得沸沸揚揚,外界更流傳故宮將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一說。對此,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於臉書貼文表示,自己反對故宮納入文化部,並指若真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更是愚不可及、自毀招牌。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48年,前身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
  • 故宮文物南遷之後:國民黨敗走臺灣,帶走近三千箱文物
    1933年1月,日軍進入山海關,華北屏障失守、局勢險惡,故宮作為重要的文化寶庫,此刻全然暴露、危如累卵。面對北平隨時可能失守的危險,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決定自1月31日起將故宮所藏文物分批裝箱運往上海,並由國民政府指令北平市政府及交通部門全力協助,以求完成故宮文物南遷計劃。
  • 「一下雪,北京就變成了北平」 一買故宮門票,才知道誰好用誰費勁
    對於身在北京的朋友來說,初雪之後,有個地方就算擠破了頭也必須要去,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故宮博物院,畢竟"一下雪,北京就變成了北平"這句話相信在座各位沒有沒聽過的吧?先上兩張故宮官微的圖感受一下:好看吧?好看就意味著人也多!
  • 揭秘故宮古建保護那些事兒
    明年,故宮將迎來600周歲生日。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宮建築群,故宮古建經歷過哪些變遷?故宮的古建保護者又是怎樣保護這座紫禁城的?從展覽開篇的一張上世紀50年代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故宮的丹陛一片荒蕪,廣場上長滿茂密的雜草,給人一種破敗的感覺。這張老照片拍攝於故宮保和殿東側左翼門。「事實上,在晚清至民國期間,故宮古建築的保護修繕的規模比較有限。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故宮大量古建築保存狀況堪憂,紫禁城的許多地方都堆放了垃圾。」謝安平介紹,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故宮博物院準備重新開放。
  • 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與珍貴藏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主要來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處的皇家珍藏,成為了臺灣多元文化源流極重要一部分。臺北故宮博物院外景博物館簡史: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步步緊逼,為了保護住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北平故宮等地約
  • 港媒:欲割裂故宮兩岸連結送返寶物最快
    ,但證實將進行組織調整,把臺北故宮從「正部級」降為「文化部」之下機構。民進黨「執政」後努力要把臺北故宮從「中國的故宮」,轉換成「臺灣的故宮」一直沒有成功,降級也是手法之一,欲以此斬斷故宮作為法統象徵的神聖性。   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不滿民進黨當局欲將故宮降級在社交平臺發文點出它在連結兩岸的地位。
  • 中國最年輕的故宮,中國三大博物館之臺北故宮的文物來自哪裡?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 老舍說: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一到秋天,北京就變成了無數文人墨客筆下的那個天堂,變成了北平。老舍說: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第一個自然是故宮,北京美成了北平,那故宮也美成了紫禁城。到了秋天,故宮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變得格外的有詩意,故宮裡有很多銀杏,這個時候的葉子都變成了金黃色,金黃色的樹葉長在紅色的城牆裡,這景色有多美,想想也知道了。有的宮殿裡還有幾顆柿子樹,葉子都已經落了,只剩下幾顆黃澄澄的果子,長在琉璃瓦上展露著身姿。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圖)
    今日,海峽對岸,位於臺北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擁有65萬5千多件耀眼藏品。據臺灣《商業周刊》一篇報導估算,其中,光郎世寧的《百駿圖》至少8億元。一件宋代汝窯杯可以蓋一座故宮:1965年故宮花費6000萬落成,物價換算後,相當於現值84億元,而故宮擁有21件汝窯杯,價值上千億。
  • 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值得一去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這裡之前最好做點功課,畢竟這裡收藏著故宮一半的珍寶,而且大部分都必留在大陸的更加貴重,值得細細品味。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 南京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 北京 故宮、 瀋陽 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