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淪陷期間的故宮:侵華日軍真的沒有洗劫故宮?圖8戳穿了謊言

2020-12-22 解讀有趣的歷史

【航拍北京故宮】有人可能會產生疑問,日軍佔領期間故宮怎麼可能保存的如此完整?有一點大家需要注意,早在日軍佔領北京時,故宮裡的大量珍貴文物早已被南遷了。但是,日本依舊對北京故宮進行了洗劫,比如大量圖書文本等。(這是一組反映抗日軍佔領下的北京故宮老照片。)

【天安門】資料顯示,1938年6月日本憲警兩次闖進故宮太廟博物館搬走並撕毀了大批的圖書資料,有書籍243種340冊,雜誌369種10682冊等。這只是記載的很少一部分,不難想像日軍秘密劫走的文物數量一定是驚人的。北平淪陷後,故宮博物院總務處處長張庭濟留守,當時國民政府的訓令是「該院留平人員處境艱危自屬實情,目前應於可能範圍內盡力維持仰即遵照。」

【端門】對於故宮文物的保護,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早有準備。1933年1月31日山海關失陷後,故宮博物院理事會立即開始了故宮文物南遷的工作。故宮文物南遷,故宮文物南遷,可以說是世界文明史上文物遷徙數量最多、行程最遠、範圍最廣、歷時最長、投入人財物力最巨的文物遷徙與保護行動。

【太和門和內金水河】剛開始,南遷文物被存放在南京。1937年「七七」事變後,這些文物又被分3路運往四川,當時樂山縣存9331箱、峨眉縣存7287箱、巴縣存80箱。南遷文物無一損壞,這讓無數人感動不已,「南遷的文物經歷的槍林彈雨,賦予了故宮文物特殊的價值,它們是經歷了烽火的,有不尋常的意義。」

【太和殿】儘管最珍貴的文物因南遷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可故宮裡存留的文物依舊被日軍洗劫。日軍進入北京後,故宮管理人員採取的應對方式是閉館,僅留下中路、內東路對外開放,直到1942年故宮五路全部開放。當時偽華北政務委員會任命祝書元為代理院長,公布了整理故宮博物院院務臨時辦法。在這之前,北平偽政權和日方均未干涉故宮內政,只是維持費僅撥發原來的一半。

【航拍太和殿】祝書元的身份是前北京政府內務部總長朱啟鈐的老部下,早在清朝末年就參與管理北京市政。1942年7月1日,祝書元出任代理院長時,就立即聲明「是奉命維持,並非接收。」

【體和殿】有了祝書元代理院長,而且還是北平偽政權任命的。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故宮。據據著名古建專家、故宮前副院長單士元回憶時說:「這樣一來,就把故宮內外那些企圖攫取故宮博物院大權的漢奸壓了下去。再者,既有偽組織接管了,日本人也就未插手故宮。」

【銅製水缸(被日軍劫走一部分)】資料顯示,北京淪陷期間故宮文物的損失,主要是在日軍施行北京「獻納運動」中導致的。1943年8月,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應日方要求,通令各機關收集銅類,規定凡屬官署團體或一般商店住戶銅品均得分別情形收集檢送。在這期間,故宮的66座大銅缸被徵收,這是北京八年淪陷時期故宮最重大的文物損失。

【西華門】1945年3月,日軍北京陸軍聯絡部致函偽北京特別市市長,要求「北京特別市官民,獻納各自存有之一切銅類,以資直接增強戰力,藉以實現大東亞共榮圈之確立。」在日軍逼迫下,故宮管理人員只能交出部分銅製品,「被徵用之銅品2095市斤外,計銅缸66口,銅炮一尊,銅燈亭91件。」

【故宮城牆上的角樓】198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的紀念特刊上,有這樣一段文字:「八年淪陷期間,在日寇鐵蹄下,儘管受到很大損失,但我院職工悉恪盡職守,保住了庫藏文物和紫禁城宮殿建築,這在當時確是難能可貴的。」

相關焦點

  • 北京淪陷八年,發生了一次世界文化奇蹟,否則故宮早已被洗劫一空
    然而,北京故宮中的一磚一瓦都是時代的幸運者,他們曾經有很多的兄弟姐們,卻在中國屈辱的近代史中消逝。中國歷史中,北京有過三次淪陷,而且都是在近代歷史中,這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的必然的結果。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得到了巨額賠款和香港島以及五大通商口岸的貿易主權的英國,並沒有滿足,並且在此期間, 奧斯曼帝國(1299~1922)、英國、法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克裡米亞戰爭爆發,西方列強損失慘重,更加深了他們通過侵略中國來彌補損失的期望。
  • 故宮太和殿:侵華日軍在此獻刀投降(圖)
    故宮太和殿:侵華日軍在此獻刀投降(圖) 2014-07-07 10:10:20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 用郵票聊聊「故宮文物南遷路」
    ▲2007-12《清皇家陵寢》郵票(3-1)昭陵瀋陽故宮、以清昭陵為代表的清關外三陵等貯藏大量皇家文物的場所,均遭受到侵華日軍洗劫與破壞。1860年圓明園的那場大火還在灼痛記憶,甲午戰爭期間日本制定的《戰時清國寶物搜集辦法》尤其讓人警覺。以史為鑑,故宮博物院金石學家、古物館副館長馬衡提議文物南遷。
  • 日本軍隊在佔領北京期間,為什麼沒有對故宮進行毀壞和劫掠?
    由於中國軍隊的裝備和軍事素養不足,在抗戰前期,大片中國的土地都淪陷在日寇的鐵蹄之下,也包括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然而,日軍在打進當時的北平,也就是佔領了北京期間,卻並沒有對故宮進行毀壞和劫掠,這是怎麼回事呢?
  • 13491箱故宮南遷文物安好,是侵華日軍放了一馬?
    1933年2月6日至5月15日,故宮博物院、頤和園等單位的19557箱文物在軍隊荷槍實彈的保護下分5批南遷。1937年「七七事變」後,文物從南京分三路向西遷移。4月2日,@演員趙立新 發問「日本人佔領北京八年,為什麼沒有搶走故宮裡的文物並且燒掉故宮?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嗎?」,一時引發巨大爭議。
  • 日本人侵佔北京8年,為何故宮文物卻安然無恙?我們要感謝一個人
    從1937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侵佔了北京8年,不過人們發現日本並沒有像八國聯軍那般對「故宮」下手,這是為何?我們要感謝一個人。 二戰期間,日本對於我國的文物也是非常重視的,很多日本學者一生都在潛心研究中國文物,在不少抗日劇中,都講到了日軍從我國富商那搶奪文物的事情,「故宮」可以說我國文物的一個聚集地,
  •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了多少?有這麼多被遷往臺灣!
    但隨著戰事不斷深入,南京也不是安全之地,文物繼續分三路西遷,因為沒有交通工具,最後剩3000多箱滯留南京。"這次西遷歷時8年,行程萬餘裡,運送文物的車輛、人員艱難行走於四川蜀道。沿路敵機轟炸,遭遇匪類,不斷臨時更改行走路線和臨時存放地點。最後以微小的損失完成了這場歷時長久、數量巨大的文物遷徙之路,被國內外人士稱為奇蹟。"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動土儀式並表示,「我們有一萬個理由,一定要把最好的藏品送來,我們發愁的是好東西太多了,究竟選擇哪一些呢?」 於是,自然就引出了過去外界一直盛傳的臺北故宮藏品優於北京的說法,文章引述單霽翔過去曾透露的故事,其實故宮絕大多數文物並沒有南遷,南遷的文物只有22%去了臺灣,並稱臺北故宮收藏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只能算是「三級品」。
  • 直擊侵華日軍設立的慰安所:圖3是身體檢查工具,圖8排著長隊
    「慰安所」是日軍侵華期間建立的一種軍事附屬,帶有明確的軍事特徵。在當時主要有三種「慰安所」,一種是日本軍隊直接管理的,一種是在華日僑設立的,還有一種是漢奸組織為其組建的。在日軍14年侵華時間裡,共有40萬人淪為「慰安婦」,其中超過一半來自中國。
  • 臺北故宮有什麼?(圖)
    一道海峽分割了兩岸,  無數「國寶」也因此被典藏在了兩家「故宮博物院」內,  一是北京故宮博物院,  一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故宮指明清皇帝的居所紫禁城。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平事變,「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宮。1925年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開放銅器、書畫、瓷器等陳列室。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關於故宮博物院,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北京的故宮,只是它的軀殼;而臺北的故宮,才是它的內臟。人們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認知,與抗戰前夕北京故宮文物南遷有關,1931年日軍侵略東北,為了避免故宮文物遭到日寇破壞,漫長的故宮文物南遷之路由此揭開;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時,大量的故宮文物又搭載著軍艦漂洋過海到達了臺灣。
  • 日軍為了侵華,編造了三個謊言,可笑的是,至今仍有國人相信!
    日軍為了侵華的順利進行,編造了三個謊言,而這三個謊言的威力比軍事徵服還要強大。我們知道,一個民族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如果這個民族的文化傳承斷了,那麼必定會走向滅絕。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內抗日情緒高漲,這對日軍侵華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阻力。為了瓦解國人的抗日鬥爭意志,日軍在進行軍事侵略的同時,編造了三個謊言,開始從文化上對國人進行了侵略。而文化侵略的危害有多大,看看現在某地區的廢青就曉得了。那麼這三個謊言到底是什麼呢?
  • 臺北故宮裡有一件文物竟然是日本人所造,和南京大屠殺有關~
    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北京故宮博物院一樣,都收藏了眾多中華民族的寶貴文物。在臺北故宮的眾多文物中,有一件竟然出自日本人之手,那就是南京大鼎,日本人還稱之為櫻花鼎。1937年,國軍在戰爭中失利,南京保衛戰敗於日軍。12月13日,作為首都的南京淪陷,日本在南京製造了惡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殺事件。侵略中國,是日本多年的夙願,他們的目標終於達到,為了紀念那一歷史時刻,岡村寧次下令,鑄造一樽大鼎。
  • 故宮分院來了!抗戰時期,重慶守護了大批故宮南遷珍寶
    故宮文物南遷守護中華文脈1933年,當山海關被日軍攻陷的消息傳到北京,圍繞故宮文物要不要南遷的問題,中國知識分子傷透了腦筋。曾經故宮博物院理事李濟和院長馬衡在視察時,他們在冊中隨便圈了兩號,5分鐘不到,兩箱文物就從幾千箱中提出來了,管理之高效可見一斑。19557箱文物抵滬後,放在上海法租界暫存,但好景不長,「七七事變」爆發。1937年8月13日,日軍轟炸上海,南京告急,南遷文物只能分三批向西遷移。同年12月9日(南京淪陷的前4天),這些文物隨英國輪船「黃浦號」駛離浦口碼頭。
  • 來自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碰撞
    臺北故宮位於我國臺灣省臺北市,臺北故宮修建於近代,在當時主要是為了存放來自於大陸的珍貴文物。而北京故宮有著很長的歷史,走進故宮就會感到濃濃的歷史感,這種歷史感是臺北故宮不能比擬的。臺北故宮建築風格奇特,從外形看還是十分漂亮的,雖然面積沒有北京故宮大,可以藏品質量也是很高的。一說當年蔣介石撤往臺灣是命人將大批的寶物精挑細選,選了很多精品運往臺灣,甚至說到北京故宮裡只有一個空故宮而沒有文物。圖中的翠玉白菜就是臺北故宮藏品,可以說是國寶級的藏品,甚至看白玉白菜需要排隊觀看。
  • 南京的明故宮為何沒有保存下來?什麼時候被破壞了?
    明朝共有北京、鳳陽、南京三個都城,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後,開始大肆營建南京宮殿,他在位30多年就建了30多年,形成了皇宮、內城、外城、外城郭等建築圈。1402年朱棣篡位後,打到南京並沒有毀城,隨後定都北京,作為陪都的南京城,依然沒停止營建、修繕。
  • 北京新型肺炎期間故宮開放嗎?
    北京新型肺炎期間故宮開放嗎?  答:不開放,北京故宮自2020年1月25日起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以下是故宮博物院閉館公告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故宮博物院決定,自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起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大家最熟悉的故宮應該是北京故宮,它位於北京城內,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至今已經580多年的歷史,多數人都去領略過它的風採。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於永樂四年開始籌建,北京原來叫應天府。這裡原是朱棣的封地,他奪得皇位後,在南京稱帝。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哪裡的國寶多?
    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   北京故宮全景圖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 你知道臺北故宮最牛的寶貝是啥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北京的故宮現在很火,有很多很具創意的商品販賣,但早在十年前,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館」就已經在大力搞創意、玩時尚、走國際化精品路線了。臺北故宮,在中國三大故宮中,是不是最多寶貝的故宮我不確定,但肯定是最新的。它在1965年興建完成,之後還陸續增建。為了不辜負「故宮」這兩個字,三棟主建築設計仿中國北方的宮廷樣式。旁邊有個仿宋明庭園的「至善園」,一整個「中國風情」啊!故宮的典藏精品都是來自北京故宮的皇室收藏,原來都在北京紫禁城、熱河避暑山莊以及瀋陽故宮裡,只供皇帝家族、大臣皇族賞玩,尋常老百姓根本沒機會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