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鱈魚標牌賣油魚」惹眾怒

2020-12-19 騰訊網

「掛鱈魚標牌賣油魚」惹眾怒

馬伊琍發微博:「假鱈魚」致4歲女兒腹瀉 早報調查:確有攤販用油魚充鱈魚

2012年4月18日,上海一家超市內市民正在挑選產自俄羅斯的鱈魚切片。早報記者 王辰 圖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你買的鱈魚真的是鱈魚嗎?

昨天,網上傳言稱「超市以油魚充鱈魚賣」,激起千層浪。該傳言後被藝人馬伊琍轉發,引發輿論關注,馬稱自己4歲的女兒曾因誤食假鱈魚,拉稀不止。

油魚冒充鱈魚的情況是否真的存在?記者昨走訪滬上多個海鮮市場,發現個別地方確實存在「以油充鱈」的現象,而海鮮市場價格的混亂,更是讓消費者如霧裡看花,難辨真假。

微博熱帖:

馬伊琍夫婦痛斥假鱈魚

昨天上午,某營銷類微博轉發了一條微博:「在家樂福給寶寶買的鱈魚,原來是油魚,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是禁止上市的,太特麼坑爹了!」

微博還提到,油魚蠟質比較高,脂肪含量高,脂溶點高,到體內不易被溶解,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腹瀉,吃進什麼拉出什麼。

公開資料顯示,鱈魚的魚肉為雪白色,脂肪量低。鱈魚肝臟亦含大量維生素A及維生素D,經常被用作提煉魚肝油。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戴小傑介紹,一般人們所說的油魚和鱈魚不同,油魚本身蠟含量高,不易消化,可能引起腹瀉。一般而言,油魚多用來烤著吃。「因為清蒸它的蠟油融化不了。」

「以油充鱈」很快引發輿論關注。演員馬伊琍看到微博後,聯想到自己女兒前不久腹瀉的經歷,主動參與討論。在提出一些問題之後,昨天中午12:34,馬伊琍再次發布微博,講述女兒 「莫名其妙拉出一堆油」的經歷:「我終於明白一個月前女兒莫名奇妙拉出一堆油的原因,實驗室人員檢測到排洩物全是脂肪,所有人都無法理解,只好推斷是女兒偷油喝,原來是吃了冒充鱈魚的油魚。」

馬伊琍表示:「作為母親我無比憤怒!」 此後馬伊琍的丈夫,演員文章也發微博怒斥,甚至爆出粗口。至昨晚10時,有超過6.7萬人轉發了馬伊琍的微博。

記者調查:

銅川路有油魚當鱈魚賣

一名商販說,油魚售價低廉,最多每斤五六塊錢,而鱈魚的價格相對較高。有專家表示,油魚和鱈魚在外形上確有幾分相似,切片之後較難分辨,而兩者價格有差距,一些商人有可能「以油充鱈」欺騙顧客。

確有此事嗎?昨晚,家樂福方面針對微博傳言發表聲明,表示超市內所售的「鱈魚」均為「水鱈魚」,並非「油魚」,同時承諾商品系統中僅允許銷售鱈魚,並保證在銷產品證照齊全。

早報記者的調查也證實了家樂福的說法。昨天,記者從家樂福、樂購等超市買來多種商品名稱為「鱈魚」的冷凍魚片,單價由17.16元/千克到79.6元/千克不等。經專家鑑定,這些超市中買來的鱈魚均是真鱈魚。

不過,早報記者在銅川路八百多號一攤位買到的「鱈魚」卻出現了問題。

這些「鱈魚」價格為35元,以切片形式出售。攤主自稱,這些鱈魚產自法國,口感好肉質好,很受歡迎,並承諾自己的鱈魚是真的。

但是,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戴小傑鑑定後表示,上述「鱈魚」實際上是通常意義上的油魚。「肉黃,魚鱗發黑,紋理不清晰。」

油魚劣跡:

曾在香港引發風波

「以油充鱈」其實早有前科,北京、瀋陽、杭州等地媒體都有過類似報導。

2007年1月,香港媒體揭發當地的百佳超市以「藍鱈魚」、「鱈魚(油魚)」等名義出售油魚,遭多名消費者投訴,指食用後感到不適。雖然百佳超市方面指稱「油魚」為「鱈魚」的一種,但香港有關政府部門指出,「油魚」與「鱈魚」是不同種類,要求超市正確標示。

此後,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宣布,該中心共接獲約700宗有關此事的投訴和查詢。由於事件引起市場混亂,香港業界一度暫停出售油魚。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隨後推出《有關識別及標籤油魚/鱈魚的指引》,建議所有入口商都應將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俗名定為「蠟油魚」和「oilfish」,不可使用「鱈魚」等其他俗名,以供業界和消費者分辨。

目前,中國大陸並未禁止銷售油魚。戴小傑表示,除引起腹瀉外,暫未發現油魚影響健康的案例。不過油魚和鱈魚價格有差別,市民不管出於健康還是經濟考慮,購買時都應謹慎。

家樂福聲明:超市絕無油魚當鱈魚賣

對於微博上「家樂福油魚冒充鱈魚」的傳言,昨日,家樂福上海向本報發來聲明稱,根據商家提供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清單,商場所售的屬於「水鱈魚」(鱈魚的一種,價格較便宜,肉質水分較多)。同時,該公司表示,上海家樂福在售鱈魚品種有兩大類:銀鱈魚:包括智利產與加拿大產,智利產售價區間為150-170元/500g;加拿大銀鱈魚售價區間160-200元/500g。水鱈魚:售賣商品包括扁鱈切片、鱈魚扒,散裝扁鱈切片為9-12元/500g;鱈魚扒為40-50元/500g。

此外,家樂福向社會做出說明:

家樂福商品系統中僅允許銷售鱈魚,並保證在銷產品證照齊全;

家樂福正在與微博原發北京帳號博主積極聯絡,了解具體情況;

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我司立即開展供應商審核及產品檢測。

三大疑問

「鱈魚」到底是什麼魚?

鱈魚、銀鱈魚、水鱈魚……市場上的鱈魚種類繁多,到底有多少種魚被稱為「鱈魚」?

事實上,鱈魚只是一個普通的魚類商品名稱,有500多種魚可合情合理地被稱為「鱈魚」,市面上常見的也有10多種。

根據科學分類,「鱈魚」泛指鱈科的魚類及屬於鱈形目的相關品種。鱈科現時有接近60個已知品種,鱈形目則有接近500個已知品種。

不過,在市場上「鱈魚」亦被用作多種魚類(包括部分非鱈形目的魚類)的俗名,比如屬於裸蓋魚科及鮋形目而學名為Anoplopoma fimbria的魚類,其市面上的中文俗名為「銀鱈魚」,科學文獻所採用的中文俗名則為「裸蓋魚」。由於銀鱈魚不太會和油魚一樣引起腹瀉,所以一般不會引起異議。

「油魚」到底是什麼魚?

棘鱗蛇鯖

異鱗蛇鯖

俗名為「油魚」(學名:Ruvettus pretiosus;譯名:棘鱗蛇鯖)和俗名為「玉梭魚」 (學名: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譯名:異鱗蛇鯖)的魚類都被市場稱為「油魚」,同屬鱸形目蛇鯖科。

這兩種魚脂肪含量豐富,而且天然含有蠟酯。這兩種魚類的脂肪中超過90%屬於蠟酯。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等機構的資料,蛇鯖科現時約有24個已知品種,當中有些亦可能含蠟酯。

蠟酯在人體內難以消化,因而囤積在直腸,可導致排油腹瀉。排油腹瀉跟普通腹瀉不同,不會導致體液流失不會致命。食用者如不適,一般會在進食有關魚類後30分鐘至36小時內出現症狀,並在24至48小時內痊癒。

真的有國家和地區禁止出售油魚嗎?

確實如此。義大利、日本等國禁止出售油魚。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也曾禁售,但此後放開,不過油魚仍屬於不建議食用的魚類。

此外,還有部分國家和地區限制出售油魚。具體可看下表。

美國

曾於1990年代禁止販賣和進口,但已經解禁,不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仍不鼓勵油魚進口及貿易。

歐盟

沒有禁售,出售蛇鯖科魚製品時,須符合下列規定: 只可以包裝形式出售;必須加上適當標籤,提供有關烹調方法的資料;必須標示有關魚類可造成腸胃不適的風險;標籤必須附有學名及俗名。

英國

沒有禁售,但發出警告指示食物供應商,勿將油魚與相似的魚類混淆,更不能稱油魚為「鱸魚」或「海鱸」。

義大利

禁止販賣和進口。

日本

禁止販賣和進口。

澳大利亞

沒有禁售,但公告為不建議食用魚類。

紐西蘭

沒有禁售,政府建議業界不要供應連皮的油魚予食客,食肆應告知顧客有關的健康風險。

加拿大

沒有禁售,建議不要大量食用。

新加坡

沒有禁售,但政府要求業界必須正確標示兩種油魚,並建議採用烤的烹調方法,減少當中的油分。

中國香港

沒有禁售,但2007年8月,食物安全中心推出《有關識別及標籤油魚/鱈魚的指引》,建議所有進口商都應將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俗名定為「蠟油魚」和「oilfish」,同時不可使用「鱈魚」等其他俗名,以供業界和消費者分辨。 以上資料綜合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和記者採訪

相關焦點

  • 油魚冒充鱈魚 掛羊頭賣狗肉何時休
    兩個不同的品種,硬是要互換身份,油魚冒充鱈魚,並在市場上大肆出售。這樣一來,油魚身價倍增,老百姓卻深受其害,而不知,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到底何時才能休止,老百姓的合法權益何時才能得到有效地保護。
  • 披著鱈魚皮成都油魚仍在賣 專家:油魚多吃易拉肚子
    2月19日,本報記者在歐尚超市華陽店買到的水鱈魚片  打著鱈魚的旗號卻賣的是油魚。去年惹得孩子拉肚子的「鱈魚」被曝光,各大超市將其下架。近日,有市民發現「山寨」鱈魚重現市場。華西3·15記者調查發現,廉價鱈魚大多銷往中低檔餐館、自助餐廳和超市。不過,因目前沒有相關的行業標準,商家仍在打擦邊球,以次充好。  去年,低價劣質「油魚」冒充高檔鱈魚銷售、惹得孩子拉肚子的事件,引起消費者高度關注。各大超市紛紛將其下架。
  • 網傳超市把油魚當鱈魚賣 天津市家樂福未見銷售
    內容提要:日前,一則「網曝超市油魚當鱈魚賣,食用易致腹瀉」的新聞被多家媒體報導,聲稱家樂福超市用一種名叫「油魚」的魚類冒充鱈魚出售,消費者在食用後容易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天津北方網訊:日前,一則「網曝超市油魚當鱈魚賣,食用易致腹瀉」的新聞被多家媒體報導,聲稱家樂福超市用一種名叫「油魚」的魚類冒充鱈魚出售,消費者在食用後容易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
  • 油魚變身鱈魚 「魚之惑」不能悄悄沉入水底
    「在家樂福給寶寶買的鱈魚,原來是油魚,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是禁止上市的,太坑爹了!」昨天上午,北京網友「Triple顏」在個人微博上質疑家樂福「李代桃僵」,用油魚代替鱈魚導致她家寶寶吃了拉肚子。而明星「@馬伊琍」也在微博發帖稱,女兒吃了冒充鱈魚的油魚,導致腹瀉。
  • 怕買到油魚!六招分清鱈魚和油魚的區別
    在中藥裡,油魚是一種瀉藥,在《本草綱目》裡有所記載。油魚蠟酯高脂溶點高,到體內不易被溶解吸收,會導致不同程度腹瀉。從概念上了解一下油魚和鱈魚1.油魚油魚是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通稱,分布於熱帶和溫帶海域,屬低價魚類,主要用於提煉工業用潤滑劑-----它含有一種名為蛇鯖毒素的天然蠟酯。
  • 油魚假冒鱈魚吃了拉肚子 青島超市便宜鱈魚下架
    島城某超市賣的便宜鱈魚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稱「在家樂福給寶寶買的鱈魚,原來是油魚,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網友格外提到油魚不易被溶解吸收,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腹瀉。  看到網上的報導後,她才覺得女兒是吃了冒充鱈魚的油魚,並質疑超市將油魚當鱈魚賣,為何沒有監管部門來處理?當天下午,馬伊琍的老公文章也轉了這條微博,並爆粗口怒斥。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在幾年前就曾有媒體爆出有人拿油魚冒充鱈魚賣,讓消費者吃了身體不適。網上也有不少熱心的網友發表見解,告誡便宜鱈魚很多都是假冒的,不能吃。
  • 永輝超市澄清非「油魚」冒充而是「水鱈魚」,水鱈魚是什麼魚?
    而在另一家永輝超市,同樣是在12月4日存放散裝「鱈魚塊」的冰櫃,也重新放了其它的冷凍食品,這家店的工作人員則稱:「12月4日的已經賣完了,周末才到貨,還有帶包裝的銀鱈魚在賣。」畢竟「水鱈魚」這名字曾經給油魚用過,而且在百度百科搜索「水鱈魚」依然是指向異鱗蛇鯖(油魚),儘管這和目前的實際情況不符。
  • 鱈魚還是油魚?
    近日一位網友在微博上控訴市場上買來的「鱈魚」令女兒腹瀉後,「鱈魚」一時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一些專家爆料,真正的銀鱈魚是產自加拿大,但是數量少、價格貴、市場罕見,市場更多的是用低端鱈魚冒充銀鱈魚,或者用雜魚冒充鱈魚。
  • 滬上家樂福以油魚冒充鱈魚 單看魚塊難分品種
    昨晚,滬上家樂福門店還下架了鱈魚類產品,等待第三方判定後自證清白。另據家樂福官方向本報發來的一份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顯示:其在售的「凍水鱈魚」來自俄羅斯,入境日期為2011年12月12日,報檢數為1411件,總計重量為39508公斤。  現場調查 銀鱈魚價格貴滋味好  家樂福裡到底在賣什麼「鱈魚」?
  • 【分辨】銀鱈魚油魚啥區別
    銀鱈魚肉雪白,油魚色如雞胸脯肉  ●記者買的是鱈魚嗎  這兩種鱈魚到底是什麼鱈魚?是不是像銀鱈魚的油魚?記者帶著從世紀聯華和樂購超市買的兩種散裝鱈魚,專程請海洋魚類專家、省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副調研員劉定康來鑑別一下。
  • 油魚冒充鱈魚 文章回應爆粗口:一個父親的憤怒
    家樂福被指油魚冒充鱈魚賣 馬伊琍聲討  東方網4月19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在家樂福給寶寶買的鱈魚,原來是油魚,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是禁止上市的……」昨天,這樣一條信息在微博上快速轉載,連明星馬伊琍也發博稱女兒曾吃了冒充鱈魚的油魚。
  • 孩子吃完鐵板燒鱈魚腹瀉兩天 專家稱是油魚冒充
    銀鱈魚沒有了?對,只有龍鱈魚了?對,那這兩種魚有什麼區別呢?魚不一樣,對。也是鱈魚,鱈魚有很多品種的。」服務員介紹,銀鱈魚賣完了,而龍鱈魚也是鱈魚,味道也不錯。點完菜一會兒,一道龍鱈魚就上了桌,四片魚肉,肉身金黃泛著油光,頓時香氣四溢。同是鱈魚,為何銀鱈魚和龍鱈魚的價格卻不一樣呢?龍鱈魚又是什麼樣的鱈魚呢?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家水產批發市場。
  • 市場多現油魚冒充鱈魚 價格相差八倍易導致腹瀉
    在大超市買的鱈魚,還能有什麼問題?瀋陽市民劉女士就是這麼想的,可事實上,在吃了「鱈魚」之後,劉女士和兒子都出現了程度不同的腹瀉。劉女士認為,自己買的鱈魚不是真正的鱈魚,而是油魚。昨天,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真正的鱈魚,10多元一斤是買不到的,劉女士買來的魚很有可能是油魚。
  • 19.8元/斤能買到的是油魚還是鱈魚?網友:吃的不是魚!是瀉藥!
    同時,紅星新聞記者發現了同樣被標註為「銀鱈魚」的產品,價格達到了338元一斤,其肉色雪白,魚鱗很小。銷售該鱈魚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19.8元一斤的散裝「鱈魚塊」,實為油魚,等解凍後就是一包水,但是商家一般都是打著鱈魚的名義在賣。在成都雙楠的伊藤洋華堂商場,被註明為「鱈魚」的產品全是真空包裝,最便宜的為49.9元/300g,最貴的為319元/500g。
  • 6歲男孩疑食用「鱈魚」後腹瀉,專家:很有可能是買到了油魚
    事件曝光之後,永輝超市成都部分門店的「鱈魚塊」在12月5日已經下架,產品供貨商稱,將完善產品出售標籤上的配料信息,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學博士李學鵬表示,孩子食用「鱈魚塊」後出現腹瀉,很有可能是買到了油魚。
  • 永輝超市部分門店「鱈魚塊」已下架 專家:腹瀉很可能是買到油魚
    6歲男孩在食用了永輝超市成都雙楠店19.8元/500g的「鱈魚塊」當晚,出現腹瀉症狀,被查出急性腸胃炎。其所食的「鱈魚塊」樣品後經成都農林科學院相關人員檢驗,推斷實為「油魚」。↑永輝超市部分門店19.8元一斤的「鱈魚塊」已經下架事件曝光之後,永輝超市成都部分門店的「鱈魚塊」在12月5日已經下架,產品供貨商稱,將完善產品出售標籤上的配料信息,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學博士李學鵬表示,孩子食用「鱈魚塊」後出現腹瀉,很有可能是買到了油魚。
  • 油魚?鱈魚?傻傻分不清楚,怎麼辨別看這3點!
    導讀:油魚?鱈魚?傻傻分不清楚,怎麼辨別看這3點!到市場買鱈魚時,是否曾被扁鱈、圓鱈、龍鱈……弄得暈頭轉向,搞不清楚其中差別?或者擔心自己不會分辨,不小心買到吃了容易造成身體不適的油魚?該怎麼辨認這些長得跟鱈魚很像的魚種?以下一次說分明!
  • 這種「鱈魚」肉厚刺少,卻是「油魚」冒充的,很多人喜歡給孩子吃
    這種「鱈魚」肉厚刺少,卻是「油魚」冒充的,很多人喜歡給孩子吃現在好多人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都煞費苦心,在孩子小時候,除了買了一大堆營養品,有國產的,還有進口的,主要對孩子有益的食物,絕對不會吝嗇。不過,有的商販動起了歪腦筋,用一種叫做「油魚」的熱帶海魚冒充鱈魚,這種「假鱈魚」從外觀上看,跟真的沒有什麼差別,魚刺少,肉厚實。
  • 海鮮市場鱈魚差價懸殊 超市裡賣的都是"假貨"?
    海鮮市場鱈魚差價懸殊 商家各有各的說法難辨真假   1月27號上午,記者來到了西安炭市街海鮮市場,在地下一層的冷凍海產品區,一家商戶老闆聽說記者要買鱈魚,立刻拉開冰櫃給記者看自家銷售的鱈魚切片。   記者:「這多錢啊?」   水產銷售商:「我們上個牌子賣32,這個算25吧,批發價給你。」
  • 孩子吃了「鱈魚」拉出油 業內人士:真鱈魚難買到
    近日,家住渝北區的魏女士給剛滿11個月的寶寶買了兩塊鱈魚作為輔食,可孩子吃了鱈魚之後,很快就出現腹瀉,甚至拉出了「油」。經過上網搜索,魏女士發現真正的鱈魚不可能賣出自己買的那種價格。這樣的情況讓魏女士覺得很氣憤,「既然不是鱈魚,為什麼要貼著鱈魚的標籤賣,這是坑孩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