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給師友的一封信!看文人書信對稱謂有哪些要求?

2021-02-08 長江書法出版中心
書信,作為一種信息交流的手段,已經慢慢淡出現代人的生活,但在舊時,作為主要的通訊方式,書寫時要遵從很多規矩,今結合啟功先生舊藏師友信札之內容,淺談舊時文人對於稱謂的要求,敬請專家學者有以教正。啟功先生舊藏的這一組師友信札,包含了先生老師、同道、後學,從中可以窺見文人對於稱謂的要求,今作如下的說明:其一,對於稱謂,應用詞謙卑。啟功先生的長輩,這裡特別說明的是戴姜福先生和陳垣先生,二位先生可以說是啟功先生的真正的老師,這老師的含義不是掛名的,也不是附會的,可以說是真正傳道受業解惑的。陳垣先生上款用「元白先生著席」,下款用「弟陳垣謹上」,信封用「啟元伯先生大啟」。戴姜福先生上款用「元伯同研如晤」,下款用「侍生福再拜」,信封用「啟元伯先生升」。由此可見二位先生對於後學的稱呼是多麼的尊重。信中「弟」字、「侍生」都是右行小字,有「侍右」之意。

戴姜福先生長啟功先生40歲。信箋上款稱謂:元伯同研如晤;信箋下款稱謂:侍生福再拜;信封稱謂:啟元伯先生升

戴姜福先生的生卒情況:先生生年,據江南光緒乙酉科優貢戴姜福硃卷載,先生生於同治壬申年十月十六日,即1872年11月16日。先生卒年,據啟功先生《戴先生之事略》載:「丙子年夏正十月十六日,吾師吳縣戴先生以疾卒於北京旅寓。」知先生卒於1936年11月29日。

陳垣先生長啟功先生32歲。信箋上款稱謂:元白先生著席;信箋下款稱謂:弟陳垣謹上;信封稱謂:啟元伯先生大啟


啟功先生在給同輩及晚輩寫信的時候同樣遵從了謙卑的慣例,在這裡有一封啟功先生寫給梁靜蓮女士的信(梁靜蓮女士為啟功先生在民國時期輔仁大學美術系任教時教授的學生,該信未發出)


鄭誦先先生長啟功先生20歲。信箋上款稱謂:一為元白兄,二為元白道兄左右;信箋下款稱謂:一為弟誦先啟,二為弟誦先頓首;信封稱謂:啟元白同志 誦先拜託那麼長輩對晚輩尚且如此,同輩自不必多談,僅舉一例:

張中行先生長啟功先生3歲。信箋上款稱謂:元白上人法席;信箋下款稱謂:弟中行再拜


其二,對於稱謂,按舊時文人,皆稱字,而不能稱名。這裡比較有意思的是黃君坦、鄭誦先先生,在信封上寫「啟元白同志」,可以看出舊時文人的習慣,到了新時代也是如此。

多數信札皆稱為啟元白先生,但如楊振寧先生,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受西式教育,則稱啟功先生。

楊振寧先生小啟功先生10歲。信箋上款稱謂:啟功先生;信箋下款稱謂:楊振寧上


其三,滿人因姻親關係比較複雜,所以輩分多有不同。比如,溥佐先生,按照現在的人的理解,當長於啟功先生三輩,其實這是不對的。如啟功先生三外祖克諴在溥雪齋父載瀛府教家館,溥心畬母項太夫人是啟功先生祖母(即毓隆夫人)的親姐姐,故啟功先生叫溥心畬先生表叔。因此,溥佐先生在稱謂上只稱啟功先生表字,以表尊敬。


啟功先生長溥佐先生6歲。信箋上款稱謂:元白如晤;信箋下款稱謂:溥佐


溥佐先生在疊信之時,也是按照傳統的方式,將上款人的名字朝外,自己的名字在裡,且少折半格,以表對收信人的尊敬。另見溥雪齋先生為啟功先生畫作,題「元白宗彥」,這也證明啟功先生在當時宗族的地位和關係。





本文信札圖片來自中國嘉德網站,文本內容來源於啟功研究會。


感謝各位讀者朋友的支持與關注,向大家推薦兩本新書,如有興趣,請點擊打開:

結合自身學書經歷

推薦給青年朋友們

破解學書法的密碼

《啟功給青少年的十三堂書法課》

點擊下圖小程序即可購買

(點擊小程序,即可購買:30.6元/冊)


從倉頡造字

到王鐸題《山海關》

32個小故事

啟迪孩子的學書興趣

書法類經典讀物



相關焦點

  • 從啟功先生舊藏師友信札看文人書信對於稱謂的要求
    本文轉自「啟功研究會」書信,作為一種信息交流的手段,已經慢慢淡出現代人的生活,但在舊時,作為主要的通訊方式
  • 書信造句和解釋_書信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書信(shū xìn)。近義詞有:函牘,信札,尺書,尺素,書翰。反義詞有:口信。 3、書信的內容要詞義清楚,條理明白,使收信人看了容易了解。 4、在過去三年,本人一直擔任對外書信主稿。 5、透過書信的表意傳言,他們之間的感情也日漸增長。 6、一封書信只為牆,讓它三尺又何妨。
  • 《夏承燾致謝玉岑手札箋釋》:兼得書信書法之美
    眼下拍賣市場上文人書信價格節節看漲,早年30萬包全場的傳奇早已不再,現在名人一通書信簡單一頁,寥寥幾行,動輒上萬起,夏承燾作為一代詞宗,近年來,他的書信行情也節節看漲,早就破萬,《夏承燾致謝玉岑手札箋釋》書中收錄了夏承燾的手札73封,算算這個行情,手捧的這本書除了實物真的重以外,心裡也覺得這本書很有份量。
  • 啟功日常書信真跡,大家風範!
    啟功書法自是不用多說,但有別於一般創作的書法作品,書札特有的私密性、隨意性,讓其頗有一氣呵成的瀟灑靈動,也更真情流露、氣韻生動,觀啟功書札就是這樣一種享受!
  • 啟功的日常來往書信,滿滿書法味!
    有別於一般刻意創作的書法作品,書札特有的私密性、隨意性,讓其頗有一氣呵成的瀟灑靈動,也更真情流露、氣韻生動,觀啟功書札就是這樣一種享受!        以下是啟功先生對中外學者、名流及社會人士六十餘人所寫的致函與復函。這批書札的受者有同輩友人,有及門學生,有慕名求教者。他們或為學者名流,或為書畫同道,或為後學晚輩。
  • 啟功的日常來往書信,墨韻書香!
    有別於一般刻意創作的書法作品, 書札特有的私密性、隨意性, 讓其頗有一氣呵成的瀟灑靈動,也更真情流露、氣韻生動, 觀啟功書札就是這樣一種享受!
  • 傳承傳統文人的君子風範——當代文言尺牘
    尺牘是中國歷史上對書信的別稱之一,又名書、簡、箋、函、尺素、書札、信札等。尺牘概念於漢代初步形成,魏晉時期,開始與公文書相區別,專指私人書信,媒介也由竹帛轉為紙張,誕生了不少書法精品。唐宋以降,文人間尺牘往來更為頻繁,且多附於文人別集之中,有時單列一類。
  • 紙上有乾坤,師門傳佳話:聽策展人講臺前幕後的故事
    往來書札包含沈兼士、柴德賡、啟功、劉乃和、周祖謨、餘遜等人的手札。書畫作品包含陳垣、郭預衡、劉乃和、孫繼祖等人書寫的詩詞立軸,臺靜農臨蘇東坡帖、沈兼士手書對聯、啟功的畫作等。師友題名錄包含《青峰草堂師友墨緣》《輔仁大學1948年返校同人題名卷》等。
  • 啟功:我稱不上書法家,書法和畫畫只是我的業餘愛好!
    由此可見啟功先生謙遜的精神,他的這種精神和很多文人雅士都有著類似的地方。書法家吳玉如先生也曾說過這樣的話,吳玉如的書法造詣深厚,影響深遠,但是他一生卻不接受書法家這項稱號,認為文人能寫一手好書法,沒什麼大不了的。而啟功也是一位文人,他說過,有人稱我是書法家和老前輩,在文學和書法上如何如何,都是過譽了,我不敢當。
  • 如何優雅地向啟功先生求字?
    向啟功先生求墨寶者,有通過市場渠道的,有通過官方或學校途徑的,還有一類出於或親或友的交情。如果是寫信給啟功先生,意在索求墨寶,怎樣才能把信寫得客氣大方而恰到好處呢?中國嘉德網絡拍賣的「浮光掠影——啟功先生舊藏師友書札」專題讓我們有幸見證如何優雅地向啟功先生求墨寶。
  • 啟功不精於草書, 是因為沒有把握書法的節奏感?
    或者說,就書法論書法,不涉及其他,這就是筆者對啟功書法提出一點異議的初衷。和歷史上所有的書法家一樣,啟功書法有自己的優點,也有一些不足,每一位書法家,包括書法大家,都不可能成為書法神聖與完全,書法優劣並存,在所難免。所以筆者說「啟功書法有問題」這樣的話題,期望朋友們能以辯證的心態對待,而不是筆者一說「有毛病」,咱就就立馬不舒服,認為筆者造次,膽敢對大師的書法造詣說三道四,其不是不敬重!
  • 啟功善書法?其實山水更不俗!仿米家山水價值100萬
    啟功善書法?其實山水更不俗!仿米家山水價值100萬。在當代藝術之林啟功先生的書畫大名是聞名天下,他是真正的文人書畫藝術家,與江湖派書畫決然不同。當代藝術出現了書法和繪畫藝術的分流現象,書法家不畫畫,畫家不寫書法,把書畫本同源的傳統給拋棄了,沒有以書法修養繪畫,有繪畫涵養書法的這種修煉模式,那麼書畫的文化品格是處於衰減狀態的。越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回望啟功先生的書畫作品越能發覺文人書畫的正宗品質十分可貴。一提到啟功先生的大名,許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善書法的書法大家,認為他的書法名冠天下,無人能敵。
  • 魯迅書信問候語裡的情趣
    魯迅曾留下了大量的書信,其信末問候語常常隨意而為,卻迸發出幽默的火花,在民國文人裡堪稱獨樹一幟。 1925年7月16日,魯迅給許廣平寫了一封信,信中就北京女師大學生反對校長楊蔭榆封建家長式的統治和許廣平討論,信尾用的是「順頌嚷祉」的問候語,祝福她在「吵嚷」中得到幸福快樂,就多了些幽默嘲諷的意味。 1935年7月,作家葉紫給魯迅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已經餓了」,「借我十元或十五元錢,以便救急」。
  • 《梁漱溟往來書信集》出版:20世紀中國歷史的縮影
    【編者按】《梁漱溟往來書信集》輯錄了梁漱溟先生往來書信七百餘封,時間跨度從1916年到1988年梁漱溟先生去世,歷七十餘年。涉及人物眾多,既有政壇名流,又有布衣白丁,即有飽學鴻儒,又有莘莘學子。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梁啓超、張申府、馮友蘭、胡適、熊十力、馬一浮、胡蘭成……這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一次梁漱溟書信整理,其中許多書信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 紙短情長:書信傳情的年代,你還記得收到的第一封信嗎?
    泛黃的紙張,純粹的回憶,滿心的期待,以書信傳情的年代。早幾天在家翻出了十幾年前同學之間寫的書信,裝在一個盒子裡,孤零零地躺在衣櫃的一角,信封都落灰泛黃了,一封封拆開來看,發覺當年有些關係好到需要每周寫兩封信的同學,現在陌生到看到名字還要使勁回憶才能想起來的地步。
  • 啟功體標準楷書字帖,啟功手跡精華收錄,筆筆入骨精美絕倫,好字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楷書書寫筆順規則及啟功楷書心得概述:楷書書寫過程中必須一筆一畫地寫,筆畫書寫的先後順序稱為筆順。啟功曰:「乃知結字所關,尤甚於用筆也。」「結字」為先,是對初學的人為宜。啟功在強調結字為上的基礎上,依此制定了嚴密的規範準則。楷書結構的要領:橫平豎直,疏密勻稱,比例適當,偏旁容讓,點畫呼應,向背分明,變換參錯,重心平穩。漢字間架結構分為五大類型、十三種形態。
  • 大家|罕見啟功先生遊龍入海般的草書
    ——啟功草書《黃帝內景經冊頁》 世人見慣了啟功先生鐵畫銀鉤似的書法,雖然纖柔但美不勝收,似乎總覺得少了些氣勢。 啟功的書作,整體印象,有一種振振公子之氣質,兼有一股舊時文士的情調。同時,筆法和結構上,外內斂秀整而內鋼筋鐵骨,瘦勁挺拔,骨骼分明,氣派大,撐得開,堪稱當代一流高手。 對於書法,啟功曾對畫家劉宗漢說,他的字沒有「芯兒」。對此,劉宗漢的理解是,這「闡明了結體與行氣的關係,不能不說是對中國書法研究的一大貢獻。」
  • 大家|啟功臨帖才是書法家「臨創」的真正境界
    啟功臨八大山人《荷上花歌帖》,如插花美女,如醉妃出浴,美不勝收。這才是書法家臨創的真正境界,精妙之美才是書法的應有之義。 世人見慣了啟功先生鐵畫銀鉤似的書法,雖然纖柔但美不勝收,似乎總覺得少了些氣勢。但此帖令人賞心悅目。 啟功的書作,整體印象,有一種振振公子之氣質,兼有一股舊時文士的情調。
  • 品讀毛澤東書信 領略偉人風採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毛澤東一生寫過很多書信。這些書信,有長有短,涉及內容廣泛。研讀這些書信,我們能體會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崇高品格與博大胸懷。 1930年1月毛澤東寫的一封信,是他深刻厚重書信的代表。1929年末,在敵人的不斷「圍剿」中,紅軍屢次失利,處境十分困難,隊伍中產生了一種悲觀情緒。1929年末和1930年初,林彪給毛澤東寫了兩封信,流露出悲觀情緒,懷疑「井岡山紅旗究竟能打多久?」毛澤東覺得這個問題有代表性。為了消除紅軍中的悲觀情緒,1930年1月5日夜,他在古田賴坊一家店鋪的閣樓上給林彪寫了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