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已授站長之家使用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DT財經(ID:DTcaijing),作者: 黃元愷,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月華初上,暗下的天色裡車子亮起了大燈,遊成了一尾尾魚。辦公室內,愛健身的DT君(ID:DTcaijing)一邊默念「老闆看不見我」,一邊第一個衝出了公司。
手中的補劑杯搖晃出調酒師的腔調,足上的耐克鞋摩擦出魔鬼的步伐,DT君一路小跑,最後還是未能逃脫與大肌霸們在尖峰時段「競爭」寶貴鍛鍊器材的命運。在幾位壯漢的虎視眈眈下,DT君沉默的做功,心裡卻開始了思考,眼看健身年卡就要到期了,接下來要去附近幾年內長出十幾家的健身工作室?還是隔壁24x7 營業的智能健身房?
將手裡的蛋白粉衝劑一口飲盡,DT君轉身快步往公司行去,心中已經有了新的選題——這麼多的健身生意,本質上到底有什麼不同?TA們真的能把人從傳統健身房手中搶走嗎?
1
轉角就能遇到健身教練
大城市健身房數量遠超酒吧和KTV
健身房從上世紀末進入國內市場至今不過二十年,其間經歷了北京奧運的催化,全球化健康生活理念的滲透,以及網際網路資本的洗禮,現今已經十分火熱。
就以DT君所在的上海為例,全市健身房達到近 5000 家,覆蓋水平遠遠超過了酒吧和KTV。基本做到了辦公區和居住區兼顧,商業休閒和文體中心一網打盡,達到了轉角就能遇到健身教練的規模。
根據IHRSA的數據,中國大陸目前擁有健身房大約4. 6 萬家,已經趕上並超過了美國。從城市的分布看,健身房數量基本與城市規模和發達程度一致,北京與上海遙遙領先。
非一線城市的健身房/工作室同樣開的如火如荼。除了那些熟悉的省會城市,健身在東莞、無錫這類城市也存在感滿滿。如果粗暴地按照常住人口與健身房數量的平均比例來算,重慶與天津看起來仍舊大有可為。
2
健身新生意越來越多
智能健身房想把健身門檻拉到更低
健身風潮在各大城市盛行,除了因為拉你辦卡的健身房,也離不開健身工作室的巨大貢獻。
大約六年前,意圖更能取悅健身者們的健身工作室開始流行。與傳統健身房相比,工作室在賣相上並沒有優勢——大約是兩百平米裝修一般的空間,散布著數量有限的器材,除了六七位教練,整個場館別無長物。
不過,健身工作室卻是沒有「辦卡」困擾的。常在健身房附近遊走的人,被強行搭訕是屢見不鮮的事情,搭訕的目的通常就是推銷健身卡和私教。對於傳統的健身房來說,預售訓練權益和課程幾乎是唯一的商業模式。為了安利順利,這樣的健身房通常要準備寬敞的場地、高檔的器材,教練的顏值和口才更勝專業度和教學能力,銷售的目標必須是超售兩三倍於健身房容量的健身卡……
兩相比較,健身工作室麻雀雖小,對於一些健身愛好者來說體驗卻更勝——不接受辦卡自助鍛鍊,只有私教,銷售氛圍一掃而空;砍去大部分器材,精簡場地,先期投入省去大半;付費模式既可包月後無限課時,亦可按課時收費,鍛鍊門檻明顯降低……
從初出茅廬到虎坐中堂,彈指區區五年,健身工作室已經頗具規模,而且似乎比傳統健身房更讓人滿意,以北京和上海為例,健身工作室的會員續卡率差不多是傳統健身房的 3 倍。
在健身房和工作室的拉鋸之下,我們似乎可以遠眺這個行業的終局——參考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發展路徑,國內健身文化也將會愈發濃厚,市場滲透不斷加深。未來的工作室將會往市場的兩極靠攏,或者依靠優質的服務來吸引「小白用戶」,或者用賽級的專業素養助力「硬核玩家」;而健身俱樂部則會為擁有獨立訓練能力的中級訓練者提供一片天地。
一切本該如此,假如沒有網際網路的話。
2015 年,「網際網路+」創業者們發出「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的豪言,開始「降維打擊」,以超級猩猩、樂刻,光豬圈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健身房,開始尋求重塑國內健身行業的版圖。
網際網路化的經營思維,To VC的架構模式,頻繁的對接資本市場,都給予了網際網路健身房遠超同儕的發展速度。在下方DT君整理的近兩年健身行業融資事件表中,智能健身房的比例超過了傳統健身房和健身工作室的總和。
撇開所有的表面因素,TA們區別於傳統健身房的點主要在於:第一是碎片化付費,第二是坪效比最大化。
通過網際網路化的經營思維以及智能化的管理系統,網際網路健身房可以做到 24 小時營業,只需一位教練和一位清潔工就能維持經營——所有的門禁、儲物櫃、健身器材還有體脂稱等設備全部都可以做到無人化。在此基礎上,通過月卡乃至次卡的碎片化付費模式將健身門檻拉到最低,廣泛觸及所有的健身潛在用戶,使得器材的使用率達到最高。
舉個慄子,出差在外的旅人不方便與隔壁一兆韋德發生一次性的交集,但是他完全可以通過購買次卡去樓下的樂刻健身房鍛鍊。
坪效比方面,智能健身房在場地布局極其緊湊之外,往往還主打團操課和一對多私教,此外,部分更先鋒的玩家甚至提供操房和場地的共享出租。
縱覽三方,傳統健身房環境最優,私教工作室體驗最佳,網際網路健身性價比最高、時間彈性最大。不過,設備的智能化與無人化並不是新入局者的根本性優勢——只要氪金,傳統健身房和工作室在這方面都能變強。
商業模式和經營理念總能引人喋喋不休,但商場之中,掌握真理的永遠只有市場。
聊再多,還得看健身愛好者買不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