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網
大學生超前消費調查:近九成用過分期付款,主用於飲食和購物
「每次碰到喜歡的東西,我就有『剁手』的衝動。有的時候生活費不夠,我就先用花唄,以後再慢慢還。」中國人民大學學生郭家一邊玩著新買的遊戲機一邊說。郭家的消費方式就是超前消費。郭家只是眾多大學生的一個縮影,對於大學生而言,是否支持超前消費?超前消費的金額有多少?主要用於哪些方面?如何看待超前消費行為?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超前消費話題,對全國1069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學生使用過分期付款,主要用於購物、飲食和娛樂,近七成學生每月超前消費不足500元,開銷主要通過下月的生活費補上,近八成學生認為超前消費容易養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
大學生超前消費支出用途比例。本文圖均為 中國青年網 圖
近九成使用過分期付款,主要用於購物、飲食和娛樂
「我覺得生活費真的不夠花,需要買的東西太多了。」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學生賈義存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步入大四,開始逐漸面臨步入社會的壓力,衣食住行都跟學校生活有所變化,偶爾再給戀愛中的女朋友買個小禮物,開銷也隨之增加,「我儘量不找父母要錢,就只能借錢或者用分期付款了。」
隨著行動支付越來越便捷,支付軟體的分期付款方式也愈發普及,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在調查中發現,89.77%的學生使用過分期付款進行超前消費。在超前消費的類型中,主要用於購物,有85.98%,其次是飲食和娛樂,分別是65.16%和30.30%。
南京林業大學學生海宇峰每月消費都會超出生活費,絕大多數都是花在了飲食上,「除了平時在食堂用餐外,偶爾會和室友出去吃幾次,還有就是買一些零食、水果了。」
大學生一個月超前消費平均額度比例。
近七成每月超前消費不足500元,開銷主要從下月生活費補
張乾就讀於河北農業大學,他告訴記者,自己每個月都會在生活費之外多花幾百塊錢。「通常是去吃飯、看電影,有時也會去KTV、上網打會兒遊戲,平時學習任務很重,把這個當做自己放鬆的一種方式。」談及到如何彌補多餘開銷時,他表示,「我會把控好多花的量,一兩百塊錢我會通過自己獲取獎學金、兼職來彌補。」
和張乾類似的學生不在少數,調查數據顯示,69.13%的同學每月超前消費控制在500元以下,16.85%的同學消費額度超過了1000元。在超前消費後,「錢窟窿」則是用下個月的生活費來補上,佔84.85%。
新疆大學學生汪笑難表示,自己平時買東西等日常開銷都是優先用某行動支付平臺付款,等到下個月生活費到帳後把欠款還清。「覺得比較實用,原來每個月都要比生活費多花一千多,但分期支付後每月還的比較少,壓力會小很多。」
大學生大學生超前消費彌補方式比例。
近八成認為超前消費容易養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
調查中,有35.08%的受訪者認為,超前消費「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當前經濟壓力」。超前消費在滿足大學生消費需求的同時,也容易帶來一些影響。數據顯示,有79.7%的學生認為,超前消費「容易養成不正確的消費觀念,造成浪費」。其次是「增加個人及家庭負擔」和「無法還款,產生信用危機」,分別有59.87%和52.39%。
西安交通大學學生高寒文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上大學以來,他十分熱愛旅遊,基本一兩個月就要出去玩一次,時間緊湊就去臨近的省市看看,資金不足就會用某支付平臺訂車票、酒店。他表示,雖然部分開支會有一些負擔,但利用這些時間收穫的感悟和體驗更重要,「會花錢以後才會更好的掙錢。」
喀什大學學生王冠正則有不同的看法,他每個月都會固定地攢一點錢作為應急資金,以備不時之需。他說:「我從來不會超前消費,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超過了自己本身能力的消費,花起來都不踏實,借錢就是個無底洞,不加以限制會被逐漸放大。」
大學生認為超前消費帶來的影響比例。
高校教師建議:大學生應樹立正確消費觀,花前應「三思」
針對大學生超前消費的行為,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園藝科技學院團委書記王嵐表示,大學生通過分期付款等方式進行超前消費,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相比於每個月的開支數額變化,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杜絕過度消費、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教師粟思寒認為,學生超前消費應該適度,因為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是父母,在消費觀念上往往受到網絡誘導,部分同學也有攀比心態,需要及時正確引導。
對此,粟思寒建議學校根據情況開展大學生消費引導課程,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學生自身在購買一件超出自己現有經濟能力範圍內的商品時,應該「三思」。一思該商品是否確有必要購買,二思接下來的生活會不會受此影響,三思是否有把握儘快還上這筆錢。「通過這樣不斷地反問自己,可以一定程度上杜絕被購物慾衝昏頭腦,保持清醒。」(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學生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