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創店:融入手作元素 體驗不一樣的文創理念
廈門衛視駐臺記者 楊啟翔:在臺灣,文創店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了,現在還出現了將手作概念轉入其中,比如常見的筷子、碗碟、調羹、甚至是項鍊。我們一起去體驗一下吧!
線鋸機、刻磨機、砂紙、錘子、剪刀……桌上放著的這些,就是製作木質產品所需要的專業工具,而木頭的材質和裝飾用的銅線水鑽大小都可以自由選擇與搭配。
臺灣木匠兄妹木工房 林老師:木頭的話我們主要是以配色為主,我們這邊最常用的當然是胡桃木,深色的是胡桃木,淺色的是楓木、或者是松木類,其實都是很不錯的木頭。
記者選擇製作難度較高的木質項鍊,開始製作的第一步,先用鉛筆在挑選好的胡桃木上描畫出想要製作的圖案,可以參考現成的模板畫出輪廓,或是自己創作想要的圖案。
臺灣木匠兄妹木工房 林老師:先把外輪廓描清楚,沒有描清楚上鋸臺鋸切的話,會不好鋸切。
鋸切,是此次製作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將畫好輪廓的木板放置在線鋸機上,利用上下震動的鋸線,一點一點地沿著畫好的輪廓鋸切。期間需要用雙手緊緊按住木板,向正前方緩慢移動,以防鋸線斷裂或者切割歪了導致作品變形。
臺灣木匠兄妹木工房 林老師:因為線鋸機操作起來,畢竟是初學者的話,看到一個鋸條在你前面震動,一定是我會不會被鋸到、或者會不會受傷。
小心謹慎地切割完最後一下,項鍊的主體也已成型。
鋸切完成後,就可以進行打磨了,使用砂紙磨去粗糙的邊角,讓整個邊緣更整齊滑順。接著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裝飾了。挑選出想要鑲嵌的銅線大小,用刻磨機在吊飾表面鑽上合適的孔洞,將銅線鑲嵌其中,再用剪子剪去多餘的部分。鑲嵌水鑽也是如此,只是最後一步換成用錘子輕輕敲擊,就大功告成了。
顧客: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因為可能看大家,老師在教的時候,輕輕出力往前推好像沒有什麼,但剛剛在製作的過程中,其實還蠻卡的。然後發現原來製作這個,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所以以後可能看到一些手工藝品,會覺得它有不一樣的價值。
臺灣木匠兄妹木工房 林老師:因為你自己動手做出來的東西是最有溫度的,而且是獨一無二的,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就算我照著你的模板做,那也不會是一樣的東西。雖然可能看起來沒有像機器做得這麼精緻,但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說,這是我自己去完成的一個作品,這是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最大的成就感。
【打造有「溫度」的禮物 讓每一個作品獨一無二】
在臺北的誠品生活,不僅吸引了喜歡閱讀的人聚集在這裡,現在也變成了"手作"迷們最喜歡的地方,而其中一家最吸引眼球的店鋪,就是自己製作玻璃杯。
臺灣坤水晶店員:他們都說是蠻有趣的,這種就是比較少體驗得到,臺灣本土也沒有比較多。
初學者體驗吹制玻璃技藝 製作專屬杯子
燒制玻璃杯看起來容易,操作起來可不簡單。我們選擇製作一款最簡單的球形玻璃杯,首先需要用特質的鐵管從1100度的窯爐中纏繞取出一些融化的玻璃,接著在管口的另一端用嘴大力吹氣,像吹氣球一樣吹出一個球形,吹氣的同時還要保持鐵管不停旋轉,以防玻璃冷卻變形。然後將鐵管附著玻璃的一端放入1200度的加熱器中,再次加熱玻璃,重新塑形。
臺灣坤水晶店員:加熱器讓玻璃快速回溫,因為玻璃在空氣中溫差太大了,常溫20、30度。可是玻璃是有1000多度,這樣急速降溫之後,其實是很硬。我們一般是塑了形的,所以會一直回前面讓它變回柔軟的狀況,想辦法改變它的形狀。
下一步,再次從窯爐中取出第二層玻璃,製作杯壁,同樣的也要再次用嘴大力吹氣,吹出差不多的形狀。
臺灣坤水晶店員:我們做這個尺寸的玻璃,到兩層就行;然後就是分次讓它變大,主要是要讓裡面的氣泡均勻地長大,讓杯子牆壁的厚薄度差不多,
這樣子杯子做出來成品是最好的。
接下來,用大鐵夾夾出玻璃杯瓶口,製作出玻璃杯的杯口和底部。然後不斷滾動鐵管,同時配合滾動速度用另一隻鐵管逐漸撐開杯口直到成型。
臺灣坤水晶店員:我們的玻璃一定要先用夾子把它的"脖子"縮小,不然你吹到太大的時候它會不好夾。所以先把它脖子做出來,再把它底下的形狀做出來,把底部變平,就是確定它底部的形狀,再把底部的形狀做出來就好。
最後一步也是難度最大的一步,就是製作水紋,快速地將玻璃浸入水桶,然後快速取出,就大功告成了。
臺灣坤水晶店員:就是熱脹冷縮,就是拿很熱的東西去沾水,一定會有裂紋。所以我們只是讓它表層去碰到水,這只是常溫水而已,其實也不是冰水,就是這樣沾進去,你可以看到有很大的煙霧,那就是因為溫差太大造成的。
臺北松煙誠品生活13項人氣手作課 消費者化身創作者
臺北的誠品生活顧客大多是文藝青年,所以手作店願意把店開在這裡,吸引人氣,也形成了聚集效應。以誠品松煙店為例,除了傳統的吹制玻璃技法,這裡還可以學習到傳統的陶藝、金工製作等,13項不同類型的體驗課程,讓消費者變成為了產品創作者。
臺北誠品生活整合行銷部經理 吳妍嫻:其實誠品從書店起家,慢慢開始從「書與非書」的生活面向開始拓展到其它領域。在2013年的時候,開始誠品松煙店的時候,我們定位是跨界實業的一個場域,希望消費者來到這個地方,不是只是購買一個商品,他能夠透過體驗的過程,把每一個商品帶回去,把體驗的過程也帶回去。
(新媒體編輯:藍曉燕)
熱詞: 臺灣 文創店 融入 手作元素 體驗 不一樣 文創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