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的忽視,家庭冷暴力下的孩子會多難過?

2020-08-27 趙雨林o家庭教育顧問


去年有一則新聞,一個10歲的男孩多次離家出走。


因為多次的輔助尋找,這個孩子給警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於好奇,警察詢問孩子的出走原因。


孩子給出的理由在你眼裡也許十分荒唐,他僅僅是為了抗議父母對他習慣性的無視。



男孩在採訪中回答:每天回到家,父母都是捧著手機忙著各自的事情,從未多看過他一眼。


他也渴望父母能多關注他一點,哪怕是別的孩子早已厭煩的幹涉和約束,他都得不到。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父母永遠都是一種淡漠的無視,沒有想像中的幹預,也沒有他極度渴望的安慰,哪怕是衝他發脾氣,都很難出現。



這個10歲的男孩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選擇離家出走,他期盼父母心急如焚地尋找,因為在那個時候,他才能感覺到他在父母的心中有一點點的分量......


冷暴力的可怕初見彌章。


01 壞孩子不見得都是壞的

春節假期,我時常聽到隔壁的男士大聲呵斥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哭聲歇斯底裡。


我們都知道,這個孩子平日裡是最調皮的,打架、摔東西、破壞公物......


也許是平日裡習慣了這個孩子犯錯,也看慣了他被教訓的樣子,我並沒有過多的在意。



有一天因為停電,我和他們父子在樓下相遇,一起吐槽物業的辦事效率,中途他的父親因為業務在一旁接電話,我也難得有機會和這個平日裡的「壞孩子」獨處。


我們兩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突然他伸出一隻拳頭問我:


「叔叔,你知道我這隻手裡有什麼嗎?猜對了我就告訴你。」

「我不知道,也許是......一塊糖?」

「不對,諒你也猜不到,我就告訴你吧,是......兩塊糖!哈哈!」

「哈哈哈哈.......就你機靈!」


看著這樣的遊戲,我著實提不起興趣,尷尬的陪他笑了幾聲。


「雖然你猜錯了,但我還是給你一塊,這樣咱倆就能一起吃了,而且味道不一樣,你要哪個?」

「嗯.......我就選橙子味的吧。」


他伸手把糖放在我手裡,看著他拆開包裝,美滋滋的把糖塞進嘴裡,這一刻我忽然覺得這個孩子是那麼天真,並不像印象中那麼壞。


因為好奇,我試探性的詢問:


「你不喜歡你爸爸嗎?」

「喜歡啊!」

「喜歡為什麼還那麼淘氣?只要你乖一點,你爸爸就不會經常訓斥你了。」

「我知道,我故意的,不怪他。」


聽到這句話,我忽然一怔,故意的?這是什麼理由?


「我媽媽離開我了,爸爸忙著工作,一天到晚基本都不跟我說話,不管我做什麼,他都只有一句支持我,從沒有關注我在做什麼,既然他說支持,那我就故意犯錯,這樣他就能多跟我說幾句話,哪怕是罵我,起碼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



雖然話沒有說完就被他父親叫走了,臨走時還回過頭對我做了個鬼臉。


我忽然明白:所謂的存在感,也許就是人生活下去的動力,無論是成年人,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


02 冷漠,可以摧毀任何一個人的心理防線


5月12日,一位男孩撥通了110的電話,稱自己被家暴,要跳樓。


民警趕到後,這位年僅14歲的男孩表示自己說謊了,他沒有被家暴,也沒有想跳樓,只是想用這個事情來威脅他的媽媽,引起他媽媽對自己的重視。

上網課需要用到手機,而媽媽又覺得網課講不了什麼內容,自己沒有手機又無聊,於是每天都會因為這件事和媽媽發生爭執。


自己考到年級前100名,和媽媽分享喜悅的時候,媽媽卻說:不考零蛋就可以了。

老師要求家長在孩子的作業後面寫家長寄語,但媽媽卻在玩手機看電視,讓他自己發揮一下,代替媽媽填寫。

平日裡回家,自己想把一天中的經歷和媽媽分享,但無論是喜怒哀樂,媽媽都沒有理會過,始終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哪怕是無關緊要的娛樂活動。

男孩越說越激動,最後選擇用跳樓的方法來引起媽媽的重視,希望在生命面前,能得到媽媽的關注,哪怕是暫時性的也好。


他要的只是來自媽媽的一個回應,但卻始終得不到,對他來說,沒有回應,家也是絕境。



有人說:「譁眾取寵」是一個貶義詞,但我覺得從某個角度而言,這是一種正能量,當孩子身處黑暗,但他還希望自己能被外界所關注的時候,譁眾取寵也許是他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長期分享,但卻得不到回應的孩子,最容易陷入麻木不仁得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破罐子破摔。


他考滿分,並沒有得到所有師生的關注,對於他來說,這個滿分毫無意義,畢竟他只是個孩子,用汗水置換未來的道理他並不能完全理解並接受。


但跑在最末尾,卻依然有人願意陪他跑完全程,無論結果如何,這場比賽他已經贏了,至少不會因為這一次失敗,而讓他無視整個過程的價值。



孩子被忽視,會故意犯錯引起父母重視,甚至是用離家出走、跳樓等極端的方式威脅父母,從而引起重視,這些都意味著父母角色的嚴重缺失。


3M家庭教育圖譜中就顯示出這一點。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直接作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保障、傳遞、激發。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在提供經濟保障和安全保障的基礎上,傳遞知識和技能,激發孩子的認知和人格。


在這三種作用過程中,為了實現不同的目標,家長需轉換不同的角色,分別為:保姆、保鏢、對手、觀眾、助手、導師、教師、教練、朋友。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陷在帶娃的壓力中,他們白天拼命的工作賺錢,只是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但是當他們把職員這個社會身份做到極致的時候,卻忘記了他們還有一重身份,那就是父母。


他們忙著為將來打拼,卻搭上了孩子的現在,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沒有在孩子正需要的時候,盡到一個父母應該盡的責任,無論是激發,傳遞還是保障,孩子都接收不到足以影響他們的信息。


這樣就很容易使孩子靠主觀意識去做出自己認為正確的選擇和決定。


在《讓愛更智慧》一書中主要講解的就是父母要懂得在實際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來完成教育目標!

相關焦點

  • 你對孩子冷暴力嗎?父母的冷暴力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
    而我們現在,很多家長也正是用這樣「冷暴力」的方式控制你,讓孩子看到自己難過內心產生內疚感。事實上,對於一個孩子來講,最大的恐怖就是來自與家長的不理睬,冷暴力。冷暴力,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1. 孩子對家長沒有愛。
  • 幼兒園5種冷暴力,正在毀掉孩子,家長要引導,保護孩子身心健康
    幼兒園這5種冷暴力,正在毀掉孩子,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在幼兒園時期,經常會遇到許多問題,遭遇冷暴力是其中之一,受到冷暴力的孩子會變得更加沉默寡言,害怕與人交朋友,因此,家長請注意!幼兒園這5種冷暴力,正在毀掉孩子,家長要學會引導,保護孩子身心健康!
  • 法國短片《傷痕俱樂部》| 家庭「冷暴力」給孩子留下的心理傷痕
    兒童暴力,包括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忽視等四種形式。據估算,遭遇暴力的中國兒童中,26.6%在18歲以前受到過身體虐待,19.6%受到過精神虐待,8.7%受到性虐待,26%受到過「忽視」類冷暴力。
  • 遭遇家庭冷暴力應怎樣收集證據,家庭冷暴力的離婚賠償
    家庭冷暴力的極限會使很多受傷害的人產生報復心理,如果嚴重了,還會產生極端的做法。可能會自殺,甚至傷害自己的親人,如果家裡有孩子還有可能傷及孩子。(二)家庭「冷暴力」對孩子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家庭「冷暴力」不僅僅是影響了夫妻雙方,也嚴重的影響了孩子,又特別是未成年子女。生活在家庭「冷暴力」環境下的未成年人,大多性格孤僻、行為怪誕、心理變態,難以與人溝通,嚴重的會誘發違法犯罪。
  • 家庭冷暴力並不遙遠,很多孩子一直都在默默承受,家長卻完全不知
    小倩也許沒意識到,她這樣做其實就是給孩子施加了冷暴力,可能一些家長並不這樣認為,覺得自己只是累了,不想說話而已,但是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漠不關心和忽略無視就是一種強悍的冷暴力,家庭冷暴力有哪些危害呢
  • 真正毀孩子的,是這4種「家庭冷暴力」,尤其是最後一個
    晨塵的母親很難過。她為賺錢養家餬口而努力工作。上班很辛苦。辰晨實際上說她不愛孩子。這句話使陳晨的母親非常難過。後來,晨塵的父親暗中問孩子為什麼他覺得母親不愛他。Chenchen說,媽媽回家後,她會看著手機而不是自言自語。媽媽應該更愛手機。在她看來,手機更為重要。是的,當今的年輕人非常喜歡手機。他們回家時不會離開自己的手。他們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孩子。
  • 自卑的孩子會出現在哪些家庭
    如果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始終伴隨著自卑感,那麼會危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孩子的一生。平時多觀察孩子的動態,注意孩子的情緒,因為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會在不經意間傷害到孩子。1.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多數家庭都會去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
  • 幼兒園潛在3種常見「冷暴力」,孩子在默默忍受,家長卻毫不知情
    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卻是因為老師不經意的舉動原來因為孩子內向不愛說話,被其他的小朋友忽視,而老師也會被那些開朗的孩子吸引,導致沒有什麼孩子願意跟小雨玩,媽媽這才發現孩子原來承受著這樣的壓力。其實在很多的幼兒園都會存在這樣的「冷暴力」,甚至很多人都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冷暴力,卻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很大傷害,而在幼兒園中「潛在」的冷暴力,不僅僅這些,還有3種常見的冷暴力,孩子可能還在默默的承受著
  • 家庭中要杜絕冷暴力,這對孩子的傷害不可估量,比打罵孩子更可怕
    誰都希望自己的付出會得到別人的回應,特別是爸爸媽媽這種和孩子最親近的人,若沒有得到回應,只會讓他們的心靈遭到重創,甚至於像新聞中的那個小男孩一樣,對人生已經不再充滿希望。 有實驗證明,在冷暴力家庭下成長的孩子,情感都非常容易淡漠!
  • 被忽視的校園冷暴力:比很多人想像的要嚴重
    校園冷暴力這種看似無形的傷害,往往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嚴重的甚至影響一生資料圖片人們往往震驚於校園內的暴力行為,卻總是忽視了冷暴力。其實,校園冷暴力的現實與危害,比你想像的要嚴重得多。他們說校園冷暴力長著一張怎樣的臉?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冷暴力,首先是暴力的一種,表現為語言的嘲諷、故意忽視、躲避、冷漠、輕視、疏遠和漠不關心等,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
  • 瀰漫在幼兒園的「新型冷暴力」,孩子難以承受,家長卻渾然不知
    結果老師竟告訴她班裡學生多,她不可能每時每刻關注到所有孩子,只能重點關注調皮搗蛋的孩子,她今天會找孩子聊聊看看問題出在哪裡。聽到老師的話,樂樂媽媽感到很氣憤,同樣是上幼兒園,孩子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雖然樂樂平時表現得很懂事,遵守紀律、樂於助人、愛勞動,但沒想到這竟然會成為孩子被忽視的原因。
  • 幼兒園常被忽視的「冷暴力」,尤其這3種很常見,孩子有苦說不出
    冷暴力不同於「熱」暴力,冷暴力不會去打罵孩子。但是冷暴力同樣會對孩子產生傷害,孩子遭受的「冷暴力」既有可能來自老師,也有可能來自同學。冷暴力的傷害都是無形的,孩子有苦也說不出。從老師的層面上講,幼兒園的孩子多,老師也很難一一看過來,自然是對一些平時比較乖的孩子多加鼓勵,讓他們得到肯定與讚揚然後繼續保持;對一些平時調皮搗蛋的孩子「嚴加看管」,多費一些心思。
  • 媽媽把孩子丟高鐵上:父母的冷暴力,像針一樣扎孩子的心
    冷暴力就是扎得最深的一根針。 知乎上曾經有個問答:你被爸媽家庭冷暴力過嗎?,大約每1000個0-17歲的孩子中,就有270個被忽視。 忽視是冷暴力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孩子無論做什麼都不能得到父母的關注。
  • 這5種幼兒園的「冷暴力」,孩子心裡默默受苦,父母卻還一無所知
    孩子從出生起就是每個家庭的寶貝,雖然有時候孩子很調皮,也經常犯錯,但是大多數的家長都是選擇原諒孩子,生怕因為自己的一時嚴厲就讓孩子感到難過就連原來孩子最好的小夥伴叫他一起去踢球,孩子也不太愛去了,宋亮也不知道兒子怎麼了,於是決定和兒子好好談談,經過了解後才發現,原來老師在幼兒園裡經常忽視孩子,還給孩子起外號,讓同學和他少接觸。
  • 中國有多少單親家庭的孩子,正在遭受冷暴力?
    知乎上有一個的話題:「你會讓兒子娶單親家庭的女孩嗎?」有人回答:不會。他們認為有些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性格會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是長期處在缺愛環境的孩子容易敏感、自卑、消極,甚至價值觀扭曲。所以,很多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關心別的小朋友會吃醋。一些孩子得知自己的父母會給他添一個弟弟或妹妹,會生氣甚至會大吵大鬧的拒絕。而李尖尖就直接用行為排斥這個「入侵者」。這也是許多單親家庭的孩子,正想做的那個人。
  • 「堅果科學」父母間的家庭冷暴力會給孩子帶來如何的影響?
    不幸的家庭,所教育出來的孩子多半是存在心靈創傷的。那麼,父母之間的家庭冷暴力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怎麼樣的影響?當父母之間出現家庭冷暴力了,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對於孩子而言,家庭有很多意義,除了人以外,成員間的關係是提供孩子安全感的保障。處於冷戰中的孩子,可能是相對焦慮的。
  • 幼兒園的三種「冷暴力」,別不當回事
    有些家長會認為幼兒園裡總該是一片淨土!其實,幼兒園的"冷暴力"甚至可能比校園更可怕。相對而言,老師的目光放在比較活潑孩子身上會多些。2、被老師嚇壞了的孩子有些孩子上幼兒園後,在吃飯、上廁所等都需要老師協助,對這類孩子,老師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有時可能會在不經意間的口頭言語,就對孩子進行指責,說笨、蠢類的話語,這些話話老師自已可能忽視了,但小朋友切記在心裡。
  • 3種新型「冷暴力」在幼兒園發生,孩子無法忍受,家長還一無所知
    孩子受了委屈,自然會很難過,但是選擇向老師「告狀」,老師可能無動於衷,或者敷衍孩子,並不插手解決問題,孩子就會很受傷。 面對老師這種「冷暴力」,孩子只能選擇沉默,甚至也不願意告訴家長,怕受到相同的對待。這種情況對孩子性格的養成非常不利,還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 幼兒園中的4種「冷暴力」,每一個都在傷害孩子的內心,不可忽視
    又想給孩子找一個好的幼兒園,又怕一天見不到孩子想他,而且,當孩子離開父母身邊的時候,家長們又怕孩子上幼兒園被欺負,而且,現在「冷暴力」事件越來越多,因此父母心中更是很糾結。其實,起外號這種情況不僅在學校中經常發生,在工作上也會被同事起外號的,只不過,當孩子步入社會時心境都已經很成熟了,知道如何去面對,不過,在學校裡被同學起外號,無疑是「冷暴力」的舉動。
  • 幼兒園中的4種「冷暴力」,每一個都在傷害孩子的內心,不可忽視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從小就給孩子最好的寵愛,再苦再累都願意,尤其是當孩子要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心中更是十分痛苦。又想給孩子找一個好的幼兒園,又怕一天見不到孩子想他,而且,當孩子離開父母身邊的時候,家長們又怕孩子上幼兒園被欺負,而且,現在「冷暴力」事件越來越多,因此父母心中更是很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