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可能無法想像,「冷暴力」正在幼兒園發生,甚至成為自家孩子的「噩夢」。年幼的孩子面對幼兒園「冷暴力」,毫無抵抗之力,只能默默承受。不少孩子因此有了「上學恐懼症」,甚至談「園」色變。
吉吉最近不願意去上幼兒園,總是喜歡粘著媽媽。媽媽也察覺女兒情緒有點低落,甚至小心翼翼地詢問吉吉,是不是在幼兒園發生了不開心的事情。吉吉卻說,沒有被小朋友欺負,老師也沒有責罵自己,但是對去幼兒園比較牴觸。
媽媽無奈之下,與幼兒園老師進行溝通。老師非常友好,說吉吉在幼兒園表現很乖,只是不愛說話。最後,還是朋友提醒了吉吉媽媽,讓她查看一下幼兒園的監控。通過監控視頻,吉吉媽媽發現了問題所在。
原來,吉吉性格有點內向,平時回答問題不敢舉手,偶爾鼓起勇氣舉起小手,老師也不會叫她回答問題。與小朋友一起玩遊戲,老師也總是忽略她。很多時候,吉吉都是自己躲在角落裡默默地玩。
時間長了,老師越來越不關注吉吉了。吉吉也對幼兒園生活失去了興趣,才不想去幼兒園。吉吉媽媽覺得女兒長期面對老師的「冷暴力」,幼小的心靈肯定受到了非常大的傷害,氣憤之餘,也特別心痛。她直接向幼兒園園長投訴,並為女兒辦了轉園手續。
幼兒遭遇「冷暴力」,通常無法訴說,幼小的心靈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家長一旦疏忽,沒有及時為孩子疏解內心的壓力,或者未曾解決「冷暴力」的影響,孩子將會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
1、孩子受欺負,老師卻裝作看不到
幼兒園的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精力沒有那麼集中,有時候孩子被欺負了,老師可能會感覺很頭疼,或許不想管,就會假裝看不到。
孩子受了委屈,自然會很難過,但是選擇向老師「告狀」,老師可能無動於衷,或者敷衍孩子,並不插手解決問題,孩子就會很受傷。
面對老師這種「冷暴力」,孩子只能選擇沉默,甚至也不願意告訴家長,怕受到相同的對待。這種情況對孩子性格的養成非常不利,還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2、老師刻意忽視孩子,不關心孩子
幼兒園老師在對待孩子方面,可能會受自身喜好的影響。如果不是特別喜歡的孩子,老師就會刻意忽視孩子,甚至不過問、不關心孩子。孩子身上有任何狀況,老師都無法發現。
當家長發現孩子受傷了,衣服穿反了,甚至鞋子穿錯了,問到老師,也是一問三不知。正常情況下,家長都會體諒老師,但是一次兩次還好,經常發生這些現象,就說明老師的責任心不足,也可能是故意對孩子施加「冷暴力」。面對家長,老師還可能會從孩子身上找理由。
3、老師給孩子貼標籤
有一些老師本身的素質並不高,習慣於給孩子貼標籤。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對孩子也是一種冷暴力,也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比較愛哭,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流眼淚,老師就會賦予孩子「愛哭鬼」的稱號。其他小朋友也會有樣學樣,爭著叫孩子「愛哭鬼」,甚至會孤立孩子,孩子也會變得自卑、膽小,還會很敏感。
其實,幼兒園的「冷暴力」遠不止這三種,還有更多。家長就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及時與孩子溝通,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幼兒園的動態,使孩子遠離幼兒「冷暴力」。
1、與老師和睦相處,不要給老師找麻煩
任何時候,老師都喜歡不找麻煩的家長。而對於愛找事,處處喜歡質問老師的「事精」家長,老師肯定也無法喜歡,甚至會殃及孩子。家長就要保持與老師的友好溝通和交流,避免引起老師的不滿,才能避免讓孩子遭受老師的「冷暴力」。
2、每天及時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幼兒園生活
孩子雖然還比較小,表達能力不是很強,但是家長可以從一些細節進行觀察,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真實狀態。在幼兒園受到老師良好對待的孩子,性格就會開朗一些,每天都比較愉快。
幼兒園的孩子往往年齡比較小,也很脆弱,無論是身體上的傷害,還是心理上的傷害,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會有較大的影響。家長就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況,與老師保持良好關係,避免孩子遭受幼兒園「冷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