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裡半科技文化東廣場開建,嶽麓山大學科技城將迎全新「會客廳」

2020-12-10 騰訊網

11月17日,記者從麓山控股集團了解到,二裡半科技文化東廣場項目已全面進場施工。未來,嶽麓山大學科技城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會客廳」。

二裡半科技文化東廣場位於湘江和嶽麓山之間湖南師範大學二裡半校區,地處於麓山路與嶽王亭路交匯處,西側臨師大老校門展示區與二裡半新傳院南廣場、北側有新聞與傳播學院生物研究所等教學區域。

項目總用地面積18.06畝,擬建設成集綠化廣場、生活配套、地下停車場於一體的公共空間。項目以師大南廣場軸線為參照物進行軸線設計。整體分為「一心兩軸四片區」。一「心」以師大歷史沿革紐帶花池為中心,與師大校門形成對景;兩「軸」分為主軸與次軸,主軸與南廣場軸線形成對景線,相互呼應,南北向次軸串聯多個節點景觀與主軸相交,形成怡人的景觀風景線。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將配建一棟單體面積約7900平米左右的科研辦公樓,原址搬遷一座建築面積約240平米的中心配電房,修建約160餘個車位的地下車庫以及配建約3225平米左右的景觀廣場。「前期,麓山控股集團明確專門團隊,在深入摸排民眾需求的基礎上,協調對接項目單位和相關職能部門,攻克了項目土地屬性複雜、拆遷騰地困難等問題,項目於11月份正式開工,目前已完成項目內綠化移栽、電力管道鋪設、部分基坑支護等多項內容,預計明年9月底建成。」該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悉,建成後的二裡半科技文化東廣場將成為嶽麓山大學科技城入口的標誌性景觀建築,是一個用景觀弘揚師大校訓精神以達到景觀共享、知識共享、資源共享的完整開放的休閒廣場和科研辦公區域,將成為大科城名副其實的「會客廳」,也將為部分周邊人民群眾解決公共停車、休閒健身、學習交流等需求。

記者羅雅琪 通訊員彭娟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去嶽麓山大學科技城,感受青春的創造力!
    新華網長沙11月16日電(王婧菲 章迎春)嶽麓山下好讀書,嶽麓山下好創業。11月13日至15日,「融合聚力 智匯三湘」嶽麓山大學科技城(以下簡稱「大科城」)首屆青創文化節在長沙舉行。在湖南師範大學二裡半廣場,來自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湖南工商大學、湖南財政經濟學院等5所高校的大學生創業產品,正在「三創市集」裡展示,同時,通過大屏幕直播著嶽麓科創港裡先後進行的「大科城」創新創業政策解讀,以及學生創業項目路演等。「三創市集」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展示。
  • 嶽麓山大學科技城最新科技成果及政策發布
    藉助「長沙科技活動周」東風,嶽麓山大學科技城在啟動儀式後舉行科技成果及支持政策發布會,會議聚焦大數據、智能製造、新型材料等領域,重點展示17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並發布一系列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最新政策。
  • 湖南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創新創業的最美舞臺
    今挾創新風雷,舉全省之力,建設全國最美大學城、領先科技城、一流創業城——  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創新創業的最美舞臺  遠望嶽麓,青山如黛,房舍點點,襯藍天白雲,映湘江碧水,如畫似夢。走進去,卻是一卷史。這座大學城,藏著湖湘文化千年文脈的厚重,抗日烽火的熱血和傷痛,一代代大師和建設者的才智和汗水。
  • 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推動成果轉化落地 最高支持一千萬元
    瞿辰 攝中新網長沙8月25日電 (付敬懿 瞿辰)對於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院士領銜的成果轉化項目,通過政策補貼、貸款貼息、無償資助等多種形式,最高給予1000萬元的支持;建立大科城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庫,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全程服務和代理……2020年「長沙科技活動周」期間,湖南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發布一系列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最新政策。
  • 晨風丨全力建好嶽麓山大學科技城——二論集中精力抓好經濟新的...
    大學是傳播知識的殿堂,是創新思想的源泉。城市與大學之間,渾然成為血脈相連、共生共榮的共同體。建好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對湖南發展的帶動作用怎麼評估都不過分。尤其這裡簇擁了20多所高校院所、57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匯聚了40餘名「兩院」院士、30餘萬名在校大學生、10餘萬名科研人員,是全省當之無愧的自主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轉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把這些特色發揮出來,推動高等教育、科技創新、新興產業協同發展,嶽麓山大學科技城就會成為全省經濟強大的增長點。
  • 愛晚亭下賞紅楓品詩詞 嶽麓山大學科技城麓山詩詞大會舉行
    源於百越,匯於長江,千裡奔海,萬千風光……」10日,嶽麓山愛晚亭邊,楓葉緩緩飄落。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彭崇谷等詩詞愛好者、市民遊客相聚「詩從麓山起誦唱新時代」——嶽麓山大學科技城麓山詩詞大會,共同走進詩詞裡的麓山,感受自然與詩意碰撞的美好。
  • 嶽麓山大學科技城高校實行課程互選、學分互認,速看
    嶽麓山大學科技城高校實行課程互選、學分互認,速看 2020-05-24 0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建一流大學科技城
    去年全國「兩會」上,杜家毫再次提出「把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打造成亮麗新名片」「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這既是自信,也是鞭策,更是杜家毫對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的殷殷囑託。  藍圖繪就,考卷擬好。教育興城、打破「圍墻」、創新創業、久久為功——對於如何建設大學科技城,杜家毫給出四大關鍵詞。
  • 從未來科技城出發!成都首條跨市城際軌道交通開建→
    從未來科技城出發!站點設置:線路共設站7座,其中高架站3座,地下站4座,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福田站、呂家咀站、臨空經濟區站、嬌子大道站、萇弘廣場站、寶臺大道站和資陽北站。其中換乘站1座,在福田站與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換乘。
  • 長沙地名「二裡半」「五裡牌」,是以什麼為參照物的?
    但隨著城池的延展,住在附近的居民逐漸將其賦予某種尊貴的「身份」。再將這些數字街巷置入整個長沙城,八角亭、小四方塘處在黃道門正街,驛步門右第二橫街為三泰街,右第三橫街和右第四橫街分別有三尊炮和小四方塘坐落,左第二橫街大四方塘,三王街則在德潤門的左第二橫街。它們錯落有致,是古城的「守護者」。
  • 湘陰大學科技城即將落地
    考察隊來到湘陰金龍鎮燎原水庫和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實地察看周邊環境,了解湘陰大學科技城規劃,同時就新校區選址、未來規劃和發展思路等進行深入探討交流。湘陰正大力實施「對標對接、融長發展」戰略,按照「大學連片、大學和園區連片」思路,規劃建設湘陰大學科技城。
  • 未來,崖州灣科技城更新三亞想像力
    (圖片源於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據了解,崖州灣科教城目前已經引入武漢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海洋大學8所高校籤約,專業領域集中在海洋建築材料、海洋新材料、綠色船舶、海洋工程、郵輪與遊艇設計、作物學、生物學、農業綠色發展、海洋信息技術、深海技術裝備研發、海洋巖土工程技術、海洋天然藥物研發等專業,基本是目前全國涉海、涉農類專業頂級的院校。
  • 常州文化廣場「三館一中心」項目將於五一前正式開建
    記者近日獲悉,常州市建設局今年圍繞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綠城建設工程、民生保障工程、提升城市功能等,排定一批重點工程,並將會陸續開工。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
  • 教育配套全新升級
    9月8日,嶽麓區實驗小學入駐湘江智谷·人工智慧科技城籤約儀式在嶽麓區政府舉行,新校區將由嶽麓區教育局、湖南智谷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湖南省碧桂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三方合作辦學,這也意味著湘江智谷·人工智慧科技城及周邊居民迎來教育配套的全新升級。
  • 繼浙大杭州科創中心之後,又有名校落戶蕭山科技城
    尚德教育將全面引進崇文教育集團和學軍教育集團資源,以名校集團共建共管模式,在教育理念、規劃評估、課程體系、校園文化、師資力量、教育科研等方面進行突破性的探索實踐。據悉,新創辦的幼兒園與九年一貫制學校雙雙落地在蕭山科技城核心區,暫定名為杭州市蕭山區科技城尚德實驗學校、杭州市蕭山區尚德理想國幼兒園。
  • 崖州灣科技城,未來三亞的「矽谷」
    按照規劃,今年崖州灣科技城以深海科技、南繁科技和科教研發為主導的產業體系初見成效,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與大學城起步區建設基本成型,產城融合、港城融合、城鄉融合與農旅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有理由相信,五年後,崖州灣科技城將成為制度集成創新的試驗田、產業集聚的科技新城、海洋類專業人才高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是海南自由貿易港11個重點園區之一,制度集成創新,是園區最鮮明的特點。
  • 嶽麓區實驗小學入駐湘江智谷·人工智慧科技城籤約儀式舉行
    9月8日上午,嶽麓區實驗小學入駐湘江智谷·人工智慧科技城籤約儀式舉行,嶽麓區教育局、湖南智谷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湖南省碧桂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三方現場籤訂合作辦學協議書。這意味著,湘江智谷·人工智慧科技城項目(以下簡稱「科技城」)迎來了首個配套小學的正式選址落戶。嶽麓區委副書記、區長周凡,區領導屈志峰、李舜、羅政等參加儀式。
  • ...商住地塊開發、罍街、吾悅廣場、環球港全速開建!六安發展開掛啦!
    金領商住地塊開發、罍街、 吾悅廣場、環球港全速開建! 六安發展開掛啦! 一、省發改委公布! 今年六安378個重點建設項目曝光 近日,省發改委下達《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
  • 幻之光科技城
    二樓整體以灰色、黃色、藍色、綠色為主色調,灰色重點表現人文歷史的傳承、黃色重點表現山西文化的厚重、藍色重點表現海洋的神秘、綠色重點表現侏羅紀時代的原生態。整體建設宏觀、大氣又不失唯美、神秘,是幻之光科技城的教育場所。
  • 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正式開建 蘇州將建設太湖科學城
    9月8日,隨著「第一根樁」在江蘇蘇州太湖之畔打下,瞄準「世界一流大學校區」建設目標,由百年名校南京大學與國內「最強地級市」蘇州攜手打造的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正式開建。從謀划動議到最終落地,南大蘇州校區項目前後一年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