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一帶一路」海鮮遊來 新疆兩家企業搶灘瓜達爾港進口

2020-12-20 水產養殖網

中國宇飛海洋科技瓜達爾港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漁業中心奠基儀式舉行



&nbsp&nbsp&nbsp&nbsp(文/圖&nbsp晨報首席記者於江豔)就在今年年初剛剛報出喀什一家企業,將成規模從巴基斯坦進口海鮮的消息後,最近又傳來好消息:克拉瑪依的一家企業在瓜達爾港投資建設漁業中心,也要從瓜達爾港進口海鮮。

&nbsp&nbsp&nbsp&nbsp5月8日,記者從克拉瑪依市了解到:在瓜達爾港投資建設漁業中心的企業是新疆宇飛國際漁業有限公司,在瓜達爾港建漁業中心的中國宇飛海洋科技瓜達爾港有限公司是其全資子公司,這也是目前新疆首家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投資建設的企業。

&nbsp&nbsp&nbsp&nbsp據悉,該項目於5月7日正式落戶瓜達爾港,在當地舉行了開工奠基儀式。該項目計劃投資5.1億元人民幣,在這裡將建海產品冷凍車間、海產品深加工車間、海水淡化廠、製冰廠、包裝廠和海洋科技研發中心。園區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是瓜達爾港最大的漁業中心。到今年年底一期項目主體建築和生產線建成後,將開展全球海產品進出口貿易。

&nbsp&nbsp&nbsp&nbsp5月9日,記者從新疆宇飛國際漁業有限公司了解到:公司進口的首批海鮮即將從巴基斯坦啟航,從瓜達爾港運輸到喀拉蚩,然後從喀拉蚩直飛北京,亮相於5月14日中國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首批進口的海鮮約1噸,全部為冰鮮海產品,品種包括龍蝦、白姑魚、白鯧魚、魷魚、斑節蝦等品種。

&nbsp&nbsp&nbsp&nbsp而這些海鮮在北京亮相完後,還將從北京運回克拉瑪依,亮相5月27日在克拉瑪依舉辦的「四地五師論壇」。「瓜達爾港的海鮮品質非常好,都是野生海鮮,這裡完全是一遍未開發的處女地。」新疆宇飛國際漁業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馬菁璐說。

&nbsp&nbsp&nbsp&nbsp此次進口海鮮由於要急著亮相重要論壇,因此採用空運方式,後期新疆宇飛國際漁業有限公司還將進口經企業深加工的海鮮回國。在中國企業計劃將海鮮主要銷售到上海、廣州、北京三大城市,其次是新疆的克拉瑪依和烏魯木齊。

&nbsp&nbsp&nbsp&nbsp事實上,中國宇飛海洋科技瓜達爾港有限公司還計劃將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海鮮銷售到杜拜和伊朗。經企業前期調研考察,杜拜和伊朗也是非常喜歡吃海鮮的。

&nbsp&nbsp&nbsp&nbsp瓜達爾港是全球優質深水港,漁業資源豐富、品種多、產量大、品質好,但由於當地捕撈技術落後,沒有大規模開發漁業資源。克拉瑪依市與瓜達爾港為友好城市,基於這種友好關係,在投資建設漁業中心方面搶佔了先機。



&nbsp&nbsp&nbsp&nbsp新疆人口福來啦!巴基斯坦「一帶一路」海鮮遊來,兩家企業搶灘瓜達爾港進口

&nbsp&nbsp&nbsp&nbsp5月底新疆人將吃到第二批巴國海鮮

&nbsp&nbsp&nbsp&nbsp事實上,在新疆宇飛國際漁業有限公司即將進口首批海鮮到中國之前,援疆企業深圳和正源集團旗下的喀什牧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在今年春節前從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首次進口了海鮮到新疆,這也是新疆首次從巴基斯坦進口海鮮,打破了零的紀錄。

&nbsp&nbsp&nbsp&nbsp據悉,該企業進口的首批海鮮品種包括斑節對蝦、黃花魚、魷魚、墨魚、帶魚、北梭魚、左口魚、鯧魚、金線魚共9個品種、16個大類,總計共7.46噸。首批從巴基斯坦進口的海鮮已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烏魯木齊等地。

&nbsp&nbsp&nbsp&nbsp按照該公司原計劃今年4月份以後要從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規模化批量進口海鮮。5月9日記者聯繫到喀什牧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鷗時,他表示第二批進口過來的海鮮要推遲到5月底了。

&nbsp&nbsp&nbsp&nbsp由於當地海關倉儲設施落後,目前該企業投資1000萬元正在巴基斯坦吉爾吉特建設海關艙,海關艙建好後中轉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提高,海鮮品質得到好的保障,同時運輸時間也將縮短。

&nbsp&nbsp&nbsp&nbsp此外,為做好海鮮保鮮,此前喀什牧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塔什庫爾幹縣投資建設了庫容1萬平方米的保險庫。公司計劃從巴基斯坦「常態化」進口海鮮後,將在烏魯木齊和喀什設批發中心,向新疆各地批發,同時向西北、西南市場延伸,進口海鮮品種以新疆消費者常吃的海鮮為主,價格比目前新疆市場上經銷的同品種海鮮便宜10%-20%。



&nbsp&nbsp&nbsp&nbsp喀什牧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春節前從前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首批進口的海鮮

&nbsp&nbsp&nbsp&nbsp「一帶一路」惠及新疆,首先享口福

&nbsp&nbsp&nbsp&nbsp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nbsp&nbsp&nbsp&nbsp「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

&nbsp&nbsp&nbsp&nbsp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港口特許經營權於2013年2月移交中國企業,2016年11月正式啟用,它的啟用不僅意味著新疆喀什有了「出海口」,也意味著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正落地實施,新疆百姓也將從中受益。

&nbsp&nbsp&nbsp&nbsp新疆是距離海洋最遠的城市,海鮮價格較內地要貴出很多,而隨著「一帶一路」的實施,新疆人率先享受到了口福。

&nbsp&nbsp&nbsp&nbsp「新疆市場要做好準備,以前有企業從蒙古國和哈薩克斯坦進口水產品,現在又有企業開始從巴基斯坦進口海鮮,新疆水產也開啟了一帶一路發展模式。」自治區水產局書記於江表示。

&nbsp&nbsp&nbsp&nbsp據悉,此前新疆從哈薩克斯坦和蒙古國進口的海鮮主要是從阿勒泰境內的口岸進口,有四五家企業在從事水產進口,每年進口量約1000噸。

&nbsp&nbsp&nbsp&nbsp新疆淡化苦鹹水養殖海鮮模式開啟

&nbsp&nbsp&nbsp&nbsp新疆人對海鮮是特別的鐘愛,尤其是新生代年青人,牛羊和雞鴨這些陸地動物的肉品,他們一日三餐常見,但是海鮮因為價格昂貴卻並不常見。因此更是鍾情於海鮮。

&nbsp&nbsp&nbsp&nbsp也正是看好新疆這一快速增長的銷售市場,內地海鮮養殖技術發達的省市來到新疆投資海鮮養殖。

&nbsp&nbsp&nbsp&nbsp沒有海水如何養殖出海鮮?這在以前聽起來像講笑話的事,現在的確實現了。2016年巴裡坤海立德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跟中國水產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達成院企合作,在巴裡坤湖畔建起養殖工廠,引入巴裡坤湖的苦鹹水,將苦鹹水淡化處理成類海水,養殖出南美白對蝦,而且這些首批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已於春節前上市,目前該合作社已養殖了第二批南美白對蝦,此外還有梭子蟹,預計中秋節前梭子蟹將上市,到年底石斑魚上市,未來該合作社還將養殖海參、鮑魚等高檔海鮮。

&nbsp&nbsp&nbsp&nbsp而就在巴裡坤海立德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剛剛投產不久,兵團第十二師222團跟山東青島中科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籤訂了《水產養殖示範基地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企業將投資8000萬元在冰湖旁邊建水產養殖示範基地,該基地的最大亮點也是將湖水變「海水」,養殖海蝦海蟹。

&nbsp&nbsp&nbsp&nbsp目前,在內地海鮮養殖工廠化技術已非常成熟;同時結合國內的先進中水處理技術,苦鹹水淡化成「海水」養殖海鮮已不是難題,目前還有企業甚至提出建議將這一技術作為扶貧開發項目,在南疆靠近塔克拉瑪幹沙漠的縣市,將苦鹹水處理後工廠化養殖海鮮。

&nbsp&nbsp&nbsp&nbsp據悉,在沒有本地養殖海鮮和進口海鮮之前,新疆人吃到的海鮮主要來自浙江、福建、廣東、山東、遼寧、海南等省份。

&nbsp&nbsp&nbsp&nbsp而隨著新疆從巴基斯坦進口海鮮的常態化,以及新疆本地苦鹹水變「海水」養殖海鮮模式的推廣,預計未來幾年新疆海鮮價格降會逐漸降下來。

相關焦點

  • 巴基斯坦瓜達爾海鮮終於「遊」進新疆克拉瑪依
    央廣網克拉瑪依5月20日消息(記者張雷 克拉瑪依臺記者王菲)碩大的龍蝦、肥美的鯧魚、石斑魚……來自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1.5噸、16個品種的野生海鮮歷時1天半,昨天首次「遊進」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地方——新疆克拉瑪依。  昨天凌晨,承載著來自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海鮮的航班在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降落。
  • 新疆克拉瑪依企業落戶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批巴基斯坦海鮮的運輸與市場推廣等相關工作。5月19日,來自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1.5噸海鮮將首次「遊進」新疆克拉瑪依。      馬菁璐介紹:「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中巴經濟走廊的海洋起點就是瓜達爾港。2015年4月20日,克拉瑪依跟瓜達爾締結了友好城市關係,我們公司2016年3月份初次到瓜達爾港考察,就發現了這樣一個商業契機。
  • 瓜達爾港海鮮34小時「遊」到克拉瑪依
    李龍 攝 人民網克拉瑪依5月22日電(李龍)碩大的龍蝦、肥美的石斑魚……這些來自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海鮮歷時34個小時,5月20日首次「遊進」新疆克拉瑪依市。 當日下午,克拉瑪依市舉行了一場名為「5·20——來自印度洋的暖意與遐想」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海鮮品鑑會,現場來自巴基斯坦的2噸深海魚漂洋過海來到新疆人的餐桌上,其中包括龍蝦、鯧魚、黑石斑魚、紅石斑魚等十幾個品種。
  • 只需34小時,瓜達爾港海鮮就到克拉瑪依市民餐桌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推進,2015年克拉瑪依市與巴基斯坦的瓜達爾區締結為友好城市。稍早前,據路透社5月12日報導,巴基斯坦政府首席經濟學家納迪姆·賈瓦德稱,瓜達爾-新疆走廊明年6月起應該就能運作,預計到2020年,會有最多達4%的全球貿易將經過這條走廊,巴基斯坦每年大約可獲得60-80億美元(約414-552億元人民幣)的通行費和租金費用;同時也有新疆企業進駐瓜達爾港,比如新疆宇飛國際漁業有限公司在瓜達爾港的項目投資達5.1億,本次來到新疆的首批進口海鮮就由該公司承擔。
  • 李希光:打通「一帶一路」雪山廊道
    這些年來,李希光全程考察了中巴經濟走廊上風險最大的地區俾路支、白沙瓦、斯瓦特、喀喇崑崙山、興都庫什山和瓜達爾港,收集第一手材料。2015年3月,巴基斯坦海珊總統專門聽取了李希光的演講《「一帶一路」與伊斯蘭世界》。2010~2014年,李希光兩次去尼泊爾,分別給尼泊爾總統、總理、副總理、尼共毛派領導人普拉昌達和隱退的國王等講「一帶一路」與喜馬拉雅山廊道。
  • 吃貨舌尖上的「一帶一路」——走一路吃一路[圖]-新疆,黑胡椒,中國...
    舌尖上的「一帶一路」溫暖著一情一意  東方網5月14日消息:在即將於5月14日至15日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國將與2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推進自貿區建設。如今,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世界各國的各種特色食材和美食沿著「絲路」穿梭,豐富人們味蕾的同時更增進了人們對不同文化、傳統的了解和認知。
  • 【「一帶一路」倡議五周年特別報導】海鴻:打造國際農副產品集散...
    新疆日報訊(記者陳薔薇報導)「今年,我們嘗試著從巴基斯坦進口了一批海鮮,以此為契機,我們將加大與中亞甚至歐洲食品企業的聯繫合作,把海鴻國際食品物流港打造成立足新疆輻射中亞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8月20日,海鴻國際食品物流港副總經理陳德智說。
  • 【關注】品上合味道,遊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優品展啟動
    當天上午,「一帶一路」優品展在此啟動,副市長李寶帥出席活動。活動由膠州市人民政府主辦,市商務局、青島澳中文創有限公司承辦,為廣大市民朋友帶來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各種特色優質商品,讓消費者在家門口即可領略「一帶一路」國家風土人情和特色商品,體驗不出國門遊購世界。
  • 服務「一帶一路」 助力越南海鮮開拓中國市場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越來越多沿線國家的優質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越南鮮活水產品就是其中之一。  越南擁有狹長的海岸線,盛產海鮮,特別以南部海域捕撈的海鮮更為價廉物美。以往,越南海鮮主要以邊貿形式進入中國市場,每天捕撈的鮮活水產品必須通過十來個小時的陸路運輸抵達中越邊境,經檢驗檢疫合格後,重新分裝、打包再發往全國各地,大大影響了水產品的鮮活度。
  • 「一帶一路」十大電力項目總裝機容量20.97GW!巴基斯坦佔45%!
    近六載徵程結碩果,電力合作閃耀「一帶一路」     5年多來,在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努力下,能源電力合作領域不斷拓展、規模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升,「一帶一路」已成為各方開展能源合作新的重要平臺,為各方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 「很榮幸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
    可以說,「一帶一路」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能親身參與到中歐班列運營和「一帶一路」建設中來,我感到非常榮幸。我出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俄中兩國間的傳統友好深深影響著我。抱著進一步了解中國的願望,我在大學裡便開始學習中文。畢業後,我到中國繼續學習深造,在中國的6年多時間裡,我完成了物流相關專業的學習,並開始在該領域進行工作。
  • 巴基斯坦教授阿萬 培養建設「一帶一路」的下一代
    57歲的澤米爾·艾哈邁德·阿萬是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的漢學教授。最近,他要在學校開設一個中國學碩士專業,專門研究「一帶一路」倡議。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創立於1981年,是巴基斯坦工程技術類排名第一的高校。學校共設18個學院,在校學生1.6萬人。這裡走出的畢業生為巴基斯坦的基建、工業和航空領域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 「一帶一路」引領中山企業走向世界
    近6年來,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改革開放以來,中山市形成了對外開放的優勢和特色。今年廣東省首次發布外貿百強企業名單,中山6家上榜,生產製造型企業佔主導。秉承開放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中山企業,積極探尋海外興業之路。
  • 新疆石河子大學辦「一帶一路」與教育現代化國際論壇
    新疆石河子大學辦「一帶一路」與教育現代化國際論壇 2019-09-「一帶一路」與教育現代化國際論壇舉行。 戚亞平 攝   中新網新疆石河子9月7日電(戚亞平 祝榮韜) 7日,由新疆石河子大學主辦的「一帶一路」與教育現代化國際論壇舉行。來自國內外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開展交流討論,共同探索「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基於多元文化交流合作的教育現代化的建設路徑。
  • 「一帶一路」能源研究報告(2017)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的石油數量不斷創歷史新高,佔到我國石油進口的65%左右,成為我國石油進口的最主要來源,我國石油進口前十大來源國幾乎全部來自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帶一路」合作不僅保障了我國能源安全,同時也促進了這些國家石油資源的開發利用。
  • 助力「一帶一路」,中巴博愛醫療急救中心落地巴基斯坦
    而紅十字會在這方面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這是我們參與國家「一帶一路」最好的切入點。中巴急救走廊有兩大支點,中方的支點選擇在喀什,它是緊鄰著巴基斯坦的一個城市,各項醫療條件很成熟,我們在喀什將規劃建設急救走廊應急指揮調度中心。
  • 新疆國稅稅收服務「一帶一路」強力啟動
    一部21篇95章,上百萬字,既涵蓋實體法又涵蓋程序法,既包括稅收基本制度又包括稅收具體政策的《哈薩克斯坦稅款和其他應繳財政款(稅法)》一書,19日在新疆國稅局召開的「走出去」企業座談會上正式出版發行,並贈送給部分「走出去」企業代表。這是新疆國稅局強力啟動稅收服務「一帶一路」的舉措之一。
  • 【一帶一路央企建設者】之一: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中建巴基斯坦...
    編者按 絲綢之路跨越千年,一帶一路再譜新篇。多年來,中央企業及其建設者在一帶一路上演了一幕幕相遇相知、共建共享、合作共贏、文化融通的故事。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主力軍,中央企業建設者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理念,用真情、汗水和熱血,和沿線各國人民共同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
  • 曾經海鮮稀有 現在應有盡有——走近離海最遠大城市的國慶餐桌
    「新疆人對海鮮的熱情不輸給其他地方。」劉志剛告訴記者,1995年他就開始從沿海地區批發海鮮到烏魯木齊,活蝦的存活時間只有24小時,無法從沿海城市及時運來,當時市場上多是泥鰍、黃鱔和凍帶魚,而且價格很高,對當時的人們來說,算是奢侈品。
  • 「一帶一路」上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布局大盤點
    2013年下半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至今已有五年。中國已與近9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籤署了1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涵蓋基礎設施、產能、投資、經貿、金融、科技、社會等合作領域。五年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品貿易總額近7萬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近30萬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