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幫助貧困學生」 這名教師「迫不及待」捐款10...

2020-12-13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訊 「有件事情一直想做,就是想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幫助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現在這個心願終於可以完成了!」12月9日,在江蘇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一名普通教師匿名捐出10萬元善款,成立「砼心」貧困生勵志獎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度過大學生活。

「砼是混凝土的同義詞,意在激勵學生堅強自立;砼心也取了『同心』的諧音,表示師生同心,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這名教師說。

9日當天,這名教師正式籤訂「砼心」貧困生勵志獎助學金協議書。根據協議,從2021年開始,這筆10萬元獎助學金將分5年實施,每年資助額度為2萬元,其中獎學金1萬元、助學金1萬元。

什麼事情引發了這樣的凡人善舉?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周西安告訴記者,在12月3日的排查中,他們發現有一名來自貴州的貧困生沒有冬衣,穿的還是校服和軍訓時的解放鞋。輔導員第一時間帶領該生外出為其購買了一身冬衣和兩雙鞋子,「換衣服的時候才發現,該生校服裡面穿的還是一件短袖。」

當晚10點多,周西安就在學院教師群中發出了倡議,希望教職工整理家裡的舊衣物,分發給需要的學生,「必須保證我們的每一位學生吃得飽、穿得暖,讓他們能感受到學院大家庭的溫暖。」

「看到這條消息,心裡很是觸動,因為我就是來自於貧困家庭,兄弟姊妹多、生活困難。」第二天凌晨5點多,該教師迫不及待地和周西安取得了聯繫,表達要捐出10萬元設立獎助學金的心願,也特意提出,「讓那位貴州的同學先領12月的補貼,幫他解決生活上的燃眉之急。」

對于堅持選擇匿名,這名捐款的教師表示,「我只是想做一點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圖任何回報。但是,我相信愛能夠撫慰心靈!」這名教師說,希望通過捐助,幫助貧困學生擺脫經濟貧困和心理貧困的雙重壓力,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貧困家庭,關愛貧困學生。

周西安介紹,2013年,學院教師自發捐款6萬餘元成立「致遠」基金; 2017年黨員教師又自發上交特殊黨費2萬餘元,均全部用於資助貧困生。他介紹,「學院將努力構建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通訊員 吳奕 記者 萬凌雲)

相關焦點

  • 江大一教師匿名捐款10萬元 成立「砼心」貧困生勵志獎助學金
    「有件事情一直想做但不知道怎麼做,就是想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幫助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日前,在江蘇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一名普通教師匿名捐出10萬元善款,成立「砼心」貧困生勵志獎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度過大學生活。
  • 江大一教師匿名捐款10萬元_中國鎮江金山網 國家一類新聞網站
    金山網訊 (胡冰心 吳奕)「有件事情一直想做但不知道怎麼做,就是想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幫助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日前,在江蘇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 堅持匿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江蘇大學教師捐款10萬元資助貧困生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 「有件事情一直想做但不知道怎麼做,就是想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幫助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現在這個心願終於可以完成了。」12月9日,在江蘇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一名普通教師匿名捐出10萬元善款,成立「砼心」貧困生勵志獎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順利度過大學生活。
  • 愛心人士劉文芳為貧困學生捐款
    中國吉安網訊(梁生斌、康序今)6月23日,泰和縣南溪鄉上壠村舉行了一場愛心捐贈儀式,該村20多位家庭貧困的學生和部分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分別獲得了500元到5000元不等的助學金。4月初,南溪鄉上壠村第一書記張仕剛了解到該村有26名貧困學生。
  • 大愛無言 用愛心點燃貧困學生的希望
    石屏縣建立了教育扶貧專項資金,資助對象為石屏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中就讀全日制高中、中職、大專及以上學生。2016年以來,在石屏縣財政配套300萬元的基礎上,兩次發動全縣各級各界幹部職工、社會愛心企業和人士進行捐贈,共計收到捐款1182萬元,累計資助貧困家庭學生5409人次993萬元。
  • 捐1000元幫助貧困學生交書本費夥食費
    獎(助)學金主要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必要的交通費、臥具費、書本費以及夥食費等。 據悉,本次活動的資助對象以各地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為主,包括經濟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初中、高中(含中職中專)、高職高專、高校在校學生;2020年被全國普通高等院校錄取的二類本科以上特困大學生新生(二本B、軍校、委培及教育部直屬師範院校免費生、藝術類考生除外)。
  • 金壇區支教教師王柯募集善款資助石泉中學貧困學生
    ,向第二批19名貧困學生發放了9500元助學金。,今年9月來石泉中學支教,了解到一些學生家裡比較貧困,就通過網絡發出愛心捐款倡議,發動朋友圈資助石泉貧困學生。王柯: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同學都是貧困生,於是我就想到了在初中朋友圈,高中朋友圈發起的愛心捐款活動,然後短短數天之內我收到了3萬元左右的愛心捐款,我通過現金發放,還有打(銀行卡)兩種形式發放給所需要的學生。
  • 廊坊東方大學城開展助學活動 資助貧困學生55名
    河北新聞網訊(董永水、汪文慧、王衛國)日前,位於廊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東方大學城開展了系列助學活動,向55名學生發放資助金46254元。    東方大學城黨委日前組織開展了「幫助貧困學子成長成才」主題黨員志願服務活動和「廊坊開發區資助貧困大學生基金」主題資助活動。
  • 95歲院士,累計捐款千萬,資助貧困學生,一件夾克穿30年
    累計捐款千萬從華中科技大學退休後,崔崑院士熱衷於貧困學生資助工作。2013年,崔崑院士和他的夫人一同向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款420萬元,用於設立「勤奮勵志」助學金。之所以給助學金取這樣一個名字,崔崑院士是這樣想的:之所以叫「勤奮」,是因為資助的學生必須要努力學習,之所以叫「勵志」,是希望資助的學生有良好的品德,有愛國之心。
  • 吐祥中學教師張輝鎮用稿費資助貧困學生
    吐祥中學教師張輝鎮用稿費資助貧困學生 從夔門奉節啟航,愛心如春潮湧動溫暖人間。
  • 張桂梅: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命運
    張桂梅從2002年開始四處奔波籌款建校,2008年在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下華坪女高正式成立,這也是中國首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從僅有一座教學樓,到食堂、宿舍、運動場等逐漸完善,華坪女高學生的成績隨之突飛猛進。2011年起,華坪女高連續10年高考成績綜合排名麗江市第一。
  • 81歲教授資助貧困學生十幾年 教師節竟無人問候
    81歲的退休教師周子東來說有點特殊,因為十幾年來資助貧困學生,他的照片和事跡上了報紙。但那些受他資助的學生,在教師節卻忘了他。這樣出名不是周老希望看到的,他有些無奈地告訴記者,「捐款對我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也不要求受助學生回來看我。」因為怕受資助的學生破費,周子東還曾拒絕過想來探望的學生。
  • 「鋼鐵院士」崔崑:大方捐款1000萬元,一件夾克卻穿30年
    今年七月份,華中科技大學的退休教師崔崑和老伴朱慧楠,他們向華中科技大學的教育基金捐了400萬元,用於新生救助基金,他們的目標是未來五年內,每年為133名家庭貧困的優秀勤奮學生每人資助6000元。加上前幾次的捐款,兩位耋耄之年的老人一共為華中科技大學捐款1000萬元。他怎麼會有這麼多錢呢?
  • 瓊中300名貧困母親和學生獲30萬捐贈款
    」捐款儀式在縣四套班子綜合辦公樓六樓會議室舉行,為300名貧困母親和貧困學生捐贈30萬元,並送上慰問品。捐贈儀式現場,王瓊龍、慄太強、王安濤、吳國平等共同為自然資源部機關服務局和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頒發捐款證書。
  • 泗陽女教師巧用網絡平臺幫助貧困生,已有11名兒童受助
    在泗陽縣某鄉鎮小學有這樣一位教師,她名叫汪歐美。她在做著教書育人本職工作的同時,通過社交平臺網絡渠道,讓更多的愛心人士關心、關愛特殊兒童,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她已經成功幫助了11名貧困兒童。10月18日上午,趁著中午放學時間,老師汪歐美把「朋友」委託的棉被送到學生王東根家。王東根的爸爸王克已經年過六旬,體弱多病。妻子患病,雙腿殘疾,家中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靠著種四分地和政府給的低保維持生計。家訪時,汪歐美發現了王東根家的情況。
  • 【今日高新區】這家企業用愛點亮「燭光」,幫扶高新區貧困學生
    9月10日,由福建省希望工程辦公室、福建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高宏教育集團聯合主辦的2020年「福建省希望工程園丁獎」頒獎儀式,來自三明、南平、龍巖、寧德等我省欠發達地區的20名優秀希望小學和鄉村小學教師榮獲2020年「福建省希望工程園丁獎」,他們長期紮根於鄉村小學教育,忠於黨的教育事業,助力脫貧攻堅,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用愛點燃希望,用知識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堅守在農村教學第一線,展現了我省優秀農村教師無私奉獻
  • 佩雷拉熱心於公益 資助三名上音少數民族貧困學生
    周一上午,上海音樂學院的三名少數民族貧困學生感受到了來自上海上港主教練佩雷拉的愛心。    佩雷拉出現在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他此行的目的就是為公益事業盡一份力,捐款結對助學三名在上海音樂學院就讀的貧困少數名族學生。
  • 大連市希望工程向239名貧困學生發放130餘萬元助學金
    央廣網大連9月17日消息(記者賈鐵生)為幫助疫情下貧困學子圓夢大學,9月17日,2020年大連市希望工程「幫助疫情下貧困學子圓夢大學」助學金發放儀式在大連市科技館舉行,向普蘭店區海灣高中623分考入大連理工大學的王瑜等239名貧困學生發放130餘萬元助學金。
  • 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的她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63歲的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12年前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迄今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張桂梅說,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裡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