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財富幫
作者:衣韻潼
第三次講「扇貝恐怖故事」的獐子島(002069)在11月12日開盤跌停,股價跌至2.70元/股。
對「扇貝災難系列」早就見怪不怪的股民們,已開始在評論區冷靜探討:這次,獐子島要拉幾個跌停,年報又要有多少虧損?
扇貝死了,3億沒了
11月11日下午16時36分,已有股民「掐指一算」,表示獐子島的扇貝會在2020年逃跑,建議公司「做好相應防範措施,以減少損失」。
2小時後的18時51分,獐子島的公告「如期而至」:扇貝真的又出事了!只不過這一次不是跑路、不是餓死,是死因不明的大規模暴斃身亡。
獐子島說,目前,公司正組織海洋專家和科研機構儘快勘察扇貝「自然死亡」的原因。而之所以在死因不明下還堅稱「自然死亡」,是因為「蝦夷扇貝在底播增殖過程中,本身就受所處海域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影響較大,而北黃海生態環境複雜,自然生態環境在不斷變化。」
獐子島指出,此前,日本、加拿大、秘魯及我國山東等國家和地區均出現過扇貝養殖大規模死亡事件,「扇貝養殖產業在實現高投入、高產出、高收益的背後蘊藏著非常高的養殖風險」。
此次「養殖風險」所帶來的損失看,在「尚未完成」的抽測工作中,已有部分海域的死亡貝殼比例達到80%,截至2019年10月末,僅帳面價值,公司就合計損失3億元。未來,隨著扇貝死亡還可能持續,獐子島表示,具體損失還沒有確定數字。
深交所:當初說好不減值,現在為啥又減值?
獐子島的存貨減值風險提示公告剛發布20分鐘,深交所的問詢便火速到達。
此前,在三季報大幅預虧、回復深交所關注時,獐子島還曾自信滿滿地表示,2017年底播蝦夷扇貝投苗量31.8億枚,投苗面積40.7萬畝,2019年進入收穫期,「目前不存在減值風險。」
獐子島這番10月19日的「承諾」言猶在耳,11月11日就又給自己「瘋狂打臉」,深交所要求其務必說明底播蝦夷扇貝在10月末至今短時間內出現較大面積死亡的原因、發現減值跡象的時間以及「是否存在隱瞞減值跡象的情況」。
深交所指出,根據獐子島《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管理規定》,公司於每年4-5月、9-10月分別進行春季、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但此次2019年秋測,公司於11月才開始進行,原因到底如何,是否符合公司內部規定?
深交所要求,獐子島需結合第四季度採捕計劃,說明上述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是否對公司2019年度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
財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獐子島共實現營利20.11億元,同比下降4.44%;淨利潤虧損3402.69萬元,同比下降245.53%。在財報中,公司表示,業績下滑,主要還是蝦夷扇貝收穫量減少。儼然一副「別問,問就是『怪扇貝』」的口吻。
「每逢業績披露季,又是扇貝跑路時」
在這一次,獐子島又拿「扇貝」說事兒時,A股市場上的投資者們已經表現得相當平和了。大家心照不宣:「畢竟又到年底了嘛,該到扇貝跑路的時候了。」但遠在2014年10月,獐子島第一次宣布「扇貝跑路」時,整個A股市場還是表現得相當震驚。
當時,獐子島公告稱,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的異常冷水團,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穫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公司2014年巨虧11.89億元。
二級市場唏噓不已。要知道創始於1958年的獐子島,一度被譽為「黃海明珠」「海底銀行」,因發展海珍品種業、海水增養殖、海洋食品等而成為集冷鏈物流、海洋休閒、漁業裝備等多元產業為一體的綜合型海洋企業,聲名在外。
孰料,就在投資者以為2014年的扇貝跑路、業績大虧成為歷史時,2018年獐子島的這一「事故」再次重演。
當年2月公司發布公告,因降水減少導致扇貝餌料數量下降,同時,養殖規模擴張加劇餌料短缺,再加上海水溫度異常,造成高溫期後的扇貝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最後,扇貝「餓死」,公司2017年虧損7.23億元。
如今,又到了年報披露的時候,又是似曾相識的「扇貝恐怖故事系列」,這是否預示著,2019年年報,獐子島又要迎來一次業績大虧?
需要注意的是,在近年來幾次「扇貝跑路」的時間節點上,因涉嫌財務造假、信披不及時等原因,今年7月10日,獐子島公告董事長吳厚剛已被證監會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公司也被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
在監管層嚴陣以待、投資者密切關注之下,同一系列的「扇貝恐怖故事」,獐子島還打算講多久?投資者,又還能聽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