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扇貝事件」真相浮現

2021-01-08 中國網財經

  「扇貝事件」的真相開始浮出水面。6月25日,獐子島發布了證監會對獐子島(002069.SZ)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的公告,公告中披露了2016年和2017年獐子島對業績的虛報和對公司及其高層的處罰決定。

  根據該份公告中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在2016年和2017年,獐子島存在業績造假行為。2016年獐子島虛增1.3億元淨利潤,2017年虛減2.7億元淨利潤。對此,證監會決定對獐子島處罰60萬元,對共計16人進行了處罰或警告,其中包括董事長吳厚剛,以及除獐子島鎮大耗村村委會主任金顯利以外的所有董事。同時,對吳厚剛、原常務副總裁梁峻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對原公司財務總監勾榮、原董事會秘書兼副總裁孫福君分別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在6月24日晚間,吳厚剛宣布辭職。

  梳理獐子島的作假數據不難發現,由於獐子島在2014年和2015年連續虧損,為了避免觸發強制退市的危機,在2016年獐子島虛減成本,製造了盈利假象,使得獐子島避免退市並順利摘帽。在2017年又將2016年虛減的成本累加,造成了虧損的數字增加,以補算此前的成本。

  獐子島正如島上村民所述,昔日的「海上銀行」早已不復存在。3次扇貝死亡事件,讓獐子島公司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中國經營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向獐子島致電並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應。

  業績作假被證實

  獐子島的高層選擇了粉飾2016年業績,以便挽救獐子島。

  對於獐子島的業績作假,島上的居民卻並不感到意外。

  自獐子島的上市以來,獐子島共上演了3次扇貝死亡或逃走的事件,分別發生在2014年、2017年、2019年,此次,證監會調查的正是第二次扇貝死亡事件。第二次扇貝死亡發生的背景正是自第一次「扇貝跑了」事件發生後,獐子島連續兩年虧損,面臨強制退市的情況,在此背景下,獐子島的高層選擇了粉飾2016年業績,以便挽救獐子島。

  根據證監會的報告認為,「2016年獐子島通過少記錄成本、營業外支出的方法將利潤由虧損披露為盈利,2017年將以前年度已採捕海域列入核銷海域或減值海域,誇大虧損幅度,導致財務報告嚴重失真。」

  按照獐子島的成本結算,是以當月捕撈蝦夷扇貝作為成本結轉的依據,根據證監會以船上的北鬥導航定位信息為依據,發現2016年獐子島帳面結轉捕撈麵積較實際捕撈麵積少13.93萬畝,由此,獐子島2016年度虛減營業成本6000萬元。同時在2016年初庫存區域未顯示捕撈航行軌跡,而2016年底獐子島在這部分區域進行了底播,根據會計核算一貫性原則,上述區域既往庫存資產應作核銷處理,由此,獐子島公司2016年度虛減了營業外支出7111萬元。

  綜上所述,在2016年獐子島虛增利潤1.3億元。而根據當年獐子島的財報顯示,獐子島淨利潤為7959萬元,實現扭虧為盈並順利摘帽。但按照證監會的調查結果顯示,獐子島在2016年的實際淨利潤約為-5000萬元。

  同樣的操作在2017年再次上演,但此次卻是和上次的相反。

  由於核銷海域中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底播的蝦夷扇貝分別有20.85萬畝、19.76萬畝和3.61萬畝已在以往年度採捕,在2017年度獐子島公司虛增營業外支出2.4億元,減去庫存資產應作核銷處理的4187萬元,2017年度獐子島公司合計虛增營業外支出2億元;2017年度帳面結轉捕撈麵積較實際捕撈區域面積多5.79萬畝,由此,獐子島公司2017年度虛增營業成本6159萬元。

  綜上所述,獐子島在2017年虛減利潤2.7億元。當年獐子島的所披露淨利潤為虧損7.2億元。按照證監會的調查結果顯示,獐子島在2017的實際淨利潤約為-9.9億元。

  記者注意到,獐子島的年報審計機構似乎早已發現獐子島的財務存在問題,因而在當年對獐子島的2017年度財務報告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按照證監會的調查結果來看,獐子島2014~2017年已經連續虧損4年,觸發了強制退市的條件。「目前證監會是對造假行為本身的處罰,應該後續還有針對因為造假而造成的其他後果的處罰。」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告訴記者,「此前金亞科技也是因為業績造假,先是董事長被禁入市場,最後公司退市。」

  「寅吃卯糧」

  對於獐子島的居民來說,所謂的接連的「天災」背後,是獐子島海底資源的迅速枯竭。

  對於證監會在2017年提出的虛假業績問題,獐子島的申辯認為「在2018年1月進行底播蝦夷扇貝,年末存量盤點時發現海洋牧場遭受了重大災害,此次全海域受災造成獐子島公司底播蝦夷扇貝大面積絕收、減產」。但證監會予以的回答是「公司提到大規模的災情,與已採捕完畢的海域也沒有直接關聯性」。證監會的回覆,徹底否決了獐子島以自然災害為理由,對業績造成巨大的波動。

  對於獐子島的居民來說,所謂的接連的「天災」背後,是獐子島海底資源的迅速枯竭。

  提到最近在2019年末發生的扇貝死亡事件,據島民回憶稱,在2019年,鄰近的島上全部都是豐收,偏偏只有獐子島的海域出現了死亡事件,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很大的疑點。

  獐子島為了證明扇貝確實已經死亡,曾在政府官員和董秘的帶領下,親自上船直播打撈已經死亡的扇貝。對於為何獨獨獐子島海域的扇貝發生死亡,獐子島方面始終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

  2019年末,由於未查明扇貝死亡原因就停止了海域的播種作業,且在2020年第一季度宣布再次縮小養殖海域,放棄海況相對複雜的海域或暫停部分適用海域約150萬畝,預計獐子島每年可節約用海成本約70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曾問詢獐子島海底的生態環境是否因為連年捕撈被破壞,導致養殖海域產量連年的下降,而獐子島則矢口否認了這一說法。但按照島上部分漁民的說法,獐子島的捕撈存在破壞性,「扇貝都是在海底生活,捕撈船就是將一個類似耙子的拖網下放到海底的海床上,然後用船隻進行拖行,這樣『耙子』所到之處的扇貝都被耙到網裡,同樣,所到之處的海床也被『耙子』翻了一遍。」

  此次證監會的調查結果顯示,「核銷海域和減值海域均有大面積海域在以往年度實施了採捕,特別是核銷海域,有高達42%的核銷金額是以往年度採捕造成的。在核銷海域中,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底播的蝦夷扇貝分別有20.85萬畝、19.76萬畝和3.61萬畝已在以往年度採捕。」

  由此可見,獐子島近年來為了維持業績,多次採取了「寅吃卯糧」的做法。對於獐子島公司的作業,港口的居民似乎並不奇怪,「養殖扇貝豐收的時候貝殼有手掌心大小,捕撈上來小扇貝一般都會扔回海裡繼續養殖,今年撈上來的扇貝就無論大小一律拖上岸,一般養殖的扇貝也是周期性的捕撈,後來公司的船就常態化地捕撈,據說也是為了滿足生產的需要。」

  在證監會調查之前,獐子島自身就曾披露了此類事件。2019年8月份,深交所曾問詢獐子島集團在禁漁期捕撈海參的情況。獐子島對此發布公告回應稱,的確於8月海參夏眠期採捕,但採捕的海參是公司海洋牧場增養殖模式下的主要品種之一,即投入苗種,人工增殖生產。獐子島對外的說法人工養殖捕撈並無不妥,但在海參夏眠期採捕,明顯不能做到產品利益最大化,而這麼做的原因也是為了儘快回流資金。

  吳厚剛留下的攤子

  吳厚剛辭職後,獐子島鎮鎮委決定由鎮委副書記王忠強作為獐子島公司的臨時負責人。

  6月24日晚間,獐子島發布公告宣布董事長吳厚剛辭職。次日,證監會的《市場禁入決定書》對吳厚剛與原常務副總裁梁峻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對原公司財務總監勾榮、原董事會秘書兼副總裁孫福君分別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除了吳厚剛以外,其餘3人在去年11月就已經先後辭職。

  自獐子島集團成立以來,吳厚剛一直是獐子島的象徵,吳厚剛原為獐子島鎮鎮委書記,在2002年辭去公職成為獐子島集團的董事長,在2019年扇貝死亡事件發生後,吳厚剛甚至親自出面,以解釋其中原因。

  早年間,一直有著「獐子島看門老頭都喝茅臺」的笑話,來反映獐子島的財大氣粗和貪腐問題。

  一名島民告訴記者,董事長的弟弟吳厚記曾因內部貪腐離開了公司。「公司的中高層都是本地人,很多時候他們的關係都是藕斷絲連的親朋關係。」據了解,吳厚剛的哥哥吳厚敬原是山東榮成分公司負責人,外甥劉強到目前為止仍舊是獐子島集團(榮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法人。

  隨著獐子島業績造假被坐實後,民間的法律機構已經開始著手向獐子島索賠。根據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顯示,獐子島的業績造假的時間範圍為2017年3月21日至2018年2月10日,根據我國現行證券訴訟法律法規,從虛假陳述實施日到揭露日之間買入的投資者可以索賠,凡在期間買入獐子島的投資者可以依法向獐子島要求賠償。

  6月24日晚間,獐子島還發布公告稱,經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判決,控股股東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股東為獐子島鎮政府)因在2014年1~9月發生重大虧損的情況在公開披露前屬於《證券法》規定的內幕信息,因存在敏感期內有減持股票的行為,犯內幕交易罪,被判處罰金1200萬元,追繳非法所得1131.6萬元。此次事件則是獐子島首次發生「扇貝跑了」事件時所發生。

  吳厚剛辭職後,獐子島鎮鎮委決定由鎮委副書記王忠強作為獐子島公司的臨時負責人。在6月28日端午假期之時,獐子島鎮黨委在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主持召開集團黨委擴大會議。會議強調長海縣、獐子島鎮各級黨委政府及大股東對企業面臨的困局予以高度關注,對企業經營發展一如既往全力支持。6月29日首日復盤後,獐子島開盤股票跌停。

(責任編輯:賈玉靜)

相關焦點

  • [公司]獐子島扇貝回來了?此扇貝非彼扇貝
    全景網6月2日訊  6月1日晚,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公司2015年春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顯示,不存在減值風險。對比2014年獐子島對將近8億元扇貝放棄採捕,進行核銷處理的公告,投資者紛紛驚呼,扇貝又回來了!
  • 獐子島扇貝跑路大結局
    獐子島扇貝跑路案件被證監會移交公安機關!>我們來看看獐子島扇貝多次跑路的的事件經過。不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隨後A股便迎來了2015年的大牛市,獐子島扇貝第一次跑路事件也告一段落。第二次跑路——2018年2018年2月,獐子島表示,因為環境導致扇貝天然餌料短缺,高溫導致扇貝捕食效率下降,長期累積效應致扇貝死亡。導致2017年業績預計由盈利1億左右,到最後實際巨虧7.23億元。
  • 獐子島:你的扇貝還要再「跑」幾次?
    繼2014年扇貝「跑路」、2018年扇貝「餓死」事件後,上市公司獐子島的扇貝日前又一次出現了意外。公告發出後,市場一片譁然,11月12日,獐子島股價一字跌停,13日繼續下跌近6%。  獐子島扇貝多次出現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該公司內部管理水平、公司治理存在不小的問題。
  • 「扇貝跑了」落幕:獐子島造假終將被追究刑責 財務造假處罰趨嚴
    自獐子島上市以來,共上演了3次扇貝死亡或逃走的事件,分別發生在2014年、2017年、2019年,此次,證監會調查的正是第二次扇貝死亡事件。自第一次「扇貝跑了」事件發生後,獐子島連續兩年虧損,面臨強制退市的情況,在此背景下,獐子島的高層選擇了粉飾2016年業績,以便挽救
  • 獐子島實地調查:從「海底銀行」到甩賣扇貝捕撈船
    紅框標識的為扇貝捕撈船隻  「扇貝死亡」事件讓上市公司獐子島(002069)再度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但不少村民對記者反映,自2014年冷水團事件之後,就開始沒有分紅,已經四、五年了,生活補貼也從去年開始沒有了。記者了解到,凡是有獐子島鎮戶口的,包括小孩,獐子島每年都會發2000元的生活補貼,60歲-70歲有3000元,70歲以上的有4000元。
  • 獐子島的扇貝外逃北海道了嗎?
    因為獐子島曾在4年前因北黃海出現異常冷水團,使得其即將進入收穫期的百萬畝蝦夷扇貝絕收,發生過「扇貝失蹤」事件。沒想到這次扇貝的失蹤與上次一樣,事先毫無預兆。人們當時的第一反應即是「獐子島的扇貝又遊走了」。
  • 獐子島消失的扇貝第二季 海底存貨到底是怎麼算的
    三年前,海珍品養殖公司獐子島(002069)發生了著名的大規模扇貝絕收事件。扇貝出逃引發輿論譁然,三年過去,公司的一紙業績預虧公告似乎宣告,扇貝們又「出走」了。1月30日晚間,獐子島修正了其2017年度業績:原本預測近1億元的盈利,最終轉化為超過5億元的虧損。與此同時,獐子島聘請的審計機構大華會計事務所宣布,獐子島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可能計提跌價準備或核銷處理。
  • 從「海底銀行」到甩賣扇貝捕撈船 獐子島經歷了什麼
    「扇貝死亡」事件讓上市公司獐子島(002069)再度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從人人羨慕的「海底銀行」,到連吃飯用的扇貝捕撈船、運輸船都要被甩賣,過去的數年間,獐子島到底經歷了什麼?身在旋渦之中的獐子島鎮村民境遇又是如何?從被城裡人羨慕的「富裕戶」,到如今多年沒有分紅、生活補貼斷供、工資低且不按時支付,他們的未來在哪裡?
  • 蝦夷扇貝沒跑,剛剛,獐子島的財務總監又跑了!
    04證監會發布最新消息 獐子島遭受頂格處罰有人說,《獐子島的扇貝去哪了?》就是一個大型電視連續劇……還有人調侃說自己上大學的時候獐子島的扇貝就在跑,現在自己已經工作了,扇貝的故事還在繼續……有人說,獐子島的扇貝是我見過的最有組織,有紀律,顧大體,識大局的雙殼綱軟體動物了。它們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
  • 獐子島扇貝集體暴斃,畝產不到5公斤
    但它更為大眾所熟知的另一個身份,是大連一家海產品養殖公司,AKA「A股的奧斯卡獎獲得者」,其代表作品包括「扇貝跑路」「扇貝餓死」等精彩劇集。由於隔三岔五就能導出一部扇貝動作大片,獐子島一躍成為深交所的重點關注對象。獐子島海底的扇貝生存或是毀滅,也深深牽動著股民的心。
  • 證監會重拳出擊:追究涉事人員刑事責任,別再讓獐子島的扇貝跑了
    圖片來源@Unsplash一波三折的「獐子島扇貝跑路」事件,終於落下帷幕。獐子島「扇貝跑路」事件,已經成為資本市場上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該事件涉事公司名為獐子島集團,是一家以水產增養殖為主,集海珍品育苗、增養殖、加工、貿易、海上運輸於一體的綜合性海洋食品企業,其主要養殖的海貨就是海底的蝦夷扇貝。
  • 扇貝跑路大結局:獐子島被移送公安機關
    證監會認定,獐子島2016年虛增利潤1.3億元,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158%;2017年虛減利潤2.8億元,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39%。獐子島上述行為涉嫌構成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根據《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國務院令第310號),證監會決定將獐子島及相關人員涉嫌證券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 扇貝死了 3億沒了!又到獐子島講「恐怖故事」的時候了
    來源:中國財富幫作者:衣韻潼 第三次講「扇貝恐怖故事」的獐子島(002069)在11月12日開盤跌停,股價跌至2.70元/股。對「扇貝災難系列」早就見怪不怪的股民們,已開始在評論區冷靜探討:這次,獐子島要拉幾個跌停,年報又要有多少虧損?
  • 總是上演「扇貝不見」鬧劇的獐子島還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獐子島扇貝事件一直是國內資本市場的鬧劇。而在2018年至今的三年中,獐子島扇事件更是上演了「連續劇」。2018年,獐子島表示,降水減少導致扇貝的餌料生物數量下降,養殖規模的大幅擴張更加劇了餌料短缺,再加上高溫導致蝦夷扇貝攝食效率下降,造成扇貝瘦弱進一步加劇。長期累積效應導致扇貝死亡。2017年,該公司虧損7.23億元。
  • 深交所14問獐子島:如何才能養好扇貝?海螺、海參靠譜嗎?
    一直養不好扇貝的獐子島,在半年報中透露,打算在既有銷售蝦夷扇貝產品基礎上,深化海螺、海參資源養護區和資源增殖區建設。「不愛走動」的扇貝都逃跑了,海螺、海參將會如何呢?發力海螺、海參養殖能否成功?公司問題多多股價跌去80%之所以發展海螺、海參被質疑,主要還是獐子島的「前科」太轟動。2014年獐子島第一次出現扇貝絕收事件,公司給出的原因是「冷水團所致。」
  • 「扇貝跑了」風波難了,獐子島前董事長萬字起訴書告證監會,天災曾...
    經過媒體密集報導,「扇貝跑了」「扇貝餓死了」等說法,已經深入人心;而獐子島也幾乎成了A股市場上「財務造假」「肆意妄為」的典型。證監會也從一開始現場核查後認可天災,演變為如今的定性造假。吳厚剛則始終在藉助海洋專家意見、法律專家意見和日本的扇貝災害鳴冤,這次訴訟或將成為他的殊死一搏。認可天災獐子島地處遼寧省大連市長海縣,長海縣位於黃海北部海域,是東北地區唯一一個海島縣。
  • 除了蝦夷扇貝,還有11萬斤海參!獐子島掏出「家底」融資也岌岌可危
    記者 | 可達1近期,獐子島(002069.SZ)通過抵押蝦夷扇貝從民生銀行大連分行獲取融資9000萬元受到市場關注。全國市場監管動產抵押登記業務系統(下稱「系統」)顯示,登記日期2020年9月4日,獐子島將蝦夷扇貝抵押給民生銀行大連分行獲得人民幣9000萬元,履行債務的期限為2020-09-04至2021-09-04。不過和民生銀行說法有所出入的是,上述債權的抵押物的確是「蝦夷扇貝」,不過沒有寫明具體數量,而是劃定了多片海域內的海底存貨。
  • 扇貝跑路大結局:獐子島被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扇貝跑路「連續劇」將迎來大結局,繼證監會啟用北鬥導航衛星宣布破解獐子島「扇貝之謎」之後,對獐子島的追責又有了新進展。剛剛,證監會發布消息,依法向公安機關移送獐子島及相關人員涉嫌證券犯罪案件。證監會依法向公安機關移送獐子島及相關人員涉嫌證券犯罪案件被罰款60萬元還不算完,總是上演「扇貝魔術」的獐子島及相關人員正被追究刑事責任。
  • 獐子島「死走逃亡」的海參、扇貝要遊回來了嗎?
    這幾天,我有一種錯覺:之前獐子島「死走逃亡」的海參、扇貝好像都「遊」回來了!因為,獐子島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讓人「莫名驚詫」。3月25日,A股繼續它的強勢表現。然後,很多人驚奇的發現:獐子島竟然在這一天漲停了!3月26日,儘管A股表現不佳,但獐子島卻依然微漲。
  • 2000人實名舉報獐子島當事人:「冷水團」事件是彌天大謊
    在獐子島人看來,海島的不幸爆發自5年前的扇貝「跑路」。2014年10月,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獐子島公司)突然宣布其海洋牧場遭遇黃海「冷水團」襲擊,致使百萬畝底播蝦夷扇貝絕收,且「活不見貝死不見殼」,公司瞬間由盈利變為虧損約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