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員工稱採捕方法破壞海底生態:扇貝或是嗆死

2020-12-18 網易財經

(原標題:獐子島員工稱採捕方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扇貝可能是嗆死的)

11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在遼寧省大連市獐子島上採訪了多位扇貝養殖、捕撈經驗豐富的獐子島公司老員工,他們不約而同地對記者談到公司目前採捕深海底播蝦夷扇貝的拖網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或是釀成近年扇貝頻繁「猝死」的原因。

獐子島漁港堆積如山的死亡扇貝 澎湃新聞記者 韓聲江 攝

從事扇貝養殖數十年的老孔對記者表示,「現在的扇貝採捕工具就像豬八戒的那個大耙子一樣,一遍又一遍地在海底反覆拉網,海底幾百年沉澱而成的硬泥全部被鬆開、變軟,扇貝一旦陷進去,張嘴濾食的時候,就容易被泥沙嗆死。」

老孔還對記者表示,即使鐵耙和大網走過後海底表面上看恢復原樣了,但是其土質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這就像沙發床和硬板床的區別一樣,扇貝只能睡硬板床,你突然給它換沙發床,感覺不一樣了,就容易陷到淤泥裡出不來。」

老孔分析稱,「獐子島深海底播扇貝的頭幾年收成好,但近幾年扇貝卻頻繁死亡,這是完全是合乎邏輯的。因為深海海床的破壞會有一個過程,拉一次網就破壞一次,扇貝的生長周期是三年,這就需要三年拉一次網,前三年可能還好,到第九年、第十年就會一年不如一年,底播扇貝到現在也有十五六年了,這就拉了五趟了。」

老孔還表示,「而且這個現象會不斷惡化,扇貝會越死越多,因為如果有扇貝大量死亡,好的扇貝一旦進入這個區域,張嘴濾食時,死扇貝的碎殼一旦進入,扇貝一咬合,貝柱就會受傷,肯定就會死亡。」

此外,老孔還表示,近年來的海水溫度升高也是扇貝死亡的一個原因之一,從2018年開始水溫開始明顯升高,以往年份25攝氏度就是最高溫,去年到今年溫度最高的地方能達到30攝氏度。「扇貝死亡的原因,天災人禍都有。」

在用目前的拖網法採捕扇貝之前,獐子島公司一直使用人工潛水採捕扇貝。從事潛水採捕扇貝十餘年的老林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什麼扇貝餓死了、冷水團來了都是託詞,是推卻責任。當前的採捕方式違反了大自然的規律,嚴重地破壞了海底生態平衡。大型拖網沒有500斤也有400斤,這樣的鋼鐵巨網下到海底,耙的時候,就會把海底千百年形成的植被全部破壞。」

老林說,「這個鋼鐵巨網不但會破壞海底表層,海底許許多多的生物在大網的拖帶下也會喪失生命,鳥貝、海葵、海星都會大量死亡。我潛水採捕扇貝地時候一個人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採兩到三噸,現在用海底拖網,產量確實上來了,但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們忘了。」

此外,採訪過程中,數名獐子島公司員工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獐子島公司存在提前採捕扇貝、『揠苗助長』的行為。「正常扇貝的生長周期是三年,現在因為投苗少了,又需要賣出回籠資金,有的一年前投的、兩年前投的都會被採。」這種行為無疑增加了海底拖網的次數。

11月20日,獐子島公司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表示,公司不存在破壞性採捕的情形 。跟蹤調查結果表明:公司的扇貝採捕網具對海底生態影響較小。經採捕後一周年內對不同時間內海底底質指標跟蹤調查,確認經過相應的恢復期,相關指標又可恢復到之前水平。

獐子島公司在公告中稱,2015年8月份公司開展底拖網對增殖區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對拖網以後增殖區底層水質和底質變化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拖網後攪動導致底層底質懸浮、沉澱造成波浪狀地形。拖網後半年,受底層海流影響,底層底質恢復成未採捕前平坦狀態。

獐子島公司還表示,拖網會對增殖區海底環境產生一定的改變,但是經過相應的恢復期,相關指標又可恢復到之前水平。通過對採捕海域底質調查,經過多輪採捕後底質粒徑無顯著變化。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楊斌_NF4368

相關焦點

  • 獐子島「扇貝事件」真相浮現
    根據證監會的報告認為,「2016年獐子島通過少記錄成本、營業外支出的方法將利潤由虧損披露為盈利,2017年將以前年度已採捕海域列入核銷海域或減值海域,誇大虧損幅度,導致財務報告嚴重失真。」但證監會予以的回答是「公司提到大規模的災情,與已採捕完畢的海域也沒有直接關聯性」。證監會的回覆,徹底否決了獐子島以自然災害為理由,對業績造成巨大的波動。  對於獐子島的居民來說,所謂的接連的「天災」背後,是獐子島海底資源的迅速枯竭。
  • 扇貝跑路大結局:獐子島被移送公安機關
    獐子島鬧劇始末早在2014年,獐子島就曾突然公告稱,公司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發現存貨異常,公司因此第三季度虧損7.63億,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北黃海異常冷水團導致扇貝「跑路」。2016年,獐子島又利用公司營業成本核算與採捕面積直接掛鈎的特點,隨意記錄採捕海域,在營業成本上做文章,進行業績操縱。獐子島以水產增養殖為主,是一家集海珍品育苗、增養殖、加工、貿易、海上運輸於一體的綜合性海洋食品企業,其主要養殖的海貨就是海底的蝦夷扇貝。自2014年以來,在不到6年的時間裡,獐子島的扇貝先後四次離奇「失蹤」。
  • 總是上演「扇貝不見」鬧劇的獐子島還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2016年,獐子島又利用公司營業成本核算與採捕面積直接掛鈎的特點,隨意記錄採捕海域,在營業成本上做文章,進行業績操縱。證監會此前曾查明,2016年,獐子島公司通過少報扇貝採捕海域面積13.93萬畝,少計營業成本、營業外支出的方式,虛增了當年利潤1.3億元。
  • 扇貝跑路大結局:獐子島被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獐子島財務造假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嚴重破壞了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破壞了市場誠信基礎,依法應予嚴懲。下一步,證監會將全力支持公安司法機關的案件偵辦,堅決落實「零容忍」的工作要求,著力構建行政處罰與刑事懲戒、民事賠償有機銜接的全方位立體式追責體系,全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獐子島原董事長起訴證監會,此前曾申訴,網友:扇貝要"活"了?
    由於扇貝養殖具有海底庫存及採捕情況難發現、難調查、難核實的特點,所以證監會在調查獐子島一案時,通過北鬥導航定位信息,分析捕撈船狀態,確定拖網軌跡,進而確定實際採捕面積,在此基礎上按獐子島公司的成本結轉方法進行成本結轉,並請東海所和中科宇圖兩家第三方機構出具分析報告,最終確定年報中成本、利潤存在虛假記載。
  • 扇貝跑路大結局:獐子島被移送公安機關
    據《快消品》了解到,此前早在2014年,獐子島就曾突然公告稱,公司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發現存貨異常,公司因此第三季度虧損7.63億,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北黃海異常冷水團導致扇貝2016年,獐子島又利用公司營業成本核算與採捕面積直接掛鈎的特點,隨意記錄採捕海域,在營業成本上做文章,進行業績操縱。「扇貝遊走了,扇貝回來了,扇貝餓死了,扇貝這回水溫不好,喝死了」。
  • 獐子島抵押扇貝獲9000萬融資 網友驚訝這也能抵押?
    獐子島將海底扇貝動產抵押從民生銀行獲得9000萬元融資據澎湃新聞消息,9月15日,備受輿論關注的遼寧大連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將其海底存貨的蝦夷扇貝進行動產抵押,從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分行獲得了一筆9000萬元的抵押貸款。
  • 扇貝跑路大結局:獐子島被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賈躍亭被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獐子島財務造假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嚴重破壞了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破壞了市場誠信基礎,依法應予嚴懲。2016年,獐子島又利用公司營業成本核算與採捕面積直接掛鈎的特點,隨意記錄採捕海域,在營業成本上做文章,進行業績操縱。
  • 接連上演「扇貝大逃亡」?證監會向公安機關移送「獐子島案」
    獐子島上述行為涉嫌構成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證監會表示,獐子島財務造假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嚴重破壞了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破壞了市場誠信基礎,依法應予嚴懲。成立於1992年9月的獐子島公司於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主營產品業務包括水產養殖、水產加工、水產貿易等。上市之初原本業績良好,但最近幾年卻頻頻上演《扇貝去哪兒了》的鬧劇。
  • 證監會重拳出擊:追究涉事人員刑事責任,別再讓獐子島的扇貝跑了
    2018年1月31日,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公司預計2017年淨利潤虧損5.3億元-7.2億元。原因是公司進行底播蝦夷扇貝的年末存量盤點時,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稱由於海洋災害扇貝被「餓死」。
  • 獐子島,大結局
    剛剛,證監會發布消息,依法向公安機關移送獐子島及相關人員涉嫌證券犯罪案件。被罰款60萬元還不算完,總是上演「扇貝魔術」的獐子島及相關人員正被追究刑事責任。9月11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根據《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國務院令第310號),證監會決定將獐子島及相關人員涉嫌證券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 扇貝死了 3億沒了!又到獐子島講「恐怖故事」的時候了
    扇貝死了,3億沒了11月11日下午16時36分,已有股民「掐指一算」,表示獐子島的扇貝會在2020年逃跑,建議公司「做好相應防範措施,以減少損失」。2小時後的18時51分,獐子島的公告「如期而至」:扇貝真的又出事了!
  • 「扇貝跑了」風波難了,獐子島前董事長萬字起訴書告證監會,天災曾...
    靠海吃海,獐子島集團主營水產養殖,旗下各個廠房遍布這座小島。獐子島從2006年上市開始逐步擴大扇貝養殖規模,到2011年規模擴大到300萬畝,2000平方公裡的面積。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從水面到海底,從淺海到深海,從內海到外海,逐步向複雜環境拓展扇貝養殖。吳厚剛表示,在向外海、深海複雜的自然環境進行嘗試時,導致了扇貝大量死亡,演繹出A股廣為流傳的三次「扇貝跑路」故事。
  • 蝦夷扇貝沒跑,剛剛,獐子島的財務總監又跑了!
    2019年10月10月19日,面對深交所的業績關注函,公司自信地表示,扇貝的投放採捕正按計劃進行,不存在減值風險。2019年11月獐子島再次曝出扇貝存貨異常、大面積自然死亡的消息。11月11日,獐子島因扇貝「突然死了」再次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而這已是獐子島在2019年第7次被深交所點名。05董事否認財務造假!都因為扇貝不好審計!其實,證券會曾於2019年7月下發《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擬對獐子島和相關人員作出處罰。
  • 扇貝「跑路」?獐子島奇葩造假被查,股民損失誰埋單?
    9月11日,證監會發布消息稱,獐子島財務造假性質惡劣,影響極壞,嚴重破壞了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破壞了市場誠信基礎,依法應予嚴懲。因此獐子島決定對105.64萬畝海域成本為7.35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放棄採捕,進行核銷處理;對43.02萬畝海域成本為3.01億元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2.83億元。
  • 扇貝鬧劇劇終:獐子島財務造假案主事者或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老股民都會記得,幾年來上市公司獐子島上演了「扇貝跑了」等一系列鬧劇。獐子島的扇貝「突然跑路」始於2014年10月。彼時獐子島稱,公司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發現存貨異常,公司因此第三季度虧損7.63億,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北黃海異常冷水團等。
  • 扇貝鬧劇劇終:獐子島財務造假案主事者或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2015年6月1日公司公告稱:「公司底播蝦夷扇貝生長正常,符合預期,尚不存在減值的風險。」市場驚呼:獐子島去年10月失蹤的價值近8億元的蝦夷扇貝又遊回來了?2020年6月23日,獐子島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
  • 獐子島消失的扇貝第二季 海底存貨到底是怎麼算的
    三年前,海珍品養殖公司獐子島(002069)發生了著名的大規模扇貝絕收事件。扇貝出逃引發輿論譁然,三年過去,公司的一紙業績預虧公告似乎宣告,扇貝們又「出走」了。1月30日晚間,獐子島修正了其2017年度業績:原本預測近1億元的盈利,最終轉化為超過5億元的虧損。與此同時,獐子島聘請的審計機構大華會計事務所宣布,獐子島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可能計提跌價準備或核銷處理。
  • [公司]獐子島扇貝回來了?此扇貝非彼扇貝
    全景網6月2日訊  6月1日晚,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公司2015年春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顯示,不存在減值風險。對比2014年獐子島對將近8億元扇貝放棄採捕,進行核銷處理的公告,投資者紛紛驚呼,扇貝又回來了!
  • 扇貝死了 海參也要少養!獐子島「瘦身」計劃急急急 交易所火速發函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扇貝死了,海參也要少養!獐子島「瘦身」計劃急急急,交易所火速發函 因為扇貝再次大量死亡而「焦頭爛額」的獐子島(002069)又有新動作。交易對手支付首付款後,獐子島需停止全部捕撈生產作業,由雙方共同看護轉讓海域及海底存貨,待交易對手支付進度款後當日,雙方組織轉讓海域及海底存貨交接,交接後獐子島看護人員撤出,交易對手可在轉讓海域進行生產。獐子島稱,本次交易是公司加快推行「瘦身」計劃,降低資產負債率,進一步控制養殖風險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