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畢業後留校、已經成為中醫學院教師的我可以說是「循藥習醫,獨好黃老」。為精進修持,便專赴終南山尋訪中國當代著名道教大師「東萊夢夫」杜惟宏道長,拜師學道,參修宇宙與人體生命的奧秘。
十多年後,我於2000年移民新加坡,在一次骨傷臨證進行手法操作的過程中,無意間進入了丹修的特殊身心狀態,恍惚之間竟獲得了一種「透筋挪骨」的徒手正骨技術能力。
這種丹修的特殊身心狀態,一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言:「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於是,我便在此後十餘年「獨門深入」柔性正骨徒手臨床實踐的探索過程中,以三十餘年丹學功底、二十餘年手法臨床經驗,結合丹修、大易與黃老之學的參驗證悟,將手法醫學與丹道理法融會貫通,創立了東方柔性正骨療法。
老子《道德經》曰:「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守中致和」乃是天地宇宙間萬事萬物存在與行為的總體規則,也是東方柔性正骨療法的行動準則。
在人體物質結構、人體結構空間以及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均處於自然、中和、協調的狀態時,人體與生俱來的生理運行、自動調節與自我療愈等生命機制便能正常展開。
東方柔性正骨療法通過對人體結構進行人為幹預,以筋骨、臟腑等結構空間位置還原、筋骨線位對合中正、筋骨運動同步協調為內容和目標,使人體恢復並保守原本就有的自然、中和的結構與功能狀態,過程之中不會、也不可能創造新結構或功能。
著名骨科醫生劉壽山老先生常言:「傷雖自於外,病已及於裡;傷雖在於筋骨,病已及於氣血。故治外傷,當明內損;治療筋骨,當慮氣血。」
骨傷醫學所涉及的病症複雜多樣,不同的疾病在症狀上表現雖然相同或相似,但其病因病機卻可能千差萬別。
即便經過診斷分析,確定為骨結構病理性移位所主導的「骨移位相關疾病」,也會由於人體結構與機能之間的整體互應,在相關臟腑、筋肉、氣血等方面繼發病理影響。
於祖國醫學而言,風、寒、暑、溼、燥、六火淫邪氣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內傷,以及淤血、痰飲諸病理產物等等病因,是人體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主導因素。
人體筋骨系統之病理狀態的發生發展,與此內外病因之關係,亦不無密切。
暴力外傷之骨折、脫臼以外,中醫痺症、痿症、筋傷、骨病及諸虛損性疾病等等,皆可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內外病因對人體骨架空間的重要影響。
因此,在診療過程中應客觀分析病因病機,全面、系統地診察疾病,真正做到東方柔性正骨口訣所講「骨脈筋肉並血氣,路路分明看仔細」。
柔性正骨,是在千百年來祖國骨傷與手法醫學發展歷程中形成的一支獨特的醫療技術體系,是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寶庫中最能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性技術流派之一。
傳統醫學發展的歷史進程跌宕起伏,古老而優秀的診療技術時而昭行世間、時而隱沒深沉。適其時,深藏的瑰寶自會彰顯新穎,並以各種隱顯方式持續醫術道脈而流方天下。
「東方柔性正骨療法」是一門以道家思想為指導,「辨構論治」為診療特色,注重人體生物力學規律,將道家丹修理法成就與骨傷醫學有機結合,強調以「輕推慢移」之輕柔之力系統性整復人體筋骨結構的傳統醫道徒手正骨技術。
這套療法治療筋骨結構力學紊亂相關問題,療效立竿見影。不但能解決常見骨科痛症,對於由筋骨結構紊亂引起的內外婦兒各科病變,也都能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
手法親和安全,老幼婦孺皆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