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07日 責任編輯:張文清 曹蕙
編者按:「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在喜慶第34個教師節、全國教育大會隆重舉行之際,上海交通大學頒發了校級最高榮譽第二屆「教書育人獎」。「交大名師」專欄特別推出獲獎者事跡介紹,旨在弘揚「教書育人獎」獲得者心有大我、至誠報國、教書育人、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品格,增強廣大教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深入推進「學在交大」,助力學校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名師名言】
韓東:教師的基本職責就是教好每一堂課,培養好每一位學生。
林建忠:教學環節的設計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熱愛學習、善於摸索、勇於創新」的潛質。
孫祝嶺:我讚美燃燒自己點亮光明的蠟燭精神,認認真真上課,勤勤懇懇科研,踏踏實實帶教,真真切切傳承。
王桂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不求回報,無私奉獻。
衛淑芝:作為大學老師,不僅需要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為學生授業,更需要高超的德行為學生示範,寬闊的胸懷為學生解惑,才能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更高素養的優秀人才。
肖柳青:融通各學科學識之方法,授課多解惑,編程看世界。
熊德文:選擇教師就是選擇了責任,它需要一種奉獻精神。如何更好地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吃苦耐勞、不怕困難、勇於奮進的精神是我們堅持不懈的追求。
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隨機數學方向教學與教材建設團隊努力踐行「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理念,始終致力於把培養適應國家大數據戰略需求的優秀人才作為學科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隨機數學在工業、經濟、金融、生物醫學等諸多領域中的數據分析和建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以韓東教授領銜的教學團隊成員一致認為,作為國內一流高校的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必須及時吸收最新的知識,掌握大數據時代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能力,這些時代的變革需要從事隨機數學類課程教學的教師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研究生論文指導上進行行之有效的改革。
敬業愛崗,服務全校面上隨機數學方向教學工作
本科生、研究生隨機數學方向教學工作,關係到學生適應大數據時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除傳統的面上本科生公共課《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面上研究生公共課《基礎數理統計》《時間序列分析》和《應用隨機過程》外,本團隊為全校學生開設了通識課《隨機模擬方法與應用》,為大生命類學科研究生開設了《生物統計》等課程。他們把多年的教學心得體會、新的隨機模型及統計軟體教學編寫成教材。三年多來,出版了《應用隨機過程》《隨機模擬方法與應用》《時間序列與多元統計分析》三本教材。衛淑芝等老師獲批2017年學院開放式教學和學校教學發展中心資助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案例式教學」項目,並作為主要成員參編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第二版)》教材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習指導與習題精解(第二版)》等教學輔導書。
在過去三年中,五名教師承擔了本科生教學工作,在15人次評教中,14人次的評分均在90分以上,1人次89分。肖柳青老師的通識慕課課程《隨機模擬方法及應用》獲2015年上海市專項項目資助,自2015年至今已在「好大學在線」網上授課8輪次。近3年來,肖柳青老師在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生教改項目「通識課程頂層設計」工作中,以「數學建模+計算機實驗+小論文」的形式,配合搭建的教學網絡平臺,探索性地開創了「應用數學課程」授課新模式,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受到了學生的好評。一位同學在課程學習收穫中深情地寫道:「老師不僅為我們講解了一些概率統計的基礎知識,更創新性的加入了許多前沿性的內容,如機器學習、元胞自動機等,非常能夠引起我們的興趣。」另一位同學寫道:「該課程培養了我們對身邊事物的探索發現能力,建立模型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衛淑芝老師獲得了第二屆(2016)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華東賽區一等獎。熊德文老師講授的《隨機過程》獲批上海市重點課程建設項目。肖柳青等老師獲批2018年上海市教委「數據分析全英文示範課程建設項目」子項目。這些工作,為全校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適應未來大數據分析工作奠定了基礎。
優化課程體系設計,打造大數據時代統計人才培養基地
數學科學學院設立統計系,其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大數據時代數據建模與統計分析的專門人才。近十多年來新的隨機模型、統計分析和建模方法以及相應的統計分析軟體不斷湧現,為滿足大數據時代學生數據分析建模能力的培養,韓東教授多次主持課程體系改革研討會,團隊教師一致認為在教學內容中應及時增加新的案例分析,統計軟體講解,以及新的隨機模型和統計分析方法的介紹。教學團隊除了為本系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的《概率論》《數理統計》《數理金融》《應用時間序列分析》和《應用隨機過程》等傳統專業課程外,近年來還新開設了《多元統計分析》《回歸分析與線性模型》《統計推斷與決策》《統計數據分析》及《統計學習》等諸多課程,出版了《應用隨機過程》《回歸分析與線性模型》《數理金融基礎》《金融信息分析》四本教材,併合作翻譯了兩本大數據科普書籍。
團隊教師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積極投身本系研究生課程體系改革。2017年上海交通大學燭光獎二等獎獲得者熊德文老師在研究生討論班上鼓勵學生「邊學邊做,做中學,學中做,在摸索中學習新知,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他指導學生論文的這種模式受到學生好評。最近,肖柳青等老師正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校2018年研究生院「實驗設計與數據挖掘」課程項目的建設。
團隊教師除了超額完成課堂教學工作量外,每位老師每年指導本科生畢業設計的人數大多時候是4-5名,指導碩士研究生的人數大多時候為3-4名,超額完成了指導學生論文的工作量。衛淑芝老師指導了第32期上海交通大學大學生PRP項目,評價優秀。肖柳青老師指導了6期PRP項目。林建忠老師指導了3期上海交通大學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發表論文三篇。
從業界實際工作中選擇課題,探索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新途徑
善於應用統計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創新性地解決各行業實際工作中出現的數據分析與建模問題,是統計系學生的一項重要素質。教學團隊教師積極聯繫和申報橫向縱向課題,在已主持的10項橫向、縱向課題中,指導研究生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韓東教授主持了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整車製造工程部委託的項目《非結構性語義數據的挖掘和大數據分析—工時數據的統計分析》,從去年8月至今年1月,他讓3名學生參與了這個項目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位學生的畢業論文就來自他參與這個項目獲得的研究成果。孫祝嶺副教授2015年畢業的研究生參與了孫老師主持的國家統計科學計劃(重點)項目《國家與省市級宏觀指標的匹配方法研究》的研究工作,並由此完成了畢業論文的寫作。林建忠等老師認真完成2015-2017教育部上海交通大學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項目。他們利用小學期邀請業界導師為研究生開設了《金融數據與案例分析》和《生物統計與案例分析》兩門課程,開展講座十餘次,介紹當前各行業面臨的數據分析實際問題。肖柳青、林建忠和熊德文等老師還主動與上海市信息中心、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及銳匯(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證券、銀行和保險類公司相關研究人員聯繫實際問題。同學們從業界的走訪和講座中獲得啟發,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數據建模分析問題作為論文選題,並結合所學的知識對提出的實際問題提出新的統計數學模型。
這一學位論文選題的工作指南收穫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從應用統計專業碩士學位每年的招生報名情況中可以看出其成效斐然。該專業從最初的10人報名,到現在的96人報名(不含夏令營報名),招生規模從最初的10名,到如今每年招生40多名。今年還迎來了3名港澳學生參加考試,其中1人被錄取。
潛心教育、立德樹人
團隊教師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用他們的能力和愛心詮釋教師的職責。某同學在校期間突發精神疾病住院治療達一年之久,為完成碩士論文她強行出了院,肖柳青老師懷著強烈的教師責任感和慈母般的關愛之心,耐心疏導她的心理,悉心指導她完成碩士論文。然而在此期間,患者常常精神不穩定,甚至毆打母親。但肖老師仍然堅持,與她溫馨交談,和她父親一起穩定住她的狀況。最後使她圓滿地完成論文答辯,獲得了碩士學位,並使她精神狀況也達到正常穩定的狀態。
衛淑芝老師用她誠實、厚道、善良的言行和對學生的愛心榮獲了「2015年度上海交通大學校級優秀班主任」稱號。衛淑芝老師常常教育學生:以「給予」為快樂,不是以「索取」為目的,你的心會越來越敞亮,你的路會越來越平坦。她總能包容同學的各種缺點,有條件的話她總是試圖理解、化解同學的各種問題,各種困難。她對學生從來都是採取的揚善教育,因為她覺得「善」的激發能摒棄一些「不好的行為」。對犯了錯誤的學生,她從不無端批評,而是採取策略性教育方式,使得學生不僅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能體會到老師的關愛,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衛淑芝總是給予更多的關注。比如,她為不適應大學學習節奏的大一新生完全無償地輔導過「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的內容,並且根據學生的問題具體分析原因、提出學習方法建議。衛淑芝在擔任「數學、金融貫通試點班」F1407103班班主任期間,對學習成績居後的同學從不放棄,使整個班級成為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集體,班級所有同學都收到了直升研究生錄取通知。
【名師名片】
韓東: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教書育人獎集體一等獎(教學團隊類)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林建忠: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統計系支部書記。
孫祝嶺: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王桂蘭: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衛淑芝: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肖柳青: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熊德文: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