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你說林徽因的評價不好,是指誰對她的評價?傳說中跟她不合的冰心,楊絳,還是現在的網民?
我覺得,有些人對她的印象不好,大概是因為這幾個原因:
1.嫉妒
我認為,說她是綠茶婊的人,大概都是因為嫉妒吧。林微因美就不說了,多少人對她的外貌讚不絕口,就算是在拍照技術很差的年代,也能在照片裡美的那麼突出。同時她有才華,情商智商都高。
2.人們對她的感情的渲染
一提到林微因,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她與徐志摩,金嶽霖,梁思成之間的感情糾葛。流言傳的多了,自然對她的印象不好。
3.冰心,楊絳
冰心曾寫過一篇小說叫做《太太的客廳》,據說是為了嘲諷林徽因的文化沙龍。而楊絳和林徽因的矛盾則是因為貓打架引起的。且不說這些事看起來就很荒謬,就算是真的,那又能說明什麼問題?
你們說林徽因是綠茶婊,那我們就從一個段子說起:林徽因在美國的時候將一封訴說自己很寂寞的電報同時拍給了幾個男人。
但是你們知道20年代越洋電報多貴嗎?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民國19年12月6日,上海交通部國際無線大電臺開幕,次年2月,上海交通部國際電臺成立,以傳遞迅捷、準確、服務完善,與水線公司開展競爭,所訂電報資費亦稍低。例如:國際電臺發美國舊金山電報每字1.95元、紐約3.50元、歐洲各國2.60元;大東、大北公司發往舊金山電報每字4.30元、紐約3.75元、歐洲各國2.75元;美國太平洋商務水線公司發往舊金山每字3.15元、紐約3.75元。
這是1930年建立無線電臺之後的價格,之前走海底電纜的價格更離譜。總之幾十個字的電報費用,放到國內都可以買兇殺人了。20年代的林徽讀書期間喪父,沒有經濟來源,全靠梁啓超給錢讀書,居然用準公公給的學費打越洋電報聊天?還群發?你是不是把越洋電報當成微信了?
林徽因的兩位父親--《晚報文萃》2014年02期
「徽因遭此慘痛,唯一的伴侶,唯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鎮靜著,才能安慰她……我從今往後,把她和思莊(梁啓超的次女)一樣看待,在無可慰藉之中,我願意她領受我這種十二分的同情,度過她目前的苦境……徽因留學總要以和你同時歸國為度。學費不成問題,只算我多一個女兒在國外留學便了,你們不必因此著急。」
這是梁思成之父梁啓超於1925年12月寫給梁思成的信,告知徽因父親林長民死於戰亂流彈,他滿懷溫情和擔憂囑咐梁思成多關心林徽因。此外,梁啓超又專門寫信給林徽因,說會照顧她的母親,只願她能專心學業。
1927年12月,結婚前,梁啓超寫信給梁思成、林徽因,慈父情懷躍然紙上,「婚禮只要莊嚴不要侈靡,衣服首飾之類,只要相當過得去便夠,一切都等回家再行補辦,寧可節省點錢作旅行費」。
(中國唯一的越洋民用電報臺,設在上海真如,那年頭髮電報可是大事)
問題提到她國內四五個男友,每人都跑到電報局去回信,寫的還不短。我查了一下那個能落實名字的張似旭 :
1924年回國,在天津英文《華北星報》(the North China Star)任記者、編輯。後出任東吳大學教授。
再看他的收入上限:
第三節 教師的經濟待遇
《國立大學職員任用及薪俸規程令》規定:大學校長月俸有3級。自400~600元,學長月俸有4級,自300~450元,主任、校醫月俸有5級,自120~180元,事務員月俸有8級,自30~100元。教師月俸均分6級,正教授:300~400元,副教授180~280元,預科教授140~240元,助教50~120元,兼課講師每小時2~5元。
教授工資不錯,但每個月也就賺100個字的電報費。真要是寫一封長信去發電報,就算他拿的是國立大學一等薪水,全年工資也不夠他聊情懷的。
圖中的電文加上標點符號一共35個字,差不多一百多元,發五份同樣的就得差不多六百元。
二十年代末,上海一個熟練工人的月收入大概是二三十元,這個薪水差不多能養活一家五口;丁玲初到上海,月收入七十元,不多,但是足夠維持一個很精緻的生活了;魯迅先生省錢稿酬很高,也就是四百多元。
林徽因女士聊幾句天就得花掉魯迅先生一個月的收入,那梁家還不得富可敵國啊。
徐志摩回一封長信就更搞笑了。都說陸小曼窮奢極欲,徐志摩拼命工作才供養的起,徐志摩養陸小曼的時候,當三個大學的教授,月收入也就是六七百。六七百塊也就發一封百來字的電文,把徐志摩敲骨吸髓也寫不了這封「長信」。
所以,這個故事最假的地方就是完全不理解什麼叫電報,把現代人網絡聊天的一套東西代入了前人的故事。幼稚的可笑,虛假的噁心。
所以哪些口口聲聲說林徽因是綠茶婊的人,有沒有感覺打臉?還能繼續看完小編這篇文章嗎?
其實如果你們看過央視紀錄片《梁思成 林徽因》就不會認為她是綠茶婊了。
1936年,為了實地測量古建築,林徽因與梁思成一起登上了寧靜肅穆的天壇祈年殿屋頂。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敢於踏上皇帝祭天宮殿屋頂的女性。林徽因不信神,也不信權威,她所信的只有自己對建築的一片摯誠的愛。
林徽因早年患有肺疾,抗戰期間顛沛流離,最終惡化為肺結核,這在當年屬於不治之症!她病體支離,卻還陪著梁思成翻山越嶺到處尋訪古建築。尋訪古橋、古堡、古寺、古樓、古塔,透過歲月的積塵,勘定其年月,揣摩其結構,計算其尺寸,然後繪圖、照相、歸檔,他們的足跡刻印在了中華大地諸多的歷史和地理場所。
美國學者費正清教授曾這樣評價說:「倘若是美國人,我相信他們早已丟開書本,把精力放在改善生活境遇去了。然而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卻能完全安於過這種農民的原始生活,堅持從事他們的工作。」最難得的是,他們在戰火紛飛的年還保持著一種「倔強的幽默感」,以戲謔的眼光來看待雜沓紛亂的這一切。
1946年開始,林徽因受聘為清華大學一級教授,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兼工程師。1949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工作。1951年,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主持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任務也圓滿完成。英雄史詩的完整表現、民族文化特色的突出和整體氣勢的營造均得到完美呈現,受到了廣泛的稱讚。在新中國文化的發展上,林徽因始終注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她說:「建築本是有民族特性的,它是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表現之一,新中國的建築必須建立在民族優良傳統的基礎上……」
中國國徽圖樣
隨著「破舊立新」之風愈演愈烈,古都北京成為了「社會主義大發展」的工地,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對於林徽因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一次出席文化部酒宴,她竟在大庭廣眾下譴責北京市副市長吳晗保城牆不力,痛心疾首地預言:等你們有朝一日認識到文物的價值,卻只能悔之晚矣,造假古董罷。
1955年,林徽因「在寒風凜冽的北京,在最後一堵龐大的古城牆頹然倒塌之時」去世。終於幾十年後的今天,梁林所提出的城牆改造方案,在西安得到了完美演繹,但北京的古建很多已經一去不返。
不管受到了什麼樣的挫折,林徽因終懷著一顆建築師的誠摯之心,為建築夢想奮鬥到人生的終點。思及網上被熱議的話題:建築師這樣的工作,可以做一輩子嗎?我們覺得此文即是最好的詮釋!
站在天安門廣場的中軸線上,向北看,天安門城樓上的國徽莊嚴肅穆,照耀著國家的未來;向南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底座佇立在廣場中心,託舉著民族解放的歷史。每天,數以萬計的行人、車輛在它們的注視下川流而過。
這兩件作品,都凝聚了林徽因的心血。
4.林洙對她的污衊
林洙是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我們現在看到的關於林徽因「婊」的故事,大多來源於她。但作為一個續娶的妻子,說的話本來就沒什麼可信度。何況林洙本人人品也很有問題,典型的白眼狼。
可悲的是很多人只看到林微因的愛情故事,卻忽略了她作為一個學者的成就。才華就不說了,一個出生名門,從小嬌生慣養的小姐姐,卻對建築學無比熱愛,風餐露宿,為中國建築的保存與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抗日戰爭時,兒子梁從誡問她:「日本人要是打進四川,你們怎麼辦?」林徽因淡淡說:「中國念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別的不說,單說這民族氣節,又有幾人能比?又有什麼可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