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電大女生被辱事件:施暴者曾遭校園暴力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徐彤在臥室裡畫的畫。她是「連雲港電大一女生被辱事件」的施暴者之一,一審被認定為主犯之一,判處三年六個月。 新京報記者 李興麗 攝

  徐彤的榮譽證書。新京報記者 李興麗 攝

  「連雲港電大一女生被辱事件」一審庭審現場。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5年5月,連雲港電大一女生被4名女生毆打、剪髮、拍裸照並上傳至網絡。圖片來源於網絡

  學園林出身的徐志平,一度覺得養植物比養孩子困難。「植物不像人,有個頭疼腦熱能說出來。」

  但女兒徐彤出現問題後,他發現,自己可以精準診治多種植物的病情,面對女兒卻束手無策。

  6月15日上午,江蘇連雲港市中院二審庭審中,齊耳短髮的徐彤最後陳述:從學校突然進入看守所,仿佛一下子跌入了深淵。今年本該是領取《大學通知書》的時間,拿到的卻是判決書。

  即將18歲的她一直低著頭,語速很快,不斷地道歉,懇求法庭給她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旁聽席上51歲的徐志平流淚了,他一度想站起來跟女兒道歉——她在他前面10米遠的地方站著,自始至終沒回頭看他一眼。

  徐彤是「連雲港電大一女生被辱事件」的施暴者之一。去年5月,包括她在內的4人,對連雲港電大一女生毆打、剪髮、燒頭髮、拍裸照並上傳至網絡,引發全國關注。

  這是全國多起同類校園暴力案中,為數不多被判刑的案例。「希望此案的宣判能夠起到警示作用。」該案一審審判長李保群說。

  人性的「兩面」

  二審開庭前兩天,法律援助律師黃競宇會見了徐彤。她告訴徐彤,要想獲得寬大處理,「只有靜下心深刻反思自己內心的惡。」

  但徐彤覺得,一審判決中,自己不應被認定為主犯。

  2015年11月連雲港市海州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中寫道,在共同犯罪中,陳麗穎、徐彤起主要作用,是主犯,並以故意傷害罪、強制侮辱婦女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三年六個月。

  事實上,徐彤並不認識被打的女生,她打人的動機是,「想幫好友陳麗穎出氣」。

  辦案人員對提審中的一個細節印象深刻:徐彤拿起菸灰缸砸對方的頭,陳麗穎提醒她,「不要用菸灰缸打,怕砸出事」。徐彤則說,「我有數,我以前被人這樣打過。」

  「她打人好像是報復誰的感覺。」上述辦案人員說,打人的4個女生,有3人未成年,她們對受害人拳打腳踢、用皮帶抽、用石頭砸頭、拍裸照、用打火機燒頭髮,導致受害人全身多處受傷。

  不過,在徐志平和妻子記憶中,女兒徐彤卻一向膽小怕事,小時候看見路上的螞蟻,「指半天都不敢邁過去」。

  她曾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小學時多次被評為「紀律標兵」和「文明標兵」,初中時的一次作文競賽,她得了三等獎。那時的榮譽證書,都還留著,有十幾張。

  徐彤還擅長畫畫,經常有同學向她求畫。

  一審審判長李保群則對被告人的「兩面」性印象深刻。他記得第一次見到她們時,「一個個都像小綿羊一樣,後悔、哭,令人痛心。」

  但看著具體施暴的過程和手段,他驚愕不已,「施暴時,人性中的惡佔據了絕對地位。」

  「你要爭氣」

  徐彤的家位於連雲港市老城區的一個綜合市場旁——從早上五六點開始,一直到傍晚,溼漉漉的蔬菜、帶著腥味的禽肉在樓下集合,又被熙攘的人群帶回家。

  2008年,徐志平花30萬買下這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借了很多債。屋內家具老舊,由於夫妻忙於上班打工,擺設凌亂。

  在過去的一年,徐志平把女兒出生17年來回想了好幾遍。除了對一審認定女兒為主犯不服外,他把更多的原因指向自己:「確實是我錯了。」

  他常常後悔、自責,就連那個菸灰缸的細節——女兒以前被人這樣打過,他也完全不知。

  1965年出生的徐志平,從老家東海縣農村考上農校,畢業後從事園林綠化工作。由於單位離家20公裡,他每天五點出門,夜裡十一二點才能到家,幾乎缺席了女兒絕大多數的生活。

  但他非常重視女兒的學習。徐彤小學升初中時,分到一所校風較差的學校。徐志平主動找老師,「一定要嚴管,必要時候可以打。」

  在這所升學率不高的學校裡,徐彤的成績一直排在年級前幾名。2013年,她被連雲港市高級中學錄取。

  不過,臨報志願時,徐彤想上五年制大專。遭到了徐志平反對:「我不同意,人要有更高的追求。」

  他希望女兒至少考個二本,「這樣以後才有希望。」

  徐志平更不想自己的經歷在女兒身上重演。1999年後,高等教育擴招,高學歷成為單位的標配。只有中專文憑的徐志平,無論晉升還是工資級數,都受到難以突破的限制。

  他努力想把女兒送進江蘇省東海高級中學。那是他的母校,也是江蘇省四星級重點中學。

  背著買房的債務,他又借來4萬5千塊的借讀費——這相當於整個家庭一年的工資收入。

  「你一定要爭氣啊!」這是他對女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不過,臨開學時,徐彤打了退堂鼓。「我還是考哪兒上哪兒吧,東海那邊都是尖子生,差了將近100分。」她說。

  「你不要害怕,人只要有志氣,慢慢往前趕,總能趕上。」徐志平開解。

  「都是你逼的」

  開學後,徐彤開始越來越多地提及壓力問題,「怎麼追都追不上。」同學的孤立也讓她苦惱,「老師和學生都看不起我們這些花錢買過去的。」

  「你不能下這個結論,什麼事情不是靠人努力的?」徐志平用自己的邏輯,試圖說服女兒。

  他的高中同學,不少都幹出了事業:有人位居政府高層、有重點中學的校長……更讓他羨慕的是,同學的子女「有考復旦的、有考清華的」,他每次隨完份子回家,忍不住對女兒「嘮叨」一番,拿女兒作比較。

  「女兒雙手捂住耳朵,大叫『啊』……」在母親看來,這是女兒不堪壓力,情緒失控時的一種發洩。

  厭學隨之而來。

  「孩子是不是精神有問題?」老師對徐志平說,徐彤在學校不按時起床,且牴觸情緒很重,為了一點小事常常大喊大叫。

  徐彤也對父親大喊,「都是你逼的!我考上哪裡就上哪裡!」

  父女矛盾慢慢升級,徐志平最終妥協,但條件還是那句話——「你要爭氣。」

  在高中入學僅3個月後,他帶女兒回家,高一下學期轉至連雲港高級中學讀書。

  情況並未好轉。

  「房門一關,拿刀片在手腕上劃。」徐彤的母親說,「手腕上割得一道一道的,稍微有點衝突,就撞牆跳樓。」

  在一次爭吵中,徐彤曾透露,痛苦的根源在於缺少父親真正的關心。她在反鎖的房間裡,提到小時候多次被同學欺凌的經歷。「小學時被同學摁倒在草坪上,被人騎在身上打。」

  那時,徐志平每天天不亮就出發到市區工作,她的母親在各地打零工補貼家用。從不「護短」的夫妻倆,聽說孩子被欺負,大都讓女兒找自身原因,「人家為什麼不打別人就打你呢?」

  2014年3月,徐志平帶女兒去看醫生,被診斷為「情緒障礙」。當年上半年,為了緩解壓力,徐彤開始休學在家。

  「我在家,她就要走。」徐志平用「水火不容」形容緊張的父女關係。

  辦案人員也對父女倆印象深刻。因為案發時徐彤尚未成年,提審時徐志平在場旁聽。「你說什麼說,你不要說!」該辦案人員回憶,「就像大人呵斥小孩一樣,非常暴躁。」

  失控的女兒

  女兒開始不回家吃飯。有時被一個電話叫走了,徐志平問,你幹什麼去,「她說,你別管。」

  離開家庭和學校的「束縛」,徐彤在外面認識了跟自己有類似經歷的朋友,他們一起溜冰、到青年公園坐海盜船、晚上去酒吧跳舞,還會相互開解與家人的矛盾,尋找精神上的慰藉。

  陳麗穎就是在這期間認識的。

  她比徐彤大兩歲,父母在她約4歲時離異。在父親陳春眼中,小時候的陳麗穎乖巧懂事,從初中開始「叛逆、不回家」。

  老師敦促她好好學習,她的要求——「我想要我媽媽回來」,讓重新組建家庭的陳春無所適從。

  因為連續三四天找不見女兒,陳春也曾報過警。他在女兒可能出現的網吧轉悠,在可能出現的地方蹲守。好不容易找見了帶回家,「沒過幾天又不見了。」

  初二時,陳麗穎就輟學了。

  陳春既氣憤又無奈。女兒約16歲時,他又一次把她找回家,拿皮帶打,並嚇唬她:「你要是再走了,就別回來了。」

  幾天後,女兒再次出走,不再回來。陳春為了養活新的家庭,到鹽城打工,無暇再管女兒。

  陳麗穎開始在社會上「闖蕩」。

  她和徐彤成為好友後,徐彤身上沒錢了,她會幫忙,並經常請徐彤吃飯。

  徐彤的母親也知道這個「經常請女兒吃飯」的朋友。她提醒女兒不要隨便吃別人的東西。

  「放心吧媽媽,我們是朋友,人都挺好的。」徐彤說。

  「肯定要出事」

  女兒出事前半年,陳春的一個朋友託人給他捎話,曾在連雲港某KTV夜場看到陳麗穎在陪酒,「建議管管(女兒)」。

  陳春覺得,「再不管,女兒肯定要出事」。他加了女兒的QQ,勸女兒到鹽城跟他生活。

  出事前一個月,連哄帶騙,他把女兒帶到鹽城,準備幫她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收收心。但他提出的餐廳服務員、倉庫保管等工作,女兒都不感興趣。

  出事前5天,陳麗穎又不見了。

  下午2點多,陳春回家,打電話找女兒,她說,「回連雲港了,過幾天回去。」

  他覺得女兒「心跑野了。」有時,他甚至覺得,押在看守所,至少能知道女兒在哪兒,比到處找不到要心安。

  事發前,徐彤的情緒並不好。母親打電話叫她回家,她答,「你不要總打電話給我,我想回家就回家,就是不想見到我爸。」

  此前,徐彤答應,9月份開學時,到一所新的學校上學。徐彤母親還想趁著五一放假,帶女兒出去旅遊散散心,以緩解父女矛盾。但這一提議被丈夫拒絕了,「工作太忙,走不開。」

  2015年5月10日,母親節。日落前,母親打電話叫徐彤回家。「過一陣就回,跟同學在一起。」她說。

  但是當天直到深夜,女兒也沒有回家。

  此後,徐志平夫婦再打電話,一直聯繫不上徐彤。第二天晚上10點多,一位警官打電話問,「你是徐彤的爸爸嗎?」

  徐志平腦袋「轟」的一聲,「覺得完了」。

  陳春知道女兒出事是在兩天後。有親友給他打電話:「你閨女出事了。」

  他問什麼事,對方說:「你去搜一搜最近連雲港的重大事件。」

  他上網一搜,蒙了。

  一名長發女生在空地上被赤身裸體毆打、被兩人拽著頭髮面對鏡頭,其中多張圖片還暴露這名女生的隱私部位。上傳者在圖片說明上寫道:「得罪我朋友的下場爽嗎?」

  根據警方披露,這是一起「報復性犯罪」。陳麗穎和受害人孫某於2013年相識,兩人一直相處很好。

  事情起因於2014年底,陳麗穎與其男友鬧矛盾,獨自一人在外租房,孫某通過QQ聊天將此事告訴了陳麗穎的男友。男友找上門,把陳麗穎打了一頓。

  為此,陳麗穎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5月10日,陳麗穎找人將孫某約出,叫來徐彤等人,毆打對方致輕傷一級,共同完成了「復仇」。

  「就當我去遠方求學去了吧」

  女兒出事後,徐志平不再一心撲在工作上。「你那麼努力,現在還不是混成這樣?」女兒曾經的反問常常迴響在他腦海裡。

  在反思自己的同時,他開始變得敏感、較真,在公共汽車上看到播放暴力影片,會主動讓司機關小聲點,儘管常常換回對方鄙夷的眼光。

  陳春也提及社會及旁人對孩子的影響。他說:「家長的責任不可推卸,但孩子肯定也是被不好的人影響了。」這一觀點,得到兩名從犯父親的認可。

  作為審判人員,李保群的擔憂來自校園暴力預防機制的整體缺失。他記得第一次開庭時請記者通報案情。之後,網友在新聞下留言,「滿屏要打要殺。」

  在一審審判過程中,從未處理過類似案件的李保群打電話到各地法院尋求案例參考。得到的回覆是,類似案件一般很少能進入法院層面。

  「公安機關不願受理這種案子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拿不準。」李保群打聽到的實際操作情況是,涉及未成年人案件,存在取證、驗傷等複雜流程,加之一般的校園暴力很難達到輕傷害級別,「基層派出所出警壓力大,嫌麻煩,一般推給學校處理。」

  到了學校,最多開除,大多記過或談話就「內部消化」了。

  在任職連雲港市海州區法院少年庭庭長的三年時間裡,李保群最大的困惑是,不斷有中小學校校長反映,學生打架,老師制止不了,報警被抓後嚇唬嚇唬,又放回來。

  慢慢地,學生不怕了,罵老師打同學,還叫囂,「你報警去啊!」

  「制度對輕微的校園暴力沒有約束,學校的心理輔導體系形同虛設,這些缺陷使小惡得不到及時懲戒,等到事情大了,懲罰再重,都很難挽回影響。」他說。

  李保群介紹,該案審理過程中,對於如何定罪,一個罪名還是兩個罪名(故意傷害罪、強制侮辱婦女罪),陪審團成員意見不統一。最後經庭務會討論、諮詢由著名大學法學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聽取婦聯意見,慎重做出了判決。

  不過,一審結果,包括徐彤在內的三名被告不服,提出了上訴。

  「判決是否真正體現了『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保護原則?」上訴的三名被告人父親均表示,數罪併罰的判決結果讓他們難以接受。

  一審宣判後,徐彤在看守所裡託人給母親捎話。

  她說:「媽媽,你不要哭,我最見不得你哭。我做的錯事,我自己要負責。你好好照顧妹妹,讓她好好讀書,把想我的時間花在妹妹身上,就當我去遠方求學去了吧。」

  母親從律所一路哭回家。隔天,她在一冊帶鎖的日記本上看到,考過硬筆書法六級的徐彤,工整地寫道:「我要好好讀書,要想有出息,讀書是唯一的出路。」

  6月15日,二審開庭那天,徐志平哭了,覺得「女兒懂事了」。他想站起來跟女兒道歉,但最終沒能說出那句——「是爸爸錯了,不該那麼逼你」。

  陳春沒有來,陳麗穎也沒有律師,她獨自一人站在被告席上,等待宣判。

  (文中徐彤、徐志平、陳麗穎、陳春為化名)

  記者 李興麗 江蘇連雲港報導

 

相關焦點

  • 未成年施暴,校園暴力事件源源不斷,是什麼在促使未成年施暴
    在視頻中顯示,一名女生被多名女生及男生毆打,甚至被男生拽下河,將其頭部按在水下,讓其嗆水。視頻在上傳網絡後,大部分網友直呼心聲:讓人氣憤,痛心,這分明是在故意殺人。獲悉,這些打人者均為某學校的學生。這種事情並不止這一例,在這裡小編不在一一舉例了。總之,未成年施暴及校園暴力事件愈演愈烈。到底是什麼在促使這些事件的發生呢?
  • 渭南女生遭校園暴力 爺爺勸阻被打
    陝西渭南一女生遭校園暴力5分鐘被打50多下 其爺爺勸阻也被打?我們曾多次關注過校園暴力事件,前段時間,陝西渭南又發生了這樣一起讓人痛心的事件:渭南實驗初級中學初三學生樂樂(化名),一周內,三次被多名同齡人 毆打、辱罵,施暴過程還被拍攝了視頻、圖片傳至網絡。而在一段5分多鐘的視頻裡,樂樂一共被毆打了50多下。
  • 少女遭8名女生脫衣欺凌 施暴者因年齡未被拘留
    7月4日,貴州省納雍縣15歲的鄭雄被同校學生拉出校外暴打致死;10天後,江蘇省泗洪縣初二學生小博補課返校途中,倒在了血泊裡……社交軟體的發達,使得更多校園暴力事件得以記錄、曝光。華商報記者根據媒體報導不完全統計,2014年初至今,全國類似霸凌事件、有視頻圖像的就超過20起。校園霸凌事件緣何頻發?
  • 初三女生放學路上遭電擊毆打,頻發的校園暴力,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視頻中受害者為連江浦口中學初三女生小程,她在放學路上被幾個同齡人圍毆,甚至還有人拿出電擊棒對她施暴。另一方面,帶有暴力傾向的影視作品、書刊、網絡等對學生暴力行為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再或者家庭的失管失教,或過分溺愛,法律意識的缺失等都是校園暴力事件頻發的根源。
  • 校園暴力施暴者也曾是受害者?網友:行為補償惹的禍
    每當聽到有校園暴力發生的新聞的時候,作為一個家長,內心總是很難過的,畢竟,不管是哪個家庭,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誰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被人欺負。然而,前段時間,就有一個孩子在學校被高年級的學生打了。過程其實很簡單,說實話也就是一些小事。
  • 校園暴力屢禁不止,預防小貼士
    近年來,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損害學生身心健康,造成社會不良影響。校園暴力事件案例1、江西永新校園暴力事件;6月21日,永新縣發生一起多人圍毆女生事件,受到網友廣泛關注。據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學生有2人,中學生4人,3人已輟學。年齡都在12至16歲之間。
  • 成都一女生被校園欺凌,22秒施暴視頻令人氣憤,施暴者道歉
    現在很多中小學校都有發生欺凌事件,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學校是否能保障自己孩子的安全,校園欺凌廣泛受到家長和學校老師的重視。為什麼會在學校出現校園欺凌?因為少數學生子個性方面好張揚,自私的,也有部分原因是家庭慣養,素質低下的種種原因。由於青少年心理髮育還不成熟,有強烈的自尊心。在同齡孩子中,容易把別人對他的不滿當成惡意的詆毀,產生強烈的報復心理。
  • 韓國校園暴力事件頻發 誰之過?
    據韓國青少年暴力預防財團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6%的學生曾因同學的暴力行為感到痛苦,並且校園霸凌正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各種暴力事件如病毒般穿透韓國校園,引起了社會極大關注和擔憂,同時也讓人不由深思其背後潛在的社會問題。 韓國《少年法》究竟保護的是誰?
  • 連雲港電大女生被侮辱案宣判 5人獲刑最重者被判6年
    連雲港電大女生被侮辱案宣判 5人獲刑最重者被判6年 2015-11-03 19:18:34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南京11月3日電 (於從文 谷華)曾一度引起全國關注的連雲港廣播電視大學學生孫某被幾名女生扒光衣服毆打及拍照一案
  • 《聲之形》:直面日本校園暴力,每個人都可能是施暴者與受害者
    校園暴力向來都是熱門話題,我們知道它存在,只是鮮有人站出來直面這些的存在。而在韓國比如《校園2016》,日本《真假校園》等,講訴了校園校園欺凌暴力等問題,而在今年,我國也上映類似的影片《少年的你》。我們往往只看到受害者的可憐、無助,相比於直接去討厭施暴者,而《聲之形》更多地從為什麼要去施暴的角度出發,我覺得這部影片,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不同角度的校園暴力,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我們可以做朋友嗎西宮在小學六年級時轉入了一個新學校,由於聽力障礙,而且發音也特別的奇怪,因此,老師們對她有特別的照顧。
  • 校園暴力危害大!一名初二女學生被多名同學實施毆打,現施暴者均被拘留
    如果校園暴力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整治的話,那麼他們所帶來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就在近日,江西有一名初二在讀女學生被多名學生實施暴力行為,據了解,事件發生在10月4日,當時是在網絡上傳出一段視頻,這段視頻的內容就是這名女孩被多名女學生實施暴力
  • 破解校園暴力之殤
    浙江省慶元初中幾名學生將一名小學一年級學生關在黑屋子裡暴力毆打,並用香菸頭燙傷小孩;雲南一女生被6名女子毆打並強行拍裸照上傳;江西省永新縣多名初中生模樣的女孩對著另一名跪著的女孩連扇耳光,不時用腳踹其身體,毆打時間長達5分鐘;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一名女孩遭3名女初中生扒光羞辱;中國女留學生在美國洛杉磯遭同伴綁架暴力凌辱…… 校園暴力事件情節惡劣,令人震驚和氣憤。
  • 廣州少女被施暴!施暴者均為未成年,警方現已介入調查
    事發時間為8月18日,被害者肖某被施暴,均為未成年且均為女生,最小施暴者僅13歲,目前警方已追究其法律責任事發地點是在廣東某一酒店內,從網友發布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另外肖某被多名女生持續毆打,力度非常大,肖某每挨打一下都會有著劇烈的疼痛,但是施暴者卻沒有停止施暴行為,施暴者還剪掉肖某的頭髮,對肖某進行侮辱,還用打火機燒身。
  • 校園暴力檔案:圍毆、追砍、拍裸照 圖話
    僅僅是沒有聽從寢室「老大」的話,5月7日晚她遭同寢室3名女生圍毆,致脾臟破裂被切除。李健/視覺中國 圖為2010年6月1日,海南一網友發帖稱,3月31日放學後不久,三亞河東路某中學門口附近的景觀橋上發生了群毆事件。3名女生扭打一名女生,旁邊還有幾個學生嬉皮笑臉地拿著手機拍攝。打人者之一身穿三亞市第一中學校服,被打者身穿三亞實驗中學校服。
  • 15歲女孩被鞋底扇臉,施暴者竟是同學,孩子暴力源泉在哪裡?
    只見一個扎著單馬尾辮,穿著初中校服的女生背靠著牆站立著,前面則圍了幾個同樣衣著的女生,其中一個站在最中間的女生,不停地拿著鞋底去扇那個靠牆女生的臉,被扇的女生不斷抽泣,施暴者以及圍觀的女生們則哈哈大笑。
  • 《夜晚的怪物》:校園暴力中施暴者和旁觀者都是「怪物」
    這是講述以青少年為主的反抗校園暴力為題材的韓劇《學校2015》中高恩星手撕江素英的畫面,也是令大多數觀眾拍手稱讚,大快人心的片段之一。隨著校園暴力新聞的不斷出現,在本應充滿歡聲笑語的校園中,卻藏著欺辱霸凌。在大多數人的學生時代,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校園暴力,也許是故意帶節奏的人生攻擊,也許是看似無意的撞一下,也許是那支被踩在腳下的鋼筆。
  • 上海再現女子校園暴力? 女生下跪嘴裡塞黃瓜[圖]
    網上流傳的照片顯示,一名女生拿著黃瓜正教訓跪在地上的女生。  東方網記者魯琳、曹磊、蔣澤11月25日報導:上海再現女子校園暴力?昨晚,一組照片在網上流傳,圖中一名女生下跪,嘴裡被塞進黃瓜,另一名女生則頤指氣使站在她面前,還用手拽對方的頭髮。有網友稱,施暴女生屬於上海市貿易學校。今天下午,東方網記者抵達學校進行採訪,校辦吳老師看過照片後告訴記者,該女生身上的校服確實是他們學校的,但學生具體身份還需要核實。
  • 你怎麼教孩子反抗校園暴力的?這樣的做法殘酷但有用
    我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悲劇的「受害者」,也羞恥於自己的孩子變成那樣骯髒的「施暴者」。在反對「校園凌辱」的道路上,有多少父母是這樣,懷著怒憎和心酸的兩重矛盾?近來,國外的一位媽媽在網上備受關注——自己的孩子也捲入了「校園凌辱」事件,成為了「受害者」。
  • 我所目睹的清華園中的親密關係暴力事件
    校園中的親密關係暴力絕不是兩個個體之間的事情,而是在「施暴者、受害者、身邊同學、校園環境」構成的系統中,四方所面臨的整體性困境。大學校園中發生的親密關係暴力事件,施暴者與受害者雙方僅為普通情侶關係,不一定有同居關係;暴力行為發生在校園裡,施暴場所不一定是封閉的室內(不是傳統認知的在家或在出租屋中);也不像傳統家暴事件一樣存在經濟或孩子等因素的困擾。那麼,受害者為什麼難以脫離這段關係?
  • 太原女生宿舍校園暴力:校園中的惡絕對不能不了了之!!
    2019年初,香港馬鞍山一間中學爆出校園暴力事件,一名男生在教室遭約7個同學按倒在地並用椅子圍困,這幾個男同學一邊嬉笑,一邊多次拍打其屁股,其他男生則在旁起鬨。據統計,校園暴力案件有個1:7的黑數,也就是每查獲一起此類案件,還有7起是未被查獲的。這些未被查獲的案件,藏在施暴者打人之後得意的嘲笑生中,在被施暴者的哭泣聲中;藏在施暴者與人炫耀的談資中,在被施暴者驚醒的噩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