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死成吉思汗的西夏王妃叫額乃幹?和丈夫把大量珍寶藏在了青海?

2020-12-15 騰訊網

從甘肅河西走廊至少有3個地方可以到達青海祁連縣。

祁連縣隸屬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因地處祁連山中段腹地而得名,北鄰古絲綢之路的首要通道甘肅河西走廊,故有青海「北大門」之稱。

「祁連」系匈奴語,匈奴呼天為「祁連」,祁連山即「天山」之意。

狹長的祁連縣在祁連山的南邊,南邊給人的感覺要溫暖一些,但在這裡「感覺」卻是與現實相反的。河西走廊因為水源充足、氣候溼潤,成就了有名的絲綢之路,是一路的繁華,到現在,張掖人還將祁連山稱為南山。南山之南,也是有絲綢之路的,可以由祁連縣到敦煌、到新疆,但因為海拔與氣候的原因,這條絲綢之路在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開通後,漸漸地冷落了下來,在歷史上,只有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受到阻隔之後才被啟用。

我們說的從甘肅河西走廊至少有3個地方可以到達青海祁連縣,3個地方都是祁連山的峽谷與關口,一是民樂的扁都口;二是由甘肅肅南縣到青海祁連縣,歷史上伴隨著它的是黑河大峽谷,至今還有數十公裡的無人區,不過現在已經繞開大峽谷,修通了專門的公路;三是當金山口,當金山位於祁連和阿爾金山的結合部位,以西是阿爾金山,以東是祁連山。越過3800米的當金山口,就算進入青海了。

我們如此述說這三條路線,只是為了接下來更好地講述那個有關西夏寶藏的故事。

01關於寶藏

說起來是一件非常慚愧的事情。3個地方我們都到了,在2018年,於河西走廊長達半年時間的採訪裡,上述3個地方我們都到了,但在青海地界時都戛然而止,並沒有深入到西夏寶藏的藏寶地實地踏探。所以,關於藏寶地是我們後來才知道的。

人生就是這樣的,你不可能到某一地去一下子就把所有的事情辦完,而若辦完了,你就不會去了,沒辦完總是等著你的下一次到來。有著西夏藏寶地的故事,大約緣於2013年12月9日新華社一篇文章,題為《探秘西夏末代皇帝鮮為人知的避難宮殿》,發表後引起不小反響,也引起了青海、甘肅、寧夏三地西夏學研究者的關注。

我們把歷史的事情放一放,先說寶藏,西夏的寶藏。在新華社的報導發表之前,青海祁連縣就流傳著西夏寶藏的故事。具體的地方在一個叫「多傑華古堡」的地方,由祁連縣城所在的八寶鎮向西五公裡,便能到達這個地方。

青海當地的媒體在新華社之前,就報導過這個地方,稱其「山體極高,突兀直入雲霄,壁立千仞,遠遠望去,整座山透出幾分神秘。」從山下登臨山頂要花兩個多小時,古堡就位於山頂,是一座殘城,「由於年深日久,城門與牆垣多已崩塌,但其輪廓清晰可辨」。

具體的形象是這樣的:堡內地形複雜,南低北高。共有可辨的建築遺址50餘處,散落在各山坡,上下錯落,參差有別。城北最高處的一平臺上,有兩處各為80平方米的建築遺址,整齊地靠在一起,中間只隔半米,這可能是「王者之室」;旁邊有一個160多平方米的遺址,可能是議事廳類的建築。全城均被青青的細草和厚厚的苔蘚遮蓋,一派萬古洪荒之景象。其餘房屋規模較小,或成排或獨居,依次而下,似有等級之分。城南最低處有佛塔或祭祀臺的遺址一處,此外還有引水渠、蓄水池等設施的痕跡。(李逢春 程起駿 索南多傑《祁連山多傑華古堡考察記》西海都市報,2008-08-21)

這就是新華社報導中說的西夏末代皇帝鮮為人知的「避難宮殿」的形象,至於寶藏的故事是這樣的:

在「多傑華古堡」下的山崖上,有幾個山洞,山洞的位置在山崖的中間,輕易上不去。人們傳說,西夏末代皇帝就把寶藏放在了那幾個山洞裡。這件事在後來被一個裕固族的老阿奶聽說了,冬天時,老阿奶用熱的牛羊糞沿石壁疊起臺階,並趁熱插上羊角,當成扶手,一層層地做成了一道梯子,最終進入一孔洞中。

老阿奶發現了什麼呢?一隻大金燈。但她並不是一個貪財的人,後來變賣了大金燈,將所得全部捐獻出來,用於修建黃藏寺,並保守著寶藏的秘密。但是,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不透風的牆,寶藏的事情很快被裕固族頭人知道了,他嫌牛羊糞弄梯子太慢,便派出一隊年輕人,從山頂用繩子吊下一名勇士進入山洞。

勇士看到了什麼呢?洞中放著許多口袋、氆氌和幾口大木箱,他用手一抓,氆氌頓時變成了灰渣。當他正要打開一口木箱時,突然躥出一條大白蛇,長長的毒牙直奔他的雙眼,連忙大喊救命,同伴吊他上來時,已嚇得半死,從此再無人敢去探寶。

西海都市報的報導中,還講述了在甘肅裕固族中流行的這樣一個故事:裕固可汗道爾吉聚斂財寶無數,竟走火入魔。他將所聚財寶藏入多傑華山洞。為了保住秘密,竟殺死了孝順的兒子、賢惠的兒媳,晚年悔恨不已。最終變成了一棵枯死的祁連老白楊,高達十丈,形態猙獰如人,至今還守在古堡之下、黑河之旁。

看來,這個寶藏並不一定是西夏的,傳說也和裕固可汗有關,但寶藏的事卻很「屬實」,又傳說,在民國時,有一名姓毛的漢族移民在多傑華的冬營挖出七個木箱,裡面裝滿了瑪瑙鼻煙壺、玉石象棋等物品。消息走漏後,多傑華古堡的藏寶洞被來自青海循化、貴德一帶的劫匪洗劫一空,金銀之類全部被盜走,當地的人們在山洞下面還看見許多被丟棄的銅器、鐵器和瓷器,一些鐵器至今被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牧民收藏著。

02關於古堡

寶藏是誰的,大約要看一看古堡是誰建的,雖然這不是寶藏秘密的關鍵性因素,但也可以多少了解一點兒歷史。

《祁連山多傑華古堡考察記》稱:祁連山在秦漢以來,就是羌人、匈奴、突厥、吐谷渾、党項、吐蕃、裕固等二十多個民族生息繁衍的家園,他們都在祁連山的南北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多傑華地形險要,總扼八方,每一個民族的可汗、首領都有選此地為軍事要地的可能。事實也是這樣的。

如今,古堡已多次被盜墓賊光顧,但還是留下了些文物,主要有:

1.阿柔大寺一僧人在古堡中得一扁圓白石,高約30釐米,上刻奇文、圖案、古梵文,古樸奇秘,難辨其意,現供奉在大寺經堂。

2.一牧民在古堡山溝中得金牌飾一件,長寬約3×2釐米,上刻虎擒羊圖案。

3.敵樓邊的石堆上,原立一塊刻有人像的大石,可惜已被盜去。城中還有一塊磨得光滑如鏡的大石頭,不識何用。

4.城堡內和登山的道上,多處發現刻有水平線條、日月紋、古梵文及無法辨識文字的石刻及灰陶殘片。

5.古堡東面高於「王者之室」的山坡上,有一處大型墓葬。無封土,由直徑30釐米左右的白色石頭鋪成整齊的斜面,厚度難測。旁邊還有較小的一座同一形制的墓葬。

據《祁連縣誌》載,東漢建興元年(121年)8月,燒當羌首領忍良結、麻奴兄弟率眾攻張掖,被護羌校尉馬賢擊潰,兄弟二人領殘兵數百,越扁都口入祁連,佔據今多傑華山。撬石板、伐樹木、修方陣(城)、養牲畜、田獵群居。兄弟二人各取名字中一音,稱此山為「麻奴哥良山」。這條所記與《漢書》馬賢傳所記吻合。

從遺址的建築風格看,今天的學者們覺得古堡很像是羌人的遺存,而羌人用石板砌屋築碉亦流傳至今。但從古堡出土的虎擒羊金牌飾來看,專家們又覺得這件文物中有著匈奴的風格,古堡可能與匈奴人有關。同時,古堡內的石刻人像,石鋪墓地又很像新疆青河縣昆番特人的石人石堆墓,是南北朝時突厥人的墓葬;而有關的各種傳說、神話石刻殘片等又與吐谷渾、党項、吐蕃、蒙古、裕固各民族有著深刻的關係。

所以,專家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古堡最早可能是羌人所建,後來的其他民族又利用了它。這是一種比較合理也很科學的推理。祁連縣漢代以前,為羌人牧地。魏晉南北朝,先後成為前秦、前涼、後涼、南涼、西秦、北涼等地方割據政權和吐谷渾屬地。隋朝,煬帝西徵擊敗吐谷渾,置西海郡,祁連縣屬西海郡轄。唐朝和五代,祁連縣為吐蕃屬地,之後為吐蕃、西夏和宋王朝交替統治。

元代,置西寧、貴德兩州及吐蕃朵甘思地,祁連縣為其轄地。明代,改西寧州為西寧衛,祁連縣為西寧衛屬阿吉第十三族牧地,明末為西海蒙古麥力幹所據……基本上可以這樣說,這裡亦是民族融合的一個「結繩區域」,歷史上很多重要的民族都在這裡留下了足跡。更重要的是,絲綢之路上不同民族的融合和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都是正常的。因此,古堡牽扯到多個民族也便是合情合理的。

03關於西夏

既然有這麼多的民族,學者和那些做報導的記者們為什麼偏偏將古堡與西夏扯上關係,要說古堡的寶藏是西夏人留下的呢?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古堡的名稱;二是史書的記載與當地的傳說。

先說名稱。古堡之所以叫「多傑華古堡」,是因為「多傑華」是西夏末代皇帝李睍的名字。李睍,藏文稱多傑華,意為「金剛的居所」。他是 西夏神宗李遵頊之孫,西夏獻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1227年春,蒙古軍進圍都城中興府,他堅守半年後,因城中糧食用盡,軍民大批得病,又遭強烈地震,城中宮室都被震塌,只得於農曆六月向成吉思汗奉上祖傳金佛和金銀財寶請降。

農曆七月,成吉思汗去世,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投降後的李睍按照成吉思汗遺囑被殺。蒙古軍將領察罕努力使銀川避免了屠城的命運,併入城安撫城內軍民,城內的軍民得以保全,西夏滅亡。史書裡說,李睍在位二年,被蒙古兵所殺後,葬處不明。但正是這個「葬處不明」,為後世的人們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間,也便有了「多傑華古堡」的「西夏末代皇帝假死說」。

大概的情況是這樣的:蒙古兵並沒有殺死李睍,他逃到了河西走廊,用裕固族老阿奶的用牛羊糞壘梯子的辦法,命令士兵將大量的西夏珍寶藏進了崖上的山洞,還在山頂上建起了古堡。支持這一理論的不僅有史籍和傳說,還有科學。

史籍和傳說是這樣的:據《蒙古族佛教源流》記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殲滅了西夏,統治了當時屬於西夏的祁連縣一帶,多傑華的王妃(額乃幹)在成吉思汗和她行房事時,用剪刀刺殺成吉思汗未能成功,被投進了黑河,蒙古語因此叫黑河為「哈沱穆然」(汙水或不潔之水)。而在藏文典籍《藏文文選》(18)中,也同樣有如此的記載。(唐榮堯《多傑華,西夏末代皇帝的避難之地?》銀川晚報,2013-12-10)

科學的說法是,2012年6月,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利用碳屑分析實驗得出結論:「多傑華古堡」建築的年代大約在公元1085年至1260年之間。這個時間段與西夏滅亡的時間是吻合的。另外,甘肅肅南境內也有一處古堡被稱為「多傑華」。進而人們分析,「多傑華」在最後的歲月裡,將這一帶作為避難地是合理的。而前文中提到的裕固族老阿奶捐資的黃藏寺,是裕固族最早的喇嘛教寺院,亦稱古佛寺。因後遷至夾道地區,又稱夾道寺,位於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區曼臺部落所在地。

如今,黃藏寺是一個有三百多戶的行政村,夾道河是黑河上源河流,河流流過的地區也被稱為夾道地區,屬於黑河峽谷區域。從黃藏寺到祁連縣境,只有不足50公裡的路程,期間有古代牧民騾子走出的道路,崎嶇難行,不小心就會墜落懸崖或者掉進河裡。如果「多傑華古堡」的傳說真和「多傑華」有關,那麼,這將是一條最為艱難的逃亡之路。從情理上說,河西走廊是西夏故地,祁連縣又為吐蕃、西夏和宋王朝交替統治,「多傑華」最終來到這裡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如今,「多傑華古堡」寶藏雖說不知遺失何處,但祁連山間那些峽谷和關口的故事還在,它們即是兩地自古以來人文與商貿交流的痕跡。我們當年的採訪雖只是在峽谷和關口上的匆匆一望,但祁連縣的美足以驚人,在那些歷史的故事裡豐富了我們的旅途。有空了去看一眼吧,說不定會得到西夏以及其它朝代的「寶貝」。

相關焦點

  • 生猛的西夏王妃,是否咬殺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亡於西夏王妃之手,可能性是比較大的。當然是不是真被咬斷命根,很難講。關於成吉思汗為何暴斃,有一種說法是:當初,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被俘,獻給成吉思汗。西夏王妃是個絕世美女,但同時也是個非常生猛的美女。
  • 成吉思汗死亡之謎:西夏王妃一人,赤手空拳就把成吉思汗弄死了?
    古代不少的英雄、梟雄都會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謎一樣的東東,成吉思汗也一樣。一代天驕的成吉思汗,率蒙古人四處出擊,在世界歷史上都是一個極其少見的徵服者。然而他的死亡之謎,更是吊足了人們的探索欲。說侍寢的西夏王妃一個人把堂堂的成吉思汗給活活弄死了。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駕崩原因令人臉紅,疑似被西夏王妃咬斷身體
    成吉思汗的弱點和大多數男人一樣,也沒能逃過這兩樣。西夏國的滅亡西夏國,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其實西夏國在北宋時期便存在了,當時與中原的宋朝和北方的遼國,同時存在。因為國家小,所以不為後人所知,西夏國雖然國家很小,但是軍事實力卻不弱,當時西夏和宋朝、遼國摩擦不斷。
  • 成吉思汗真實死因揭露,跟西夏王妃有關?難怪正史沒有記載
    元太祖二十年秋天,西徵七年的成吉思汗終於回到了蒙古草原。由於西夏背棄盟約,主將木華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顧64歲高齡,堅持親自出徵西夏。途中圍獵受傷,高燒不起,但他仍堅持不退兵。西夏哪裡是蒙古軍的對手,夏末帝被迫派遣使者前來求和。
  • 成吉思汗死亡之謎
    在我上中學時,市面上正是武俠書盛行的時候,金庸的一套神鵰俠侶將我和同學們迷得如醉如痴,我們常常聚在一起議論書中的情節和當時的歷史背景,一個喜歡看雜書的同學給我們講了一個努爾哈赤之死的故事。他說,當年蒙古大軍攻打西夏,西夏招架不住,向努爾哈赤提出乞降,並根據成吉思汗的要求獻上許多美女,其中就包括西夏王妃。這位王妃性情非常剛烈,對蒙古大軍以及成吉思汗都有著刻骨仇恨,在成吉思汗猥褻她時,一口將成吉思汗的下體咬掉。成吉思汗血流不止,當日殞命。當時正是懵懂少年的我,感覺這個故事既新鮮又刺激,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成吉思汗逼西夏王妃侍寢,被一口咬中某部位,流血過多斃命
    不過按理說成吉思汗這樣的大人物,死亡的原因應該是重點交代的。可是《元史》中一句話就概括了,是作者不知所詳,還是明明知道具體原因,打死也不敢說呢?「不豫」?到底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的身體不豫?由此這樣短短一句話,引發了後世對成吉思汗死亡的多重猜測。小編簡單交代一下背景,成吉思汗死亡的時間是在公元1227年,地點是攻打西夏的過程中。
  • 成吉思汗為何秘不發喪?都怪西夏王妃的嘴巴,太刁鑽!
    但是,當成吉思汗成長起來後,西夏就開始倒黴了。原因是發育狀態的成吉思汗,無法跟金國硬碰硬,只好撿軟柿子捏,於是瞄準了西夏。 當然,這23年裡,成吉思汗並非成天和西夏過不去,他忙著東徵西討,「滅國四十」,有時候無力顧及西夏罷了。 成吉思汗攻西夏,採取的大概是蠶食的策略,今天吃一點,明天啃一口,反正只要有時間,就去西夏那地方溜溜馬。 比如第一次打西夏的主要目的是劫掠物資,第二次揍西夏,則在西夏境內擄掠數月。
  • 與全球上千萬人有血緣的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掉「播種機」而死
    被稱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給後世留下的諸多謎團,吊足了無數人的胃口。其中,最具魅力的歷史懸念都是與死有關:一是怎麼死的?二是死了葬哪?這裡,先說怎麼死的。依明太祖朱元璋稱帝當年(公元1368年)年底即下詔篡修的《元史》記載,成吉思汗之死很明了,病重不治。
  • 西夏人長得什麼樣?女人漂亮得讓人驚嘆,迷倒成吉思汗?
    公元1227年,西夏末主李睍投降蒙古汗國,成吉思汗此時已死,但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後,窩闊臺大汗按照成吉思汗遺囑將其殺掉,西夏皇族党項族被滅。西夏滅亡。隨後,一部分西夏人逃出,生活在了今天寧夏的周邊地區,甚至更遠的地方,有說在四川、西藏、河南、河北等地,也有說去大西南的,甚至還說全國其他一些地方。西夏人「唐古特」是一個蒙古語詞彙,出自《蒙古秘史》。
  • 西夏人毀滅於成吉思汗的種族屠殺嗎?王妃之事真還是假
    西夏人毀滅於成吉思汗的種族屠殺嗎?西夏於1227年淪亡於蒙古鐵蹄之下。在統一蒙古諸部以及西徵和南下伐金的過程中,成吉思汗的確在某些城市,對某些民族進行了懲罰性的屠殺,這是客觀發生過的,也是必須要讓歷史銘記的。
  • 史書為何避談成吉思汗死因?看完才知道原來是不好意思
    成吉思汗少年時就肩負重任。 一種說法是被刺殺 野史記載:成吉思汗在徵討西夏時,西夏國王覺得自己國力孱弱、不能對抗,為了求和,便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成吉思汗。
  •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他到底是怎麼離開人世的?
    意思就是說:公元1226年的秋天,成吉思汗帶著夫人也遂去徵伐西夏國。在徵伐西夏國的路程中,成吉思汗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圍獵。但沒有想到他騎的一匹紅沙馬,由於受到野馬的驚嚇,讓毫無防備的成吉思汗突然墜馬受傷了,當夜就發起了高燒。
  • 成吉思汗為何一定要消滅西夏?駕馭反覆無常的小人,只有一個辦法
    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已經講到,西夏投降成吉思汗後,才讓成吉思汗得以攻打金國,並從中原搶掠了大量財富和能工巧匠,有了西徵的資本,並順利將花剌子模消滅。那麼,成吉思汗為何還要攻打西夏,非要將其消滅呢?這是因為西夏和成吉思汗玩起了兩面三刀的心眼。
  • 蒙古人過去為啥把黃河叫黑河?直到現在,黃河上遊還有白河與黑河
    在這些民族的活動區域裡,有許多以黑白命名的山或水,長白山,還有意為白湖的查幹淖爾湖,至於被稱為「黑水」的河則多得數也數不清了,原名黑水的黑龍江即是其中一例。因為蒙古人把黃河叫黑河,讓成吉思汗和西夏王后的那個故事在後世換了地點,被真的搬在黑河的邊上。
  • 800年前,稱霸歐亞大陸的帝王成吉思汗,死後究竟葬在哪裡?
    在1227年的時候,成吉思汗不幸去世,享年66歲。關於成吉思汗的死因,有很多種說法。第1種說法是感染疾病,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之時染上熱病,後來又因為舊傷發作引起併發症,結果丟掉性命。第2種說法是被雷劈死,提出這個說法的人,是羅馬教廷的使者約翰·普蘭諾·加賓尼,他曾經出使蒙古,並且還寫了一本傳記,名為《出使蒙古紀》。
  • 搶奪人妻無度的成吉思汗,從沒想過,自己會在後宮窩囊地死去
    擔不擔心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吉思汗的確死在了這些女人的手裡。根據史料記載,成吉思汗正是死於敵人妻子(西夏王妃)的謀殺。這個說法,來自清代史學家薩囊徹辰的《蒙古源流》,這是較為權威的官方史料。時至如今,這本書仍是研究蒙古歷史的珍貴寶藏。
  • 西夏人了無影蹤,真的是因為成吉思汗之死麼?
    文/王凱迪在今天的網絡史學界總有這樣一種聲音:蒙古人因為成吉思汗病死在攻打西夏境內,因而在西夏境內的党項人被大肆屠戮殆盡,最終導致這個民族消失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事實果真如此麼?圖/西夏人01 滅國之戰西夏人在成吉思汗對金朝的作戰中鼠首兩端,名義上向蒙古稱臣,實際上卻經常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公元1224年九月,成吉思汗密令蒙古軍隊攻克銀州,斬首數萬兵民,並派遣精兵守其要害,從而讓西夏東部邊境徹底喪失屏障。
  • 成吉思汗去世後,西夏公主為何要自斷一臂
    成吉思汗去世後,西夏公主為何要自斷一臂 | 文 三隻眼讀史成吉思汗徵服西夏後,西夏王被迫獻女香狸公主察合給成吉思汗求和,成吉思汗得到香狸公主後,老夫少妻,因此格外寵愛。香狸公主到了這種地步,也就安心侍奉成吉思汗了。
  • 成吉思汗撤兵時,為何能娶到西夏美麗的公主?英雄失敗,氣勢不減
    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失敗,撤兵時,為何還能將非常美麗的西夏公主帶走?這就是成吉思汗的高明之處,他不是擄走,而是西夏皇帝李安全主動獻給他。這個說法有點牽強,李安全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成吉思汗開口了,一定要他將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他。
  • 成吉思汗的陵墓真的被盜了嗎?考古學家竟遭到了詛咒!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聊聊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因為這個問題和陵墓一樣,也是一個千古之謎。根據康熙年間的《蒙古源流》中記載,在攻打西夏的時候,俘虜了西夏王妃,被敬獻給了成吉思汗,據說在侍寢當天晚上,西夏王妃就趁成吉思汗放鬆警惕的時候,將他刺殺了。但這個說法也存在很大的疑問。一個弱女子不可能攜帶武器去侍奉成吉思汗,除非是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