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修復順序是什麼?是先修復盆底肌,骨盆還是腹直肌?

2020-12-18 亦蓁媽咪課堂

產後康復對寶媽很重要,不僅能重塑身材,還能預防很多問題的發生,但是產康不是單一的做腹直肌或者盆底肌的康復哦,要整體考慮,根據寶媽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康復計劃,但是核心肌群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哦,您講的腹直肌和盆底肌也是屬於核心肌肉哦。

產後恢復的順序為:一、骨盆恢復,二、盆底肌恢復,三、腹直肌恢復。

骨盆恢復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兩塊髖骨組合成的,連結著脊柱和下肢之間的盆狀骨架,均有堅強韌帶形成關節。骨盆作為下肢的活動基礎,將體重傳遞到下肢,又能保護腹內器官。當產婦分娩後,會在激素的刺激下,韌帶和各關節會有所鬆動,對分娩有利。

產後媽媽骨盆恢復什麼?

孕婦分娩後骨頭是不會變大變小的,但是骨盆韌帶和各關節都會有所鬆動,所有關節位置都會相對的有所移動。所以在產後先要調整骨盆,端正骨盆後再做收合。

第一步,骨盆恢復,矯正韌帶和關節部位

產後如果腰痛和骨盆帶疼痛,比如臀部疼痛的媽媽可以嘗試這個動作,有50~60%以上的媽媽做完之後都會得到明顯的緩解。

方法:仰臥平躺,然後屈膝,先把右腳蹺到左大腿上,讓右腳踝的外側放到左大腿上,然後再把左腿抬起來,雙手去環抱左腿,去感受一下把右側大腿往遠推得時候右側的一些拉伸。

如果可以的,再試試反側。此時若發現兩邊的拉伸感會不對等、不平衡,意味著骨盆可能有一些不正位。這個動作可以很好的平衡骨盆。

第二步,做肌肉練習,形成有效的空間收合。

臀部周圍有天然的骨盆帶,即臀部周圍的肌肉,這些肌肉可以有效地幫助骨盆回收而且穩定。

方法:肌肉練習。骨盆向內回收要建立在骨盆正位的基礎上。

盆底肌恢復

盆底肌是指密封骨盆底的肌肉群,它就像一個吊網,將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和其他器官緊緊地懸掛起來,以維持其正常位置,執行其功能。一旦「網」變得缺乏彈性,則「網」中的器官就不能保持在正常位置,從而導致相應的功能障礙,例如大小便失禁和盆腔內官脫垂。

許多女性在四五十歲時會出現尿液滲漏,這可能與分娩有關。因此,這種傷害可能不會立即出現。比較嚴重的媽媽可能會立即出現。許多人的骨盆底肌肉損傷是在老年後發生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分娩後立即恢復骨盆底肌肉。

對於所有盆底肌訓練,建議媽媽根據自己的盆底肌,並給出準確的報告這樣可以準確地看到盆底肌的哪個方面有問題。

不建議盲目在家練習凱格爾運動!

建議媽媽在42天檢查之後,根據盆底肌報告做更精準的練習。

腹直肌恢復

寶寶對媽媽腹部的影響是由內而外的,因此產後恢復也要由內而外。首先是腹直肌的分離,然後是腹部形狀和筋膜分離,以及肋骨外翻。在懷孕中宮高過高,這將使母親媽媽的肋骨向前和向外推動。不僅會影響腹壁,而且乳房也會向外擴張,並且肋骨回來時您會發現乳房會向內聚攏。因為乳房附著在肋骨上,所以當肋骨向外時,乳房也將向外。

自測腹直肌分離的方法:仰臥平躺,屈膝,位手放在兩側腹壁的正中間的位置,去感知一下兩側腹壁中間有沒有兩個肌肉邊緣,看看肌肉邊緣之間的分離有多寬,然後再試一試分離手指頭能向下探多少,這是深度。

如果有分離,向上向下總共分離有多長?

腹直肌分離的深度和長度比寬度更重要。因為當分離深度特別深時,這意味著深層肌肉沒有任何保護。如果間隔特別長,則間隔越長,對腹壁的影響和損害程度就越大,範圍也越大。因此,如果媽媽分娩後腹直肌分離,則必須向內有效地將其康復。

恢復方法:

仰臥平躺屈膝,將手放在腹壁的兩側,每次吸氣時都用鼻子吸氣,每次呼氣時用口吐出來,感覺到腹腔已排空,並且感覺到兩側的恢復體位於中間,然後將腹壁推至中間。這樣可以很好地幫助媽媽恢復腹直肌分離。

其實練習的次數和時間遠不如肌肉有效性重要,即肌肉要學會主動向內收回。請務必注意肌肉是否在正確地進行這項運動。嚴重的腹直肌分離不能用雙手向後推,必須是主動收縮的肌肉。因此,第一步是學習如何激活腹部深層肌肉,並依靠自我意識和練習來進行深度自我恢復。

相關焦點

  • 產後有沒有必要花錢做盆底肌、腹直肌、骨盆的修復?
    孕婦在產後醫生都會要求在42天後到醫院進行檢查,其中盆底肌、腹直肌、骨盆是最主要的幾項檢查項目,我們先來看看盆底肌損傷以及腹直肌分離會造成什麼傷害。腹直肌的傷害:腹直肌帶來最直觀的傷害就是收不回去的肚子,而且還顯得特別松垮,甚至還會伴隨腰背疼痛等問題。看完以上的內容,可能部分媽媽也深有體會,所以我們建議,產後一定要進行盆底肌以及腹直肌的修復。
  • 產後一直強調修復骨盆和盆底肌,那腹直肌怎麼辦?不管了嗎?
    很多人一聽到產後修復就說:哦!我知道,我知道!骨盆修復和盆底肌修復,如果不修復會出現漏尿,子宮脫垂,身材變形等問題。看來你們都挺了解的嘛,但是你們忽略了腹直肌哦。很多產後媽媽生完孩子後,發現肚子這一塊鼓鼓地,突出了,試過各種方法都減不下去,不知道怎麼回事。
  • 產後一直強調修復骨盆和盆底肌,那腹直肌怎麼辦?不管了嗎?
    很多人一聽到產後修復就說:哦!我知道,我知道!骨盆修復和盆底肌修復,如果不修復會出現漏尿,子宮脫垂,身材變形等問題。看來你們都挺了解的嘛,但是你們忽略了腹直肌哦。很多產後媽媽生完孩子後,發現肚子這一塊鼓鼓的,突出了,試過各種方法都減不下去,不知道怎麼回事。今天小編就來說一下,腹直肌到底怎麼回事兒?要不要修復?
  • 美媽咪產後恢復—產後一直強調修復骨盆和盆底肌,腹直肌用修復嗎
    很多人一聽到產後修復就說:哦!我知道,我知道!骨盆修復和盆底肌修復,如果不修復會出現漏尿,子宮脫垂,身材變形等問題。 看來你們都挺了解的嘛,但是你們忽略了腹直肌哦。腹直肌重要嗎? 當然重要,腹直肌是保護腹腔臟器,維持腹部壓力,參與排便、分娩、咳嗽等生理功能的肌肉。 腹直肌平常不會出什麼問題,但是一旦懷孕生產,那它受到的損害就大了。大家知道腹部裡面有很多內臟,而腹直肌就是這些臟器最直接的保護層。 外面的風寒溼氣,如果想要進來,都會被它擋在外面。
  • 產後骨盆、盆底肌、腹直肌修復有無必要,親歷詳盡乾貨
    剖腹產後42天檢查,子宮傷口沒長好,做了7次的子宮修復。另外也開了一些補氣益血的中成藥吃,但是惡露還是持續比較久,產後50多天乾淨了,70多天又反覆了四五天,才算徹底乾淨。腹直肌的檢查和修復,也是療程做完後才有些心得。
  • 產後修復的項目有哪些?不止遠遠骨盆、盆底肌修復
    現在產後修復行業可說是越來越火爆了,很多產後媽媽也會去做產後修復。要說他們常做哪些項目,無非就是骨盆、盆底肌、腹直肌修復。其實產後修復要做的項目遠遠不止這三樣。 骨盆、盆底肌、腹直肌的修復是很重要,但是產後修復終極的奧義是協調,單單修復某一個器官並不能使身體完全恢復。像骨盆、盆底肌、腹直肌三者是相輔相成的,一旦其中一個出了問題,另外幾個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在做這三項前要先進行一個評估,看看哪些器官和組織受損比較嚴重,需要做修復,再根據檢測結果制定一個全面的修複方案。
  • 產後腹直肌修復看這篇就夠了!腹直肌分離自測+修複方法
    ,我們一定要先對自己的腹直肌分離情況進行判斷。腹直肌分離在2指以下的,可以自己做一些修復訓練;分離2指以上的,建議到專業的產後修復中心或者醫院,在專業的產後修復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1、仰臥屈膝,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在地面上,露出腹部。
  • 產後修復的順序是什麼?
    >那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下腹直肌修復骨盆修復盆底肌修復這三者之間有哪些關係?骨盆修復不是說骨頭會變大變小,主要是我們骨盆組成的關節有鬆弛,包括一些韌帶和肌肉,這主要是因為懷孕期間盆底肌就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一些損傷,包括體內分泌的一些鬆弛素會使我們的關節和韌帶產生鬆弛,只是為了分娩胎兒,再加上生孩子的時候盆底肌也會受到損傷,那無論是盆底肌修復還是骨盆修復,我們主要就是兩者同時進行,骨盆修復和盆底肌修復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
  • 產後修復順序是什麼?搞錯了白花錢
    現在越來越多的寶媽會選擇去做產後修復,在做修復的時候,她們往往會忽略一個重要的點,那就是產後恢復有沒有順序?先做哪一個,後做哪一個,有沒有區別?如果順序做的不對,會不會造成負面影響?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下。
  • 為什麼建議產後盆底肌和骨盆要一起修復
    在選擇做產後修復的時候,到底什麼樣的順序才是正確的,該如何選擇產後修復的項目,為什麼盆底肌修復和骨盆修復要結合在一起?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
  • 產後如何快速修復腹直肌分離?
    、胸椎長肌、髂肋肌、腰3橫突、腰方肌、腰部豎脊肌、臀大肌、內收肌、髂腰肌,幾乎所壓之處都有痛點骨盆不正胸椎靈活性差等等在檢查痛點時,媽媽說1胎的時候沒有做產後修復,當時身體感覺都沒有恢復好,後來又生了2胎,就感覺越來越難受了,於是我先給她調整腹直肌,做完一次就恢復到2指以內,然後做骨盆的復位,痛點的處理等,做了3次康復以後,她已經有了很明顯的改善,腰也不疼了,呼吸也順暢了,整個人的氣色也好了很多!
  • 產後盆底肌修復和骨盆修復有何區別?該不該做骨盆修復?
    一提到產後修復,媽媽腦海裡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骨盆和盆底肌的修復。其實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對骨盆和盆底肌的概念很模糊,分不清他倆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也不知道這兩個產後修復項目是不是都一定要做。那首先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骨盆和盆底肌之間結構的區別。
  • 盆底肌是什麼肌?產後盆底肌應該如何修復?
    很多產後媽媽去產後修復機構做的時候,都會選擇做盆底肌、骨盆的修復。據說盆底肌修復好了,能避免很多婦科疾病,對女人還是很重要的,那麼盆底肌到底是什麼肌呢? 盆底肌,確切的來說是盆底肌肉群。它附著在骨盆的內側緣,起著承載身體內子宮,卵巢,直腸,尿道等臟器的作用。一旦盆底肌發生鬆弛,都會影響各個器官,導致移位。
  • 盆底肌是什麼肌?產後盆底肌應該如何修復?
    很多產後媽媽去產後修復機構做的時候,都會選擇做盆底肌、骨盆的修復。據說盆底肌修復好了,能避免很多婦科疾病,對女人還是很重要的,那麼盆底肌到底是什麼肌呢?盆底肌,確切的來說是盆底肌肉群。它附著在骨盆的內側緣,起著承載身體內子宮,卵巢,直腸,尿道等臟器的作用。一旦盆底肌發生鬆弛,都會影響各個器官,導致移位。比如很多媽媽在產後會發生漏尿的現象,就是因為盆底肌過於鬆弛, Hold不住尿液,從而出現尿失禁的現象。如果盆底肌受損不是很嚴重的話,可以做一些鍛鍊。比如說凱格爾運動,再配合腹式呼吸,可以促進盆底肌的恢復。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腹直肌、盆底肌、骨盆…是產後必做的項目
    想要擺脫產後困擾,收穫好身材,產後發汗、子宮復舊、腹直肌修復、盆底肌修復、盆骨對合、產後燃脂,這6大產後項目一個都不能少! 美媽咪今天就來說一下產後必做的項目 1、產後發汗,預防「月子病」!產後4-6周惡露停止,子宮基本恢復正常,如果6周後惡露仍淋漓不盡,則說明子宮恢復的不好,或者有胎盤胎膜殘留,需要再進行排惡露淤血、子宮養護項目。3、腹直肌修復,遠離產後「大肚子」! 30%的孕產婦有腹直肌分離的困擾,很多媽媽不知道,產後肥胖、大肚子、腹部松垮有褶皺,多是腹直肌分離惹的禍。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骨盆修復和盆底肌修復有什麼區別?
    一、先來認識下什麼是骨盆、盆底肌。盆底肌損傷障礙:性生活不滿;嚴重時哈哈大笑時、跑步、跳繩等運動漏尿、子宮脫垂等。 二、現在該說重點了,骨盆修復和盆底肌修復一樣嗎?骨盆修復和盆底修復是一樣的嗎? 三、骨盆修復到底修復的是什麼? 骨頭:是不會變大變小的,即使經歷了生產也不會因此而變大,更不會因為你做了「骨盆修復」而縮小。
  • 產後修復攻略,最有效的腹直肌修復圖解操
    什麼是產後腹直肌分離? 在孕晚期,增大的子宮會將腹肌拉長,使兩條腹直肌從腹白線的位置分開,這種現象被稱為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會直接導致腹壁鬆弛,腹直肌分離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越弱,對腹背部的承託力就會越小,很多女性產後容易出現腰背痛。
  • 產後腹直肌分離竟有兩指多寬,還有救嗎?能修復嗎
    很多媽媽在產後小肚子一下子突出,贅肉橫生,了解過產後修復這一塊的媽媽們,就想我是不是應該去做腹直肌修復了。不一定哦。首先你要知道你肚子上贅肉突出的原因是什麼?一個可能就是媽媽們說的腹直肌分離過寬,而另一個原因就是你自己本身。
  • 產後腹直肌分離竟有兩指多寬,還有救嗎?能修復嗎
    很多媽媽在產後小肚子一下子突出,贅肉橫生,了解過產後修復這一塊的媽媽們,就想我是不是應該去做腹直肌修復了。不一定哦。首先你要知道你肚子上贅肉突出的原因是什麼?一個可能就是媽媽們說的腹直肌分離過寬,而另一個原因就是你自己本身。
  • 骨盆修復和盆底肌修復是一樣的嗎?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骨盆修復和盆底肌修復是一樣的嗎?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女性都會犯這樣一個錯誤,分不清骨盆修復和盆底肌修復,那兩者是有什麼區別嗎?,為了順利分娩胎兒做準備,這兩者都會導致骨盆和盆底肌產生問題 從而產後出現盆底肌功能性障礙和我們的骨盆以及盆底肌都有很大的關係,一定要及時進行修復那我們是先做骨盆修復還是做盆底肌修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