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道全國初中數學競賽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B=15°,BC=1,求AC的長度?這道題目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據說正確率卻不足10%。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道題,如圖1。
不少網友看到這道題都會覺得很簡單:AC=BC·tan15°即可求出AC的長。但是在初中數學中,15°並不算是特殊角,其三角函數值也不能直接使用,那麼究竟該怎麼求解呢?
初中階段雖然沒有要求記住15°角的三角函數值,但是一般老師都會教學生去推導15°和75°的三角函數值。下面先介紹一個15°角三角函數值的推導方法。
如圖,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B=30°,AC=1。接下來我們來構造出15°的角,怎麼構造呢?
延長CB至D,使得BD=AB。
在三角形ABD中,就有∠D=∠BAD;
又∠ABC=∠D+∠BAD,所以∠D=15°。
這樣一來,我們就構造出了一個15°的角,然後在三角形ACD中進行計算。
因為AC=1,所以BC=√3,AC=2,從而得到BD=2;
由勾股定理可以算出AD=√6+√2,此時可以求出15°角的三角函數值。
再回到競賽題,15°不是特殊角,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做輔助線構造出一個特殊角,比如30°角。那麼怎麼構造呢?將圖3和圖1比較一下是不是可以發現兩個圖形基本差不多啊?所以我們可以從圖3得到啟發,那就是在三角形內部構造出一個30°角出來。
如圖,作AB的垂直平分線交BC於點E,連接AE。
根據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得到AE=BE,所以∠BAE=∠B=15°,所以∠AEC=∠BAE+∠B=30°。這樣就構造出了一個30°的角,如圖4。
設AE=x,則BE=x,CE=BC-BE=1-x。在直角三角形ACE中,因為∠AEC=30°,所以CE/AE=√3/2,即(1-x)/x=√3/2。解得x=4-2√3,所以AC=2-√3。如圖5。
另外,也可以直接設AC=x。在直角三角形ACE中,因為∠C=90°,∠AEC=30°,所以CE=√3x,AE=2x,所以BE=2x,所以BC=CE+BE=√3x+2x=(√3+2)x=1,同樣可以解得x=2-√3,如圖6。
這是一道幾何題,據說當時正確率不足10%,難點就在於作出適當的輔助線。只要輔助線做出來了,這道題的難度就變得非常簡單。其實作輔助線一直是初中幾何題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很多同學都是因為作不出輔助線而無法求解。你覺得這道題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