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乾兩朝之青花,蓋遠不逮康窯。然則青花一類,康青雖不及明青之濃美者,亦可以獨步本朝矣。」
——《陶雅》 陳瀏 著
引文表明康熙朝的青花可以說是清代青花之最,精美程度遠遠超過雍正、乾隆兩朝。
康熙山水直口杯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細,青色鮮豔,造型古樸多樣,紋飾優美而冠絕古今。而康熙山水畫片更是浣溪古窯的經典畫片之一,已燒制出多種精品器型(如果想欣賞之前的作品,請點擊下方連結圖片),此次的新品康熙山水直口杯依舊是以康熙山水為畫片,但是較之前不同是,本文介紹的作品,畫片完美繼承了之前浣溪康熙山水的精美之外,在器型上尤為的考究,有大創新、有大精進。
我真的「醉了」,在這氣勢磅礴的康熙山水間
創新器型
這款器型在景德鎮以往的形態裡面是少有的,器型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宋代的器物造型。
宋器之造型精美,早就是眾多汝窯、哥窯作品所膜拜的榜樣。但是之於青花與宋器的結合還是頗有難度的,因為要考慮到器型和青花融合在一起不違和,要經過反覆的考量和調整才有了這款造型。
器型設計原型宋代瓷器
器型設計原型宋代瓷器(上)與浣溪直口杯(下)對比
浣溪古窯康熙山水直口杯,器型周正,胎薄質堅,白釉油潤,而青花明亮。傳統的直口杯口沿是垂直沒有變化的,而浣溪為符合現代人的端持習慣,創新了器型,使口沿微微向內收,呈斂口勢,端持手感更加舒適。杯口燈芯邊的設計,口唇接觸的唇感舒適,杯型線條流暢,柔和細膩也不失宋人內心的一分剛毅!
這款器型在品茶聞香上也是非常優秀,可以更好的讓茶香掛杯,讓香氣停留的時間更長。
康熙山水直口杯
「把茶冷眼看紅塵,借茶靜心度春秋」。在茶文化盛行的現今,尤其是喧噪繁華的都市之中,講究喝茶之人愈來愈多,杯裡的茶因遇到水而上浮,杯裡的茶因為遇到水而清香,同理茶與器,康熙山水直口杯是愛好喝茶之人的不二選擇。簡淡的山水畫片凸顯您氣質閒情雅致、心胸開闊。浣溪創新的直口器型更顯氣質的與眾不同,並且端持手感更加舒適。
畫工技法
浣溪康熙山水系列採用斧劈皴的畫法,是康熙時期最典型的青花瓷畫法。
康熙山水直口杯
浣溪畫師傳統運筆之美有極強的表現力,遠景裡看不見刻畫的凹凸及光線陰影,濃麗的色彩隱沒於輕煙淡靄,一片明暗的節奏表象著的全幅宇宙的孕育的氣韻,正符合中國心靈蓬鬆瀟灑的意境。
要想在巴掌大的杯上作畫,除一顆匠心堅持外,更得手藝精湛才行,浣溪的畫師經驗豐富,熟練運用分水技巧,有意識地造成多種深淺層次不同的色調,甚至在一筆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淺不同的筆韻。
清康熙山水人物圖鳳尾尊(左)與康熙山水直口杯(右)
浣溪畫師在「分水」技法上予以創新,使之畫片呈色較老瓷淺淡,而又不顯得單薄,恰到好處,顯得清雅別致,在小件瓷器中表現更為清新,非常適合現代人的審美,但這種色彩呈現,這對畫師的涵養與手藝要求極高。
康熙山水直口杯
清代著名畫家石濤在有關山水畫中的一段概括非常耐人尋味:「山川萬物之具體,有反有正,有偏有側,有聚有散,有近有遠,有內有外,有虛有實,有斷有連,有層次,有剝落,有豐致,有飄渺,此生活之大端也。」可見古代文人對山水畫作的厚愛。
康熙山水直口杯
轉眼間,浣溪已走過三個年頭,浣溪的每一款的作品都傾盡匠心,希望把最好的呈現給各位。年初的《浣溪兩周年粉絲互動訪問錄》活動中,有玩家用三個詞概括浣溪:「年幼、成長、堅持發心」。的確,浣溪還在成長的道路上,浣溪團隊會穩紮穩打,堅持初心,只為做好瓷。
康熙山水直口杯
▼
附上經銷商信息,
歡迎大家到實體店駐足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