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種子,辛勤耕耘。「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這是高明區紀念中學創辦十餘載的初心,也是新時代給這所學校帶來的新使命。從2017年重啟初中招生至今,紀念中學在教育體制和課堂教學改革領域上的「試水」,激活了高明教育發展的一池春水。
「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面對這一教育的核心問題,紀念中學著眼於孩子一生的成長,從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入手,引燃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讓學生真正成為既有科學文化素養又有人文素養的一代新人。
2017年5月,擁有10多年辦學歷史的紀念中學重啟初中招生,成為高明區首家試水初高中六年一貫制改革的學校。適逢廣東新高考啟動實施,如何走好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是新時代給這所優質學校拋出的新使命。
(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
教育領域的改革,不僅僅是從表面形式去改,更重要的是要從最根本、最核心的環節去改。「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是學校和教育的使命。」紀念中學校長肖萬春說,唯有解決好這一核心問題,教育改革才能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在新高考改革「指揮棒」的導向之下,把學生塑造成為擁有持續發展能力、適應現代社會變化、堪當時代重任的合格公民,成為既有科學文化素養又有人文素養的一代新人,才是教育回應這個時代的最好答案。
「我們的眼光不再是局限於初中的三年,而是要著眼於孩子的『成人』 和一生品質的培養,最終的目標是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紀念中學初中部部長吳薰如是說。
在過去一年多的實踐中,紀念中學一如既往地堅守著「促自立自強,塑現代新人」的辦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為教學理念,以「把學生培養成為品學兼優、個性優良、特長明顯、全面發展的現代文明人」作為辦學目標,全方位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健康發展。
吳薰希望,通過實施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逐步形成以主動性、開放性、責任性、獨立性為主要內涵的人格結構,以及以識榮辨辱、堅毅果敢、奮發進取、敢於擔當為基本價值取向的道德結構。
在辦學體制和教育教學改革的「雙輪」驅動下,紀念中學的辦學口碑也在不斷攀升。據統計,在2018年學校初中部的招生中,僅有的160個學位吸引了超過900名小學畢業生報名,競爭比例接近1:6,而在一年前這一比例僅為1:2。
今年秋季新學期,紀念中學將繼續在七年級開設4個班,合共招收160人,兩大特色班均採取走班上課的形式。其中,科技創新班開設3個,每班40人,共120人; 藝術特色班開設1個班,人數為40人。
日前,紀念中學八年級2班的學子李彥浩走上講臺,字正腔圓地向臺下的同學播報新聞。在這場「新聞播報」開始前,李彥浩和另外三名學生共同挑選新聞熱點內容,報紙、手機、電腦、電視都成為了他們的好幫手。
這場生動形象的新聞播報比賽,點燃了孩子們學習新聞的興趣之火,也是紀念中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一次全新的嘗試。吳薰介紹,活動舉辦的出發點是讓語文學習從靜態走向動態,讓學生在活動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
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關鍵在我們的課堂實踐。「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主要途徑應是實踐,綜合素養是在課堂中培養形成的,體驗式的教育可以讓學生的知識從內而外生成,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吳薰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課堂教學改革的蝶變中,紀中人的一次次努力嘗試的背後,都指向了學生自主學習熱情的點燃。四個月前,學校初中部的全體學生和100多名家長義工一起踏上雲勇國家林場,開展了一場「探究植物多樣性」的研學之旅。
不同於一般的研學之旅,紀念中學的孩子們是帶著一個個問題和自己的思考,走進國家級的森林基地。在這趟研學之旅中,孩子們用心觀察,藉助「識花君」「植物識別」「形色」等APP識別植物,在行走中探究和認識生物。
(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
沒有閃光燈,更多的是走出校門、走進大自然的興奮和探尋知識的激情;沒有「滿堂灌」,反而是學生自主體驗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沒有華麗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務實地踐行素質教育的內容……這一切生動的實踐,都在無形中引燃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肖萬春介紹,面對種種課堂教學的新嘗試,學校的出發點是希望做到五個「讓」——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去表達、讓學生去討論、讓學生去歸納和讓學生去展現。
「課堂教學改革無論如何改,最終還是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通過調動其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思維、表達、理解和探究能力。」肖萬春說。
「以前很多事情都不願意與父母分享,有時候也會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不滿,經過初中一年多的學習,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有了很多的轉變。」談起初中生活的點滴,紀念中學八年級的學生謝伊琪說。
2017年秋季學期,從滄江中學附屬小學畢業後,謝伊琪成為了紀念中學重啟初中招生後的首批新生。變得自信、陽光和大膽的同時,與父母相處模式的轉變,也讓他對「成長」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謝伊琪表示,現在的他更能體會和理解父母的付出,他也會學著從父母的角度來思考。作為獨生子女的他,慢慢開始主動幫助父母承擔家中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樣的轉變,也能在很多學子的身上找到影子。是什麼改變了他們?答案就在於良好的家校溝通。吳薰認為,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唯有家長和學校的通力合作,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家校合作從來都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直接複製。相反,家校的溝通交流方式是靈活的,也是多變的。但不管採取何種方式,溝通都要建立在充分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
從去年開始,紀念中學初中部開始嘗試設置家校溝通的系列主題,為學生和家長每周的溝通創設平臺和機會。「一場茶話會,讓父母更加了解我,我也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一杯茶促進了我們家庭的溫暖!」學子小陳說。
殊不知,最初收到這一系列的「家校溝通材料」時,部分家長不甚理解,或置之不理,或馬虎對待,或頗有怨言,或覺得沒必要等。但經過一次次的嘗試,家長們慢慢地學著與孩子溝通,收穫的東西甚至比一份優異的成績還要暖心。
從牽起父母與家人的手、學校日常生活點滴的分享,到家庭茶話會的召開,這一次次機會的創設都拉近了孩子與父母、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距離,讓家校合作真正落至實處。
吳薰表示,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學校將繼續探索更多有效的家校溝通模式,共同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也讓家長、老師和學校在培養孩子「成人」的路上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招收認同我校的管理方式和教學風格,具有高明區戶籍或高明區的2019年應屆小學畢業生,綜合評價為優秀。
計劃招收4個班160人。其中包括:(一)科技創新班3個,每班40人,共120人;(二)藝術特色班1個,40人。
報名時間:2019年4月7~9日(上午8:00~11:30,下午3:00~5:30)。
報名辦法:在4月7~9日的辦公時間內,攜帶學生本人戶口本原件、學生本人小一寸彩色近照兩張、《小學生成長記錄報告冊》,到我校進行資料審核,審核通過後填寫報名表。提交的材料必須真實,如發現弄虛作假,一律取消報名資格。
組織面談:依據學校辦學特色和要求,參考學生提供的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情況的《小學生成長記錄報告冊》,以面談成績作為招生依據。
(1)面談時間:4月13日(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
(2)面談內容:科技創新班招生採取面談形式,以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 為依據,主要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數理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藝術班招生採取面試形式:進行技能測試(色彩與素描)。
錄取方法:4月17日公布錄取結果。錄取名單及時在高明區紀念中學網站和高明區紀念中學微信公眾號進行公示,確保招生工作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註冊時間:2019年4月20日(上午8:00~11:30,下午2:30~5:30)。微信登錄註冊交費系統繳交住宿費、夥食費後到學校註冊,過期視為自動放棄,學校將依次補錄。
學雜費:按佛山市公辦義務教育收費政策執行,免學雜費;
住宿費:730元/學期;
夥食費:約1800元/學期,加軍訓夥食費約161元,共約1961元;
校服費:(待定)。
諮詢電話:0757-88986011 陳老師
學校地址:佛山市高明區荷城泰華路學舟街168號
學校網址:http://www.gmjz.net
學校微信號:fsgmjz
記者 | 嚴曉瑩
圖 | 呂潤致
編輯 | 薛家瑜
佛山日報社高明全媒體中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