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擴招專碩、博士背後:遭遇「學碩優先」的專業碩士就業、升學之困

2020-12-10 紅星新聞

繼今年研究生擴招18.9萬後,國慶前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再發重磅文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

在研究生招收總量上揚的基礎下,要求繼續擴大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數招生規模,佔比將超過學術性研究生人數。在這背後,專業性研究生教育質量能否得到保證?未來,專業學位研究生又是否還會是一塊學歷的「金字招牌」?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對高端研究性人才的需求有限,研究性崗位的人才吸納幾近飽和。但每年考研的人數仍在增加,這就激化了社會需求和學生求學深造之間的矛盾。在此基礎上,國家提出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擴招的要求。

圖據ICphoto

就業、讀博困境

被「學碩優先」拒之門外的專業碩士

去年6月,黃同學從浙江某高校畢業,並獲得了自己材料學的專業碩士學位。然而,因為手中的專業碩士學位證書,他卻無緣入職自己心儀的北京某研究所。

「招聘簡章裡清楚地寫著,材料學相關專業學術性碩士優先。這意味著,專業碩士基本沒有入職的可能。」事實上,黃同學沒能等來入職機會,甚至連面試筆試的通知也沒有收到。

2017年,黃同學以優異的成績從本科保研到了自己就讀碩士的學校,而之所以選擇攻讀專業碩士,是考慮到專碩招錄比要遠高於學碩。為了能順利拿到錄取通知書,黃同學並未多想就報名了材料學的專碩考試。

除了上述研究所外,黃同學也嘗試向不少高校材料學院招聘研究員的崗位投遞了簡歷,儘管崗位要求上只寫了要求碩士及以上學歷,但黃同學沒有收到任何一所高校的錄用通知。在黃同學看來,問題在於是自己的專碩學歷。

「從認可度上來講,對於某些專業機構來講,專業碩士學位的認可度肯定不及學術性碩士學位的認可度。」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解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是專碩在招生時分數要低於學碩,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專碩學生不如學碩學生的刻板印象;其次,儲朝暉提出,專碩學生更注重應用技能培養,而研究機構看重學生的學術能力,因此在招聘上要求學碩優先,這就造成了所謂的」專碩歧視「。

最終,黃同學無緣完成材料學領域的研究工作,他選擇了入職一家企業做起了一名普通技術崗職員。

除了就業遇阻,在申請讀博和選擇導師上,專碩也同樣被「學碩優先」四個字丟在了後面。在廣州某高校就讀傳播學專碩的劉同學,就是其中之一。

回想自己2018年剛入校選擇導師的情形,劉同學覺得有些委屈。「我基本是複試一過就開始聯繫導師,算得上很早的一批。但好幾個老師知道我讀的是專碩,就不願意帶我。」

劉同學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由於自己所在高校專碩學生遠多於學碩,且專碩學制為兩年,第二年基本在校外實習;而學碩人數少,學制為3年,能參與更多導師的學術性研究成果,因此在導師選擇學生上,就更偏重學碩。

劉同學沒能選上自己最心儀的導師,這成了她讀研期間最大的遺憾之一。但更令她失望的,是在研究生第二年她準備申請本校讀博機會時,又再次因為專碩的身份被拒之門外。

「其實我也有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也參與了導師的研究課題,但當自己想申請讀博時,還是因為專碩的問題沒能如願。」劉同學回憶說,自己身邊不少水平差不多的學碩同學申請讀博基本都成功了,甚至有同學申請上了清華大學的博士,但自己卻沒能申請上心儀的大學。

「不是說專碩申請不了博士,只是遞來橄欖枝的學校,可能不如學碩申請的學校好。」最終,劉同學還是放棄了自己的讀博計劃,選擇了直接就業。

圖書館內一片寂靜,備考年底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研生。圖據ICphoto

專碩教育困境

教學與學碩區分度低 ,配套師資仍不足

何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上述《方案》中明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針對社會特定職業領域需要,培養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能夠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專業學位一般在知識密集、需要較高專業技術或實踐創新能力、具有鮮明職業特色、社會需求較大的領域設置。

實際上,自1991年起,我國便開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統計數據顯示,到2019年,我國累計授予碩士專業學位321.8萬人、博士專業學位4.8萬人。然而,經過近30年的發展,我國專業碩士的教育制度依然面臨發展困境。

劉同學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自己就讀的新聞傳播專業碩士,很多課程都與新聞學以及傳播學的學碩同學一同上課,在課程論文和考核上,要求也一樣。「我自己覺得專碩和學碩在課程教學上並無太大差別,因為專碩只學2年,所以更多課程要在一年內上完,所以其實專碩學生要比學碩的同學更忙。」劉同學說。

「學長學姐都告訴我,專碩和學碩其實區別不大,很多課程都一起上。」在黃同學的認知裡,專碩與學碩在課程學習上並無太大差別,很多時候都與學碩的同學一起上課做試驗。略有不同的是,黃同學就讀的高校只要求學碩學生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而專碩則並無此明確規定,另在畢業設計方面,專碩的要求也會比學碩稍微寬鬆一些。

此外,在劉同學所在高校的專碩培養方案中,其中提到將對專碩學生開展業界第二導師制,即邀請業界人員成為學生的第二名導師,輔導業務課程。但是,在現實中,劉同學卻並未見到自己的業界導師,更多時候只能參與到業界導師在學校開展的講座中。

「我個人看來,專碩教育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配套師資不足。」某高校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導師劉海明教授分析認為,專碩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與學碩的區分度不大,沒能體現出專碩培養學生業務能力的優勢來,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因素,在於配套師資不足。

劉海明舉例說明,比如不少高校聘請業界知名編輯記者成為學生業務課程的導師,從業務上來講的確能幫助學生更快學習採寫技巧。但作為研究生教育,做相關的採寫理論研究,可能無法提升學生的研究能力。

「師資不足,就會導致課程設置不創新,學碩與專碩拉不開差距,教學優勢自然不明顯。」劉海明指出,不少學校的文科類專業,學碩和專碩幾乎都在一起上課,對二者的要求也並無太大差距,只是在學制上有所不同而已。

實際上,針對專碩培養的發展問題,《方案》中也明確指出,重學術學位、輕專業學位的觀念需扭轉,簡單套用學術學位發展理念、思路、措施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此外,在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結構與質量問題上,還存在類別設置不夠豐富,設置機制不夠靈活,培養模式仍需創新,培養質量亟待提高等現實問題。

「與學碩拉不開差距,不能因材施教、有區分度地培養,那麼就會造成專碩教學目標的不明確,專碩學生的就業優勢不明顯,自然就會造成最後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劉海明指出,專碩要繼續成為學歷的金字招牌,就要明確培養目標,加大師資投入,有針對性地提升專業碩士相適應的能力要求。

專碩擴招困境

過度教育與學以致用的平衡難題

《方案》中提出,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在新經濟、新業態不斷湧現的今天,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更需要精細化、專業化的分工培養。然而,在擴大專業研究生教育的趨勢下,也有人開始思考過度教育的社會問題,在未來碩士教育普及的背景之下,專業碩士還是否能歸屬於精英教育?這張學歷證書是否能成為招聘時的招牌?

「之所以要從宏觀政策方面要求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擴展,主要還是基於社會需求和就業之間的現實矛盾考慮。」儲朝暉向紅星新聞解釋,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對高端研究性人才的需求有限,研究性崗位的人才吸納幾近飽和。但每年考研的人數仍在增加,這就激化了社會需求和學生求學深造之間的矛盾。在此基礎上,國家提出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擴招的要求。

「實際上,很多學術性研究生畢業後,也沒有從事學術性研究事業,而是和更多專業學位學生一樣,進入了企業。」因此,在儲朝暉看來,大力發展專業學位教育是調和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平衡難題的必經之路。

儘管擴招勢在必行,但儲朝暉也同時提出,從微觀層面上來講,還需注意擴招的邊界問題。他解釋,具體到學院甚至每個專業,如何擴招,擴招多少,培養方案的制定等等,都需要從微觀層面出臺詳細的辦法,以點概面全面平衡,才不至於出現盲目擴招,過度教育的問題。

實際上,《方案》中也明確提到,專業學位研究生擴招,需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並給出了針對碩士和博士不同的擴招重點科目,其中明確:重點在現代製造業、現代交通、現代農業、現代信息、現代服務業和社會治理等領域,增設一批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在確保質量的基礎上,以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工程類博士專業學位、教育博士專業學位為重點,增設一批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對於專業學位碩士擴招是否會引發過度教育的矛盾,儲朝暉認為,導致過度教育的問題,在於用人單位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如一些只需要本科學歷的崗位,往往提出碩士學歷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才倒逼學生不得不繼續讀書深造。

「這是一個國家、用人單位、學校、個人多方面共同形成的一個社會問題。」在儲朝暉看來,專業學位碩士擴招並非是帶來過度教育的原因,而是目前就業形勢與社會需求共同帶來的一個結果。

儘管碩士近年來已不斷擴招,但儲朝暉建議,學生不應盲目追求學歷,更應該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確定目標。在儲朝暉看來,如果本科時能找到心儀的工作,就應該儘可能選擇就業,而非盲目追求高學歷。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實習記者 楊雨奇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國家擴招專業碩士博士 「學碩優先」理念能否扭轉
    國家擴招專業碩士博士 「學碩優先」理念能否扭轉 專碩還會是學歷金字招牌嗎?繼今年研究生擴招18.9萬後,國慶前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再發重磅文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以下簡稱《方案》)。
  • 專碩擴招、學碩縮招!已成定局,你準備好了嗎?
    這對於考研學生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但是最近幾年專碩擴招、學碩縮招的消息一直流傳,大家也可以明顯的感覺到讀專碩的越來越多,學碩的名額大部分讓推免生佔據。現在有些學校已經具體的公布了招生計劃,明確表示專碩擴招,學碩縮招,下面例舉一些公布消息的院校,並介紹專碩學碩的具體區別,看看自己適合哪一款。
  • 教育部通知:專業碩士大規模擴招,與學碩有何區別,會更吃香嗎?
    今年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因為疫情的原因,顯得更加嚴峻,甚至還出現了考研熱的情況。既然有就業嚴峻的問題,教育部自然是要出馬發布一些相關政策方案。於是在今年教育部通過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這份方案明確表示將擴大專業碩士的招生規模,並且招生的數量將擴招至原來總數的三分之二。
  • 2021年考研專碩擴招,學碩縮招?這些學校的招生信息給了我們答案
    2020年考研已經結束,不管是讀研還是就業現在都已經有了一個定論,隨之而來的就是2021年考研複習了。根據2020年的招生情況,可能2021年還會繼續進行擴招,以緩解眾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還有的就是專碩和學碩招生名額分配的問題,到底它們的招生趨勢是怎麼樣的,這些信息同樣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 21考研│專碩擴招、學碩縮招實錘!哪款更適合你?
    但有趣的是,近幾年來,專碩都是碩士擴招的主力軍。越擴招,就有越多的人讀專碩。2018年,全體在讀碩士研究生中已有接近60%為專業學位碩士,專碩在讀人數接近140萬人,招生人數比學碩多了11.71萬。
  • 學碩,專碩培養的發展模式
    2019年中國受疫情影響,為了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國家對碩士招生進行了有史以來的最大擴招,18.9萬人。對於部分擴招上岸的學生來說是幸運的。但是由於時間倉促,有些實施,師資出現跟不上是必然的。最近消息,學術型碩士博士化,全日制專業型碩士非全化,今年由於疫情,碩士擴展比較多,導致不少學校師資跟不上。現在碩士教育由十年前精英教育變成大眾教育。現在的招聘要求碩士畢業還不行,還得985或者雙一流大學,甚至要求你的本科學歷也要高。
  • 解讀專碩、專博擴招,1998年本科擴招的升級版?
    2020年,由於疫情,大家不好就業,國家對研究生進行了擴招,研究生招生規模超過了100萬。2021年的考研形勢依然嚴峻。因為可以預見,今年就業不行,有很多人要考研;明年的就業形勢估計也一般;另外,原先準備出國的人也將在國內讀研,也要參與考研。這幾波人馬匯集在一起,估計會超過2020年考研人數。
  • 考研報名進行時,學碩和專碩區別大!
    擴招以專碩為主 部分高校及專業停招全日制學碩 9月下旬,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發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方案提出,將專碩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這意味著,今年研究生擴招18.9萬人,將以擴招專碩為主。擴招導致部分高校宿舍床位緊張,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相繼發布通知,原則上不再安排專碩在校內住宿。與此同時,復旦大學軟體學院、西南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不再招收學碩,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學碩只招非全日制。
  • 考研黨:專碩真的不如學碩嗎?
    學碩主要培養科研型人才,如果你想繼續讀博,甚至是直博,又或者你想考科研研究或是在大學裡任教的話,那麼你優先選擇學碩碩士;而專碩主要是培養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如果你是以就業為目的的,你可以優先選擇專碩。第二,培養方式不同。專碩課程設置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研究實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 學碩和專碩有什麼區別,一篇文章教會你如何選擇?
    一、 學碩、專碩的含義可能很多同學剛開始了解考研只是知道考取的是研究生,卻不曾了解,碩士研究生學位教育還會分為分學碩(學術型學位)和專碩(專業型學位)兩種。那麼,什麼是學碩,什麼是專碩呢?過去的研究生教育更偏向學術研究的方向,近些年,隨著高考人數增加,本科畢業生的人數也隨之增加,碩士研究生也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開始實行擴招。
  • 學碩,專碩,非全日制,同是研究生區別在哪裡?
    「高學歷情結」,研究生擴招勢在必行,但科研形式又不支持研究生的大量擴招。:專業型碩士以培養市場緊缺的應用型人才為主,是為克服學術型碩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種碩士。可以直博工作就業:專碩優先,就業方面相較於學碩。
  • 22屆考生專碩學碩選錯更後悔!
    我們都知道學碩指的是學術型碩士,重在理論性學術性研究,專碩指的是專業型碩士,主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碩考英語一,多數專碩考英語二;理論上學碩比專碩更難一些,但是個別專業會例外,譬如臨床醫學,他們還有什麼區別呢?來看看小編為你特別整理的學碩專碩十大區別!
  • 測一測你適合考學碩還是專碩?到底該如何選擇?兩者就業差別大嗎?
    很明顯,大趨勢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未來的專碩一定是多於學碩的,專碩擴招已是趨勢。 在北京大學2019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啟動會議上,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張東曉指出:北京大學研究生招生的總體目標是穩定規模、調整結構、滿足國家需求、提高質量;北大要減少學術型碩士,適度增加學術型博士,以逐步實現以學術性博士和專業碩士為主的研究生培養結構,並明確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學術卓越,專業學位研究生要以服務國家、社會需求為方向。
  • 曼且思教育|碩士看這裡!專碩、學碩與非全日制碩士有何區別?
    有不少學生都想要提高學歷,在備考碩士。但也有不少考生產生了疑惑自己該讀專碩、學碩還是非全日制碩士呢?這三者有什麼本質區別呢?下文一起見分曉。 專業型碩士是指專業型碩士以培養市場緊缺的應用型人才為主,是為克服學術型碩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種碩士。而非全日制碩士(以下簡稱非全)是指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採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 而三者的招生條件於學制也不盡相同。學碩無需工作經驗,全日制學習,一般為3年。專碩(不含非全)招生條件和學碩一樣,全日制學習,一般學制2-3年。
  • MPA備考:學碩、專碩、非全日制,該怎麼選擇?
    >1.為什麼會出現專碩與學碩之分? 由於大環境的影響本科學歷越來越不值錢,為了緩解一部分就業壓力和滿足企業的的「高學歷情結」,研究生擴招勢在必行,但科研形式又不支持研究生的大量擴招,於是就有了專碩和學碩的區別。並且,專業碩士的地位逐年提高,招生力度每年都在擴大,甚至達到與學碩1:1持平,所以,近兩年專碩的報考熱度也在不斷增加。
  • 學碩和專碩相比有哪些差距?二者的「含金量」,到底誰更高一些?
    而專碩培養的是專業型的碩士,專碩在早期旨在為一些企業培養研究生學歷的人才,專碩重在培養專門或專業技術上得到正規、高水平培訓的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其次,二者考上的難度有差別。學碩和專碩相比,學碩的錄取名額比專碩要少,考研黨考上學碩的難度自然也就更大一些。如果是從考試難度來看,學碩的「含金量」或許會更高一些。
  • 專業研究生擴招至研究生的三分之二,專碩會更好考嗎?
    其中提出,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 《方案》的出臺,從國家層面為專業學位研究生做了背書,專業碩士通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也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報考人數逐年增加,社會認可度也在逐步提高。
  • 22考研 | 學碩、專碩、非全三種研究生有什麼區別?
    由於大環境的影響,本科學歷越來越「貶值」,為了緩解一部分就業壓力和滿足企業的的「高學歷情結」,研究生擴招勢在必行,但科研形式又不支持研究生的大量擴招。於是,有了專碩和學碩的區別。後又因在職研究生的培養差強人意,以至於在職研究生,往往被業內當做買學歷的代名詞。
  • 2021考研:學碩和專碩哪個更好一些?
    很多同學根據自己的本科專業、平時成績、個人興趣愛好、職業規劃等已經選好了自己想去的學校或者想報考的專業。但是仍然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需要大家思考,是考專碩還是學碩?學碩和專碩有什麼區別?哪個好考?哪個考上了更有用?在招生目錄上我們經常會看到有學碩,專碩(全日制專碩、非全日制專碩),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呢?而且,初試內容也不一樣,考生應該如何選擇呢?
  • 考研學碩和專碩的區別?非全能夠考慮嗎?
    3、讀博升造 在研究生的培養階段,學碩和專碩在讀研階段的情況現在越來越趨同了,但在升學這件事上就有明顯區別了。 學碩本來就是為了培養學術型的人才,所以學碩可以直接申請碩博連讀,讀研三年,再加2年就博士畢業(還可以申請提前1年畢業),所以性價比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