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載一篇文章中有八個字,揭示了一個人想有所成就的必要條件

2020-12-18 史者之旅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其中揭示了很多道理,有治國理政的,有為人處世的,我們今天來講張載曾經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被最高領導都引用過,這是一句怎樣的話呢。

這句話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其實,這並不是張載的原話,這句話演化自張載《西銘》中的一句話:「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

具體而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說的是,無論是貧困、低下,還是憂傷、禍患,種種這些外部因素,往往可以像打磨玉石的過程一樣,磨練人的心智和性格,只有經過了一番徹骨之寒,最終才能夠獲得成功。

這句話在古代,是描述君子的。所謂君子,就是不畏任何艱難困苦。所謂君子,就是在任何外部艱難的環境中,都可以以苦為樂,都可以通過自我磨練,獲得最終的成功。

「玉汝於成」,這句話中重點強調的是玉。在中國,人們對玉石是有著天然的愛戀的,關於玉石,中國都成了一種文化,比如所謂的「圭章特達,德也」。比如《禮記》中說的:「溫潤而澤,仁也」。「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比如《詩》中所說的:「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等等,都是和玉有關的。

到了張載所在時代,人們對玉依舊非常熱戀,而張載在《西銘》中所說的「富貴富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將玉文化的解讀到困難艱苦這樣的境地,說明這時候玉石形成的過程,和人經歷的艱難困苦已經化為一體了。

這裡簡單說一下《西銘》這本書,這本書被史學家評論成宋代現象級的著作。關於這本書,張載是比較喜歡的,他竟然將這本書抄錄在自己房間西邊的窗戶上,還說這本書是《頑訂》。之所以後世之人將其稱為《西銘》,這還是另一位偉大的哲學家程頤改成這個名字的。

關於《西銘》這本書,他對後世之人的影響也比較大,程頤之所以將這本書改名,就是因為程頤非常推崇這本書,程頤認為這本書是「擴前聖所未發。」可見程老先生對這本書有多麼的迷戀和熱愛。

當然,除了程頤喜歡這本書外,著名的哲學家朱熹對這本書也有很高的評價,朱熹說這本書的道理讓自己受益匪淺:「貧賤憂戚,所以拂亂於我,而使吾之為志也篤也。」可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句話對很多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即便是當下社會,這句話對我們也有很好的啟發。並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是大富大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不能夠隨便退縮,相反,應該愈挫愈勇,只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最後才能夠達到「玉汝於成」的境界,才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相關焦點

  • 八個步驟,教你高效寫出一篇好文章
    正文約2020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對於新手寫作者來說,最關心的一個問題莫過於:如何快速寫出一篇好文章來?如此,我們原本只需花費一小時就能寫好的文章,卻不得不增加到兩小時、三小時,甚至更久。 其實啊,你只是弄錯了寫作流程,一篇文章的寫作流程是需要以下八個步驟。而雖然看起來「八個步驟」會用到更多的時間,但當你真正運用熟練了以後,你的寫作速度和質量都會有很大的提升。一起來跟我學學這8個寫作步驟吧。
  •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張載?
    在寶雞這個充滿故事的地方,總有一種說不出的特殊感情和心靈滋養,這種強大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活在這座城市的空間裡,活在城市居民的記憶中。今年,是「關學宗師」張載誕辰1000周年,作為生活在張載故裡的人們,更有責任去體悟張載文化中,所蘊含的可以穿越千年時光的思想精華和人文力量,而這種精華和力量,放在現代社會,依舊能夠規範約束人們的言行,豐富完善人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為什麼要紀念張載?
  • 讀《曾文正公全集》想哭的心都有,一篇文章八個字不懂讀
    》,就有八個字不認識:懋、繄、耆、飶、軫、禋、渥、猷不知你們認得幾個?感覺又回到小學時候認字的階段,得時不時得打開新華詞典,查下這字怎麼讀,啥意思……我很奇怪,因為現在讀書看報都難得有不認識的字了,很長時間以來,自以為應該掌握了大部分的漢字吧?我好奇現在的漢字到底有多少個?
  • 張載與鳳翔
    一種有生命力的思想和文化精神,對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歷史進程的推進影響深遠,對人們行為舉止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正如張載創立的關中學派,如清流般滋潤著關中乃至華夏大地。 張載,字子厚,號橫渠,世稱橫渠先生。
  • 北宋思想家張載的「橫渠四句」 蘊含著哪些哲理?
    張載的思想深受易學的影響,曾在長安坐虎皮椅講《周易》,並且著有《橫渠易說》,因此他所謂的「天地之心」是與易學密切相關的。張載用「太虛即氣」,解釋宇宙的起源和世界的本體,是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的體現,他同時提出了「一物兩體」說,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由對立統一的兩面構成的。  張載所立的「天地之心」即揭示的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就是建立在易學哲學基礎上的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
  • 張載家規家訓
    張載認為自己剛調入京都,對朝廷王安石變法了解甚少,請求等一段時間再作計議,後被任命為崇文院校書。當時王安石執政變法,想得到張載的支持。有一天見到張載對他說:「朝廷正要推行新法,恐怕不能勝任,想請你幫忙,你願意嗎?」張載回答說:「朝廷將大有為,天下之士願與下風,若與人為善,則孰敢不盡!如教與人追琢,則人亦故有不能。」張載一面贊同政治家應大有作為,但又含蓄地拒絕參與新政的行為,遂漸引起了王安石的反感。
  • 想知道一個人有多大成就,就看他獨處時做了什麼,深以為然
    曾有人說,一個人是否真的努力,就看他獨處時都做了什麼。就像我,雖然我一直在喊著,我要好好工作,好好學習,學這個學那個。在自己很忙的時候,總是想要擠出時間學習,擠出時間去做自認為逼格高的事情。其實呢,那不過是作秀,看:我多努力多認真,無論多忙多累都不忘提升自己!
  • 一個人,若能悟透《道德經》中的這八個字,往往更能成大器
    比如說,我們若能讀懂了《道德經》中的這八個字,也就讀懂了人生。一個人,若能悟透《道德經》中的這八個字,往往更能成大器。1、利而不害;《道德經》第八十一章說道:「天之道,利而不害」,意思就是說:自然的規律是有利於萬事萬物,而不傷害它們。為什麼學習自然規律如此重要呢?
  • 博學大儒張載給我們的啟示
    這段氣勢恢宏的句子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發奮圖強努力拼搏,最終成就非凡的業績!他從小崇拜諸葛亮,曾經多次拜謁武侯祠,從而悟出了這六句箴言——「言有教,動有法,晝有為,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18歲那年他拜師武將焦寅門下,刻苦學習兵法,希望早日報效祖國,20歲時遇到恩師範仲淹,他決定棄武從文並立下誓言「學不成,名不就,誓不罷休」。
  • 孩子寫作文能有多拼?為了湊齊800字,兩句話、8個字撐起一篇文章
    看完這些作文,網友:有本事別笑為了湊齊老師要求的800字,孩子們可謂是絞盡了腦汁。比如說這一篇,要求的字數是800字,這個同學寫的題目是《我和我的同學》。他寫道,在一個天氣晴朗的下午,我和我的同學在樹底下打桌球,我打過去,他打過來,我打過去,他打過來......
  • 張載:「四為」「六有」澤被後世
    今年4月26日和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都提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金石名言就是出自橫渠先生——張載。
  •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今年亦是大儒張載的1000周年誕辰
    沒記錯的話,這短短22字名言並未進入義務教育的教材,但絕對是教材之外知名度最高的名言之一。只要在某個場合聽過一次,下次保準張口就能背出來。關於這22個字,學界有一個專稱,叫「橫渠四為」或「橫渠四句」。它的作者叫張載,「北宋五子」之一,生於1020年,今年恰好是他誕辰1000年。
  • 習近平多次引用的張載「橫渠四句」究竟有何深意?
    其作者,正是張載。這四句,習近平曾多次引用。  今天,我們來了解下張載,了解下「橫渠四句」。推薦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一篇解讀。  張載(1020—1077),字子厚,祖籍大梁(今開封),僑居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著書講學,傳道授業,「為關中士人宗師」,世稱「橫渠先生」。  張載少年時就對兵法有濃厚興趣。當時,北宋西部邊境經常受到西夏侵擾,處於邊境的張載,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對此格外關注,也曾夢想投筆從戎、收復失地。
  • 張載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
    在早期,張載的宇宙論是這樣的:他認為氣在太虛中升降飛揚,其中向上浮的氣為「陽之清」,向下沉的氣為「陰之濁」。氣飛升到上空就會變得越來越清,故為「神」,形成天。所以他說「天之不測謂神,神而有常謂天。」另一邊,那些沉濁之氣不斷下降,渣滓們凝集成了有形體之物,是為地,此所謂「地為凝聚不散之物」也。所以,他說:「地,物也;天,神也。」「地純陰凝聚於中,天浮陽運旋於外,此天地之常體也。」在張載看來,有形之地是靜止不動的,而有神之天則運行不息。
  • 推薦一篇人體生理科普知識的好文章:《男子漢氣概之迷》
    編者按:在此特向網友們推薦一篇1990年8月5日《參考消息》報刋登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一篇文章《男子漢氣概之謎》。編者認為,這是屬於人體生理科普知識方面難得一見的好文章。筆者不是專業人士,既寫不出、也沒有資格"原創"這樣的文章,故只有"推薦"、"分享",只要是傳播有用的知識,平臺又允許的話,我還將向網友們再推薦幾篇類似的文章。正文:科學家們終於揭示了為什麼一些男人咄咄逼人、盛氣凌人和有所成就。答案在於他們的激素。
  • 自媒體圖文一篇文章多少字合適?答案來了!
    很多人在寫自媒體圖文的時候,肯定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一篇文章多少字才合適?答案來了。其實字數的多少,平臺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要求,但是我們要照顧到足夠多的推薦、過硬的內容質量的話,那麼字數就應該要有所要求了。
  • 【檔案文化】張載《東銘》《西銘》
    《東銘》《西銘》是張載《正蒙》中的一部分,張載曾將其錄於橫渠鎮學堂牆壁兩側作為學規,一曰《訂頑》,一曰《砭愚》。
  • 讀史:張載及其「橫渠四句」
    周敦頤(資料圖 圖源網絡)「孟軻死,千年間,得孔子之心傳者,惟周程張朱數人而已矣。」這是中華八百年來的共識,「濂洛關閩」「周程張朱」已成為人們稱謂宋代理學的口頭禪,為了押韻,曾國藩將其改為「周程朱張」。張載(1020—1077),字子厚,祖籍大梁(今開封),僑居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著書講學,傳道授業,「為關中士人宗師」,世稱「橫渠先生」。張載少年時就對兵法有濃厚興趣。
  • 如何快速寫出一篇1000字文章?寫作新手必看
    聽一首輕音樂,看一篇我的文,正文約1950字,閱讀時間預計5分鐘。在給大家解答之前,我不得不吐槽一句:如果我在上學的時候,能有這十分之一的功力,也不至於作文不及格吧!即便不說上學的時候,在我一開始寫作,我也根本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寫出一篇1000字的文章。為什麼?
  • 張載:為天地立心
    這四句話皆以「為」字起首,故被稱作「四為句」。這四句話在後世廣為流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追求高遠的中國人。「四為句」中最有氣魄而又最難理解的便是「為天地立心」,從古到今,許多哲人踴躍探索這句話的意涵,留下了極為豐富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