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蒼南縣國土資源局一名公職人員最近認捐了10萬元用於「五水共治」。這是當地除企業界人士外,通過蒼南縣慈善總會認捐的最大一筆個人捐款。林繼排捐款的消息,在網上產生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有贊有貶。一些網友點讚叫好,也有網友質疑事件背後的真實目的。(4月19日《錢江晚報》)
這又是一起炒得沸沸揚揚的善心事件。筆者以為,只要是獻愛心,只要是捐款,那大家就該認同,不要因為捐款者是公職人員就用有色眼鏡來看。公職人員同樣也是人,10萬錢對於一個普通的上班族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對於捐款者林繼排來說,也並不容易。有人質疑他捐款另有他圖,試想一下,一個51歲的人了,在一個國土資源局還能有多大的政治前途?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雖然他想上功德碑,為子孫樹立榜樣,但這樣的想法又有何錯?如果換位思考一下:假如讓你捐款,然後上功德碑,你願意嗎?這個社會獻愛心的人本就不多,對於捐款者我們就需要給他們多一些理解,多一點鼓勵。
所謂的「功德碑」,其實就是擺放在蒼南縣城區一個公園裡的大理石碑。個人累計捐款10萬元,單位捐款20萬元就可以在石碑上留下名字。該縣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捐款行列。如果這個社會多一些像林繼排這樣敢於捐款的人,「五水共治」也就會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治理,最終受益的還是全體人民。所以,我認為「功德碑」記錄的人越多越好,哪怕再多立幾塊石碑又何妨呢。這是對善心的記錄,是大家學習的榜樣,應該得到大家的認同。
在現實生活中,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奉獻的意識似乎正在減退。但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不道德的現象只是特例,而絕大部分人都保持著一顆善良、真誠的心。如危及生命的疾病無錢醫治,各階層人士便自動捐資,需大量輸血者,則爭先恐後無償獻血,儘可能為患者排憂解難。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只要我們都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社會上的諸多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社會和諧也將指日可待。
所以,只要是獻愛心,我們不能因為其身份而糾結、懷疑其動機,只要是善心,就該得到讚揚。別讓愛心在公眾的質疑中受到傷害。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將會更加發揚光大,傳承萬年。願大家的和諧的環境中,過得更加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