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拓撲,看看我們

2020-12-11 人民網

  過去幾天,2016年諾貝爾獎的部分獎項陸續公布,引來關注無數。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以表彰他們在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方面的理論發現。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讓—皮埃爾·索瓦日、弗雷澤·斯託達特、伯納德·費林加,以表彰他們在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領域的貢獻。

  大獎為何花落這些科學家?他們的研究成果意義如何?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研究又處於怎樣的位置與水平?

  細胞「吃掉自己」實現自救

  雖然在生命科學領域相對落後,但在細胞自噬這個具體方向上,我國科學家處於領先地位

  「自噬」字面意思是「將自己吃掉」,實則是一種細胞自身成分降解和循環的基本過程。通俗地說,細胞可以通過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細胞損傷和凋亡。美國南加州大學醫學院分子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專家梁承宇博士將其比喻為一種細胞的「自我救贖」。

  梁承宇說,從廣義上說,細胞自噬的運轉機制更像是細胞內龐大運輸機制的一部分。自噬機制就好比是細胞自身淨化和實現自動環保的一條運輸線。它將細胞內代謝廢物以及一些過期無用或有損傷的細胞零件,裝到其獨特的運輸工具——自噬小體中,然後沿著特定路線,送到「垃圾加工廠」——溶酶體中進行回收和廢物再利用。

  自噬機制還能在細胞能量匱乏時開啟緊急運輸通道,以供應能量。因此,自噬機制是細胞內龐大運輸網絡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對於維繫細胞基本的生存需求與平衡是不可或缺的,」梁承宇說。

  「自噬」概念於上世紀60年代提出,當時研究人員就發現了細胞這種降解自身成分的現象,但有關機制一直不為人知。

  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通過利用常見的酵母進行一系列實驗後,發現了對細胞自噬機制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因。基於這一研究成果,他隨後又闡明了自噬機制的原理,並證明人類細胞也擁有相同的自噬機制。

  評選委員會在當天發布的新聞公報中指出,大隅良典的研究成果有助於人類更好地了解細胞如何實現自身的循環利用。在適應飢餓或應對感染等許多生理進程中,細胞自噬機制都有重要意義,大隅良典的發現為理解這些意義開闢了道路。此外,細胞自噬基因的突變會引發疾病,因此幹擾自噬過程可以用於癌症和神經系統疾病等的治療。

  作為國內研究多細胞生物中自噬作用機理和調控機制的專家,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張宏與大隅良典在學術上有過深入交流。在張宏看來,雖然我國在生命科學領域仍處於相對落後的地位,但在細胞自噬這個具體方向上,我國科學家處於領先地位。「細胞自噬是目前國際上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國內有很多團隊投身其中,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陳佺教授團隊、清華大學陳曄光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朱衛國教授團隊等都有不少原創成果。」張宏說。

  清華大學教授俞立2008年回國任教,對於國內近些年在生命科學領域的進步深有感觸。「如果將細胞自噬研究比作一座大樓,那麼中國科學家已經為這座大樓增添了新的樓層。」

  「細胞自噬的研究才剛剛開始」,張宏說,中國科學家有能力在這個領域做出更大貢獻。

  將拓撲概念引入物理學研究

  在理論預言的基礎上,我國科學家將TaAs中的外爾費米子行為首次展現到世人面前

  評選委員會表示,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將拓撲概念應用於物理研究,是他們取得成就的關鍵。

  對很多人來說,「拓撲相變和拓撲相」屬於讓人望而生畏的深奧理論。

  拓撲本身是一個數學概念,描述的是幾何體在連續彈性形變(不撕破,不截斷)下能夠保持不變的性質。「比如,一塊麵團無論怎麼揉搓,它的外表面上的孔洞數是0。而如果撕破它,重新粘連,就可以做成麵包圈,麵包圈的外表面就形成了1個孔洞。這個孔洞的數目就是麵團或麵包圈在連續彈性形變下保持不變的量,是區分這兩個幾何體的拓撲不變量,即拓撲數。」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翁紅明說。

  不同的物質形態稱之為物質的不同「相」或物態。相變,也就是物質「變臉」的過程,即從一種相變換到另一種相的過程。比如水隨著溫度變化而在固、液、氣三態之間的轉化實際上就是相變的過程。相變過程通常伴隨物質性質、性能的改變。物質的「拓撲性質」發生了變化,稱之為「拓撲相變」。拓撲相變伴隨的是拓撲數的變化。

  但是,如果物質變得極薄,物質的相還在嗎?評選委員會介紹說,平面中的物理現象和我們認知的周圍世界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分布非常稀疏的物質中也包含了數百萬個原子,每個原子的行為都可以用量子物理學來解釋,而很多原子結合的時候卻顯示完全不同的屬性。3位獲獎者的研究成果正是揭示了拓撲性質在量子物態和量子相變中的決定性影響。

  科斯特利茨和索利斯的研究集中在一個平面世界中的「怪現象」,相比於通常描述的三維世界,他們發現極薄層的表面或內部可以被認為是二維的,那裡一種被稱為「超流體到正常流體的相變」,主要決定因素與人們以往的認識完全不同。霍爾丹發現可以利用拓撲概念來解釋一些材料中存在的小磁鐵鏈的特性。他發現,原子磁性的不同使這些鏈條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屬性。霍爾丹還在量子霍爾效應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

  正如瑞典皇家科學院所說,今年的獲獎研究成果開啟了一個未知世界的領域。得益於這3位獲獎者開創性的研究,科學家們現在可以繼續探索物質的新相變。研究人員認為,拓撲材料將在未來的電子和超導體以及量子計算機研發中得到應用。

  在拓撲研究領域,我國科學家也有不少值得稱道的工作,一些研究還處於國際拓撲研究領域的前沿。

  翁紅明介紹,早在2009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方忠、戴希等與華人科學家張首晟合作,理論預言了目前最為廣泛研究的拓撲絕緣體材料Bi2Se3家族。2014年底,中科院物理所方忠、戴希、翁紅明研究團隊,理論預言TaAs晶體是非磁性的外爾半金屬。在他們的推動下,2015年,中科院物理所的陳根富小組製備出高質量樣品,丁洪、錢天小組使用上海光源「夢之線」觀測到了TaAs中的外爾費米子行為,這是該類特殊的電子第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外爾半金屬是拓撲半金屬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該研究成果被英國物理學會主辦的《物理世界》評為「2015年度十大突破之一」,同時也被美國物理學會的《物理》評為「2015年度八大亮點工作」之一。

  分子機器為化學開啟新世界

  起步雖晚,但近10年來,我國在新的分子機器的構建、原理設計以及應用方面都取得了進展

  世界上存在小到只有千分之一頭髮絲粗細的機器嗎?答案就是剛剛助力3位科學家摘得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分子機器。

  分子機器是指在分子層面的微觀尺度上設計開發出來的機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時可移動執行特定任務,是納米研究領域的重點。評選委員會表示,3位科學家發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機器」,將化學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維度。

  所有的化學系統都力圖達到平衡態,可以減少能量消耗,但是這也會形成「僵局」。就像人的生命一樣,人體內的分子可以從食物中獲取能量,進而推動人體的分子系統遠離平衡態,向更高水平的能量狀態發展,這樣人體才有可能利用這些能量推動肌體正常工作,維持生命。而一旦人體處於化學平衡態,人就會死亡。

  3位科學家的成就能夠獲得諾獎青睞,就在於他們的研究促使分子系統擺脫了平衡態,並能受控執行特定任務,為化學的發展開啟了一個新世界。

  據介紹,3位獲獎者完成了分子機器設計與合成的「三步走」:第一步,索瓦日成功合成了一種名為「索烴」的兩個互扣的環狀分子,而且這兩個分子能夠相對移動;第二步,斯託達特合成了「輪烷」,即將一個環狀分子套在一個啞鈴狀的線形分子軸上,且環狀分子能圍繞這個軸上下移動,並成功實現了可以上升高度達0.7納米的「分子電梯」和可以彎折黃金薄片的「分子肌肉」;第三步,費林加設計出了在構造上能向一個特定方向旋轉的分子馬達,這個馬達可以讓1個28微米長、比馬達本身大1萬倍的玻璃缸旋轉起來。分子機器動起來了。

  近年來,3位諾獎得主的成果已經成為全世界科研人員開發分子機器的「工具箱」,開創了分子機器的發展道路。目前已有科學家在輪烷的基礎上建造出一個可以抓取並連接胺基酸的分子機器人;還有研究人員將分子馬達和長聚合物相連,形成複雜的網絡,將光能儲存在分子中,有望開發出新型電池及光控傳感器。

  評選委員會表示,分子機器未來很有可能將用於開發新材料、新型傳感器和能量存儲系統等,為人類的未來提供了無限可能。

  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黎佔亭表示,我國分子機器領域起步雖然較晚,但發展迅速。尤其是近10年來,國內在新的分子機器的構建、原理設計以及應用方面都取得了進展,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分子機器的應用探索上,都有不少成果,既在國內受到認可,也引起國際關注。例如,華東理工大學田禾院士團隊的「有機螢光功能材料」研究,創新合成了新型的可控分子器件和高性能有機光電功能材料,獲得200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黎佔亭覺得,未來,中國在分子機器研究領域將產出更多創新性成果,中國在分子機器領域將更有作為。

  (綜合本報記者喻思孌、肖家鑫、管璇悅、王瑨及新華社記者報導)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10日 11 版)

(責編:崔東)

相關焦點

  • 三維模型的拓撲和重拓撲是什麼?C4D中如何對模型進行重拓撲
    這些問題,就涉及到了模型的拓撲和重拓撲,帶著這些問題,來看看建模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傳統的拓撲學是和數學幾何相關的一門學科,這裡我們討論的,是和三維模型相關的拓撲概念。在理解什麼是重拓撲之前,先來了解什麼是拓撲。拓撲我們知道,模型在三維軟體中的表現,是由一系列的面通過不同角度組合而成的。
  • 電源拓撲從入門到精通
    如題,拓撲重要嗎?相當重要!看看招聘廣告:精通各種拓撲或精通XXX拓撲,客氣點的說熟悉各種拓撲,還有的列出一些拓撲名稱要求精通等等。有些工程師能力很強,看到這樣的要求不免英雄氣短,確實精通各種拓撲的不多見,招聘單位列出這樣那樣的拓撲其實自己未必清楚有什麼用,只是假裝很厲害的樣子。
  • 聊聊路由器的工作過程
    網絡的互聯互通,通常離不開大型路由器設備,下面我們來聊聊路由器的工作過程,先來看看一張地鐵的線路圖。我們思考一下,乘坐地鐵從竹子林站如何到達華強北站?靜態路由:由系統管理員手工配置,不會隨網絡拓撲的變化而變化,優點是不佔用網絡、系統資源;缺點是需要管理員手工逐條配置,不能自動對網絡狀態變化作出調整。對路由器配置靜態路由如下圖所示。上圖中是路由器靜態路由的配置命令,不同廠家的設備若有區別,華為設備的命令是:ip route-static 目的地址 掩碼 下一跳地址。
  • 數學中的「拓撲」到底是什麼?
    歐式空間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空間,它帶有一個普通的歐式距離結構,這種距離也就是平常我們所接觸的空間距離。歐式空間這樣重要的空間顯然應該成為一個拓撲空間,那麼它的拓撲結構是怎麼樣的呢?所以我們需要對集合賦予結構,也就是加上一些約束條件,使得它可以成為數學活動的舞臺,而拓撲就是這樣一種基本的結構。除了拓撲之外,當然還有其他許多重要數學結構,例如群結構,對集合規定運算並使得元素滿足一些條件後,它就成為了一個群。給定一個拓撲空間後,我們就要研究它的性質,因而有了緊集,稠密性,連通性等概念。
  • 聲拓撲-2017 Nat.Phys.聲子晶體中的拓撲谷傳輸(一)
    我也數不清了這是邱老師組谷拓撲方面的第多少篇文章,因為我也不想專注弄拓撲,實在是跟不上啊,就懶得統計了。但是說來也巧了,貌似今年春天以來,咱們公眾號的主旋律就是拓撲了。我們已經介紹了元胞收縮、膨脹產生的能帶翻轉:聲學拓撲-2016 Nat. Phys.
  • 物理史上首份「拓撲圖鑑」,鋪平科學家尋找拓撲絕緣體之路
    上周,《Nature》刊登的一篇論文就為我們展示了一份意義深遠的「拓撲圖鑑」,從原理上揭示了哪些材料會具有拓撲效應——這將幫助科學家深刻探索馬約拉納費米子、外爾費米子等奇異粒子——在這點上,最近關於「天使粒子」的研究成果就是在超導拓撲材料上達成的。
  • 淺談「拓撲」
    定義中拓撲空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空間兩個字可以近似看成是集合(集合中含有元素),集合中定義了拓撲這個東西,就稱為拓撲空間(我們將在後面對拓撲空間進行深入介紹),在拓撲空間中可以研究映射的連續性。a和e之間就存在一個同胚映射,我們以此為例進行解釋。一一映射就一個點只能對應一個點,不能一個點對應多個點,也不能多個點對應一個點。滿射的意思是e中不能有富餘的點,就是e中的每個點都能在a中找到對應的點。
  • 拓撲學
    這是一個非常正經的公眾號我們的宗旨是為廣大師生服務『學生會活動 | 狀元筆記 | 宿舍歌單 |
  • 拓撲排序的原理及其實現
    假設我非常想學習一門機器學習的課程,但是在修這麼課程之前,我們必須要學習一些基礎課程,比如計算機科學概論,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算法等等。那麼這個制定選修課程順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拓撲排序的過程,每門課程相當於有向圖中的一個頂點,而連接頂點之間的有向邊就是課程學習的先後關係。只不過這個過程不是那麼複雜,從而很自然的在我們的大腦中完成了。將這個過程以算法的形式描述出來的結果,就是拓撲排序。
  • 硬核科普:什麼是拓撲?
    在了解拓撲的基本思想之後,我們可以重新思考真實世界,也許會產生出乎意料的結果。在此之前,我們將介紹拓撲的基本概念,這也是了解拓撲必不可少的定義。拓撲空間是具有最基本的結構的一組數學對象。數學中的結構通常意味著:數學對象之間的相加、相乘、距離或其他的概念。顯然,這些結構適用於我們日常中遇到的數字。
  • 打造自己的網絡「空間站」——網絡拓撲結構圖
    打造自己的網絡「空間站」——網絡拓撲結構圖 小林的領導臨時要求他提供他所在公司的網絡拓撲結構圖,而且是要實時的狀態反映,摩卡軟體的公司幫助他解決了問題。
  • 經典拓撲學教程:《一般拓撲學》
    本書是關於一般拓撲的一部經典著作,書中系統介紹了一般拓撲的基本知識。正文共分7章,包括拓撲空間、Moore-Smith收斂、乘積空間和商空間、嵌入和度量化、緊空間、一致空間、函數空間。此外,還有一章預備知識和一個附錄。每章之後有大量問題,作為正文的補充和延伸,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正文的內容。書末由譯者加寫了一個附錄,介紹了近期拓撲學發展的概貌。
  • 拓撲相和拓撲相變的量子模擬
    作者:王騰輝 吳建瀾 尹藝 許祝安 (浙江大學物理系)自發現量子霍爾效應和拓撲絕緣體以來,對相關材料拓撲性質的研究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拓撲作為一個數學概念,研究的是物體的幾何在連續形變下保持不變的一種性質。在凝聚態物理中,物質的拓撲性質使得一些相關物態在環境擾動下能穩定存在。
  • 拓撲排序原理與解題套路
    在幾何結構中,我們要考察的是點、線之間的位置關係,或者說幾何結構強調的是點與線所構成的形狀及大小。如梯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及圓都屬於不同的幾何結構,但從拓撲結構的角度去看,由於點、線間的連接關係相同,從而具有相同的拓撲結構即環型結構。也就是說,不同的幾何結構可能具有相同的拓撲結構。
  • 堆排序與拓撲排序(Java模板)
    1.堆排序思想(1) 以升序排序為例,我們需要構建一個小根堆。第一種方法:用數組模擬小根堆。忘記了的朋友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堆模板(Java)》認真複習一下~第二種方法:使用 java.util.PriorityQueue ,相當於一個堆結構。
  • 哲學的拓撲學研究
    在這個世界中,我們面對的都是概念的構成及其不同表現方式,是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對這樣一個世界的研究應當是哲學本身所特有的工作,這個工作的名稱就叫「哲學拓撲學」。第二,哲學拓撲學是對哲學研究本身的一種定位,是對哲學研究性質和狀況的一種描述。所謂的「定位」就是要確定某個事物在其相關事物中的位置。
  • 凝聚態物理中的拓撲
    對於公眾來說,這些科學家們的研究離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如此之遠,難免如墜雲裡霧裡。然而,這些研究無論怎樣晦澀難懂,最終都會影響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因此,我們可以不懂,但應該知道。本版特約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施鬱教授就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向讀者做一些解讀。因為在拓撲相變和物質拓撲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索利斯、霍爾丹和科斯特裡茲分享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拓撲排序的簡介及實現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詳細學習下它吧。一、什麼是拓撲排序在圖論中,拓撲排序(Topological Sorting)是一個有向無環圖(DAG, Directed Acyclic Graph)的所有頂點的線性序列。且該序列必須滿足下面兩個條件:有向無環圖(DAG)才有拓撲排序,非DAG圖沒有拓撲排序一說。
  • 拓撲近藤絕緣體
    另外,我們也試圖回答這個問題:SmB6表面態的電子關聯究竟有多強?我們注意到電子有效質量,這一重要的關聯強度指標,在4種實驗手段觀測中得到的結果相差幾個數量級。此外,不同方法生長出的樣品也給出相異的實驗結果。這篇綜述將會詳細討論各種材料和各種實驗方法給出的不同結果,讓讀者更好地理解近藤絕緣體中的拓撲表面態和奇異的體態。
  • UTM拓撲學入門經典:​《基礎拓撲學》
    內容簡介:《基礎拓撲學》是一部拓撲學入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