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豆瓣評分8.6,是一本在日本家喻戶曉的經典童書,僅在日本銷量就達100多萬冊。
作者古田足日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和評論家,20世紀50年代發表的批判日本童話傳統的系列論文,震撼了整個日本兒童文學界。兒童文學代表作《壁櫥裡的冒險》、《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課外作業代寫公司》、《鼴鼠原野的夥伴們》等。
本書講述了一個愛哭的大個子一年級男孩和一個矮個子二年級女孩在一起所發生的的一些列有趣的事,並著重生動細膩地描述了一個膽小愛哭的男孩戰勝懦弱、克服恐懼的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看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
書中的正也是一個長著高高的個子,卻非常膽小愛哭的男孩。他會因為別人說他個子太高而流眼淚;會因為不敢獨自走小路而逃避上學;會因為餓了而哇哇大哭;經常被同桌捉弄......
儘管很高卻經常被欺負;儘管很高卻經常被要求要堅強一點兒。對此正也非常苦惱,都讓他要變堅強,到底什麼樣子是堅強呢?
嬰兒期的孩子,哭是他們的語言,他們用哭來表達需求;幼兒期的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來表達他們的感受,哭泣是他們的一種情感表達方式。
書中的正也覺得委屈時會哭,覺得害怕時會哭,不知道怎麼辦時也會哭......哭仿佛是他唯一能做,也唯一會做的事情。
對於愛哭的孩子,接受他們的感受,給予他們同情,讓他們感受到足夠的愛和支持,更有助於他們變得堅強;一味地要求他們不要哭,要堅強,只會讓他們壓抑自己的感受,並不利於他們的成長。
正也的媽媽從來不會問正也為什麼哭,她只是一味地讓正也堅強,不止媽媽,周圍的老師、同學都會跟正也說堅強,可是並沒有人告訴他遇到問題時應該怎麼做,而只是告訴他堅強。
要想培養出堅強樂觀的孩子,在孩子0-3歲時,父母與孩子需要建立好安全的依戀關係。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孩子會更加積極樂觀勇敢;迴避型依戀關係的孩子不能感覺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常常成為學校裡的施暴者;而焦慮依戀關係的孩子則經常成為學校裡被欺負的一方。
要培養出堅強樂觀的孩子,就不要做控制型的家長和放任型的家長。控制型家長會因為自己無法接受孩子的某些行為而採取懲罰手段,命令和威脅是他們最典型的策略。放任型家長會因為自己的無可奈何,而任由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會導致孩子無法以恰當的方式表達情感,也沒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做情感引導型家長,不輕視、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們的感受表達同情與理解,給他們有限的選擇。讓孩子對你既不會過分依賴,又充分信任你,才能讓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孩子才能更加勇敢和堅強。
秋代是一個二年級女生,雖然個子矮小,卻非常地勇敢和堅強,還很有正義感。她知道正也不敢走小路,就每天陪著他一起上學,一起放學;面對高年級同學的欺負,也不會後退,即使被打了也不會哭;最大的願望是想要一個人去那片遙遠而茂密的樹林採自己最喜歡的紫斑風鈴花......
每天上學的路上,都會有一個小個子女生拉著一個大個子男生。正也對秋代是非常佩服的,在秋代身上他看到了什麼是勇敢,什麼是堅強。
和秋代在一起的正也慢慢膽子大了起來,他在被野玫瑰鉤住腿時,儘管很疼也沒有哭出來;在很累的情況下,還是堅持同秋代一起去了神社的樹林去尋找紫斑風鈴花......
孩子進入學校,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孩子的所有欠缺訓練的弱點會在學校中暴露無遺。正也的膽小愛哭,使他成為班上唯一被捉弄的對象。
同樣,學校也是孩子二次成長的地方。在學校結交了什麼樣的朋友,對孩子的成長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正也的榜樣,秋代的勇敢、堅強讓正也有了深刻的體會,堅強對於正也來講,不再是虛無縹緲的詞語,而是真實的感受。而榜樣的力量也強大的,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孩子忍住不住去對標,去模仿。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停留在口頭,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你告訴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自己去闖紅燈;你告訴孩子要好好看書,自己卻只顧玩手機;你告訴孩子要珍惜時間,自己卻在蹉跎歲月......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家裡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在學校對標周圍優秀的朋友、師長,孩子自然會受到潛移默化地影響。
正也第一次看見秋代哭,因為被碾壞了的紫斑風鈴花。不知為什麼,這時正也產生了一股衝動一定要為秋代摘到許多許多的紫斑風鈴花。
一天,正也跟媽媽吵了架,傷心地從家裡跑了出來。在不知道該去哪的時候,正也決定一個人去那片遙遠的樹林,為秋代去摘紫斑風鈴花。
戴著在開學典禮上秋代送他的花環,拿上所有的零用錢,正也便上了路。穿過了一片雜樹林、一間小寺院、還有一個小工廠,正也又累又餓。該怎麼辦,正也想,如果是秋代,她會怎麼辦?
於是,正也去買了一個麵包,繼續前行。又穿過了一片細竹叢和一片矮樹叢,來到了一條黑暗的小河,回頭望,自己的家早已經看不到了,要去的樹林也還看不到,大腿小腿都開始疼了起來,腳下的路也感覺越來越可怕,正也好像哭,可他卻拼命地忍住了。
摸著脖子上的花環,想著秋代勇敢的樣子,正也選擇繼續前行,最終到達了那片開滿紫斑風鈴花的樹林。
孩子從出生到三歲,大腦每一秒中都會產生700-1000條額外的類神經連接,逐步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大腦迴路。而這些大腦迴路會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大腦功能,包括記憶力、情感、動手能力還有語言能力。
孩子的視力在出生後的幾個月內,只能看到25釐米以內的事物,並且只能勉強協調他們的雙眼。他們視力的深度、色覺,以及賞析能力會在兩年的時間內得到開發。
如同孩子生理的發育需要一個過程,孩子心理的成長更需要一個漫長和複雜的過程。
0-3歲是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兒童的成長是源於對事物的特殊敏感性,通過自己的天賦來吸收環境知識。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語言的學習,他們天生具有聽取人類聲音的能力。
3-6歲孩子的人格發生了巨大變化,是個性形成期,兒童從無意識吸收外界刺激轉化為有意識地學習,慢慢產生了記憶、理解和思維的能力。
6-12歲是兒童心理相對平穩發展的時期,他們正處於一個健康、強壯和非常穩定的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具有足夠的智慧可以開始上學了。
作為家長,了解孩子每個成長階段的特點,尊重他們在這一階段的表現,給他們成長的空間和時間。雖然他們的表現也許差強人意,但這正是孩子成長的自然過程。
就像書中描繪的那樣,正也是一點點變得堅強的,這時的他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持,作為家長我們要給成長中的孩子足夠的鼓勵和支持,同樣我們也要有足夠的耐心與信心。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也不是一天就長大的。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場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