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大觀」細說梨園界行話裡的十種「包」

2021-01-09 文旅北京

各行各業都有行話,而戲曲界的行話也多得難以勝數,其中有些甚至為外行所難理解。今天,文旅君為您介紹戲曲行話裡的十種「包」,帶您一起了解其中的奧秘所在。

底包

底包,指舊時戲班裡不包括主演在內的基本成員,其中包括二、三流演員和「武行」「龍套」「旗、鑼、傘、報」「丫環彩女」等群眾演員,還包括樂隊以及後臺管理服裝道具等的專業人員。

底包又稱班底。「底」有建築物下的基石之義。

舊戲班大都不設主要演員,主演全由外地聘請,來此與班底人員「搭班」「挑大梁」演出。生旦淨醜主要演員俱備者,稱為「四梁四柱」俱全。因此,主要演員有起到建築物裡的「梁柱」作用,與起到基石作用的底包一經搭配,便可演出一臺戲來。

跟包

跟包,是舊時主要演員隨帶的專司化妝與服裝管理的私用人員,又稱「跟包的」。這種習俗,直至五十年代始廢。

舉|例

★秦瘦鷗《秋海棠》:「尤其是那個跟包的小榮奎,因為他把秋海棠誆到擷英去和王掌柜的媳婦見面之後,玉昆曾經狠狠地揍過他一頓。」★老舍《駱駝祥子》:「趕明兒你不必拉車了,頂好跟包去!」★燕谷老人《續孽海花》:「那跟包開了缸,就缸裡聞了一聞道:不差,跟老闆抽的差不離。」

腰包

腰包,是戲曲服裝的一種,是繫於腰間的長裙,男女皆可穿用,旦角大都系在「青褶子」上,男角則系在「老鬥衣」上。

它的用途有以下幾種:

●旦角的行路裝。旦角穿褶子系腰包表示角色出門在外,正在行路。

●刺殺旦專用的殺人裝。戲曲裡的節婦烈女在刺殺仇人時,都要系一條腰包。

●勞動人民的護衣裙。這種腰包系在腰下,兩角掖起,護住兩條褲子。

●丑角的短圍裙。漁夫、樵夫、店小二等角色系的圍裙,也叫水裙,有的劇種也叫腰包。

●犯人的罪裙。

●病人的病號服。

旗包

旗包,一稱「旗把」,是「砌末」的總稱。「砌末」在《墨娥小錄》中解作「什物」,包括今天所說的道具與簡單的布景。

中國戲曲對道具原稱「旗包」或「砌末」,砌末之稱最早見於元曲,它是從蒙語「砌末克」——「帳蓬裡的擺設」一語的意思借鑑演變而來的。有戲曲諺訣云:「砌末旗包,劍棍槍刀,皆為我用,增式添招」。

道具(包括人物的頭飾、服飾)在戲曲表演藝術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能成為身段造型的輔助手段和組成部分,從而為刻畫人物性格和表達角色思想感情服務。

★它能被一一運用組織到表演藝術中,成為特殊的藝術手段為塑造人物服務。

★它能在表演藝術中形成各種技巧,構成戲曲表演藝術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增強人物的舞蹈造型美。

趕包

趕包,指演員或全班在甲劇場演完後,趕往乙劇場演出。

張正芳在上海大舞臺演出時,每場演完後,往往來不及卸裝,便急匆匆趕往天蟾舞臺演出最後一出的「大軸戲」。這種情況,就稱為「趕包」。

分包

分包,是指將劇團分成兩、三組(隊),同一時間在兩、三個劇場演出。有時同在一個市內,有時分別去到其他各市演出。

包頭

包頭,指旦角頭部的化妝,包括貼片子、勒網子、上頭面。

包銀

包銀,是舊戲班對外聘主要演員在訂立合同後所總付的工資。合同有一年期與一月期者,可分別一次付給全年或全月工資。

清代使用的是銀子,民國則是銀洋(大洋),故名。但按日付資者不稱「包銀」而稱「戲份兒」。

包廂

包廂,舊式劇場所設供專用的單間座位,一間有幾個座位,多設於樓上中間或兩邊。

包場

包場,預先定下一場戲劇的全部或大部分座位,支付貨幣,將全場暫時據為己有。

戲曲藝術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多聽、多看、多體會。今天的「戲曲大觀」就到這裡,下期再見~

內容來源:京劇藝術 京劇公眾號

圖片來源:梨園漫步 北京數字文化館

相關焦點

  • 「戲曲大觀」明代以來的中國戲曲「四大聲腔」
    各個時期中國戲曲的「四大聲腔」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國戲曲「四大聲腔」的概念隨歷史發展有所變化。崑腔「崑腔」,中國戲曲聲腔、劇種,明代南戲「四大聲腔」之一,也是清代及現行的戲曲「四大聲腔」之一。●起源「崑腔」,元末起源於江蘇崑山,在明朝嘉靖年間經魏良輔吸收海鹽腔、弋陽腔的音樂,予以加工提高後,影響逐漸擴大。
  • 梨園春來啦!本周三曲劇大咖空降丹江大觀苑
    河南電視臺《梨園春》欄目將於10月28日下午走進丹江大觀苑·印象丹江演藝場盛大開演!多位曲劇大咖親臨現場!趕快來丹江大觀苑聽大戲吧!《梨園春》是河南電視臺以豫劇為主、匯集全國各地不同戲曲劇種,以戲迷擂臺賽方式呈現的一檔戲曲綜藝旗艦欄目。已成為中國電視界戲曲欄目的第一品牌,同時也是中國電視戲曲類欄目最早引領者。
  • 「戲曲大觀」「以形寫神」「虛實相生」的中國戲曲嗎?
    中國戲曲和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並稱三種古老的戲劇藝術中國戲曲是生命力最盛的一種而其他兩種都已經退出舞臺中國戲曲「虛實相生」「以形寫神」與中國傳統美學思想息息相關創造了舞臺上虛實結合的唯美意境今天文旅君就和您聊聊中國戲曲的「虛擬性」【戲曲的虛擬性】戲曲的虛擬性又叫寫意性。
  • 「戲曲大觀」從勾欄瓦舍走來的古典戲曲「元雜劇」
    說起中國戲曲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和古希臘戲劇、印度梵劇並稱三種古老的戲劇藝術其中中國戲曲是生命力最盛的一種元雜劇元代戲曲形式中,「元曲」是代表。【別稱】這種戲曲的音樂基礎是北曲,故元雜劇又稱北雜劇、北曲雜劇。它流行於整個元代,是元代北方舞臺上的主流戲曲,故又名「元雜劇」。
  • 戲曲界代表人物集聚上海 600分鐘薈萃600年戲曲經典
    魏海敏(中)演繹京劇《貴妃醉酒》。結束美國行,來不及休息,他又馬不停蹄趕來上海參加今年本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重頭戲「600分鐘600年——中國戲曲經典名家盛薈」。李樹建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藝術節一次性匯聚這麼多劇種,非常難得。演員們都高度重視。」
  • 手勢是戲曲程式的具體表現 讓戲曲演員的手指舞起來
    戲曲表演中的手勢,是「四功五法」中的「五法」之一。業界有句行話:「內行人一伸手,就知有沒有。」這些都說明手勢在戲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但在當下戲曲舞臺創作中,似乎忘記了手勢之美,忘記了手的無盡創造力。關於手勢,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應該是京劇大師梅蘭芳所展示的53式蘭花指。
  • 「戲曲大觀」京劇老生為何被稱為「挑班的行當」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京劇裡那鑼鼓喧天的熱鬧那插科打諢的詼諧那絲竹管弦的情調還有那粉白脂紅的喜悅和憂傷戲曲藝術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多看、多聽、多體會今天關於「老生」的知識就為您介紹到這裡下期「戲曲大觀」再見來源:北京數字文化館官微
  • 讓戲曲演員的手指舞起來
    原標題:讓戲曲演員的手指舞起來  戲曲表演中的手勢,是「四功五法」中的「五法」之一。業界有句行話:「內行人一伸手,就知有沒有。」這些都說明手勢在戲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但在當下戲曲舞臺創作中,似乎忘記了手勢之美,忘記了手的無盡創造力。
  • 「古井貢酒年份原漿 古20」2020河南衛視『梨園春』新年戲曲晚會...
    【喝古井,看大戲,過大年】今晚,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古20新年唱響——河南衛視《梨園春》2020新年戲曲晚會即將隆重開播!這是一場精彩的匠心製作、這是一場為戲迷們奉獻的戲曲饕餮盛宴!
  • 為討好楊貴妃,唐玄宗親自扮演丑角,導致戲曲界配角地位高過主角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戲曲這個行業中,地位最尊貴的卻是醜行。這個用來烘託主角的滑稽角色,為何會成為戲曲界地位最高的人呢?這一切都是因為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是唐朝的中興之主,他在位前期,社會安定,政治清明,國家經濟空前繁榮,呈現出「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唐玄宗不僅在治國上很厲害,在藝術文化上也很有天賦。
  • 中國戲曲文化周:演繹梨園盛世情
    中國戲曲文化周:演繹梨園盛世情10月7日,北京園博園,伴隨著「曉月杯」京劇票友大賽頒獎典禮的鑼鼓聲,「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圓滿收官。國慶假期,北京園博園變身戲曲大觀園。700多名中小學生統一著裝、統一造型,用歌聲演繹中國戲曲的盛大華章,氣勢恢宏。作為國家級文化盛典,開幕當天,名家會聚、群星璀璨。杜鎮傑、王蓉蓉等名家共同演繹了一曲《梨園盛世情》,大靠、飛虎旗、水袖依次亮相;《鎖麟囊》《雙陽公主》《穆桂英掛帥》等經典劇目輪番登場,呈現京劇不同流派的特點,彰顯國粹的奪目光彩,將開幕式一次次推向高潮。
  • 梨園夢戲曲文化體驗中心開臺,可供百位小朋友上京劇課程
    梨園夢(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周永生說,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開展戲曲普及,特別是推出「戲曲進校園」的政策,針對未成年人的戲曲普及工作成為一大教育熱點,「孩子是國家與社會的希望,只有他們真正熱愛戲曲,戲曲才會有未來。」開臺儀式。梨園夢戲曲文化體驗中心應運而生。
  • 梨園小將鬧新春 湖南省首屆少兒戲曲春晚精彩上演
    1月2日晚,2021年湖南省首屆「梨園小將·鬧新春」少兒戲曲春晚在湖南省文化館群星劇場精彩上演。來自湖南省各地的戲曲小演員們登臺獻藝。晚會包含了戲曲舞蹈、戲曲表演、京劇、花鼓戲等節目,門類豐富、內容精彩。
  • 「戲曲大觀」京劇「唱念做打」裡的大學問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京劇裡那鑼鼓喧天的熱鬧那插科打諢的詼諧那絲竹管弦的情調還有那粉白脂紅的喜悅和憂傷>無不讓人拍案叫絕唱、念、做、打是戲曲表演中的四種藝術手段也是戲曲表演的四種基本功它是戲曲藝術的靈魂今天文藝君帶您了解京劇裡的「四功」
  • 「戲曲大觀」手眼身法步 且說京劇「五法」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京劇裡那鑼鼓喧天的熱鬧那插科打諢的詼諧那絲竹管弦的情調那粉白脂紅的喜悅和憂傷在京劇裡,身段表演十分重要,它在相當一部分劇目中佔有極為關鍵性地位。如梅蘭芳先生在《貴妃醉酒》中,通過採用「臥魚」形式的身段表演,讓觀眾得以體會到楊貴妃酒醉後的複雜心態。【法】很多學者主張用「口」「發」「心」「頭」「腰」等不同的指代部位來取代「法」字。
  • 常識積累 | 戲曲相關俗語
    今天小政給大家帶來的是「戲曲相關俗語」相關常識介紹,備考2021年公務員考試多積累肯定沒錯!>梨園原是古代對戲曲班子的別稱。我國人民在習慣上稱戲班、劇團為「梨園」,稱戲曲演員為「梨園子弟」,把幾代人從事戲曲藝術的家庭稱為「梨園世家」,戲劇界稱為「梨園界」,等等。板眼在戲曲中,板眼是音樂中通常所說的節奏節拍。
  • 戲曲春晚——不拿梨園當主題,舞臺布景仿黃金甲
    央視除夕夜三道大菜之一的國粹大餐——春節戲曲晚會已經於1月19日全部錄製完畢。這場晚會,是十幾年來最短的一場戲曲春晚;這場晚會,千年陝西華音老腔將讓觀眾找到搖滾的感覺;這場晚會,不再以梨園為主題,舞臺創意來自《黃金甲》;這場晚會,排場之大令人震撼……晚會長度十幾年來最短今年的戲曲春晚首次沒有以「梨園」為主題,而是定名為《千秋華宴》,對此白燕升解釋說,「千秋是傳統的意思,而華宴有輝煌、尊貴的意境,戲曲其實是有著一層尊貴的內涵的
  • 「名人堂」80、90戲曲追夢人|青年演員怎樣的「標配青春」?
    有這麼一群年輕人,用戲曲填充自己的青春,用青春繼承發展著戲曲。雲手間,滑出精彩花季,圓場裡,走出芳華明天。他們是梨園新秀,他們是戲曲未來。他們是戲曲藝術發展的中堅力量。為了使這群逐戲青年的故事讓更多人熟知,戲緣直播間請來了三位青年演員,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這些戲曲演員在追夢路上的故事。
  • 《程長庚譚鑫培梅蘭芳》:京師民間戲曲的歷史輝煌
    中國古代戲曲種類那麼多,其他地方戲曲也不算少,為什麼只有京劇會被冠以「國粹」的榮耀?戲曲最初就是一種民間的娛樂,講得通俗一些,就如同我們今天所看的電影、電視劇一樣。京劇是諸多戲曲中的一種,自然也是從過去的民間娛樂發展而來的。它曾經在文學、藝術、娛樂等多方面大放異彩,用不同的方式多角度地展現出燦爛光輝歷史。
  • 坦洋工夫紅茶獨家冠名2017年 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梨園闖關我掛帥》
    由坦洋工夫紅茶獨家冠名2017年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梨園闖關我掛帥》新聞發布會,於2016年12月3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政府主辦,北京中視廣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