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12月25日電 題:大陸童書界告別臺灣兒童文學泰鬥林良:「詩飛機」送別「小太陽」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10年前,林良先生的作品還沒有在大陸發行時,我是借來臺版書,一筆一畫地抄寫下來,給孩子們誦讀的。」福州市中山小學語文教師陳崢25日對中新社記者回憶「臺灣現當代兒童文學之父」林良時,如是說。
23日清晨,96歲的林良在睡夢中安然離世,消息如蝴蝶振翅,悄然越過海峽,以他特有的「淺語」向好友們告別。
林良女兒林瑋告訴中新社記者,父親林良出生於廈門,一生輾轉日本、中國香港、越南、廈門、漳州等地,最後落腳臺灣,但始終難忘故鄉。2009年,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開始準備引進臺灣童書時,父親便決定把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放在福建出版。
「我們一開始,就決定把先生作品當做臺灣童書板塊的領頭雁來經營。」原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陳效東回憶說,從2014年起,福建保持著每年一定數量有規劃地出版林良先生的作品,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版30餘部作品。
得益於兩岸童書頻密交流,這10年來,林良筆下的兒歌、童詩、散文、故事、圖畫書,甚至是「淺語藝術」理論,在福建乃至於大陸廣為人知。
林瑋每年往返閩臺,到福建各地做閱讀推廣,「有時我們會特地走到比較偏遠的山區去」,林瑋笑說,「沒想到孩子也會認出來,我就是林良故事裡『霸道的瑋瑋』。」
「無論是《永遠的孩子》中鼓浪嶼的少年,還是《小太陽》《彤彤》,三代人的童年都在他筆下成為溫馨的牧歌,成為兩岸和諧家庭的幸福聖經。」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楊佃青說,「臺灣童書館」未來將持續出版林良著作,「那些兩岸孩子共同溫暖童年的必讀經典」。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高洪波說,兩岸兒童文學交流中,因「喜愛尊重林良而引為同道者」比比皆是,將這位華語兒童文學創作之大家奉為師者,更不勝枚舉。
「正因兩岸作家對林良的讚許發自內心,這就更難能可貴和讓人動情」。大陸童書作家張之路向記者回憶起,2010年在廈門舉辦的海峽兩岸兒童文學作家交流會上,林良並未出席,大陸作家們十分遺憾。張之路和另一位大陸作家金波疊了一個紙飛機,上面寫上一首詩:「林良先生沒有來?/林良先生來了/他的楓葉船來了/他的月亮火車來了/他的青蛙合唱團來了/他的小太陽來了……」
大陸的詩人們,把這個「詩飛機」託人帶去臺灣,「向林良先生,表達我們的敬意。」
在林良的作品中,兩岸的讀者共同看到,在數天陰雨綿綿的日子裡,因女兒的降臨,林良所感知的「小太陽」;作者與讀者在「一間狹小的房間」裡共同做「詩意的棲息」。
作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梅子涵曾在一次林良作品研討會上坦承,「相片上的林良穿著綠毛衣坐在紅沙發上,旁邊是一盞閃閃的黃燈」,那舒緩和平,「便是我想的境界」。
「林良熟知歷史、政治和人性。但這一切,都被他看透了,透到只剩下童心、童話和詩意。」作家曹文軒在悼念文章中娓娓記敘林良印象,「他是將生活中的苦難、艱辛以及命運的坎坷『衝淡』了血。這種獨特的人格背後,是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髓。」
感念於這種童心和詩意,福州語文教師陳崢在過去十幾年間,每年都開展幾場與林良有關的閱讀活動,「以淺語藝術浸潤童心」。
96歲的林良此前剛為她班級錄製小視頻,讚許福州的孩子們愛讀書。對這位臺灣大家,陳崢視為精神之父,「林良,是溫暖陪伴我的小太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