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將至,大家是期待,還是恐懼,還是既期待又恐懼?
很多人放假是「越放越累」,「越休閒越空虛」,為何會這樣?
本文摘取了網絡文章的部分內容,並提出筆者觀點,歡迎閱讀與探討。
(本文前半部文字摘自網絡)
❀
有人說,「90%的中國人不懂得怎麼休息」。
清華大學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放假回來,你的狀態是怎樣?」
結果最多的回答是:「身心都累」。
很多人選擇這些方式度過假期:
1 急行軍似的旅行;
2 約朋友胡吃海喝、去KTV、酒吧嗨到半夜;
3 宅家裡看電視劇、看電影、玩遊戲;
4 晝夜顛倒,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
如此揮霍假期,不僅達不到休息的目的,還傷身體,留下的只有空虛、疲倦、以及焦慮、迷茫、煩躁……
「沒有比剛剛度過假的人更需要假期了」
——英國作家艾爾伯特·哈波特如此道出心聲。
❀
關於上述現象,社會學家提出兩個關於休息的「悖論」:
(一)隨著機器和網絡的普及,人類可以自由支配的休息時間是呈上升趨勢的,但人類主觀上感到的休息時間卻一直在減少。
(二)休息的意義本是恢復疲勞、放鬆身心,以便更好地進行新一輪的工作,但是人們往往在休息後感到更疲憊更沒有激情工作了。
人們常常抱怨「感覺還沒怎麼休息好,假期就過了」,「休個假簡直比上班還要累」……
可見大部分人們還完全「不懂得如何休息」。「姿勢不對,只會越休越累」。
❀
美國的匈牙利籍心理學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MihalyCsikszentmihalyi)提出一個心理學概念:心流(Flow)——即一個人完全投入沉浸在一項活動情境中而忘卻其餘事物,達到最大放鬆感、投入感、滿足感的一種狀態。
當Flow發生時,我們會感到:
1 完全陶醉於正在做的事情中;
2 內心感到無比純淨、寧靜;
3 感覺自己超越了日常現實;
4 感覺自己超越了時間與空間;
5 甚至乎超越了自己,忘卻了自身的存在。
當Flow發生時,我們便能獲得最大的放鬆感和滿足感。
——即是說,休息的質量不取決於做什麼事情,也不取決於時間的長短,而取決於你的休息方式能產生多少Flow的狀態。
(一)運動是最好的休息
米哈裡研究發現,最容易產生Flow狀態的休閒方式就是體育運動。萬科企業創始人王石先生的「休息秘訣」就是戶外運動。「每次登山歸來,感覺都好極了,渾身血管脈絡非常舒暢,人非常輕盈,仿佛透明一般」。對於腦力勞動者來說,最好的休息不是補眠,也不是觥籌交錯,而是進行你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
(二)從愛好中最容易獲得休閒
王羲之5歲就愛上了書法,天天練習,痴醉入迷,甚至手上拿著自己最喜歡的饃饃一邊寫書法,把饃饃沾了墨汁(以為是蒜泥)吃下去,滿嘴烏黑都全然不知。米哈裡的研究發現,從事自己愛好之事所能產生出的Flow狀態質量是相當高的。所以米哈裡曾經說過:「獲得高質量的休閒其實很簡單,找一項長期的業餘愛好就行了。」
(三)完成一次「真正的旅行」
我們很多人每年都會去旅遊,但每每急行軍似的走馬觀花、擠進人頭攢動的景點拍照,胡吃海喝、時間緊迫,反而搞得身心俱疲。
如果你在旅遊時試試以下方式:
1 全程關機(必要聯繫和網絡查詢除外);
2 保持充足的睡眠與休息;
3 與當地人聊天;
4 看當地傳統特色的表演;
5 吃只有當地人才知道的餐館;
6 逛當地的博物館;
7 了解一些當地的歷史、文化知識和語言;
8 去當地的校園遊覽;
9 認識當地人作為朋友;
10 跟隨當地人參加派對聚會、慶典;
11 學會一種新技能;
12 能從新的角度來思考自己的人生。
這樣旅遊一趟回來,你將會獲得極大的休息感、意義感和滿足感。
(四)心靈溝通是頂級的休閒
問你一個問題:你上一次和你的父母、愛人、孩子、朋友進行深入、共鳴地聊天是什麼時候?——估計大家平時都「太忙了」,以至於「沒有時間去做這個事情」;亦或者大家平時過得太焦慮太浮躁,以至於一開口說話更多是拒絕的、否定的、貶損的、難聽的話語居多吧。
其實為何「心理諮詢師」會成為現代人「心靈上最理解你的夥伴」?原因是人類最基本的傾聽、理解、支持、陪伴在現代社會裡已經越來越「稀缺」了,不管是親密的家人還是夥伴,平時都是「有事說事,沒事不浪費時間」,一旦有一方想要進行深入的交談,另一方往往會以「很忙很煩」為由採取拒絕態度。
請找一個乾淨的、純淨的時間段,可以關掉手機、丟掉生活中的繁瑣事、心平氣靜地與家人或朋友聚在一起,發發呆、談談笑、聊聊過往、展望未來(前提是不要貶損和攻擊)你會發現這段時光將會是你接下來繼續奮鬥的強大動力源頭所在。
(五)與大自然談場戀愛
英國BBC做過一項萬人研究:「你覺得最好的休息方式是什麼?」最多人選擇的是「親近大自然」。米哈裡也說道,親近大自然,能產生質量很高的Flow體驗。
如蘇軾題:
惟江上之清風,
與山間之明月,
耳得之而為聲,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六)其餘修行方法
米哈裡還指出,人們在專注於瑜伽、冥想、太極拳運動、武術站樁功等修行後,都會增強一個人達到Flow狀態的能力,此外這些活動也都能改善一個人的身心狀況,以及提高一個人的注意力。
後記
現代人都陷入了「惡性循環」中:
工作日加班加點爭分奪秒
↓
積攢了很多難受與煩惱
↓
於是休息日就用揮霍身體來尋求片刻歡愉
↓
導致用更加疲憊的身軀與精神去面對接下來的工作日
↓
於是又帶來更加嚴重的疲累與煩躁
↓
於是又需要用更加多的揮霍來掩蓋這種煩躁
……
如此惡性循環下去,終有一日這個人會病倒,躺在病房中接受各種儀器的治療,此時才能夠「真正的安靜下來休息」吧,但等待著很多人的,已然是一身的病痛,甚至是人生的絕症……
身體是天賜的,它是多麼的完善、多麼的精妙,奈何人類不懂得如何使用它。人類使用任何一種機器都知道勞逸結合,使用後要懂得休息保養,唯獨在使用自己身體時不懂休養,每每無節制揮霍,導致了各種「提前報廢」情況的發生。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使用「正確的方式」進行休息吧,達到真正的勞逸結合,身心俱養,從而在工作與生活道路上走得更好、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