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彌太郎另類成功學:真正會工作的高手,都很懂休息

2020-12-22 精讀君

也許你現在的生活平平淡淡,工作上忙忙碌碌卻收穫甚微,想要改變卻不知從何開始;

也許你現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焦慮迷茫,不知道如何擺脫困境。

那麼你可以打開《松浦彌太郎的工作術》,他從自己的人生經驗出發,通過分享他的立身處世原則,和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小故事,向大家傳遞他的樂活工作哲學。

01

打造健康的生活狀態

年輕的時候總認為好身體是理所當然的,不會刻意的保養,殊不知熬夜、吃垃圾食品這些壞習慣,會慢慢影響到身體,日積月累會使身體嚴重受損。

松浦彌太郎認為,我們應該像專業運動員一樣進行身體管理,調整到最佳的身體和心理狀態,更好地勝任工作。

再重要的工作,都不要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

他每天堅持七個小時的睡眠,因為放棄睡眠的時間去工作,對於長期實際業績方面會出現負面影響。

注意多吃健康食品,因為身體就像車子一樣要加入優質的「燃料」驅動。他每頓飯只吃六分飽,注重飲食平衡,充分考慮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的搭配。

保持有規律的生活,在一天中切換開關,讓時間張弛有度,這樣就會增加專注力,增加對事物的直覺。

即使是在休息日,他也會充實地度過,磨練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懂得充分享受休息日的人,會自己確定主題,想出讓自己獲得滿足的方式並實踐。

能夠決定做哪些事來享受一天,能夠體現出很優秀的發現意識,可以打造一個人的生活狀態。

對不會享受休息時間的人來說,他們很少會思考有寬裕的時間要做什麼,無所事事的虛度光陰,那麼工作態度也會變成這樣,無法自己決定該做的事,只能服從於上司和客戶,對別人的話惟命是從。

他認為通過休息日的安排,一個人能夠學會在有限的條件下摸索出最佳路徑,磨練出影響一生的工作態度。

當一個人能力得到超水平發揮,或者取得驚人成就,基本上都是自動自發地行動。

而被人命令著去做事,會感到工作越來越無趣,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02

每天更新自己

很多人忙於工作疏於學習,結果發現每天都做同樣的事情沒有什麼提高,時間長了就會感到乏味厭煩。

松浦彌太郎認為,如果不學習就只能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看不到更美的風景。如果只工作不學習,就好像在進行一場成功概率微乎其微的賭博。

要想持續地進步,就要用一顆謙卑、坦誠的心去學習、思考。

他希望大家「千萬不要小瞧任何一件小事」,如果對什麼事都不屑一顧的話,是無法真正學習的。

即使是做重複的工作,他也會問自己「這個想法可以嗎?還有什麼別的方法?」

只有產生懷疑,才會繼續思考。要不斷地適應變化,靈活應對,如果能夠掌握某些技能,學習到一些東西,自己不斷進步的話,周圍的環境也會隨之改變。

不斷地學習,就能夠不斷地發現不懂的問題,就會一直保持一顆好奇心。

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去看書,並記錄在筆記本上,如果仍然弄不明白,再去進行調查。學到的新知識可以作為指導工作的理論依據,同時也是自信的源泉。

很多人都是為了玩需要賺錢才工作,但松浦彌太郎提出要為了工作而玩。

他認為公司付出的工資,不僅僅是對員工工作的報酬,也包含對休息時間支付的金錢。公司為了讓員工能夠更好地工作,給了員工一份「打造自我」的資金。

只有充分利用這些資金和休息時間,好好休息,盡情放鬆,充實生活,才能更好地工作,這也是公司為了培養優秀員工的一種投資。

只有快樂地度過每一天,讓生活充實美滿,才會產生好的創意。源源不斷地發現新的體驗和新的樂趣,才能保持工作的新鮮感。增加任何方面的有用的經驗,都能夠培養職場中不可或缺的適應能力。

03

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

松浦彌太郎認為,工作是把自己與社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活動,工作的目的就在於能夠對他人有所幫助,為他人帶來幸福。

不要過於糾結自己想做什麼,而是要思考自己能為社會做出怎樣的貢獻。

他長期從事寫作和書商生意,是一個自由職業者。當他發表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使他人受益時,當他為真正需要書的人尋找到埋沒在世界各個角落的書時,他也感到巨大的喜悅。

在他靠寫作已經小有名氣時,受邀擔任《生活手帖》雜誌主編。他知道自己不擅長與人合作,在完全沒有經驗的未知領域裡,他有種恐懼感。

但他依然接受了邀請,因為他想要不斷地學習新事物彌補自己的不足。

他忘記自己之前的成就,從零開始,放下姿態向別人請教自己的不足。

但他認為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為在陌生的領域,可以學習到平時在舒適區裡學不到的東西,發現不同的自己。

就好像一個人只學過加法,生活上也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他發現並決定學習乘法後,生活就變得更方便了,改變唯一的動力,就是他是否決定去學習新的知識。

一旦將目前的成績設置為人生的「山頂」,今後的人生就只能走下坡路了。即使年齡增長也要保持初心,我們始終要朝著高不見頂的山峰攀登。

學習就是要不斷磨練自己擅長的事情,在一個自己不適合做的領域無論怎麼努力鑽研,也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當找到適合自己的社會角色後,他就會拼命的學習,希望自己是這個領域最出類拔萃的一個。

工作的樂趣,不是實現設定好的目標,而是到達目標的路程

如果專注於體驗和享受工作的過程,那麼無論最終工作進展得順利與否,一定能夠學到和發現很多新的知識。

只有認真地遵循最基本的過程,才是真正構築職業生涯的基石。

欲速則不達,如果一味地追求快速實現的小成就,等過了十年後再回頭看的時候,才發現收穫的東西微乎其微。

他相信「每天」這個小小的點,會在不經意間構成「職業生涯」這根線。不管發生什麼事,他都會堅持自己的信念,腳踏實地地走下去,不會隨波逐流,因為信念是一種堅決不能丟棄的勇氣和自尊。

松浦彌太郎從年輕時高中輟學到建築工地幹體力活,到後來努力讀書、寫文章,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他身上的很多品質都值得我們學習。

始終保持全新狀態,不斷挑戰,不安於現狀,把遇到的人都視為帶給自己收穫的老師,敢於否定自己才能獲得成長。

在生活中嚴格自律,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注重儀容儀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體現對他人的尊重。

把金錢當作朋友,為提升自己的內在而投資,作為一筆「無形資產」來儲蓄。

把這些工作術用在自己身上,相信一點一滴的進步最終會發生質的飛躍。

作者:洋蔥,精讀讀友會會員。一個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女子,想和你一起深度思考,改變人生

相關焦點

  • 《松浦彌太郎的工作術》:原來這樣工作,真的可以使你快樂
    每天努力工作,但升職加薪總是落不到自己的頭上;目標明確,但總是無法按時達到預期。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惑,那麼松浦彌太郎的工作術也許可以幫助到你。在普遍焦慮,又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松浦彌太郎從探索工作的「本質」出發,分享了很多實用的工作技能,和一些對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思考。對許多工作中常見的問題,松浦彌太郎都有不一樣的看法。
  • 用跑步收穫的人生,松浦彌太郎教會我們自律一點都不難
    「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松浦彌太郎又出新書了,《只要我能跑,沒有什麼不能解決》。這位1965年出生的大叔,以品味佳、會生活徵服讀者,很多人因為讀了他的書,選擇更精緻的生活方式。以小見大,是松浦的招牌思維,他的書沒有大道理,全是從小處著眼的生活智慧。很有點反雞湯的味道,人生哪有那麼多道理可講,但生活有很多規則可以依循。
  • 生活美學先行者松浦彌太郎的幸福工作術
    《思考的要訣:松浦彌太郎的幸福工作術》是一部融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於一體的心靈讀物。一個人獨有的原創思考,會成為他真實的自信。但是,思考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完成的事。思考是有流程的,需要主動準備。因為曾經在高中休學、以同等學力考大學的我,對高中未畢業就遠赴美國各地流浪闖蕩的松浦彌太郎自然會有種我們年輕時候曾經相似的感覺。我們都有過反體制、反權威、追求自由、獨自求學的青春年代。在美國,松浦找到了通過賣舊書、舊衣、舊雜貨來養活自己的自由工作。後來他專心賣舊書,他曾說:「是因為賣舊書除了得到收入之外,還可以獲得知識,是比較理想的謀生方式。」
  • 松浦彌太郎送給年輕人的《100個工作基本》
    埋怨、擔憂、焦慮、迷茫、退縮……沒有人會責備新手職場人心懷不安,但不安不等於無所作為。千萬不要被負面情緒淹沒,而是要學會將它們轉化為前行的動力。要相信:未來總是值得期待的。 松浦彌太郎回顧30年人生經驗,整理成《100個工作基本》,送給面臨挑戰的畢業生們,也送給所有身處工作迷茫期的年輕人。
  • 為什麼深愛的人也會分手?松浦彌太郎的回答一針見血
    以上可能都是愛,也可能都不是。玫瑰花與燭光晚餐?如果對方不喜歡你,玫瑰與燭光晚餐,只會讓對方尷尬。給對方最好的生活?如果對方要的不是最好的生活,而是你的陪伴,那麼再多的錢也不是愛。安排好未來的一切?松浦彌太郎說:「愛,就是讓對方活出自己的價值」是的,更高級的愛,就是讓對方活出自己真正的價值。自我價值的實現,排在需求金字塔的頂層,讓對方活出自己的價值,也是最深層次的愛。在熱播劇《親愛的自己》中,李思雨和張一鳴為什麼會分手?
  • 松浦彌太郎《100個基本》:一本精緻實用的人生箴言錄
    在這本書中,松浦以更貼近的姿態、更誠懇的思考,審視日常的美好:原來好的生活可以很容易,恪守「基本」,才能享受生活;原來通過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夠真正理解自己的本質。松浦彌太郎被媒體稱為全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他將文藝融進生活裡,關注家庭,關心生活,這《100個基本》講的就是他的生活美學觀念。
  • 如何成為營銷高手:成功學還有用嗎?
    最近,經常聽到何種關於成功學的話題,但實際上很多人總是看到實物的表面,跟著一起起鬨。比如說,現在很多人大肆批判陳安之,劉一秒等人,在我看來,這些人都是人云亦云,沒有自己主見的人。什麼是成功學?成功學一定有一些可以遵循的規律,這就是成功學存在的價值,也是我們這裡所說的內在規律。無論成功學的書籍、大師再多,最終成功學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或許這就是成功學的本質。
  • 松浦彌太郎推薦的這10件生活好物,或許是你新年交換禮物的最佳清單
    松浦彌太郎-這個被人們稱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以「正直、親切、笑容、今天也要用心的生活」為人生信條,影響了全球眾多熱愛高品質生活方式的讀者。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松浦彌太郎近日 Mr Tiger 專門從他的名作《好物100》中,甄選了10件松浦彌太郎特別推薦的珍藏好物與大家今天進行分享。價格從幾十到一千元不等。最為關鍵的是這些物品現如今在國內都可以買到。
  • 深圳普通教師工資表引熱議:真正的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
    照這樣計算,年收入已經超過了31萬,還沒加上年終獎和節假日的各種福利補貼。有網友說,這算什麼,許多大廠的員工,工資拿的比這位教師還高呢。但事實上,很多大企業裡上班的員工,都是要996、007加班的,還要處於內捲化競爭中。他們的高工資,是建立在犧牲掉自己的業餘時間和睡眠質量、健康質量之上的。
  • 川普老師的成功學
    這位營銷高手賣得最好的商品則是他本人。川普迄今共出版過19本書,除了一本小說和三本政論,有八本教人致富的財經類讀物,還有七本提供人生建議的勵志類書籍。後兩類都可以歸入所謂的「成功學」,其中幾種已被譯為中文。1987年底,41歲的川普推出了他的第一部自傳性作品《做生意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
  • 《孤獨的150個信念》松浦彌太郎:與孤獨共生的3個方法
    松浦彌太郎的書,在書店中總能令人引起注意,比普通書尺寸寬、長略小,細長條的手感,像手帳,或者是記事本,翻起來毫無壓力,每一頁都能找到共鳴的主題。被譽為「全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的松浦彌太郎,擅長把自己生活哲學寫進小書中,例如這本《孤獨的150個信念》,直擊人心。「孤獨」人人具有,但並非人人都會處理得當。
  • 松浦彌太郎的三個護身符,普通人遠災避禍的法寶
    日本生活美學大師松浦彌太郎在一本書裡提到:自己有一張隨身攜帶的紙,上面寫著自己想要的目標或想守護的東西。他將這張紙視為自己的專屬護身符,隨身帶著就覺得心安。護身符裡有一條是:不急躁、不奢求、不嗔怒。其實不止是對松浦彌太郎本人,這三個護身符,對我們任何人來說,都是生活中減災避禍的法寶。
  • 真正的人脈高手,都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
    現在每天的會議都很多,北上廣深尤其如此:峰會、行業大會、某垂直的職能大會……我見過很多「人脈大咖」非常喜歡混這些會議,當然不是說無效,為了獲得某個特定的目標客戶的聯繫方式,這還是很有效的。不過,有些極端些的,基本上每天都在各種會議上出沒,和大咖交換名片、加微信,也會給大咖點讚互動,但大咖是不會理你的。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關於人脈關係中的克制。
  • 真正的AI高手,都在成人培訓班裡
    官網上還有一些諸如「在培訓當中有足夠的實操,學完後就有一年的工作經驗,讓你再也不用擔心工作經驗的問題」的話語。但我們都知道,學校裡學的東西,和工作要做的事情,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話術,確實很吸引人。但實際上,蔡教授已經80多歲了,已經很難再去教導學生了。但據爆料,這些導師的起薪,可能只有3500,甚至低於網站承諾的學生工資。
  • 莫被「成功學」綁架人生選擇
    因為「我不願意像成功學說的一樣,為了成功捨棄一切,我想在工作之中融入愛好,想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也就像他的校友同學所說的,學歷應該是給一個人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束縛人生的枷鎖。張昆瑋的職業選擇和選擇北大考古專業的鐘芳蓉一樣,都是對世俗成功標準的一種反抗。按照所謂「成功學」的邏輯,考高分、上名校,就應該選擇熱門有「錢」景的專業,就應該掙大錢或者當大官,否則便是失敗。
  • 莫被「成功學」綁架人生選擇
    因為「我不願意像成功學說的一樣,為了成功捨棄一切,我想在工作之中融入愛好,想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也就像他的校友同學所說的,學歷應該是給一個人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束縛人生的枷鎖。張昆瑋的職業選擇和選擇北大考古專業的鐘芳蓉一樣,都是對世俗成功標準的一種反抗。按照所謂「成功學」的邏輯,考高分、上名校,就應該選擇熱門有「錢」景的專業,就應該掙大錢或者當大官,否則便是失敗。
  • 假哈佛校訓是翻版成功學
    近日,哈佛大學校方在其官網上表示,這些校訓都是假的,在哈佛牆上看不到所謂的校訓。   且來看看這些編造的哈佛校訓: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現在淌的哈喇子,將成為明天的眼淚……足夠勵志,但一看就知道不過是拉哈佛的大旗,做「成功學」的虎皮。
  • 松浦彌太郎《100個基本》:關於計劃、目標、習慣養成的人生地圖
    看他發的朋友圈,一路上風光美食,雲淡風輕,一次深度旅遊,收穫滿滿,真正讓人心生羨慕。我們也想過自駕遊,可是在各種可能遇到的困難目前,還是打了退堂鼓,也不知道人家怎麼輕輕鬆鬆就完成了呢。後來,我去了他的辦公室,看到了他為那次出行,做得足足有200頁的攻略後,就明白了,原來途中的順暢,都是備足了功課。
  • 真正的開車高手,身上有這5種特徵,一般人能有三個就非常不錯了
    會開車是指已經學會開車技能並已經獲得駕照,懂得開車,第二個「會開車」是指已經脫離新手行列,把車開得非常好的人,這種人就比較少,因為開車開得好,所以成了很多人佩服的開車高手。很多人拿到駕照後開一段時間,也覺得自己已經是開車高手了,但是真正的開車高手可不是自己說的算,真正的開車高手,身上一般有這5個特徵,一般人能有三個就非常不錯了一、 開車平穩,車上乘客體驗感非常好開車高手不等於說要像專業賽車手一樣把車子開得飛快,或者做出各種非常炫酷的特技動作
  • 告訴你不為人知的《成功學》課程的內幕
    成功學授課現場第一,課程排得滿滿的,讓學員沒有機會胡思亂想。有時會有不同的講師輪番上課,不相信洗不了你的腦。當然了,在課程當中是不能讓你喝水、要將手機調到靜音與關機狀態,因為學員老是喝水、接電話,就會出現學員一會兒去廁所,一會兒接電話,廁所跑了幾趟,電話接了幾通中間就溜跑了,前期的工作就等於白做了,所以要求學員中場不能離場,甚至講師一口氣講一上午,中間不休息,因為不能休息,是要保證學員不能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