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成功學」綁架人生選擇

2020-08-12 環球網

來源:中國教育報

全國信息學奧賽金牌得主,在數學、物理和信息學方面很早就展露天才,之後保送清華,進入「姚班」,清華碩士畢業後就職於摩根大通、谷歌……張昆瑋擁有光鮮耀眼的簡歷,但在谷歌工作兩年後,他選擇回鄉任教,在家鄉山西的一所二本院校——晉中學院成為一名青年教師。

在知乎上的一則「徵友帖」讓張昆瑋令人出乎意料的職業選擇受到關注、被熱議。有人不理解,也有人替他感到惋惜。但張昆瑋內心篤定,就像當初他發現自己不擅長科研後毅然放棄攻讀博士學位。因為「我不願意像成功學說的一樣,為了成功捨棄一切,我想在工作之中融入愛好,想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也就像他的校友同學所說的,學歷應該是給一個人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束縛人生的枷鎖。

張昆瑋的職業選擇和選擇北大考古專業的鐘芳蓉一樣,都是對世俗成功標準的一種反抗。按照所謂「成功學」的邏輯,考高分、上名校,就應該選擇熱門有「錢」景的專業,就應該掙大錢或者當大官,否則便是失敗。在「成功學」的邏輯裡面,有的只是名利、地位、權力,卻沒有「人」的存在,沒有個人的理想抱負、興趣愛好,乃至於是否合適、快樂,都不在成功學的考慮範圍之內。追求這種「成功」或許能夠得到很多東西,但同時也可能意味著失去自我,可能贏得他人的歆羨,但同時也可能意味著獨處時的失落。

在「成功學」邏輯盛行的環境裡,張昆瑋們掙脫成功學的枷鎖,無疑需要超脫於周邊雜音的勇氣,但這種遵從內心的選擇本應常態。每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自我,有人適合科研,有人醉心教學,有人嚮往大城市的車水馬龍,有人習慣小地方的歲月靜好……一個健康多元的社會,給予了每個人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只要不違反法律、不違背公序良俗,都應得到尊重,他人無權置喙。

有人覺得名校畢業卻去普通二本院校當教師是一種人才浪費,其實於個人而言,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的工作崗位,往往能夠激發工作熱情與潛能,進入更佳的工作狀態,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從社會的角度來說,張昆瑋的轉身同樣具有積極意義。名企可能因為他的離開少了一名普通員工,但地方高校卻收穫了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

近年來,隨著「雙一流」建設的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雙一流」高校不過100餘所,佔比不過十分之一左右,在校生人數佔大學生總人數比例也較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承擔著高等教育大眾化任務,數量多、在校生人數眾,是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的主陣地。但受限於地理位置、學科發展水平等多重因素,廣大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面臨著引才難、留才更難的處境,制約著這類高校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更多優秀人才加盟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可以發揮更大的撬動價值,讓地方院校學生享受優質資源,幫助他們點燃學科興趣,打開瞭望世界的新窗。就如學生評價張昆瑋的課:「第一次接觸編程的時候,只知道賺錢多,但是做過一些題目,我才真正對計算機產生了興趣。」

媒體報導,最近有更多當地學校聯繫張昆瑋,希望他能在業餘給信息學競賽方面有興趣的後輩當教練。張昆瑋因此感慨:「當你看到孩子們好奇的眼睛的時候,你會忘掉一切憂愁和不快。如果能獻身於家鄉的基礎教育,我也不算荒廢一生吧。」答案是肯定的,既在高校任職,又能利用閒暇時間培養有潛質的中學生,助力家鄉基礎教育,這樣的選擇不僅不是對才華和天賦的辜負,反倒是對才華和天賦的最大利用,是人生價值的真正實現。

多元社會中每個人的選擇都值得尊重,學歷應該是助力選擇的階梯,拓展選擇空間的工具,而不應該是束縛人生、囚禁人生的枷鎖。我們都渴望成功,但不必都按照成功學的定義去追求成功,更不應為世俗眼光所綁架。在適合自己的位置盡己所能,就是成功;作為教師,點亮更多的學生,更是成功。

(作者系本報記者)

相關焦點

  • 莫被「成功學」綁架人生選擇
    在知乎上的一則「徵友帖」讓張昆瑋令人出乎意料的職業選擇受到關注、被熱議。有人不理解,也有人替他感到惋惜。但張昆瑋內心篤定,就像當初他發現自己不擅長科研後毅然放棄攻讀博士學位。因為「我不願意像成功學說的一樣,為了成功捨棄一切,我想在工作之中融入愛好,想在工作之外有自己的生活。」也就像他的校友同學所說的,學歷應該是給一個人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束縛人生的枷鎖。
  • 一位高情商婆婆對兒媳的忠告:莫被孝順,綁架了你們的婚姻
    導語:一位高情商婆婆對兒媳的忠告:莫被孝順,綁架了你們的婚姻作者;三點/原創在一家人關於鳳凰女,鳳凰男該如何對待父母這樣一個問題之上,一位高情商婆婆對兒媳的忠告為:莫被孝順綁架了你們的婚姻。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老年人也是一樣,不應該將所有的期待,全部轉嫁到兒女頭上。」03「對你來說,公婆是長輩理應孝順,但對我們來說,你的孝順不是我們天生應該享受的,是一種額外的饋贈,應該得到讚美和鼓勵。這一點我會請我老伴跟你丈夫一定要記得感恩!
  • 人民日報:新聞莫被算法、流量和點擊量「綁架」
    人民日報:新聞莫被算法、流量和點擊量「綁架」 2017-07-06參與互動    是被算法、流量和點擊量綁架
  • 《重塑》向道德綁架說「拜拜」,郭德綱:未嘗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她的人生不再豐富多彩了,她的人生裡面孩子是第一位,老公就是第二位,最多閒暇時和鄰居們多多交流,但也很難有空閒出去玩。可以說全職太太就是為了家庭完全放棄自我的女性,老公就是她的天,孩子就是她的地。但是《重塑》裡面這位全職太太遭遇到了「道德綁架」,不給她輕生和癲狂的機會,理由聽起來都是冠冕堂皇。這些理由有什麼呢?作為新時代的女性,擁有大學學歷的你,就不應該為了離婚這種事情從而哭鬧,就應該通情達理,就跟過去的你一樣通情達理,去給老公一個自由,去解放兩個人的人生。
  • 成功學是如何欺騙你大腦的
    這是因為成功學所講的內容經常是給你畫了一個大餅,這些成功學作者往往不懂得商業運作的邏輯和方法,講的都是一些讓你繞過理性思維的話。比如給你定了一個目標這個月可以賺兩萬,下個月可以賺五萬,但是沒有告訴你具體的操作方法是什麼,只會給你講很多的名人案例,告訴你成功這麼簡單,你聽過以後就好像你已經成功了一樣。
  • 假哈佛校訓是翻版成功學
    且來看看這些編造的哈佛校訓: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現在淌的哈喇子,將成為明天的眼淚……足夠勵志,但一看就知道不過是拉哈佛的大旗,做「成功學」的虎皮。   編造的哈佛校訓,其主導思想幾乎都集中在一點,那就是認為人生的終極目標是獲得學習與考試的成功。這不正是國內許多學校灌輸的成才理念嗎?
  • 王開東:斷子絕孫的成功學
    而且,因為這些人自身的弱勢,還常常選擇更弱小的對象下手。開發個人潛能,實現人生價值,成就美好人生。社會成功學還在不斷泛濫,一個個成功學的勵志故事,讓我們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一些人恨不得像嶽不群一樣,為了讓自己卓爾不群,甚至連命根子也不要了。我們何時變得如此渴望成功?成功之路何以變得如此簡單,如此粗暴?我們,還有我們的孩子有沒有選擇不成功的權力?
  • 警惕輿論綁架,也請莫誤傷專業——從高分報考考古專業引熱議的輿論發展說開去
    警惕輿論綁架,也請莫誤傷專業——從高分報考考古專業引熱議的輿論發展說開去每年高考,都會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恐怕當事考生也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選擇會成為一道輿論考場的填空題——就像電影《大話西遊》裡的月光寶盒,讓人們不知不覺地進入到了重置自己人生再來一次的想像之中,在「據理力爭」「苦口婆心」裡投入了太多的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情感情緒。
  • 別讓年齡綁架你人生的主動權!
    這不正是年齡綁架麼?可怕的是,年齡綁架,已經成為了中國人的「傳統」。當你開始掙脫這座名叫「傳統」的牢籠,你會發現生活遠比你想像中更快樂,也更容易實現人生的目標。所以,創業者在選擇紅酒加盟品牌的時候,更要謹慎並進行多個對比!所謂百問不如一見!通過調查當地的市場需求,實地去考察紅酒加盟品牌實力,了解加盟規則以及品牌扶持力度!
  • 不會讓人成功的「成功學」
    但最近有些人,渴望上一次「成功學」培訓課就走向人生巔峰,結果交了百萬學費不說,還落得個傾家蕩產的下場。他們所謂的「成功學」,就是你口號喊得越響亮,說明你越有決心,你越有決心,你就離成功越近。紙上談兵的說辭,成功地鑽了「成功」的空子,讓那些被「成功」迷了心竅的人抵押房產、變賣家當,東拼西湊弄到幾百萬元,轉頭把半生的心血,奉獻給所謂的「成功學」。成功不是學來的,而是靠自己拼出來的。豪言壯語說破天,也不如腳踏實地好好幹。
  • 知名律師火車換鋪被拒:「莫讓道德綁架了善良」
    前兩天,知名律師在火車上換鋪的事件引發了熱議:莫拿道德綁架善良律師帶了兩個孩子坐長途火車道德從來都是約束自己,用道德綁架別人,獲取自己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冷漠和悲哀!莫拿道德綁架了善良!懷揣感恩之心,讚美世間的美好。
  • 川普老師的成功學
    川普迄今共出版過19本書,除了一本小說和三本政論,有八本教人致富的財經類讀物,還有七本提供人生建議的勵志類書籍。後兩類都可以歸入所謂的「成功學」,其中幾種已被譯為中文。1987年底,41歲的川普推出了他的第一部自傳性作品《做生意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此書行銷一百萬冊,穩居《紐約時報》圖書排行榜一年時間,其中有13周名列榜首。
  • 「成功學經濟」背後坑多多
    近期,深圳警方查處了一家疑似以課程培訓和企業營銷為幌子,從事詐騙和傳銷活動的公司,抓獲了多名所謂「成功學」大師,凍結涉案資金1000餘萬元。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網絡平臺上,「成功學經濟」已成為一門生財之道,而其背後卻潛藏不少「暗坑」。
  • 騰訊·大家|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學是失敗之母
    哲學家馮友蘭對此的解釋是,人生所能有的成就有三——學問、事功、道德,而成功的要素亦有三——天資、命運、努力。才、命、力與言、功、德一一對應。在日本江戶時代,表現為個人基於實績主義的一種上升志向。在韋伯的筆下,則是在榮耀上帝的宏大目標下賦予塵世工作以神聖的天職觀,藉以努力奮鬥所達致的人生境界。
  • 如何成為營銷高手:成功學還有用嗎?
    最近,經常聽到何種關於成功學的話題,但實際上很多人總是看到實物的表面,跟著一起起鬨。比如說,現在很多人大肆批判陳安之,劉一秒等人,在我看來,這些人都是人云亦云,沒有自己主見的人。什麼是成功學?成功學一定有一些可以遵循的規律,這就是成功學存在的價值,也是我們這裡所說的內在規律。無論成功學的書籍、大師再多,最終成功學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或許這就是成功學的本質。
  • 「網際網路+」時代 莫讓教育APP「綁架」家長
    在教育搭上「網際網路+」快車的時代,不少學校因作業安排、成績查看都要求學生下載APP,但其中也不乏攜帶高價學習消費的項目——  教育APP,請莫「綁架」家長  本報記者 吳雪君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校園的通知》,要求未經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審查同意
  • 成功學與失敗學
    成功學,顧名思義,研究的是促使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這一領域的主要代表作是前麥肯錫顧問Thomas Peters的《追求卓越》,以及暢銷書作家Jim Collins的《基業長青》和《從優秀到卓越》。 成功學與失敗學無疑都是思考商業的重要方法,我們會不禁比較這兩種思維方式的優劣,這個問題當然沒有定論,我想與大家分享一個基於心理學的視角。 我更喜歡失敗學,這是人心理機制中的負面偏向(negativity bias)決定的。
  • 人生路上莫忘初衷
    今天看到一則關於砍樹的正能量故事,它告訴我們在人生路上走的時間太久了,收到社會因素的影響,有時候我們的道路或著是想法卻被別人所左右著
  • 「成功學大師」落網!名為培訓實為傳銷詐騙 有人賣房交學費
    央視網消息:深圳警方最近破獲一起涉嫌詐騙、傳銷的案件,查處了一家疑似以課程培訓和企業營銷為幌子,從事詐騙和傳銷活動的公司,抓獲多名在網絡上流傳很廣的所謂「成功學」和「營銷學」大師,涉案資金超過2000萬元。
  • 「喪」文化的因果定律,成功學下的犧牲品
    成功學宣揚努力奮鬥,而如果失敗了,原因就是不努力、不付出。把失敗之人無限貶低。首先,失敗是有很多原因的,努力付出確實不一定有回報。其次人生註定有很多努力無法得到的東西,將失敗盲目地歸咎於自身只會徒增羞愧。而且把成功學把失敗定義為一個丟人的事情,這和它宣揚的「努力才會成功」的思想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