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 莫讓教育APP「綁架」家長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在教育搭上「網際網路+」快車的時代,不少學校因作業安排、成績查看都要求學生下載APP,但其中也不乏攜帶高價學習消費的項目——

  教育APP,請莫「綁架」家長

  本報記者 吳雪君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校園的通知》,要求未經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審查同意,教師不得隨意向學生推薦使用任何APP。近日,記者走訪海口多個中小學了解到,不少學生家長在老師或學校的要求下,下載了「釘釘」「一起作業」「一米閱讀」「曉黑板」「一起中學」「一起小學學生」「家長通」「智學網」等APP,有的就攜帶高價的學習消費項目。

  作業軟體攜帶高價學習消費項目

  市民何女士的兒子現就讀海口市秀英區某小學三年級。2018年4月,班主任在微信群中通知家長下載APP「一起小學學生」和「家長通」,以此作為作業安排的工具。若不下載就不能完成老師安排的作業,則會在群內再通知。

  何女士說,之前,學校每天都會在「一起小學學生版」軟體安排數學、英語作業,有時做完後還有額外的習題訓練,現在這個軟體只安排英語作業了。相對而言,何女士使用「家長通」的次數明顯少於「一起小學學生」。「一般我只用於接受老師的通知,這個『家長通』有很多需要花錢購買的項目,擔心孩子在使用時不小心錯按了就不好了。」

  記者通過何女士提供的「家長通」軟體頁面截圖發現,該軟體分為「學習資源」「精品課堂」「孩子學情」「家長說」等欄目,在「學習資源」中就有每日十分鐘訓練營、每日一次直播課及每日故事繪本等學習項目,有免費,也有收費。例如其中的名著與DIY玩具的碰撞售價99元。與此同時,在「精品課堂」中,也用入門班9.9元、素養班510元、狀元讀寫班1010元等消費項目。

  「前些日子,班上就有同學家長反映,因孩子不小心點錯,買了4個項目,花了300多元。有些家長還不知道是收費的,更何況是才上二三年級的孩子呢。」何女士擔心地說,這也是她極少使用該軟體的原因。

  「上個學需要下載多少APP呢」

  陳女士的兒子去年剛升入初中,在海口市美蘭區一所中學讀書。與何女士一樣,她也在班級微信群裡接收到要求下載學習APP的通知。從開學截至目前,已下載「釘釘」「一起中學」「智學網」等軟體,同時也根據通知要求關注了不少的微信公眾號。「這才第一學期就要求裝這麼多軟體和微信公眾號,不知道後面的學習還有多少的軟體,不堪其擾。」陳女士無奈地說。

  據陳女士介紹,為提升學生成績查詢效率,學校不再逐一發布成績,要求家長下載了「智學網」軟體,通過註冊填寫相關信息後,便可一鍵免費查詢孩子的成績單。記者從該軟體的「學情報告」欄目中看到,軟體除了查詢成績外,還簡單分析學生在班級中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科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若想深度診斷,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則要選擇學霸套餐,最低開通一年,需要365元。

  「不知道其他人有沒有買,反正我沒有買,這個也是自願的行為。但是前些天,老師又發通知要求我們關注『助教君』的微信公眾號,在上面進行成績查詢。」陳女士說,關注後,她發現「智學網」與「助教君」兩者功能基本上大同小異,「這顯得多餘,家長又不敢刪除,實在不能理解。」

  近期,該學校正在參加區中學師生朗讀大會,全區師生都參加了此次活動,參加人員需要關注「清弦讀書會」微信小程序。「參加活動是好事,但最近要求添加的公眾號、下載的軟體實在太多,參加一個活動就要關注或下載,這樣的形式顯得太隨意,上個學需要下載多少APP呢?」陳女士說。

  陪伴過程由軟體替代真的好嗎

  「從家長反映的情況來看,有些收費項目只因孩子點錯了就被扣款,且不論老師推薦APP學習軟體是否從中獲利,至少給家長和孩子添加了一定的壓力,可不用這些APP,家長怕耽誤孩子學習進步,用了又怕稍不留神無端消費,就這樣被『綁架』,哪裡談得上自願?」

  在海南師範大學郭敏老師看來,「網際網路+」時代,教育也搭上「網際網路+」快車,APP學習軟體有它的優點,比如承載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學習方式多元有趣,某種程度上解放了一些忙碌的家長。可凡事都有個度,下載多個APP,對家長們的手機容量來說是個負擔,給孩子們帶來的教育效果需重新衡量,而APP上的一些收費項目,更有可能形成消費陷阱,給家長們帶來經濟上的損失。

  與此同時,從APP學習軟體對孩子的影響來說,缺乏自制力的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是否會帶來不良影響;長期使用手機對孩子們的視力是否會有傷害;老師、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是一種陪伴的過程,之間會有情感的交流分享,如果這一切都由冷冰冰的軟體替代,真的好嗎;過度依賴學習軟體的孩子,手寫等動手能力又如何保障?在郭敏老師看來,這些問題都需要審視。

  走訪中,記者也了解到,目前APP學習軟體進中小學校園的現象引起了教育部門的注意。日前,教育部辦公廳曾印發了《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校園的通知》,要求未經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審查同意,教師不得隨意向學生推薦使用任何APP。海南省教育廳也下發相關文件,表示將進行排查,擅自推薦的老師將受到紀律處分。

相關焦點

  • 《新華字典》app高調試水,網際網路時代如何轉換思維?
    6月11日,《新華字典》app上線,除了高端大氣的李瑞英老師配音,還增加了各種拓展功能,但是其40元的價格卻引起不小爭議。《新華字典》app40塊錢的定價合理麼?知識付費一周年之際,手機版《新華字典》卻為何賣不上價?網際網路競爭中,怎樣的收費邏輯才能站得住腳?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為您深度解析網際網路邏輯下《新華字典》的尷尬境遇。
  • 網際網路時代來臨,企業和公司是否有必要開發APP軟體?
    伴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基本上所有人都有著智能機,app軟體的開發市場也隨著發展起來。那樣怎樣才能擁有一個專享的app軟體呢?這就不得不用到app軟體開發技術了。伴隨著大家對智慧型手機依賴的提高, app軟體開發的市場也隨著蓬勃向上,下邊大家先來認識一下什麼叫app軟體開發。
  • 資本綁架在線教育
    只是,四家教育機構已經涉嫌違反廣告法,更引來家長的擔憂——能推出如此低水平的廣告,機構的教學水平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場廣告鬧劇還驚動了中紀委,直接點名批評:資本助推下,內耗嚴重。的確,在眼下的在線教育市場,資本正在蜂擁而入將機構綁架,把行業推向浮躁的燒錢遊戲。它在造富,也在造負。
  •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新華字典》app高調試水,網際網路時代...
    6月11日,《新華字典》app上線,除了高端大氣的李瑞英老師配音,還增加了各種拓展功能,但是其40元的價格卻引起不小爭議。《新華字典》app40塊錢的定價合理麼?知識付費一周年之際,手機版《新華字典》卻為何賣不上價?網際網路競爭中,怎樣的收費邏輯才能站得住腳?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為您深度解析網際網路邏輯下《新華字典》的尷尬境遇。
  • 人民日報:新聞莫被算法、流量和點擊量「綁架」
    人民日報:新聞莫被算法、流量和點擊量「綁架」 2017-07-06參與互動    是被算法、流量和點擊量綁架
  • 在線教育app開發受大眾追捧的原因
    隨著5G時代正式走向商用,在線教學模式迅速發展並受到大眾群體的追捧,同時也為傳統教育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讓在線教育app開發拔地而起。而在線教育app開發受大眾追捧無非就是以下三點:
  • 時代在變,家長也在變,誰也別拿30年前的標準去綁架老師
    A家長覺得適度,B家長可能覺得過度,C家長可能還覺得力度不夠呢。 其實,理解配合老師的家長,老師的做法大部分他們都能接受,偶有不能接受的也能溝通協調好。 而那些不理解、不配合的家長,老師不論怎麼做、怎麼說,他們都不滿意,都覺得是錯的。
  • 網際網路+時代 十大輕鬆賺錢的APP 推薦
    如今,全球已經全面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移動終端計算能力的不斷提升、智慧型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也讓APP應用的數量劇增,現在手機黨遍地都是,上至九十九,下到剛會走。會上網就會玩手機,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更是給了我們新的機會,不得不承認,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成就了一批人,不知道你會不會是下一個?
  • 靖江熊孩子為逃學,謊稱被人綁架,家長該如何教育?
    沒過幾分鐘,兒子給她回了電話,說孩子找到了,可孫子說自己被人綁架了。 這下劉女士嚇壞了,忙到派出所報警。 民警一聽,頓時怒了,這還得了,哪裡來的犯罪分子竟敢綁架未成年人,簡直是無法無天。警方迅速展開調查,詢問小強被綁架經過。
  • 銀行APP為啥泛濫成災?銀行業並不知道該怎麼做網際網路
    根據揚子晚報在去年8月份的一份報導顯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app豐富和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成為各行業爭奪網際網路賽道的一個發力點。然而,app大有泛濫之勢,成為用戶「指尖上的負擔」。「在銀行開個戶,多了10個app。」在外企工作的白領田原抱怨道。剛剛在銀行開完卡的她,又在工作人員指引下下載app。
  • 教育培訓app開發迅速成長的原因是?未來趨勢如何?
    隨著人們對於知識的需求量增多,大家需要一個更好的學習平臺,而教育培訓app開發方案的出現滿足了大眾的需求。現如今,教育培訓app的形式和內容趨於多樣化,其便利程度也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用戶樂意嘗試這種新的學習形式。
  • 英國《衛報》:中國家長被高壓式教育綁架
    英國《衛報》網站8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家長被「完美」教育矇騙對中國家長來說,即使費用高達10萬元人民幣,這樣的好機會仍不容錯過。孩子將學會如何在短短20秒內看完一本書,或是靠觸覺「讀出」撲克牌的牌面。最有天分的學員在拿到試卷的一瞬間,就能在自己腦海中「看到」答案。
  • 「網際網路+」時代的家庭教育創新迫在眉睫
    ,家庭「失語」,家長的權威性和家庭教育受到空前挑戰。因而,網絡時代的到來不僅給家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使家庭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可以說「網際網路+」時代的家庭教育創新迫在眉睫!一、藉助網際網路,引進和學習國外更好的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等,促進中外之間的教育交流,進而構建出適合新時期發展的家庭教育模式,不斷提升國內整體的教育水平,這也是中國教育發展的最大機會所在。
  • 網絡綁架教育,最受傷的是誰?
    面對洶洶而至的網絡關注,姑且不論這些事件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單就實質性的影響而言,是一次又一次假借網絡民意對教育的另類綁架,雖然快意了一些網民對教育的一時洩憤之情,但最終會疊加和演化成對萬千孩子和家庭的深遠傷害。
  • 網際網路來襲,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
    在這種親子關係中,子女被視為父母的「私有財產」,子女的教育和發展完全掌握在家長手裡,毫無個性和主體性可言。到了工業文明時代,變成了一種「工具型」的親子關係。這種親子關係中,父母要把子女培養成「有用人才」。在我國當前的親子關係中,我們不難發現親子關係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學習與監督學習;家庭教育所奉行的主要價值觀就是「學習至上」的原則。
  • 網際網路+教育論壇:5G+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教育變革
    本期為大家介紹由《中國遠程教育》雜誌社和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的網際網路+教育論壇,論壇旨在促進網際網路+教育行業發展,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全面提升教育發展共享水平,共同謀劃「網際網路+教育」的未來!
  • 網際網路教育市場跨入「大爆發時代」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深入普及,「網際網路、教育」儼然成為教育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網際網路、教育」這一概念也被首次提及。報告指出,要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快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抓緊解決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發展「網際網路、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
  • 加強學生勞動教育,家長莫「唱反調」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就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該《意見》從四個方面強調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新時代加強學生勞動教育,需要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不過,現實社會生活中,一些家長對孩子勞動教育存在一些認識誤區,有的家長還「唱反調」。比如,為了孩子「應試」,一些家長更重「智」不重「勞」,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就行,勞動不勞動問題不大。不少家長圍著孩子轉,不讓孩子做家務活,孩子上下學背書包,或打掃教室衛生也都「代勞」。
  •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閉幕,AI時代承載少兒編程教育走向未來
    我們正在經歷網際網路時代向人工智慧時代的轉變,網際網路是前菜,人工智慧是主菜」。在我看來大佬說的確實如此,未來生活方方面面都將有AI技術的存在。目前智慧型手機、社交網絡、雲計算等現金已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人工智慧將在未來扮演重要的角色。人工智慧將會給醫療健康、交通運輸等領域帶來很大的突破。
  • 南京一中,你無須道歉——教育不能被家長的短視和功利所綁架
    近來江蘇省著名中學南京一中因高考成績下滑遭到家長抗議,南京一中隨後向家長道歉,表示將加大對高考的教學力度。家長的不滿和訴求是合情合理,但是,我認為,南京一中,你無須道歉。教育不能被部分家長的短視和功利所綁架。教育要為家長負責,更要為民族的未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