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ly Stat】道德與能力:全人類共通概念

2021-03-02 哈佛商業評論

美國俄勒岡大學的Gerard Saucier帶領一組研究者在亞非和澳洲的12種語言中尋找人類共通的概念。他們發現在所有語言中都出現了道德這一概念,被譯為「好」、「壞」、「不服從」和「羞愧」等詞語。此外,能力這一概念也十分普遍,比如「強」、「弱」、「無用」、「愚蠢」等等。而「羞愧」這一共通概念是人類對社會群體造成行為限制所作回應的核心經驗。(編譯/劉錚箏)

A team of researchers looking for ubiquitous human concepts in a dozen languages as diverse as the Afro-Asiatic tongue Afar and the Australian language Wik-mungkan discovered that ideas of morality — reflected in words that translate as 「good,」 「bad,」 「disobedient,」 and 「ashamed」 — occur in all 12. Also common are concepts of competence, or lack thereof: 「strong,」 「weak,」 「useless,」 and 「stupid,」 says the team, led by Gerard Saucier of the University of Oregon. The ubiquity of the concept of shame may indicate that a central part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is the response to behavioral constraints imposed by social groups, the researchers suggest.

相關焦點

  • 論康德的崇高概念及其道德心理學疑難
    而連接這兩個世界的橋梁,就是康德所說的、作為一種反思性判斷力的鑑賞判斷,它能夠依據「自然合目的性」概念,將自然概念與自由概念融貫起來,從而使得「從純粹的理論理性到純粹的實踐理性、從按照前者的合法則性到按照後者的終極目的的過渡成為可能。」(196) 1這樣,人的認識能力、欲求能力,通過情感的感受能力形成為一個整體。
  • StatQuest生物統計學專題 - tSNE的基礎概念
    StatQuest-XVII-7專題以往文章StatQuest生物統計學專題 - 基礎概念StatQuest生物統計學專題 - p值StatQuest生物統計學專題 - 生物重複和技術重複StatQuest生物統計學專題 - RPKM,FPKM,TPMStatQuest生物統計學專題
  • 認知能力與道德判斷
    認知能力與道德判斷心理學的傳統觀點認為,人類的認知能力與道德能力是相互獨立的兩個功能。認知是在描述層面上對現象的觀察、歸納、分析、解釋,而道德則在規範層面進行善惡褒貶的判斷。認知是認知,道德是道德,認知能力本質上與道德無關;具體的認知過程也許會遭到道德判斷的少量「汙染」,但若想達到「純粹」的認知,就必須把道德對其的幹擾排除出去。
  • 詞根速記單詞DAY89:-stat- 站/確認
    單詞太多,2/7-stat- 站/確認-st- = -sist- = -stin- = -stem- stand [stnd] vi.國家的;州的;正式的拆分:stat- 站 / 確認 + -e 名詞後綴 → 站起來的/確立好的什麼東西國家/州/規定例句:Mexico is a secular stateand does
  • 中國素食需要走向世界利益全人類
    以蔬素為概念的西方素食1908年在德國的德勒斯登召開了第一次世界「素食」大會,並成立了「國際素食協會」(The International Vegetarian Union,縮寫 IVU)。中國素文化是世界素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其蘊含的東方生命文化與餐飲文化博大精深,在全球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應將中國素文化與西方素食文化共同進行研究與傳播,為全人類的身心健康與精神提升做出更大的貢獻。
  • 能力的共通處!海賊中能力相似的惡魔果實!
    在海賊的設定中惡魔果實的能力是獨一無二的,既一種能力只能存在一種,不會出現相同的能力,只有在能力者死亡後他所吃下的惡魔果實才會再次出現!雖然不可能出現相同的惡魔果實,但有些惡魔果實擁有著共通處,既相似的惡魔果實!而海賊連載到現在出現的惡魔果實也非常多了,相似的果實出現了很多,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噸壓果實&公斤果實兩顆果實都擁有可以改變自己體重的能力!
  • 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對道德發展方面的常規概念歸納
    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要知道在兒童道德發展方面有一些常規概念(比如說,對社會規則的理解以及對於正確和錯誤的理解)。下面將就此作一些歸納。1所有的文化都認為讓兒童了解道德標準和規則是一項基本任務,也是成人的職責。
  • 共通造句和解釋_共通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共通(gòng tōng)。通於或適於各方面的。[這個原理在各個藝術門類中是共通的。]共同。[葉聖陶《遊了三個湖》:「(他們三位)有個共通的意思,就是過去使盡力氣也是不成,現在可好了,使一分力氣就有一分成績。」]共通參考例句:1、警方正在用歸納法找出這些案子的共通點。
  • 全人類的英雄故事
    全人類的英雄故事儘管我認為,人文主義的道德和知識實力擁有壓倒性優勢,但有些人可能會質疑,人文主義是否能與宗教、民族主義和人們心中的浪漫英雄主義相提並論。啟蒙運動會因無法訴諸原始的人類需求而最終導致失敗嗎?人文主義者是否應該舉行復興會議,讓牧師們在講壇上反覆宣揚斯賓諾莎的倫理道德,讓狂喜的教徒們眼珠亂轉,用世界語喋喋不休?
  • 使用 Linux stat 命令創建靈活的文件列表 | Linux 中國
    導讀:stat 命令還可以用來創建文件列表。這些列表非常靈活,你可以選擇包含上述任何或全部信息。
  • 道德爭議與事實爭議真的有那麼大的差別嗎——道德能力有高低嗎?
    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樣一種理解道德爭議和事實爭議的解決的方式:只要有能力的和對該領域熟悉的人們對某個問題達成了一致,就視為這個爭議被解決了。這樣的定義能夠適用於事實爭議的解決,因為科學家往往比一般人更了解某個領域,而且他們受過長期的訓練,所以他們更有能力去解決某個專業領域的爭議。所以如果對某個事實問題最有知識和權威的科學家們對這個問題達成了一致,其他人就應該服從這個判斷。在這個意義上,事實爭議被解決了。但是在道德領域存在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的道德能力更高嗎?
  • 《問道》手遊法寶共通要注意什麼 法寶共通注意事項介紹
    問道法寶共通玩法攻略 法寶共通: 1、法寶是道友裝... 在問道手遊中法寶共通怎麼樣呢?好不好用呢?開啟方式又是什麼呢?相信不少小夥伴們都有這樣的疑問,那麼還不了解具體內容的小夥伴們下面就來看一下吧!
  • 感恩母親節:孝與養 一種萬世共通的道德情感
    這從我們今天閱讀「好人365」時,那些與孝有關的故事仍能一如既往地打動、直擊人心中得以體現——其與「百善孝為先」的情感魅力和道德力量之深厚、久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為人父母者,有著天然撫育兒女之情愫。父母之慈愛,其言傳身教,就如人類固有的愛之基因,會薰陶、傳遞給下一代。子女之孝,就是一種對父母之愛的回報,這是一種人類感恩之情的自然流動與回溯。
  • 一種根源於理智的道德能力,被稱為良心
    良心是內心的上帝良心無時無刻不在監督我們,讓我們在違反道德規範時遭受內心的譴責,可以說,它是我們心中的上帝。如果說,良心是存在於人內心的上帝,具有無上的權威,那麼,人們自然會問,良心有什麼特徵呢?小編的回答是:現在,這一種根源於理智的道德能力,被稱為良心,它有這樣的特徵,即一個人克服自己的偏好興趣,而且這個人為他的理性所逼迫,被逼迫著去處理這項事血,好像是在另一人的命令下去處理這項事業似的。因為這種處理在這裡就像是在法庭前的一種裁判行為。但是,「一個為其良心所責備的人必須被思議為與法官為同一人。」
  • 新型「Kick & Kill」表觀遺傳學療法nanatinostat治療EB病毒淋巴瘤...
    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FDA已授予其先導表觀遺傳學藥物nanatinostat孤兒藥資格(ODD),聯合抗病毒藥物纈更昔洛韋(valganciclovir)治療移植後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漿母細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
  • 傳統道德 當代價值
    圍繞「中華傳統道德」這一主旨,與會者從中國道德哲學、儒家德目和德行、傳統道德的現代轉化等角度展開深入討論。  學者對中國傳統道德的某些關鍵概念進行了哲學新詮。貢華南從生命節奏、時令節氣、天地節律等方面,對中國傳統社會的「節制」道德進行梳理,認為天道人性由之可以貫通思考。
  • 錢永祥:道德平等與待遇平等---試探平等概念的二元結構
    這種發展,對西方世界平等概念的發展具有莫大的意義,可以說是在道德上肯定人皆平等的濫觴,不過它並沒有立即直接產生制度平等的要求。由於斯多亞學派強調這種平等屬於人的內在人格,相對貶抑外在身分、位置、與財富的道德意義,所以制度上的平等顯得並不重要。值得強調的是,後代一些肯定道德平等的論述,也多少延續了這種基本態度,不以為道德平等與某些明顯的制度性歧視會有牴觸。 3.
  • 楊小剛:希望概念在康德道德及宗教哲學中的兩種含義
    楊小剛:希望概念在康德道德及宗教哲學中的兩種含義 2017年03月17日 09:39 來源:《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作者:楊小剛 字號 內容摘要:
  • 《法律的概念》與哈特的觀點,以及哈特眼中法律與道德的關聯
    哈特的代表作之一《法律的概念》是20世紀法律哲學領域重要的一本書,自1961年問世以來,以其優美的文筆和清晰的論證,激發了無數學生思考與法律相關的種種問題,諸如「什麼是法律」以及法律、道德與正義的區別等。
  • 跨越時空的惺惺相惜:莊子吾喪我思想與榮格人格面具理論的共通處
    但是莊子「吾喪我」思想與榮格「人格面具」理論卻有跨越時空的共通處,讓人讚嘆。下面,我們先了解一下莊子吾喪我思想與榮格人格面具理論的基本內涵,然後在探討一下二者思想的共通處。三、莊子吾喪我思想與榮格人格面具理論共通處之人有「主我」、「客我」之分這世間的萬事萬物,從一個角度上出發看別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有主客的分別。比如,小王去拍領導馬屁,對小王來說,領導就是客體,自己就是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