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素食需要走向世界利益全人類

2020-12-15 世界素聯

關於素食的標準一直以來是百家爭鳴、各執己見,素食營銷網2010年在中國九華山舉辦的第三屆素食營銷論壇期間,就明確提出研討素食標準的議題,在後續七年時間裡每年都在這個議題上進行大量的研究和討論,直至2016年第九屆(香港)素食營銷論壇,基本完成了素食思想的探討與總結,形成了一個融合東西方素食發展源流與時代趨勢的的素食劃分標準,獲得了大眾的普遍認可。

新的素食標準將素食分為三類:

一、全素(中國素)

二、蛋奶素(現代素)

三、蔬素(西式素)

素食營銷論壇在進行素食標準劃分的同時,發現「素食」兩字在外文世界裡並沒有一個標準含義能夠對應的單詞,例如,英文「vegetarian」是蔬食的意思,與中文裡的「素食」含義相去甚遠。鑑於中文拼音「sushi」已被翻譯對應為「壽司」,經再三研究,考慮廣東話在世界範圍內的接受度,最終把「素食」的英文對應單詞翻譯為廣東話發音「soushi」。

進入21世紀,中國素(全素)在亞洲地區得到快速恢復與發展,特別在中國大陸地區,在許成彪、宋淵博等素食產業界人士的推動下,發展尤其快速,並帶動了蛋奶素、蔬素等新型素食的發展。

以蔬素為概念的西方素食1908年在德國的德勒斯登召開了第一次世界「素食」大會,並成立了「國際素食協會」(The International Vegetarian Union,縮寫 IVU)。目前,國際素食協會的成員數量大約為110個左右,歐美地區的佔大約2/3,亞洲地區有約十幾個,中國有2個,一個是香港的嚴格素食協會,另一個是新註冊的北京國際素食俱樂部,國際素食協會成立100多年來,一直不遺餘力地推廣西方素食文化,為西式素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中國素文化是世界素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其蘊含的東方生命文化與餐飲文化博大精深,在全球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應將中國素文化與西方素食文化共同進行研究與傳播,為全人類的身心健康與精神提升做出更大的貢獻。

風雲際會,因緣和合,世界素食聯合會應運而生,聯合全球素食界理論、文化、營銷、養生、健康、廚藝等相關領域的人士與團體自願組成非營利機構。在遵守各國法律、法規、政策,遵守各地區社會道德風尚的基礎上,組織推廣素食專業研究與素食文化傳播活動,積極宣揚素食的普世價值,推動東西方傳統文化的交流,為全人類的和諧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傳承飲食文明 傳播素食文化

www.worldsoushi.org

微信·worldsoushi

相關焦點

  • 素食的大利益及如何吃好素食—自在農夫
    關於素食的利益與功德,在《楞伽經》、《涅槃經》等佛教經典和許多高僧大德的開示中皆已被強調,大家對此應該很熟悉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佛教徒雖然吃素,對素食營養卻不是很了解。有些佛教徒沒有完全素食,除了因為吃肉的習氣很重,一時難以克服之外,主要還是擔心素食的營養問題,害怕素食營養不夠,不敢完全放棄吃肉。
  • 對話素食:素食與分子料理的新世界
    智素在線:隨著飲食文明進步,純素食菜亦成為大眾比較歡迎的消費,這其中也需要烹飪技巧的提高,就分子料理如何嫁接素食食材,打造出與葷食不一樣的素食美食,能不能分享一些看法和具體做法!因為我們傳統的烹飪技法有40多種,而我採用分子料理的更多的30多種技法重新去烹飪素食,會讓這個素食產品的技法更加多彩,呈現手段會更好,所以說為中國的傳統素食走向國際,讓中國菜的味道、質感,讓全世界看懂中國素食的表達,這是用分子料理做的素食,一定會為中國素食帶來一個新的方向和標杆。
  • 《飼養全人類》裡面的腦洞世界!
    《飼養全人類》作為最近非常上頭的熱門小說,憑藉著超大的腦洞、一流的創意、搞笑的劇情、上佳的文筆成為了許多書友書架的常客,但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書的篇幅長了,自然也會有所混亂,所以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梳理一下《飼養全人類》中的腦洞世界!
  • 中國的素食者 你不需要自我歧視
    許多人原來不知道素食的好處,如果身邊、飯桌的鄰座有素食者,好奇之下,他們在交流中可以開闊眼界,獲得新知,這不是自利利他的善舉嗎? 素食光榮,素食慈悲,素食利他,素食者不需要抱歉。  素食的佛教徒別拿佛法送人情 由於中國社會中普遍缺乏人權觀念,許多人都不尊重他人的個人信仰和飲食選擇,又對素食缺乏了解,所以,素食者在剛開始吃素的時候,往往會面臨來自社會、家庭的全方位壓力,最需要其他的素食者、佛教徒的支持和幫助。 但是,有些佛教徒往往不自覺地會給素食者帶來許多不必要的壓力和負擔。
  • 諾貝爾獎得主科斯:中國的奮鬥就是全人類的奮鬥,未來希望在中國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新制度經濟學的奠基人之一羅納德.科斯在自己的著作《變革中國》談到:1978年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二戰以後人類歷史上最為成功的經濟改革運動!還曾留下了這樣的評價:「我是一個出生於1910年的老人,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和許多事情,深知中國前途遠大,深知中國的奮鬥是全人類的奮鬥!中國的經驗對全人類非常重要!希望在你們,希望在中國。」事實上,中國在1949到1978年間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因為在此之前中國受到了近百年的入侵、戰爭、外來壓迫等等。
  • 林學明:走向世界的中國設計 需要邏輯思辨思維
    前段時間發展得非常快,有很多東西來不及說,來不及思考,已經邁出了一大步,當然這是世界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因為前二十年是發達國家的一些產業轉型時期,還有我國經濟需要快速成長的時期,所以這個時候很多設計師來不及去充分思考,急需解決人們的生活所需。而且國門打開後,湧進來如同洪水一般的西方文化與信息,我們還來不及過濾,來不及吸收,現在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時候了。
  • 習近平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中國日報網日前發表文章:《(老外談)一年後,回望中國在達沃斯許下的承諾》,這篇由世界經濟論壇循環經濟倡議項目專員詹姆斯·彭寧頓撰寫的文章指出,「過去12個月,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提及的主題似乎指引了中國主要政策走向和轉型方向。中國在全球事務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這不僅發人深省,還將繼續推動形成一個多極的、多概念的全球體系。」
  • 「中國發展是屬於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
    新華社記者 李濤/攝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為亞洲和世界帶來的是發展機遇而不是威脅。
  • 王永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典藏瑰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達五千年。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文明共享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西傳」,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可溯源更早。就近代來說,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學西傳」的最重要內容,也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驅代表作品。
  • 素食列入大學課程啦!素食風潮席捲全球大學:中國各高校、耶魯、哈佛、衛斯理安大學的素食點餐率很高
    【相關連結】今天喜見中國香港開辦素食課程。在中國內地,素食在大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例如近百年素食窗口歷史的北大,現有素食團體,目前清華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數十家高校有素食協會或者類似的組織,有了高校素盟。
  • 中國利益重心到底在哪
    《環球時報》11月15日刊登了程亞文先生的題為《歐亞大陸是中國利益重心》的文章。文章認為:「中國國家利益主要集中在歐亞大陸」,「如果陸上絲綢之路重新成為中國對外貿易主要通道的話,中國國家利益將重新回到歐亞大陸。」
  • 業內消息:素食是未來投資的熱點,頭啖湯先到先喝!
    1.素食是21世紀全人類的共同追求 素食具有多種社會價值:環境保護、動物關懷、健康養生以及精神層面上的心靈修養的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東西方飲食文化的融合,追求飲食健康成為21世紀全人類的共同追求。因此素食的健康價值,在此背景下,就顯得特別突出,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 我是素食者,也吃蛋奶魚
    第三個層面是從人類個體健康的層面來判斷,素食對我們的健康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在接受書中的觀點之後,我從2009年12月開始成為了蛋奶素食者。就是除了素食以外,我只吃蛋和奶。當然這還不能算是嚴格的素食者,不過可以算是一個走向動物保護的起點。在思考素食問題的同時,我也閱讀了一些對動物保護答疑解惑的書籍和影片。
  • 為什麼耶魯、哈佛的素食點單率,比其他學校高86-130%?原來素食有這16個好處!
    看到這些數據真是感覺,吃素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不得不讓我們好好思考,素食究竟有哪些好處,讓世界知名學府的素食點單率越來越高?生產肉、奶製品都需要大量的水:生產一磅豬肉需要576加侖水,生產一加侖牛奶需要880加侖水,生產一磅牛肉更需要高達1799加侖的水,所以素食者無形中節約了大量水資源。
  • 豐子義: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摘要]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拿什麼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歷史和現實表明,能夠真正走向世界、引起世界廣泛關注的文化,必然是適應時代需要、體現時代精神的文化。
  • 中華易學走向世界
    2019中英經貿交流大使頒獎禮活動在倫敦隆重舉行中華易學走向世界2019年10月21日中英經貿交流大師頒獎典禮在位於倫敦的英國倫敦陸軍海軍俱樂部隆重舉行,來自中英兩國的多位貴族、政府官員以及企業家參與此次頒獎典禮。
  • 人民日報走向學科:從世界視域看中國哲學發展
    知識分化與世界歷史的形成催生「世界哲學」   隨著歷史越出地域限制而走向世界歷史,歷史空間等方面的限制也在某種意義上得到突破,這就為真正超越特定界限(包括文化背景的界限)而走向對整個世界的理解提供了歷史前提。同時,近代以來,隨著知識不斷分化,學科意義上的不同知識形態逐漸取得相對獨立的地位,並愈來愈趨於專業化、專門化。
  • 習近平縱論經濟全球化:「中國發展是屬於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
    新華社記者 李濤/攝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為亞洲和世界帶來的是發展機遇而不是威脅。
  • 學習筆記:「中國發展是屬於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習近平總...
    新華社記者李濤/攝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是傳遞友誼的正能量,為亞洲和世界帶來的是發展機遇而不是威脅。
  • 為了全人類的利益:我們和機器人約法三章
    這個方案大致如此:機器人符合公眾利益。任何人工智慧機器或系統必須保留其所生產財富的20%給人類。每個公民都在機器人生產的財富池中擁有平等的經濟所有權。好處如下:1. 在一個工作機會較少的世界裡,最低收入保障制度提供了一個使人們平等獲得機會的起點,平等的醫療、教育和住房。免除了基本的生存之憂,人們才可以釋放在藝術、哲學和科學領域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