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遇瓶頸 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提供新方案

2021-01-10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可能每個人都不會想到,自己過得好好的,怎麼就突然和癌症扯上關係了呢?我一度也是這麼覺得的,但經歷過癌症帶來的「三重打擊」後,我不得不說,癌症的確是每個人都需要警惕的病症。我現在已經基本「擊敗」了癌症,我認為我必須把自己的經歷分享出來,給那些正在被癌症折磨,或者面臨著困擾的病友們。

事情的起因是,有段時間我經常感到身體不適,頭暈頭痛,後來甚至出現行動不便的情況。2017年3月,我難忍痛苦,去醫院進行腦部檢查,終於查出了致使我身體越來越差的罪魁禍首——我的腦部出現了3個腫瘤!

事情來得突然,當時的自己有點「懵」。所幸醫生很快安排了腦部手術,切除了其中一個腫瘤,病理檢測確認為肺癌轉移,並發現ALK基因突變。

當時,通過上網查詢並與主治醫生溝通,我得知,除了手術外,還可以通過綜合治療控制肺癌,可惜當時內地還沒有特別針對ALK基因突變的靶向藥物(我患病時這類藥物還沒在內地註冊上市,網絡上有些信息有誤導性,病友們一定要多與主治醫生溝通諮詢,不要因網上的不實信息延誤病情),這可把我愁壞了,沒有藥,我怎麼進行綜合治療呢?

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可能真的是上天眷顧吧,我愛人當時由於工作的關係,與香港一些公司有往來,他的一位香港朋友在得知我的情況後,建議我們諮詢一下香港的醫院,看是否有治療機會。在我術後修養期間,我愛人拿著我的病例,前往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諮詢,醫院反饋說針對我的情況,香港已引進有針對性的靶向藥,醫生建議我儘快赴港治療。於是,在我出院後,我與愛人一同來到了香港。

東莞到香港非常方便,我們按預約的時間到達了港安醫院,那也是我第一次見到我的主治醫生曾偉光醫生。

首次與曾醫生溝通,我們聊了近一個小時,醫生詳盡深入地分析了我當時的病情和身體情況,並為我開具了PET-CT和全身核磁共振檢查,來定位肺部腫瘤的位置。

出人意料的是,那次檢查不但成功鎖定了肺部腫瘤,同時竟還發現了甲狀腺也存在可疑陰影,這是什麼?我先賣個關子。

檢查結果出來後,曾醫生立即為我安排了多學科聯合會診,和外科專家一起針對我的病情進行研究。這陣仗讓我覺得有點驚訝,但聽病友說這種會診在香港其實比較普遍。針對我的病情,專家們進行了深入討論,專門為我制定了最終治療方案。

曾醫生為我詳細地解釋了治療方案,採用逐個擊破、循序漸進的治療方法。我的腦轉移部分,之前已經通過手術「解決」了一個,另外兩個,則在手術康復、身體情況已經穩定後,採用立體定位放療的方法,這樣可以同時縮小全身腫瘤,並配合服用第二代靶向藥,控制肺部腫瘤發展。坦白說當時雖然有點還是有點擔心,但醫生的治療方案給了我堅定的信心。感謝曾醫生和我的丈夫,在他們的幫助下,我的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條,而我只需要專心配合治療即可。

堅持終會有成果,為期30天的放療周期結束後,我的複查結果顯示,腦部的兩個擴散位點已經基本消失。

這個結果讓我非常雀躍,但曾醫生提醒我,抗癌絕不可以掉以輕心。半年的修整後,我進行了複查(因為病情發展,在此提醒各位病友,建議大家根據醫生方案,定期進行影像複查),根據最新的影像報告,曾醫生又為我安排了為期6周半的33次放療及靶向藥物治療方案。2017年底,我的複查評估顯示,我腦部及肺部的「腫瘤們」,已經全都無影無蹤啦。

看到這裡,你們大概以為,幸運的我已經完全度過了劫難。但還記得剛才提到的甲狀腺可疑陰影嗎?2018年複診時發現甲狀腺陰影還在,並且不斷生長。在進行生物取樣後,確診為早期甲狀腺癌——命運再次跟我開了個大玩笑,這已經是癌症帶給我的第三重打擊。只不過,此時的我已經「今非昔比」——為我「保駕護航」的曾醫生和香港港安醫院腫瘤中心的醫護團隊,結合我當時的情況,為我制定了治療甲狀腺癌的方案,用放射碘治療的方式,控制住了我的病情。

現代醫療在不斷進步發展,癌症治療手段比我當年要先進許多,在這裡提醒大家,領先的醫療訊息真的讓你在抗癌路上少走彎路,與醫生多溝通,了解最先進的治療手段,積極配合治療才是正道。我因為赴港便利,選擇了香港的醫院,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通過現場問診或遠程諮詢,向更多正規醫院尋求治療意見。不只癌症,罹患任何病症,多多諮詢,相信醫生,多了解境內外的先進醫療資訊和醫療方法,都對治療大有幫助。

現在的我,病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會定期去香港複查,我也在期待一個又一個五年的到來,儘管我當初真的嚇得不輕。那時的我還不到40歲,討厭跑醫院,徘徊在人滿為患的內科外科放射科,迷茫,更害怕自己就這麼在如此燦爛的年齡裡離開,那種恐懼,真的不想再經歷一次。但我也從不否認自己的幸運和順遂,被人提點,去香港接受治療,接觸到了全球最先進的藥物和治療方法,遇到了耐心負責的主治醫生,大大降低了我的抗癌難度。一路下來,很多人給予了我太多的幫助,我的主治醫生、香港的醫療團隊、我的愛人、家人、朋友,甚至我先生的香港同事,感謝他們,陪著我一起,讓我重獲新生。當然也要感謝自己的堅持,堅持才有希望。

在看這篇文字的你,是否也被困擾呢?不要放棄呀。

相關焦點

  • 香港治療肝癌最好的醫院:香港港安腫瘤中心入選五大優勢
    香港港安腫瘤中心(司徒拔道)源自香港港安醫院,始創於1964年,是香港大型綜合私家醫院,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管理,也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全球170家醫院之一,致力為腫瘤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和護理服務。通過海外醫療平臺的幫助,朱先生來到香港港安腫瘤中心問診,香港肝癌醫生表示國內影像並不清晰,影響治療方案的判斷,安排朱先生重新做了海外針對肝癌的專項檢查--C-11 PET-CT(目前內地醫院沒有)。  精準的檢查才能確認病情的實際情況,是有效治療中晚期肝癌的前提。作為香港治療肝癌最好的醫院,香港港安腫瘤中心可以為病人提供肝癌專項C-11 PET-CT檢查。
  • 香港治療肺癌最好的醫院排行榜
    摘要:   2018年7月24日訊: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國際癌症研究署及美國癌症協會統計,香港在肺部腫瘤治療領域排名國際前列,肺癌治癒率高過美國六個百分點,正式位列世界第一。  在香港癌症治療權威醫院中,治療肺癌最好的醫院成為患者最關係的問題。
  • 粵港澳大灣區最佳醫院50強排名,香港共13家醫院上榜!赴港就醫風靡...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逐步推進,大灣區的大健康、大融合邁上了新臺階。 在之前香港舉行的「健康論壇2019」國際大會上,「粵港澳大灣區最佳醫院50強」榜單發布。
  • 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將實現癌症精準治療
    包括細胞治療在內的免疫治療是全世界癌症研究的熱點,中國的科學團隊在癌症免疫治療的研究上也早有參與。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提出以細胞治療臨床研究為引擎,以「免疫治療+」為診療特色,以多學科聯合為診療模式,為腫瘤患者實施個性化精準治療。針對腫瘤患者,醫院採取「一體化診治定製」模式,由多科專家聯合對患者制定最優治療方案。究竟什麼是細胞治療?
  • 連鎖腫瘤治療機構海吉亞醫療在港招股 去年醫院業務營收佔比近九成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連鎖腫瘤治療機構海吉亞醫療在港招股 去年醫院業務營收佔比近九成 6月16日,港交所披露了海吉亞醫療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吉亞醫療)最新招股書。公司開始在港交招股,招股時間為6月16日至6月19日,發售價為每股17港元~18.5港元。
  • 美國十大癌症醫院排行榜,赴美治療腫瘤必讀指南
    在發布本榜單的同時,鳳凰網腫瘤情報局、CC周刊將為您特別提供每個醫院自行就醫的相關貼士:如果要去這些腫瘤醫院就診,最省錢的辦法就是自行與這些醫院的國際中心聯繫,它們均提供免費的中文與翻譯服務。在安德森治療腫瘤,有一個全球性的優勢——能先於世界上其他病人數年的時間用上最新的腫瘤藥物,因為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腫瘤藥物臨床試驗基地,大多數的腫瘤藥物都是從安德森的臨床試驗出來後上市的。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這家癌症中心的詹姆斯·艾利森教授(James P.
  • 港大深圳醫院設放射治療科 彌補深圳腫瘤治療短板
    1月14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五大卓越中心之一的臨床腫瘤中心正式開設放射治療科,利用深圳最先進的直線加速器開展放射治療。深圳市衛計委主任羅樂宣表示,該中心的全面開放讓深圳開始補上腫瘤診治的短板,讓病人無需外出求治。因缺乏直線加速器,2014年,深圳有近萬名腫瘤病人到廣州治療。
  • 嘉會國際腫瘤中心,讓癌症治療更符合國際標準
    我國是癌症大國。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較2014年的380.4萬增加12.5萬,增長率為3.2%,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中國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 清華長庚醫院聯合臺灣長庚紀念醫院提供癌症精準治療
    目前,癌症的發病率在不斷升高,如何更好地為癌症患者進行治療,實現「精準醫療」的目標,清華長庚醫院放療科聯合臺灣林口長庚醫院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開展聯合診療,實現兩岸醫師交流合作和診療資源的共享。清華長庚放療科集現代高科技放療設備、智能化高新技術於一體,為大大提高定位精度,為腫瘤精確放療提供有力保證,醫院配備了瑞典醫柯達公司帶有IGRT系統的Synergy醫用直線加速器,可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實時圖像引導,提供多檔能量的X線及電子線,滿足不同部位、不同深度腫瘤治療的需要。系統配套最新的MONACO 5.0三維治療計劃系統,能夠完成調強、適形等放療計劃設計。
  • 清華長庚醫院聯手臺灣長庚紀念醫院提供癌症精準治療
    臺灣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開設了東南亞首家質子治療中心,為癌症精準治療提供了高端設備資源。目前,癌症的發病率在不斷升高,如何更好地為癌症患者進行治療,實現「精準醫療」的目標,清華長庚醫院放療科聯合臺灣林口長庚醫院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開展聯合診療,實現兩岸醫師交流合作和診療資源的共享。
  • 香港養和醫院導入日立質子線癌症治療系統
    在香港養和醫院設於阿公巖的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內,日立將會安裝搭載點掃描照射技術、具備2間旋轉機架治療室的質子線治療系統。為了配合城市用地的面積限制,該質子線治療系統採用了加速器和多個治療室上下層配置的緊湊結構設計,這將成為今後在擁擠的城市中心設置質子線治療系統的一個具有參考價值的案例。該系統預計最快可於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這是日立首次面向香港地區提供質子線癌症治療系統。
  • 臺灣領先的癌症治療中心採用全電子化醫療流程
    中國網7月13日訊 和信癌症治療中心醫院(下簡稱「和信醫院」)在放療領域建成完全無紙化、無片化的醫療流程,旨在提高患者安全水平和醫院運營效率。和信醫院醫學物理科主任Yeh-Chi Lo博士表示:「我們以瓦裡安的ARIA平臺作為標準,同時使用了瓦裡安和西門子的信息管理軟體。在3個月內,我們在該科室取消了所有的紙質表格。瓦裡安及其本地代理商Cooperative C.L.公司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幫助我們配置ARIA軟體來管理不同類型的治療方案,並且設置我們在醫療工作流程方面的偏好。
  • 質子治療成治療癌症新利器
    質子治療服務為不能進行手術的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由於質子放射治療療效高而副作用低,治療時可避免傷及健康的細胞,特別適用於兒童癌症、肺癌、肝癌、攝護腺癌、胰臟癌及鼻咽癌等,在兒童癌症中尤其具有治療意義,可大幅降低兒童成長過程中對身高、視力以及生殖系統的影響。但瀰漫性腫瘤,或出現腫瘤緊貼胃腸等情況則不適合接受質子治療。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多院區一體化發展 承載「國家腫瘤醫學中心...
    而在我國,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平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年超200萬人死於癌症,且癌症發病率還在呈上升趨勢。戰癌,迫切需要新策。在上海浦東張江科學城,腫瘤醫院浦東院區運行已一年有餘。一句「不做量的疊加,要做質的提升」,掀開腫瘤醫院多院區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也給萬千腫瘤患者一個新可能。
  • 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現針對骨癌疼痛提供無創新療法
    臺北2014年7月4日電 /美通社/ -- 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 (TMU-TCC) 今天宣布臺北癌症中心 (TCC) 現在提供一種新技術 ExAblate,幫助提升忍受骨轉移癌疼痛之苦的病人的生活品質。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北癌症中心是臺灣第一家向癌症病人敞開大門、提供這種治療的放射腫瘤臨床中心。
  • 汕頭市中心醫院:腫瘤微創治療技術又上新臺階,針尖精確抵達病灶邊緣
    消融治療被廣泛應用於臨床後,目前已成為繼手術切除和介入治療之後的第三大癌症治療手段,其療效與手術切除相近,可以作為一種根治性治療手段。許多中晚期腫瘤患者因不能開刀、術後復發或病灶廣泛轉移等原因,無法獲得根治性治療。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術作為一項新興的多學科協作、多技術融合的綜合治療方式,為腫瘤患者提供了又一種腫瘤治療方案。
  • 如何為患者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好醫友腫瘤應答指數助力腫瘤精準用藥
    據統計,癌症治療平均有效率不到30%。如何為患者制定最佳治療方案,是臨床醫生面臨的最大挑戰。特別是隨著抗癌藥不斷推陳出新,腫瘤治療所面臨的挑戰也逐漸升級:一種適應症指南推薦多個標準治療方案,儘管腫瘤靶向基因檢測已用於臨床,但數據顯示不到7%的患者獲益。究竟哪種藥物組合對患者最有效呢?
  • ...國家癌症中心,「最強陣容」助力,腫瘤防治「國家隊」在深開特診
    為滿足深圳及大灣區居民多層次需求,提高區域疑難病症診斷和治療水平,9月7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特需門診正式開診。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深圳醫院黨委書記赫捷院士帶領國家癌症中心"最強陣容"專程蒞臨深圳,包括院士在內的10位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腫瘤專家現場出診,為100多名患者診療。
  • 上海首套 CyberKnife(R) 系統落戶重要的腫瘤學術中心
    此次安裝是讓全球使用射波刀放射外科手術作為癌症醫護非手術選擇的又一臺階。」 華山醫院的安裝是迄今為止安裝的第121套射波刀系統。之前在中國安裝的四套系統位於香港的香港港安醫院 (Hong Kong Adventist Hospital)、山東濟南的山東魯臺腫瘤醫院、天津的天津腫瘤醫院和廣西南寧的瑞康醫院。
  •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構建「五個一」院地合作模式推進基層癌症...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認真貫徹落實《關於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發揮優質醫療資源優勢,實施癌症防治行動,先後與合川區人民政府、梁平區人民政府、雲陽縣人民政府籤署合作協議,構建「五個一」院地合作模式,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就醫,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