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應該上調音樂在跨學科終身學習中的地位

2020-12-14 騰訊網

公眾號三周歲生日會報名截止倒計時7天:三周歲生日會報名開啟——且看四維跨界終身學習者的演出,不一樣的生日會期待不一樣的你。

這是廬山面目的真面目第596篇原創內容,2020年第105篇。

本篇的主題關於我們都應該上調音樂在跨學科終身學習中的地位。

這個標題聽起來有點像投資機構大幅增持某家公司股票。

沒錯,時間是我幾乎唯一的資源,也是每個人最重要的資源。本篇要分享的,就是我調整時間投資比例的思考。

上一篇內容發出了剛剛寫出的一首新歌,在寫出當天就熟悉到可以錄音,並且完成錄音,再分享到公眾號,可見我的時間使用效率。關鍵這一天我還見了幾個朋友。

一首讓我自己感動到哭的新歌,在公眾號反應並不大。這看起來好像是喜歡公眾號內容的朋友,對音樂沒有需求。

淺嘗輒止的思維方式,就到此為止了。既然大家不太喜歡音樂,那就少寫一點,少放一點。

但我的思考不是這樣的,而是回到原點,看人的成長是不是需要音樂。

這個答案是非常肯定,確定和一定的。

我從兩個方面來說這個答案。

第一,音樂是開發右腦的極好載體。

我們每個人的最強武器大腦,由左右腦組成。

左腦負責邏輯理解、記憶、時間、語言、判斷、排列、分類、邏輯、分析、書寫、推理、抑制、五感(視、聽、嗅、觸、味覺)等,思維方式具有連續性、延續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腦可以稱作「意識腦」、「學術腦」、「語言腦」。

右腦負責空間形象記憶、直覺、情感、身體協調、視知覺、美術、音樂節奏、想像、靈感、頓悟等,思維方式具有無序性、跳躍性、直覺性等。右腦更萬能,善於找出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許多高級思維功能取決於右腦。把右腦潛力充分挖掘出來,才能表現出人類無窮的創造才能。所以右腦又可以稱作「本能腦」、「潛意識腦」、「創造腦」、「音樂腦」、「藝術腦」。

邏輯思維再強,只能鍛鍊到我們的左腦。而更高級的能力來自於右腦。

經濟的轉型升級,來自每個人創造價值的提升。創造價值的提升,來自於每個人能力的提升。而右腦是最具潛力的開發部分。

創新只會來自於右腦,而不是左腦。

右腦如何開發,音樂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載體。

第二,音樂是商業背後的文化精髓。

音樂對商業的影響之大、之深遠,很多對音樂不了解的人,並不知道。

首先,搖滾樂是近代商業發展的底層邏輯和文化基因來源。

搖滾樂的靈魂是叛逆,商業的基因是差異化。

這兩者同出而異型。在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在思維方法上就是一回事。

其次,很多傑出企業家是超級樂迷,或者說喜歡音樂對他的企業影響非常大。

很多企業家,年輕的時候都是超級樂迷。

比如維珍集團創始人理察·布蘭森,他不僅僅是樂迷,他還直接捧紅了sex pistols,成立了維珍唱片。

比如巴西塞氏集團創始人當年也是深受音樂影響,因為覺得父親創立企業的管理模式一點都不酷,自己要做出不一樣的東西,才締造了塞氏集團領先幾十年的管理創新。

另外一個超級樂迷的代表,是賈伯斯。賈伯斯非常崇拜Bob Dylan,非常喜歡他的音樂,這是賈伯斯和蘋果會做出iPod的原因。而iPhone是基於iPod的拓展。所以iPhone帶來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與音樂密不可分。

最後,音樂本身也是一個產業和龐大行業。

日本的山葉,至今歷史已經130多年,起家於鋼琴,幾乎生產遍了所有樂器,而且包含原生和電聲。

130多年前就會誕生山葉,是因為日本在那個時候全面引入了歐洲教育體系,非常重視音樂教育。

這一點日本領先我們一百多年。

日本的樂器行業也僅次於美國,除了山葉,還有Ibanez、takamine、Roland等等。

基於以上兩點原因,可以說音樂方面的學習對於跨學科終身學習非常重要。

而中國目前的現實和現狀是,走上工作崗位的人,很少比例還會聽歌,更少比例還會愛好音樂。

大部分人以前也就是酒後去KTV,八項規定之後,這一項很多人也沒有了。(當然這樣的沒有是好事。)

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過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中國之前大多數工作環境,需要的是爾虞我詐,需要的是能夠做違背自己意願的事。

而喜歡音樂的人,都是極其單純的。喜歡音樂,會讓人變單純。應該說,音樂會淨化人的心靈。

環境的階段性問題,導致喜歡了音樂,不利於在這樣的環境中發展甚至是生存。

所以很多人工作之後就不再喜歡音樂,這一點和看書很類似。

但這恰恰是我們需要改變的。

只有更多的人喜歡音樂,淨化了自己的心靈,社會才能減少謊言、醜惡。

只有更多的人通過音樂鍛鍊了自己的右腦,才能使得創新更加可能。

而音樂又是我的愛好,是我過去花費過很多時間、精力、代價去追求的。

那麼自然而然,音樂要成為我跨學科終身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通過我微弱的影響,讓一些人先變得更喜歡音樂。

離我最近的身邊朋友,現在幾乎每次見我都可以聽到我的音樂了。

今年的公眾號生日會,音樂佔用的時間不會太多,但是會融入到我的分享之中。音樂的魅力在現場,因為只有現場可以傳遞靈魂深處的聲音。

對於我的跨學科終身學習來說,現階段是幫助和影響成年人。下一階段把跨學科終身學習的成果用在孩子身上,帶著我的吉他和朋友們一起去貧困地區,除了分享知識,還要唱歌給孩子們聽。

這就是一個跨學科終身學習者眼中的音樂,和音樂圈的大多數人都不太一樣。

跨學科終身學習者眼中的世界,和大多數人都不太一樣。

今天最後問朋友們的是,你喜歡音樂嗎?你經常聽音樂嗎?你打算學習一項樂器嗎?

相關焦點

  • 跨學科教學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01在音樂中活躍課堂把英語教學與音樂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樂感,熟悉句型。在熱身環節時讓學生唱唱英語歌曲,能很快把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到學習中來。在歌曲中操練單詞句型,能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單詞句型。如果在操練時選擇給一些舊曲譜上新詞,學生能很快地掌握了新知。
  • 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探索
    近年來項目式學習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其核心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並強調學習過程和成果評價的多樣性和個性化。這恰好符合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大趨勢。  四、鹽田區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模式介紹  本團隊在本項目中的定位是指導鹽田區中小學根據各校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項目開展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由於我們團隊中有負責項目式學習理論研究的陳尚寶副主任、申燕博士,也有負責具體落實項目式學習教學的的姚毅鋒、劉潔美、馬瑞、吉寧虎、張臻等老師。
  • 查理·芒格:為什麼人人都應該增強跨學科的技能?
    第二,在精英教育方面,我們有足夠多的天才和時間。畢竟接受此類教育的是1%的智力超群的人,而一般說來,教育他們的老師要比學生還要優秀。我們有13年充裕的時間,足以把這些12歲的尖子生培養成職業新手。第三,逆向思考和使用清單很容易學習——在飛行員中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同樣如此。
  • 終身學習造就這個時代合格的父母
    過度的重男輕女也好,過度的控制欲也好,虛榮心過重也好,本質上來說,都是愚昧的受害者。 愚昧會讓人迷失方向、丟棄善良、生出惡毒。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看到媒體報導的類似事件。 我們無法也不應該更多責難我們的父母。而是應該把更多關注點集中在:自己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 改變世界唯一的方式是改變自己。
  • 終身學習幫我們在困境中生活下去
    但還有些人,卻從這場疫情中獲益,升職,做副業,還是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收入,可以躺著賺錢。我想這些人可以在這場疫情下,沒有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可能與自己持續學習有一點關係吧。通過學習把握了當前的形勢,順勢而為。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自己不會被社會所淘汰。終身學習是決定人能否在社會立足的重要影響因素。
  • 終身都要學習
    我大女兒2歲半的時候有一次她對爸爸說「爸爸,你好厲害,你怎麼什麼都懂啊?」爸爸回答她說:「寶貝,爸爸的知識只是暫時比你多那麼一點點,有一天你一定會超過爸爸的。」大女兒如今4歲了,有一天她跑去對爸爸說「Daddy, boxers!」。
  • 【直說快訊】 「2019終身學習與未來人才國際會議「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舉行
    杜威的著作中沒有專門論述終身學習的文章,但是,他的教育哲學中閃爍著終身學習的思想,他提出教育和學習是終身的歷程,並積極倡導學習和生活的整體觀念。杜威也一直被認為「是終身教育或回歸教育哲學理念的偉大創始人。』」今天下午,「2019終身學習與未來人才國際會議」新聞發布會與主題工作坊在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舉行。
  • 清華美院聯合共建的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成立
    清華大學終身學習實驗室是一個國際化、跨學科交叉、跨界融合的創新學習教育與研究機構。將創新設計與高新科技等諸多領域的知識學習和動手實踐相融合,面向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群體開展創新學習實踐活動。作為一個國際化的教學和研究中心,終身學習實驗室將在創新學習理論與方法層面開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努力開發更有助於學生探索發現和動手學習的工具和平臺。
  • 解讀山姆大叔少兒英語的跨學科教育理念
    跨學科教育理念:同步美國加州小學教材,孩子不僅僅學習英語,而且用英語學習數學、科學等跨學科知識。使受教育的孩子具備「跨學科英語思維」和「未來領導力」的少兒英語培訓綜合解決方案,為未來出國留學打下良好基礎。音樂律動教學:動聽的音樂總能扣人心弦,我們的課堂永遠充滿旋律優美的主題歌曲,朗朗上口的歡樂歌謠。
  • 王洪新話兩會:應該制定終身學習法或者繼續教育法
    2015年全國兩會即將開幕,我們又一次迎來盛會。兩會,從來都不是代表和委員們的專屬會議,而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參政議政的舞臺。來自天南地北的代表和委員將全國人民的「好聲音」帶到北京,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為之勇擔重任,為祖國的強大和人民的幸福共同努力拼搏,為實現「大我」和「小我」的「中國夢」共同奮鬥。
  • 為全球化的世界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
    跨文化(interculturality)一詞的詞根有 inter,代表和交際、對話、協商,但詞語中還有ality,說明這個詞體現的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永不停止的終身的過程,師範生應該清楚他們永遠無法為跨文化的交際做好萬全準備,因為這將是一個持續的對話、協商過程。
  • 終身學習楷模!吳恩達74歲父親8年完成146門課
    據了解,吳老酷愛小提琴和中提琴,在學生時期便加入了香港管弦樂。當時,也正是這段音樂生涯的開啟,讓吳老的學習成績一躍成為班級前茅。吳老出生在香港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長大,從小就熱愛讀書和音樂。但小學時期成績一直是班級墊底,直到他開始學習更多樂器。據他回憶,在看到專業音樂演奏者可以參加音樂會並從中獲得報酬後,激發了他學習更多小提琴和中提琴的想法。
  • 清華聯合舉辦2019終身學習與未來人才國際會議
    本次會議以「終身學習力與未來人才的培養」為主要議題,重點探索人工智慧時代背景下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及未來教育理念和模式創新,促進基礎教育對外交流合作、相互啟發與借鑑,分享青少年兒童終身學習力和未來人才培養的實踐經驗。
  • 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挫折教育的一種革新探索與實踐
    跨學科項目式學習最大的特點之一,在於其能夠創設真實生活場,學生歷經的一切挫折都來自於真實生活和真實任務,學生因此會真實地對抗挫折,克服挫折,實現真實的成長。例如,筆者學校一個學生小組開展的《深圳紅樹林,我想讓人更懂你》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面臨調查採訪的真實生活場景,學生這樣反思:「在這一次調查中,我做了很多準備,比如收集資料,調查採訪等。
  • 3個STEAM案例|詮釋為什麼跨學科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因為學習過程中學科過於割裂,學生通常難以理解各個學科之間是如何聯繫的,這時,跨學科學習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什麼是跨學科?▲探星STEAM營:海上的天空之城創作中真正的跨學科主題學習需要從現實情境中提煉出更多的跨學科課程研究的視角,進而整合生成全新的課程。
  • 【K-car 奇卡學習】老師的終身學習之路
    這就要求幼兒教師應該是一個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愛崗、敬業、愛孩子的人,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但任何產品都有保質期,教師呢?在21世紀——網絡普及、通訊發達、信息爆炸的今天,合格的教師不是終身的。以前是「不進則退」,現在是「慢進則退」,昨天的合格教師,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與時俱進,努力做一名終身學習型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 除了醫生,我們都需終身學習
    患者對此表示解釋,同時諮詢醫生,「報告裡面的英文字母和數值分別都代表什麼意思」,醫生表示「這個我不清楚,你一會兒去病理科,問問那裡的醫生,他們更專業」。後來該患者去到病理科,又被告知這些內容應請臨床科室醫生進行解釋。案例(二)7月19日,下午,全科。一個患者同樣是希望看病理報告,詢問給予開檢查單的慢性病科醫生。
  • 跨學科研究中的問題意識
    那麼,我們應該在哪裡尋找跨學科研究的問題?如何評估一個跨學科問題的價值?如何求解那些已經發現的有價值的問題呢?此文便是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我們可以把「問題」定義為,某個給定的智能活動過程的當前狀態與智能主體所要求的目標狀態之間的差距(林定夷:《問題與科學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73頁)。
  • 我們學音樂到底應不應該學習樂理知識?
    我是主張學習樂理的。現在這個年代,喜歡音樂的人是越來越多,願意去學習的人也是越來越多。年輕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比別家的小朋友或者同學更加優秀。所以不惜花費重金讓孩子去學習特長,音樂是其中最大的一塊。音樂中又分為聲樂、器樂、舞蹈等。而無論學習音樂中的哪一學科都必須要學習樂理知識,也就是說樂理知識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只有學會了基本樂理才能更好的學習具體的音樂學科內容。
  • 終身教育百年:從終身教育到終身學習
    該委員會對「非傳統」學生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以及「繼續教育」作用的關注,為傳統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引。奧地利籍學者伊凡·伊利奇號召人們廢除學校,代之以「學習網絡」,建立一種人人平等、自由、自律、自助、愉快交往的「非學校化社會」(Illich,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