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政府擬培養會說漢語志願者 照顧返日在華遺孤

2020-12-13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NHK電視臺8月31日報導,二戰已經結束70餘年,一部分從中國返回日本的年事已高的日本遺孤,因語言和習慣的差異而在護理機構中十分孤立,這樣的事例在不斷增加。在日本國內,培養會說漢語的志願者照顧這些老人的生活,已經成為一項全新的事業。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日本戰敗前後,因戰亂而留在中國的日本遺孤目前有4800餘人在日本生活,他們的平均年齡為76歲,每4人中就有1人需要看護。其中近4成的人無法用日語溝通,而語言和生活習慣的差異也使他們在護理機構中十分孤立。

為此,日本厚勞省決定培養志願者,從事照顧他們的工作。這些志願者要學習遺孤的歷史背景、護理保險制度、護理知識和日常生活的談話,能夠與其他護理人員交流,交通費用和通信費均用由國家承擔。

據報導,厚勞省將通過7個遺孤支援機構招募志願者,該項目將在明年3月前正式實施。

相關焦點

  • 日本遺孤:很高興中國還惦念著我們
    她面前的老太太,正操著一口流利的東北話跟旁人交談,話語中時不時會迸出幾個日語詞彙。  池田澄江是3000多名日本在華遺孤中的一員,自幼在黑龍江長大。隨著中日邦交正常化,池田澄江及絕大部分在華遺孤告別了中國養父母,回到自己的國家。30餘年來,中國成了念念不忘的故鄉。  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慶典活動,池田澄江作為遺孤代表也接到了邀請函。
  • 在華越南留學生成「漢語達人」
    原標題:在華越南留學生成「漢語達人」  新華網南寧11月6日電(記者鄒婷玉 覃廣華 侯巍)「最難的是寫漢字,漢字不經常寫也會忘掉,但是我每天都用中文和中國朋友、中國病人交流,所以沒有忘記,並且越來越好。」作為一名漢語學習者,越南留學生武黎黃英對自己的「學習經」頗為自豪。
  • 以史為鏡:鳳凰視頻《長鏡頭》聚焦日本遺孤
    1945年,蘇聯紅軍迅速進入東北,日本政府放棄保護日僑的義務,導致出現了百萬日僑逃難大軍。據調查,日本遺僑中的絕大多數是開拓團在撤退時遺留下來的。他們被中國人抱養,成年後返回日本。本片採訪了已返回日本的遺孤李鳳芝,生活在東北的李鳳芝童年好友,探訪了李鳳芝成長的地方。」
  • 日、韓語翻譯志願者
    今年3月5日是第57個全國學雷鋒紀念日,也是第21個中國青年志願服務日。結合當前日本、韓國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趨勢和甘井子區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甘井子區商務局(甘井子區外事辦公室)、共青團大連市甘井子區委員會決定面向駐連(區)高校師生和返鄉連籍學子招募日、韓語翻譯志願者,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在華留學生:我是中國人,也是志願者
    2月12日,巴基斯坦籍在華留學生魏星(化名)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走出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這是廣州地區首例治癒的外籍病患。走出醫院,魏星說:「感謝這裡的每一個人,我們愛中國,愛中國的每一個城市。疫情結束後,我會回武漢繼續學業。」
  • 75年前,中國父母收養4000多日本遺孤:他們說日語,以中國為故鄉
    比如在1945年8月12日,偽雞寧縣(今黑龍江省雞西市)哈達河開拓團被蘇軍阻截,團長貝沼洋二見走投走路,高喊「天皇萬歲」後自殺。▲自殺的日本人。圖片來源:面對面《席靜波:日本遺孤在中國》團長自殺也就算了,成員們也被洗腦到了瘋癲。
  • 2018年智利漢語教師志願者崗中培訓在聖地牙哥舉行
    新聞來源:孔子學院拉丁美洲中心當地時間7月10日至12日,2018年智利漢語教師志願者崗中培訓在聖地牙哥舉行
  • 赴泰國漢語教師志願者暢談工作感想
    赴泰國漢語教師志願者暢談工作感想 2019年04月19日 09: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日本遺孤與中國養父母的故事:人性光輝無法磨滅
    更為確切地說,郜鳳琴是一名日本遺孤。  作為中日近代關係史上的一個特殊人群,日本遺孤是指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日本人在撤退遣返期間,被遺棄在中國,並由中國人撫養長大的日本孤兒。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遺孤總人數有4000餘人,大多是日本開拓團民(1936年,日本關東軍制定了所謂的「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
  • 大溫哥華地區漢語橋比賽舉行 華二代展漢語實力
    大溫哥華地區漢語橋比賽舉行 華二代展漢語實力 吳岷錫(加拿大《星島日報》/徐嘉銘 攝)   中新網5月6日電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導,大溫哥華地區2014年漢語橋中文演講中小學組比賽,4日在高貴林孔子學院舉行。
  • 中國漢語教學志願者接受泰語水平測試
    新華網曼谷1月31日電 (報導員黃哲玉)中國國家漢辦駐泰國代表處與泰國教育部30日在曼谷舉辦了「在泰任教三年漢語教師志願者座談會」,並對100多名漢語教師志願者進行了泰語水平測試。  中國國家漢辦駐泰國代表龐利、泰國教育部次長辦公室處長川衝堪洪恭、泰國民校教育委員會項目官員賴芝華與在泰國任教3年、得到泰國學校與教育部認可的70多名漢語教師志願者進行了座談。這些志願者或展示自製的教材、教具和板報等交流漢語教學經驗,或講述工作生活中的生動事例,或暢談志願者生活的收穫和體驗。
  • 我有兩個家 一位日本遺孤的自述
    (原標題:我有兩個家 一位日本遺孤的自述)
  • 鋼都花園園林社區志願者王鴻:逆行返漢,上陣「夫妻檔」
    4月10日和12日,楚天都市報推出《青山依舊在》策劃報導,聚焦武漢市青山區的12名社區工作者和11名志願者,一個個真實鮮活的片段,一次次咬緊牙關的堅持,一段段樸實懇切的話語,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記錄了老工業區基層抗疫的群英譜。
  • 漢語教師志願者在東南亞受歡迎:為夢想插上翅膀
    劉傑先說。在緬甸、柬埔寨,不少初來乍到的漢語教師志願者幾乎都被蚊蟲襲擊得「傷痕累累」,還有漢語教師志願者在菲律賓因被蚊蟲叮咬而患上登革熱。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在東南亞國家任教遇到了各種困難和挑戰,但堅持是他們共同的選擇在謝宇的宿舍,一張密密麻麻的課程表格外醒目。他在上課時很注重同越南學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為越南學生提供練習口語的機會。
  • 日本侵華戰爭遺孤講述中國母親:恩情永生難忘(圖)
    二田口說,養母為了讓自己儘快恢復身體,想方設法費盡周折、不惜用很高的價錢買來大米,熬成粥餵他。當時,大米被認為在所有主食中營養最為豐富,因此在戰爭期間,只有日本人才可以吃大米,中國人不許吃、也不許種大米。  由於長期處於飢餓狀態,養母擔心自己一下子吃太多,反而會更糟糕,每次對二田口的食量進行限制。就這樣休養了好幾個月,隨著二田口的身體慢慢恢復正常,養母才給二田口增加了食量。
  • 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帶著漢語出國的專業——漢語國際教育
    而就在上周美國《時代》周刊公布了最新一期(11月13日發售)的雜誌封面,除美國本土版外,雜誌封面都用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寫上「中國贏了」(China Won)。可見中國對於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可能有些人說這個專業可能很好很好,將來掙外國人的錢比較容易,漢語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歡迎。實話說現在發展確實不錯,但是真的沒有大家說的那麼誇張。
  • 華大漢語教師志願者說 | 我與我所領略到的「五味食說」
    華僑大學自2006年起選派漢語教師志願者赴國外任教,14年來,已有600餘名漢語教師志願者遠赴海外44個國家,在那裡播撒漢語之花的種子,助力國際中文教育事業蒸蒸日上。今年是尤為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讓他們在志願服務的道路上,遇到了更多的挑戰。
  • 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憶泰國:微笑國度 一生銘記
    3月11日電 題: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憶泰國:微笑國度 一生銘記  作者 黃豔梅 鄧麗麗  「在泰國這個微笑的國度,我們經歷了一段值得一生銘記的教師志願者生活。一年時間短暫而又特別,我們積極努力地傳播漢語和中國文化,感到無比自豪。」3月11日,結束一年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蘭海洋說。  當天下午,由中國國家漢辦主辦的廣西2011年赴泰漢語教師志願者回國座談會在廣西民族大學舉行。39名廣西赴泰漢語教師志願者暢談感受,與來自廣西各高校的大學生分享教學工作成果。
  • Notice 2017年漢語教師志願者報名開始啦!
    1. 2017年1- 3月赴任及部分籤證周期較長的志願者崗位即日起至10月30日期間報名。2. 2017年4- 6月赴任及部分籤證周期較長的志願者崗位即日起至11月20日期間報名。3.  2017年7-12月赴任的志願者崗位即日起至2017年2月上旬報名。2017年本科及以上應屆畢業生,在讀研究生,在職教師,回國志願者。掌握赴任國語言、專業為漢語國際教育、具有教學經驗、有《國際漢語教師證書》考試成績者和品學兼優的學生幹部優先。
  • 俄老人為當索契冬奧志願者自學漢語 坦言比英語難
    .蓋杜克為前往索契當一名冬奧會志願者兩年內自學了英語和漢語。   據俄新網報導,瓦西裡·蓋杜克是俄羅斯阿穆爾州居民,現年64歲,為前往索契當一名冬奧會志願者和觀看冬季運動項目主要賽事,兩年內他自學了英語和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