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成績張榜,塵埃落定。通過高三的「血雨腥風」乃至整個高中緊張有序的學習生活洗禮後,高考後的我們往往經歷過或經歷著以下四個階段:狂歡期(「哦耶!終於考完啦!」)——休閒期(「很閒很輕鬆,心裡美啊!」)——無聊期(「電視看夠,遊戲玩膩,幹點啥?」)——迷茫期(「巴斯德老爺爺教導我們說:『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 【機會偏愛有準備的人。】這會兒我真的可以什麼都不做嗎?」 )
沒有選擇的時候,我們選擇抱怨;當不同的選擇擺在面前時,我們卻可能手足無措。剛剛結束高考的你,腦海中也一定堆滿了這樣的問題:上了大學,還要不要學英語?如果學,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合適?目標在哪裡?是我們都患上了選擇困難症,還是英語這門學科太過高深?都不是!對於一艘沒有航行目標的船,任何方向的風都是逆風。與其盲目地「抓緊時間」採取行動,不如靜下心來仔細考慮,先給自己一個清晰、明確的答案。規劃高考後的大一英語學習,無外乎以下四步驟:
1. 自我評估,優劣勢分析;
2. 制定短期和長期目標;
3. 制定行動計劃及內容;
4. 選擇採取的方式和途徑。
用目標來指導,用計劃來規範,才是面對若干選擇時最為理智的方式。規劃先行,方能達到「我的英語我做主」之境界。
大一新生英語優勢分析
「我們學習英語還有優勢?」在新東方的課堂上,我經常會聽到大一新生學員發出這樣的疑問。其實,高中生學英語的確有他們不自知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 語感較好,語法紮實,英語知識呈體系化;
2. 機械記憶能力很強——17、18歲的年紀正是單詞記憶、文章背誦的最佳時期;
3. 英語學習動力十足,仍處在高考備戰時「巔峰狀態」的延續期。
如果能夠充分利用上述優勢,再結合個人特點,選擇合適的目標,並能很好地實施執行,你就有機會把高考後、大一、乃至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學習打造得「有款有型」,讓英語真正成為「你的地盤」。
「對症下藥」,有效規劃
依照不同考試的不同需求,即長期目標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大一英語學習規劃書細分為四類,相信必有一「款」適合你!
基本款:「四級萬歲」型
特點:英語非我輩強項,高中英語水平一般,大多時候徘徊在危險的及格邊緣;對於英語學習,沒有更多的興趣,也沒有更多的奢望,夠用就好;四級通過即告萬歲;不打算和英語打更多的交道,也不指望在找工作時英語能助一臂之力。
分析:面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任何人都會表現出不自信的一面,英語學習更是如此,具體體現在:考英語四級前,給自己預留出過於充分的準備時間(一年以上),不斷向後拖延考試時間,總想等準備「充分」了再上考場。殊不知,「No deadline, no completion!」 (沒有截止日期,永遠無法完成!)而且,經歷過大學生活的人都有這樣的切身體會:進入大學後,很多人的英語水平呈直線下降趨勢。一方面,大學中的公共英語課排課比較鬆散,一周一節大課很正常,可同學們早已習慣了高中填鴨式教學,不會自學,也沒有方法,而語言終究是工具,不說不聽不讀不寫,水平只能下降。另一方面,大學英語課程和高中英語課程有著本質區別:高中英語針對高考,大學英語不針對四級。習慣了用考試促進學習的同學很難把課程內容和四級考試聯繫起來,也很難將課上學習到的語言能力成功地轉化為四級需要的應試能力。
對策:趁熱打鐵,乘勝追擊!
方法:保證每天至
對策:天道酬勤!
方法:保證每天至少學習英語四小時。突破詞彙難關,雅思7分對應7,000詞彙量,新託福(iBT)需8,000詞彙量,GRE最低要求15,000詞彙量,另有SAT、LSAT、GMAT等考試對詞彙量均有詳細要求,不再贅述。加強聽說,國內英語考試有重讀寫的特點,而在以上幾類留學類測試中,聽說讀寫四項往往佔有相同比重,如雅思單項滿分各9分,新託福單項滿分各30分。應用真題練習聽寫,找同學或語伴練習口語。閱讀除了細做官方指南、真題外,可以配合學術期刊、英文報紙的泛讀。寫作多讀多寫多改多總結。
總之,語言是門「熟練工種」,要相信付出一定有回報!希望每個人的大一都生活得充實且滿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