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玲
封面新聞記者荀超 攝像關天舜 實習生李林濤
程永玲演出過的四川清音節目數以百計。除了從她的老師李月秋那裡繼承過來的大量傳統節目如《小放風箏》、《斷橋》、《尼姑下山》、《花園跑馬》、《摘海棠》、《布穀鳥兒咕咕叫》等,還有由她首唱或參與編曲並獲得各種獎項的新編節目如《六月六》、《么店子》、《蜀繡姑娘》和《川菜飄香》等。
同時,她也是一位優秀的曲藝教育家,多年以來,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推廣四川清音藝術,培養四川清音藝術人才,為年輕演員的儘快成長築路鋪石,創造演出機會,為此不惜犧牲自己的登臺時間,是四川清音藝術承上啟下的一代英才。
2000年程永玲生活照
好比愛著父母,程永玲深愛著充實和支撐著自己人生理想與追求的四川清音藝術。作為繼李月秋之後四川清音最具知名度的人物,程永玲身上有太多光環。也因為年輕時接受的鮮花和掌聲太多,退休後的她不太願意提起曾經的輝煌。
侍弄花草、聽聽古琴,練練琵琶、彈彈鋼琴……程永玲現在的生活簡單而又充實。她靜下心來,細想著怎樣讓四川清音傳承,為後人留下點什麼。所以即使常年身體欠佳,她對四川清音的奉獻並未停歇,她不僅時時牽掛著市曲藝團的發展,為團裡的演出出謀劃策,還在為四川清音培養新人。
程永玲收藏的四川清音唱詞本
採訪最後,程永玲拿出一疊資料——一張CD,一本書和兩本民國時期的四川清音唱詞手抄本。其中,《我與四川清音》一書裡,既包含了她的藝術經歷,還有一些極為珍貴的四川清音詞譜選。最為讓人關注的是她花了數年時間整理,並於兩年前錄製完成的唱片《四川清音八大調》,這是為後人留下的寶貴音像資料。
程永玲錄製的四川清音「八大調」
程永玲介紹,四川清音的八大調為「背、月、皮、簧、勾、馬、寄、蕩」,數百年來都只有文字資料,從未形成完整的唱腔音像資料。音像資料一旦錄製成功,對下一輩傳人借鑑,以及對於音樂研究,都可提供便捷直觀的素材。
「我收集整理八大調的資料,花了兩三年。」高強度的整理工作,對於身體不好的程永玲來說,無疑很辛苦很費神,但她卻充滿幹勁。哪怕當時正因為腰傷臥床,但為了盡善盡美地錄製音像資料,程永玲專門花時間進行恢復訓練,甚至連「童子功」都調動了起來。「因為這對四川清音的意義重大,填補了『八大調』沒有音像資料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