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音名家程永玲⑦:錄製四川清音「八大調」 填補音像資料空白

2020-12-14 封面新聞

程永玲

封面新聞記者荀超 攝像關天舜 實習生李林濤

程永玲演出過的四川清音節目數以百計。除了從她的老師李月秋那裡繼承過來的大量傳統節目如《小放風箏》、《斷橋》、《尼姑下山》、《花園跑馬》、《摘海棠》、《布穀鳥兒咕咕叫》等,還有由她首唱或參與編曲並獲得各種獎項的新編節目如《六月六》、《么店子》、《蜀繡姑娘》和《川菜飄香》等。

同時,她也是一位優秀的曲藝教育家,多年以來,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推廣四川清音藝術,培養四川清音藝術人才,為年輕演員的儘快成長築路鋪石,創造演出機會,為此不惜犧牲自己的登臺時間,是四川清音藝術承上啟下的一代英才。

2000年程永玲生活照

好比愛著父母,程永玲深愛著充實和支撐著自己人生理想與追求的四川清音藝術。作為繼李月秋之後四川清音最具知名度的人物,程永玲身上有太多光環。也因為年輕時接受的鮮花和掌聲太多,退休後的她不太願意提起曾經的輝煌。

侍弄花草、聽聽古琴,練練琵琶、彈彈鋼琴……程永玲現在的生活簡單而又充實。她靜下心來,細想著怎樣讓四川清音傳承,為後人留下點什麼。所以即使常年身體欠佳,她對四川清音的奉獻並未停歇,她不僅時時牽掛著市曲藝團的發展,為團裡的演出出謀劃策,還在為四川清音培養新人。

程永玲收藏的四川清音唱詞本

採訪最後,程永玲拿出一疊資料——一張CD,一本書和兩本民國時期的四川清音唱詞手抄本。其中,《我與四川清音》一書裡,既包含了她的藝術經歷,還有一些極為珍貴的四川清音詞譜選。最為讓人關注的是她花了數年時間整理,並於兩年前錄製完成的唱片《四川清音八大調》,這是為後人留下的寶貴音像資料。

程永玲錄製的四川清音「八大調」

程永玲介紹,四川清音的八大調為「背、月、皮、簧、勾、馬、寄、蕩」,數百年來都只有文字資料,從未形成完整的唱腔音像資料。音像資料一旦錄製成功,對下一輩傳人借鑑,以及對於音樂研究,都可提供便捷直觀的素材。

「我收集整理八大調的資料,花了兩三年。」高強度的整理工作,對於身體不好的程永玲來說,無疑很辛苦很費神,但她卻充滿幹勁。哪怕當時正因為腰傷臥床,但為了盡善盡美地錄製音像資料,程永玲專門花時間進行恢復訓練,甚至連「童子功」都調動了起來。「因為這對四川清音的意義重大,填補了『八大調』沒有音像資料的空白。」

相關焦點

  • 口述歷史·蜀地曲藝 | 四川清音名家程永玲①:光腳衝進考場 11歲...
    但我的人生價值,卻是四川清音賦予的。」——程永玲採訪程永玲之前,記者先通過電話約時間,電話那頭,程永玲的聲音清脆明亮,與想像中一樣。10月11日,按照程永玲提供的地址,記者一行來到她家。那是一個老小區,灰白色的樓房鱗次櫛比,綠樹環繞,曲徑通幽。拾階而上,兩邊牆壁又見十足的煙火氣。幾聲門鈴響過,程永玲面帶微笑打開房門。
  • 口述歷史·蜀地曲藝 | 四川清音名家程永玲②:初見恩師李月秋 口傳...
    有一天,學校校長親自到教室裡給程永玲他們說,剛剛從莫斯科載譽而歸的李月秋,將來學校上課!程永玲在李月秋指導下學習演唱這個消息讓程永玲興奮不已,直到現在她都清楚地記得,師父當時身穿湖藍色旗袍,頭上扎著絲巾,「很洋氣、很摩登,讓人眼前一亮。」
  •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淵源於明、清時的俗曲,在清乾隆、嘉慶年間很盛行,以瀘州、敘府(今宜賓)為中心,遍及城鎮和鄉村,擁有大量的聽眾。  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時調小曲及四川民歌發展而成。音樂十分豐富,計有100多支曲牌。如「趙調」、「背工調」、「滿江紅」、「打棗杆調」、「馬頭調」、「疊斷橋」、「小桃紅」、「銀紐絲」、「梅花落」等等。
  • 「女漢子」秒變女神:任平的清音人生
    誰曾想,這話竟是出自一位舞臺上溫婉可人的清音表演藝術家之口。這位活潑跳脫的「老」藝術家,便是任平。任平。本人供圖任平是四川清音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師承原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清音表演藝術家程永玲老師。2012年9月15日,任平以一首《中華醫藥》一舉將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斬獲。
  • 巴蜀大地傳出的清音——四川清音
    歷史上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至今流傳於四川平原上了幾百年,其中歷經調整,最後才定為「四川清音」,不過,這個叫法是從重慶喊出來的,而真正唱響的也是重慶人。「清音」可以稱為上個世紀川渝之地的流行歌曲,每逢盛會,其便是主打曲目。而在其更找的清朝,更有「大街小巷唱月琴,茶樓旅店客盈門」。清代的吳好山曾有詩句言之「名都真箇極繁華,不僅炊煙廿萬家。
  • 她是非遺傳承人,學唱四川清音六十載,七旬老人見證了清音從「流行...
    四川清音分為大調和小調,大調有8個,即勾調、馬頭調、寄生調、蕩調、背工調、月調、反西皮調、灘簧調。小調有鮮花調、玉娥調、四季調等。相比於小調,大調故事性更強,內容更加豐滿。為了能多學大調,龔素清越發的努力。她常常在課前課後追著鄒老師求教,鄒老師也相當地高興,因為年歲漸大,鄒老師更加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尋得一個好苗子,把自己多年的清音技藝傳承下去。
  • 76歲四川清音傳人 唱響「開學第一課」
    其中竹鼓是四川清音特具的伴奏樂器。表演時由女演員一人獨唱,右手擊竹鼓,左手擊檀板,自擊自唱。近年來又開唱長篇曲目如《白蓮女傑》,在演唱中嵌入表白,韻文、散文交錯演唱。  四川清音分為上河派、下河派。成都的「省調」為上河派,其唱腔輕盈,細膩圓潤,在運腔中有一種風格獨具、跳躍式的連續頓音唱法——「哈哈腔」。
  • 一曲四川清音《小姑出嫁》!廣安80後演員羅捷榮獲中國曲藝最高獎...
    其中,來自四川廣安嶽池縣的80後年輕演員羅捷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 據悉,羅捷也是本屆牡丹獎評選中四川省的唯一獲獎者,填補了廣安市曲藝界在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的空白。
  • 元音課程|走進非遺文化之四川清音
    乾隆、嘉慶年間(1736-1820) , 隨著商貿活動的日趨頻繁,長江中下遊一帶的唱曲藝人跟隨商船溯江入川行藝,唱曲賣藝為生;湖廣填四川時期,各地移民進入四川,帶來各自家鄉的鄉音小曲。漸漸地,來自南北各地的時調小曲、戲曲音樂被四川唱曲藝人吸收,與四川民歌融合碰撞,誕生了四川清音。
  • 四川清音昨日亮相成都圖書館 市民感受傳統戲曲魅力
    (劉瀏 攝) 人民網成都8月5日電(記者 陳曦)8月4日下午,成都「青羊人才學院」天府心樓宇基地聯合成都圖書館在成都圖書館開展了「文化潤城」系列精品課程之 「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四川清音」講座,讓市民零距離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
  • 把四川清音唱響6國舞臺
    □本報記者吳夢琳  2018年12月27日下午,在成都市成華區府青路一個社區活動室裡,夏曼雲正在給成華區鑫芳華藝術團成員指導清音《趕花會》,從身段到唱腔,對每個細節都仔細糾正。
  • 四川清音國慶亮相長安街 任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四川清音是四川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四川清音長於抒情,兼能敘事,曲牌豐富,唱腔優美,尤其是四川清音演唱中的「哈哈腔」和「舌尖彈音」,能發出類似西洋歌劇唱腔一樣的美妙聲音,被譽為「東方歌劇」。2008年6月7日,「四川清音」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港渝樂團攜手:「地水南音」與「四川清音」首次同臺
    屆時,地水南音和四川清音這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首次在重慶同臺呈現。記者28日從在重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得上述信息。今年的渝港民樂交流音樂會則帶來地水南音和四川清音的第一次同臺演出,「非常令人期待」。音樂會取名「山水間」,也是希望促進香港和重慶這兩個山水之城心相通、情相連。演出將以《黃飛鴻主題隨想》拉開帷幕。兩地樂團將帶來包括地水南音著名曲目《客途秋恨》、四川清音《小放風箏》、「江山多嬌」音樂表演組合的七重奏《又見絲路》等精彩演出,同時也帶領觀眾穿越兩地傳統文化。
  • ...曉得不 「哈哈腔」不是逗樂是藝術 齊學共賞 咱四川清音硬是巴適
    著名四川清音表演藝術家田臨平通過親身示範、開展互動遊戲等形式,為百餘名三年級小學生上了一堂以「共賞清音之美」為主題的音樂課。有趣 「哈哈哈」的笑聲也能變成歌當天開課前,田臨平專門做了一個小調查,讓聽說過清音的孩子舉手。活潑鬧騰的百餘個孩子瞬間安靜下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只有三隻小手舉起來。「原來這麼少呀,那我必須好好給大家講一下什麼是四川清音。
  • 佛山教師黃和林散文集《山水有清音》出版
    佛山日報訊 記者黎紅玲報導:「嶺南多勝跡,山水有清音。」佛山語文高級教師黃和林的散文集《山水有清音》日前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山水有清音》是一部以南海區,尤其是西樵鎮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為核心內容的散文集。全書共分五輯,以文化紀實散文為主,融入部分寫景抒情散文。
  • 《夢幻西遊三維版》坐騎箜篌清音怎麼樣 箜篌清音介紹
    導 讀 《夢幻西遊三維版》坐騎箜篌清音什麼樣?相關的圖文展示小編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
  • 語音學:清音和濁音
    理論聲帶分開,氣流毫無阻礙的通過聲門由口腔而發出的音稱為清音(voiceless sound)。聲帶閉合,氣流衝破阻礙引起聲帶震動的音稱為濁音(voiced sound)。清輔音和濁輔音最大的區別就是聲帶是否振動(vibration),按照這個標準,元音(vowel))也屬於濁音(voiced sound)。
  • 傳承500年南昌清音面臨人才斷層
    清朝是南昌清音最為鼎盛的時期,遇上大紅喜事,可以唱上七天八夜。 然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受多元文化的影響,南昌清音演員後繼乏人,第六代傳人已經70多歲。近年來,為了搶救和挖掘這一民間曲藝表現形式,南昌清音被引入高校、小學,但由於南昌話的制約,南昌清音表演人員數量一直較少。
  • 演唱四川清音30餘年的她,為抗擊疫情獻上了一段方言朗誦
    ↓↓  人物簡介  李友瓊,女,生於1962年4月,四川遂寧人,1980年起從事文化藝術工作至今,現任蓬溪縣文化館群文副研究館員。在從事文化藝術工作中,先後獲得國家級獎項4項,省級獎項15項,市級獎項50餘項。
  • 直播間開進排練廳,還用上了綠幕合成,上越為這場「越賞清音」費煞...
    今晚這場在抖音直播的「越賞清音」直播公益演唱會,由於藝術與科技結合得太逼真,以至於網友的彈幕好奇地詢問:「這到底是直播還是錄播?」 圖說:「越賞清音」直播公益演唱會自動生成了逼真的場景 直播截圖 答案當然是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