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一封無法投遞的信

2021-01-09 上觀

 

出家至今,最自豪的一點就是自己從未寫過一封情書。雖然我讀過很多的情書,也懂得情書的寫法,但是還沒有一個人讓我寫過。唯一類似情書的一篇文章,就是寫給我的父親《一封無法投遞的信》。

 

十歲那年,中日戰爭爆發,家父在經商途中失去聯絡,自此,我再也沒見過父親。失怙的陰影,始終籠罩在我幼小的心田裡,揮之不去。十六歲那年,我將思父之情宣洩在作文簿上,那便是《一封無法投遞的信》。當時,任教國文的聖璞法師閱畢,在評語欄中寫著:「鐵石心腸,讀之也要落淚。」他利用課餘,親自將我這篇文章重新謄寫,投稿給鎮江《新江蘇報》,沒想到竟然連載數日。充滿豐沛感情的少年時期,這篇《一封無法投遞的信》,大概也是我畢生中唯一的「情書」了。

 

說到書信,青年時期,這一類世俗的幹擾還是難免。例如,我初到宜蘭時,有一位居住在臺北的唐姓高中學生,家世顯赫,看過我寫的文章,就拜託我幫她修改作文,那時我也沒想太多,就應允了對方。她住臺北,我住宜蘭,彼此魚雁往返。記得有一次,我改過文章後,就順筆在信裡寫道:「我過去住在新竹,新竹是一個風城;現在來到宜蘭,宜蘭是個雨都,風風雨雨,這不就是人生的寫照嗎?」

 

沒想到,這封信不知怎的,竟然在汐止彌勒內院,我的那許多同參好友中引起議論:「這個星雲,怎麼可以跟一個女學生在談風風雨雨!」

 

感謝那次的教訓,讓我知道,原來,寫信也會惹出這麼多的誤會麻煩,我不能讓這種是非風雨打倒,應該要在風雨中更具信心。

 

在宜蘭弘法時,感謝老一輩的信徒像李決和、張盧標、郭愛、免姑等這許多可敬的老人家對我的照顧,我也歡喜和他們交往。尤其,人稱「愛姑」的郭愛老太太,總是特別關照我的飲食。其實,我並不好吃,青菜、豆腐、蘿蔔,就是美味佳餚;再怎麼吃,也只是為了滋養色身。但她總是千方百計煮東西給我吃,有的時候,還特別準備食材,比方包個水餃,或者她知道我歡喜糯米類的食物,總是費時費力包個粽子給我,而且非得要看到我吃了,才表示放心。

 

這些老人家,她們對我如同父母般的愛護,關懷備至;我跟她們在一起,也不是凡俗的愛心,而是當做自己的長輩,做到《梵網經》所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

 

有人說,人生的愛情是與生俱來,不可避免的,但也不盡然。我們每一個人培養自己堅定的信心,有一些自己的愛好及目標。對於萬物,有一種平等樸實的關懷,心繫大眾的普愛,就不會只顧慮點滴的私情,專注自我愛情。

 

就像我有許多的興趣、愛好,比方我喜愛弘法,熱心寫作,享受寧靜,嗜好閱讀,尤其喜歡勞動、為人服務,因此我非常忙碌,忙得歡喜快樂。為此,我也常說:「忙是營養。」因為忙是一種動力、一種力量,我從勞動忙碌的生涯中,感覺到隨著年歲的增長,佛法上的修持也升華了。

 

說來有幾件事情,對我的思想影響重大。我的二舅父劉貴生,人長得一表人才,在我們晚輩的心目中是一位英雄。他平常沉默寡言,很少發表個人意見,只是默默工作,從不攀緣。多少人為他介紹婚配的對象,他都不要。後來,中日戰爭開始,日本人在中國殺人放火、竊盜邪淫,有一位夏先生的遺孀,帶著六個女兒,最大的女孩已十歲,孤兒寡母,無人照料,我的二舅父就和她成家了。當時,別人對他都非常嗤之以鼻,認為不可思議,無法理解,「什麼樣的姑娘你不要,怎麼會要這個寡婦?還帶著六個小女兒一起嫁過來?」面對這麼多的蜚短流長,和一般人所謂的「拖油瓶」,二舅父絲毫不受影響,他的新家庭一樣和樂融融。

 

多年後,這許多女孩子長大,各自婚嫁。當二舅母逝世時,我的二舅父才四十左右的年歲,後來又遇到另一個女人,也是類似情況,丈夫往生,有五個兒女,二舅父又和這一位婦女成親,毫無條件幫忙她撫養五個兒女長大。

 

二舅父一生遇到這兩個女人,縱然外界批評的聲音不斷,他依然安之若素,後來他活到九十多歲高齡才逝世。如何來議論他的一生呢?對於二舅父這樣的人,我覺得人們不可以用世間男女的眼光來看待,在我認為,他已沒有私情,完全是一顆菩薩心。因此,不能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世間上的人事物,而把情愛完全抹殺。這是有許多感人的菩薩道,蘊含在其中的。

 

二舅父的事跡,也讓我想到一則故事:

 

有三個兄弟,相約到茅山修道,走到半路偏僻的山區,僅有一戶人家,三兄弟就借宿一晚。後來才知道,那戶人家只有一個寡婦帶著四個孩子生活,日子非常艱困。第二天,三兄弟要出發的時候,小弟對兩個哥哥說:「哥哥!你們去茅山吧!我想留下來照顧這一家人。」

 

兩個哥哥雖然不以為然,但也想到「滴水之恩,湧泉以報」,就勉強答應弟弟,二人繼續往茅山出發。

 

三年後,寡婦要求跟弟弟結婚,弟弟說:「你的丈夫才過世三年,我們就論及婚嫁,心有不安,我應該為他守孝三年。」

 

又過了三年,寡婦又要求和弟弟結婚,弟弟又說:「我們就這樣結婚,還是很對不起他!不如,我們一起再為他守孝三年吧!」

 

好幾個三年過去了,寡婦再次要求與弟弟結婚,這時,弟弟說了:「我為了報答你的一飯之恩,留下來照顧你和孩子,現在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也該是我告別的時候了。」

 

經過這麼多的三年,大哥、二哥在茅山苦苦修道,尚未成道,小弟卻早已得道。可見得,無情無愛,雖然可以修道;但是,有情有愛,也可以成道,這是一種淨化的愛,是一種對天下蒼生無盡的奉獻。

 

同樣關於修道,有一段發生在大陸叢林的事。有一位王姓在家居士,長期住在寺院裡掛單幫忙,每日朝暮課誦,過著與出家人一樣的生活,可以說是一位精進虔誠的佛弟子。有一天,王居士忽然穿起西裝革履出門去,一連數天,都是如此。大家感到奇怪,這樣虔誠的居士,一向安住在寺院裡,為什麼開始頻頻外出?有人好奇地跟隨他出門。一跟上看:「不得了,王居士竟然進出青樓!」

 

一群人驚魂未定跑回去報告住持大和尚,大和尚一聽,也感到問題嚴重,把王居士找來問。王居士說:

 

「大和尚,我本來要先告訴您,但實在很難解釋,請您跟我一起去看吧!」

 

「那樣的地方,我怎麼能跟你去呢?」大和尚回答他。

 

「用言語解釋,只怕會引起誤會,就請大和尚跟我去看一看吧!」

 

住持大和尚見王居士誠心誠意,也只有答應了。

 

一到青樓,二三十位妙齡女郎,穿著海青排隊迎接、頂禮,王居士說:「請大和尚驗證她們的《爐香贊》、《阿彌陀經》唱誦是否如法?」

 

住持大和尚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因為她們命運多舛,不得不在青樓謀生,內心抑鬱苦悶,王居士便為她們成立念佛會,教導她們念佛學道。這位王居士確實真有其人,後來出家,法名悅西法師,我也曾見過他。

 

來到臺灣後,我也遇過相似的事情。在宜蘭、高雄二地弘法時,我都是搭乘火車南北來往。鐵路局上發行的《暢遊》雜誌,讓人可以一路閱讀解悶。車內的座位上,難免會有前一位乘客閱畢留置的雜誌,偶爾我也會拿起來翻閱。

 

有一次,上面刊登一篇文章叫《我是一個妓女》,看完之後,心裡生起無限的同情,總想著該如何幫助對方。信徒朱殿元及幾位同參道友知道後,也想要表達一些心意,便一起湊了些錢。當時那樣急切地找尋她,不知情的人或許會有異樣的想法;但眼前趕緊找到她是最急迫重要的事,我們也就無暇顧及其他了。

 

輾轉託人找到當事人後,跟她約定好日期、時間,請她務必來道場一趟,並且由道場裡的一位優婆夷代為轉達我們的致意。從聯絡人口中得知,原來文中這位女主角的父親往生,母親也病了,兩個小弟弟需要讀書,她剛剛高中畢業,實在沒有辦法才去賣身,以此養活家人。

 

所謂眼見不一定為憑,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世間是世間,佛法是佛法,這樣的事情,應該用什麼眼光看它?是世間法?還是佛法?世俗的眼光或許一時會被蒙蔽,但是了解真實的原委,卻如此令人動容,我們怎能以俗情來看待呢?

 

本篇未完待續……

 

(註:《百年佛緣》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本欄目版權歸上海觀察所有。不得複製、轉載。欄目編輯:許鶯 編輯郵箱 shguancha@sina.com)

相關焦點

  • 一封掛號信在合肥投遞10次失敗 郵政熱線:普通掛號信不上樓不電話...
    多次投遞未成功險些被退回的掛號信。半個多月前,合肥市民韓先生寄的一封同城掛號信歷經10次投遞都未成功,經過查詢和催促最終在3月24日寄到收信人手上,在此之前收信人從未接到過任何通知。郵政「11185」熱線客服人員回應,明文規定平信和普通掛號信不上樓不電話通知。掛號信投遞10次都失敗 收信人沒接到任何通知近期一檔明星讀信欄目《見字如面》火了,不少人為昔日依靠書信交流時的「慢」、「真」所感動,不少人重提鋼筆,想為親友寄出一封書信。
  • 吳學昭:一封無法投遞的信,寫給楊絳姐
    楊絳與「好讀書」獲獎學生談錢先生批註的大辭典楊絳姐:您好!
  • 多名學生收「7年前寫給自己的信」 投遞人員這麼說
    湖南多名學生收到「7年前寫給自己的信」投遞人員:1萬多封信投遞有困難 但仍希望能送達每一個孩子手中2020年1月3日,湖南常德男孩周國棟收到了一封7年前14歲的自己寫給2020年自己的信,令他驚訝又驚喜
  • 一封無法寄出的信
    此時,在摯友死期將至時,司馬遷終於修書一封,痛陳心曲,傾訴自己的苦難遭遇及委曲求全的深衷。可以看出,司馬遷對人生的思考極為細緻、深入,他所背負的屈辱幾至使他崩潰,他對摯友李陵、任安等人的真情可謂生死之情,而他為了完成《史記》而甘願忍受一切苦難、屈辱的殉道精神,更是令人感佩之極!為了支撐自己苟活下去,他不得不以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孫武、呂不韋、韓非等志士仁人的苦難遭遇作為精神鼓勵。
  • 信封格式錯誤無法投遞!寧大新生50多封家書被退
    寧波在線訊(記者邵巧宏通訊員郝曉帆褚晶君孫煜坤厲靜)  前不久,一位寧波父親寫給考上北大兒子的一封家書,刷爆了朋友圈。今年中秋節前,寧波大學的2907名大一新生,也忙著寫上了家書。  2907名學生,2907封滿載濃情的家書,中秋節前陸續從寧波寄出了。  算算時間,大多數家書應該能到家長手裡了。
  • 一封特殊的信
    批閱學生的讀書筆記時,112班吳靜敏同學的一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一封讓蘇步青「謹啟」的信
    一天,著名數學家、復旦大學教授蘇步青收到一封外觀精美的信函。信封上在蘇的大名後面是「謹啟」二字。蘇教授一看到這個「謹」字就生氣了。怎麼能對收件人指手畫腳,讓人家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開封呢?蘇步青本來想不拆開,直接就將這封信退回去。但為了弄清寫信人的身份,他還是拆開了這封信。
  • 河南第一封錄取通知書今天投遞成功
    我是郵政投遞員,正為您投遞高考錄取通知書,請出示一下身份證和準考證。」8月14日13時,在河南農業大學家屬院,鄭州郵政南豐街攬投部的投遞員在仔細核對居民身份證和準考證後,將高考錄取通知書鄭重地交到上海交通大學法語(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新生李希泉同學的手上。
  • 投遞的唯一一封北大通知書,沒想到給了自己的兒子
    新華社武漢8月31日電(記者王賢)「我每年夏天都要投遞大學錄取通知書,每當看到考生拿到自己心儀大學的通知書後全家人開心的樣子,既由衷為他們感到高興,又期盼著自己兒子考上大學的那一天;沒想到唯一一次投遞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就是送給了自己的兒子……」這段時間,湖北省鄂州市
  • 「投遞的唯一一封北大通知書,沒想到給了自己的兒子」
    新華社武漢8月31日電(記者王賢)「我每年夏天都要投遞大學錄取通知書,每當看到考生拿到自己心儀大學的通知書後全家人開心的樣子,既由衷為他們感到高興,又期盼著自己兒子考上大學的那一天;沒想到唯一一次投遞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就是送給了自己的兒子……」這段時間,湖北省鄂州市郵政分公司城東營業部投遞員龍戰軍或許是最幸福的父親
  • 「投遞的唯一一封北大通知書 沒想到給了自己的兒子」
    新華社武漢8月31日電(記者 王賢)「我每年夏天都要投遞大學錄取通知書,每當看到考生拿到自己心儀大學的通知書後全家人開心的樣子,既由衷為他們感到高興,又期盼著自己兒子考上大學的那一天;沒想到唯一一次投遞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就是送給了自己的兒子……」
  • 如何寫表白信?給喜歡的人一封表白信
    一、表白信怎麼寫才會讓對方感動?1、表白信很多的人都有寫過吧,如果想讓對方感動,那麼真誠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會讓身邊的人喜歡你,更何況是你喜歡的那個人呢?所以說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改變本質,真誠的心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
  • 宋慶齡的一封英文信 字體嚴謹飄逸
    宋慶齡在上海中西女塾畢業後,15歲赴美讀書,20歲回國,接受的都是西式教育。寫英文信很正常。在書店,看到一本《宋慶齡致陳翰笙書信1971--1981》,內容是兩人英語信的影印件,很感興趣。159封書信,均為英文。
  • 【一封家書】見信如晤,展信舒顏!
    【一封家書】見信如晤,展信舒顏!>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四川消防特推「一封家書」欄目>爸爸、媽媽:見信如晤,展信舒顏!你們只有通過視頻電話見證我的每一次成長,而我,卻無法伴你們逐漸老去,每次視頻聊天時,嘴上卻硬說著沒有想我,其實我知道你們那是讓我放下所有的顧慮,將心思全都放在工作上,我會牢牢記住你們的話,腳踏實地地工作,爸爸媽媽,謝謝你們的支持與理解。每逢佳節執勤備戰,眼前過往的旅客中,不乏美滿的一家三口,他們快樂地笑著,我也感同身受。此刻,我的內心也是幸福的,守護這份美好就是我工作的意義。
  • 一封稱呼老師為姨的信
    她是班裡的團支部書記,頭髮微卷,白淨漂亮,爽朗活潑,喜歡文學,喜好讀書,責任心強,熱心地為同學們服務。在有序的課堂上,她的眼睛炯炯有神,手中的筆快速地記錄著,一個專注的女孩。在教室的長廊裡,常常遇見她,她會熱心地打招呼,爽朗的笑聲,一個熱情似火的女孩。在她的作業本上,寫著一手灑脫的鋼筆字,有著嚴謹的思維邏輯,一個知性聰慧的女孩。
  • 一封沒有發出的信
    那是一封給學生劉晶同學的回信,保存在劉晶那一屆同學送我的相冊裡。看著被書蠹啃咬過的信,我的思緒被帶回到劉晶所在的三(5)班,塵封的記憶也漸漸清晰起來。劉晶,一個個子高挑、皮膚白皙、眼睛大大的漂亮女生浮現在我眼前。2005年7月,我被初三(5)班的班主任聘為語文老師。
  • 一封來自監獄裡的求助信
    一封來自監獄裡的求助信 2020-09-29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師鼓勵學生寫一封家書寄相思
    摘要:9月底正值中秋佳節,很多在溫讀書的大學生卻因為假期時間短而不能回到父母身邊。於是,溫州大學超豪學區特組織開展了「一封家書」的活動,希望同學們書寫家書寄託思鄉思親之情。 ☉商報記者 章瑚 通訊員 錢南9月底正值中秋佳節,很多在溫讀書的大學生卻因為假期時間短而不能回到父母身邊。於是,溫州大學超豪學區特組織開展了「一封家書」的活動,希望同學們書寫家書寄託思鄉思親之情。
  • 快遞條例草案: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快件怎麼處理?
    快遞條例草案: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快件怎麼處理?徵求意見稿規定,無法投遞的快件,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退回寄件人。那麼對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的快件,草案規定如何處理?認領期限是多久?  《快遞條例(徵求意見稿)》摘抄:   「第十八條 【無法投遞無法退回的快件】 無法投遞的快件,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退回寄件人。
  • 一封讓蘇步青「謹啟」的信-光明日報-光明網
    一天,著名數學家、復旦大學教授蘇步青收到一封外觀精美的信函。信封上在蘇的大名後面是「謹啟」二字。蘇教授一看到這個「謹」字就生氣了。怎麼能對收件人指手畫腳,讓人家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開封呢?蘇步青本來想不拆開,直接就將這封信退回去。但為了弄清寫信人的身份,他還是拆開了這封信。